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006-04-18 14:03:15) 下一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题:北京自古至今产生的最好的一首诗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后来就少有佳作了。这一首登临感怀诗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千古传诵的名篇。短短四句,却达成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完美组合。表现了作者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与悲哀。幽州台:又名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市。古人:这里指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明君。后面的“来者”有类似意义。念:思念,想。悠悠:这里指遥远。怆然:伤悲的样子。涕:眼泪。
 
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营州。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任参谋。次年兵败,子昂请率万人作前驱击敌,武不准。稍后,又向武進言,不听,反把子昂降为军曹。诗人报国无门,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历来许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所以此诗能广泛的引起共鸣,经久传诵不衰。

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家世豪富,年轻时使气任侠,后乃锐意读书。初作《感遇》诗时,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此知名,后举进士。武则天曾召见,授麟台正字,又任右拾遗。一再上书,直陈自己的政见,都是针对时弊。曾两度随军远征,但终不能抒其怀抱。后因其父为县令段简所辱,他闻而立即还乡,被段简借故下狱,忧愤而死。

唐朝初期的诗歌“说是唐的头,倒不如说是六朝的尾(闻一多《类书与诗》)。”经“初唐四杰”对六朝糜浮颓废之风狂风暴雨式的冲击后,虽带来一股清新的风,但未开创一个新的领域,陈子昂是结束初唐百年间的齐梁余风、下开盛唐雄浑浪漫一派的重要诗人,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是盛唐诗歌美学理想的先驱。在诗歌理论方面,他高举建安风骨大旗,在创作中实现了内容的革新与苍劲诗风的建立。在唐诗发展史上,卢照邻、刘希夷、张若虚与陈子昂等人是唐诗美学理论的重要探索者,对诗歌的时空意识、宇宙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唐诗浑厚磅礴的气象于此初现倪端。

席子曰:古往今来的诗词中,最朗朗上口,也最引人共鸣的就是这一首了。可见中国的知识人中,有多少是怀才不遇和自命不凡者。俗话说,得意者入世,失意者出世。和这一篇相媲美的,只有宋朝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不过这后面两首,在意境上都已经有点等而下之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