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打入敌人内部

(2006-04-12 19:38:05) 下一个

BY saxophone

咱大陆以前把卧底叫做"打入敌人内部"。当年的第一部国产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写的就是我军打进去的高级将官的故事。主题歌这样唱过:"啊,战友,你乔装改扮深入敌后去战斗......啊......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曙光不易得,胜利也有代价,那位副官就在片尾紧紧抱着心上人的尸体。不过对我来说,这并不是最感动的。当时年少,不能体会战火里的儿女情长,还是喜欢比较壮烈的、火爆的、惊险的、英雄主义的。

记得第一次发现英雄的高大,是儿时看《洪湖赤卫队》。谢添饰演的卧底副官,军装笔挺,比起刘闯的赤卫队,真是英俊潇洒。为掩护战友撤退,他屹立门口,双臂撑着门框,虽牺牲而不倒,着实令我震撼。就为了这个镜头,我看了好几遍这电影。后来才知道他是著名的喜剧导演和演员,又看到他在《林家铺子》里的剧照,我很久不能接受,心目中的英雄也会有别的身份。

这种英雄情结,到了《保密局的枪声》时期,就开始复杂了。那里面共有三位打入敌人内部的:史秀英、刘啸尘、老三。老三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才亮出身份,毙敌救战友的。片尾,他身负重大使命,随国军退向台湾。临上船时,他回头向上海深深一望,然后戴上墨镜,转身而去。为这个酷毙帅极的场景伴奏的,是史秀英对刘啸尘说的话:"他不叫老三,他叫常亮!"

常亮同志这一回首一转身,彻底征服了我少年的心灵。在影视片的芸芸卧底众生里,力压群雄,成为我心里至今为止最光辉的英雄。我还对照同名电影连环画,在一个小本上精心画过他戴上墨镜的那个特写。

可能人天生就对孤独有恐惧感。要不然,大人吓唬孩子怎么总要说:"再闹?!把你关小黑屋里!"遥想常亮远离组织,深入虎穴,想着他的孤独、他面临的危险,不由得愈加敬佩。敬佩之余还有另一种心情,现在知道,那叫惆怅。

时至今日,只要一看到类似题材,必与老婆讨论:"你说会不会有常亮那样的人啊?如果有,也不知还活没活着?咱们这边还会跟他有联系吗?"结论是肯定有。其实到底有没有,我们当然不知道。我只知道,萦绕心目中近三十年的这个人,应该是真的,必须是真的,他就是真的。

当然,国军那边也不是傻子,也会派人打进我们内部。解放军开进北京那一天起,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代号5182的特务冯静波就潜伏了下来。此后近半个世纪里,在我公安人员肖大力穷查不舍、几近死缠烂打的追踪下,冯静波后半生一件坏事也没做成,当了半辈子好人,最后被肖感动得主动走进了公安部。反倒是肖大力在文革期间被当成了特务5182,弄得家破人亡。

这二位纠缠数十年的恩怨情仇,不仅在时间上远超张连文在敌营里度过的十八年,其创意之妙、层次之丰富、人物形象之丰满、细节之真实,在同类题材中也无出其右。

每次复习这部名叫《无悔追踪》的连续剧,望着冯静波孤傲的旧知识分子形象,听着这个国民党特务满口之乎者也,看着他谨小慎微地尽量不露破绽,我都不禁佩服王志文的演技,也想起伟大领袖的教导:"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没想到,这语录居然被一个坏分子在后半辈子变成了现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