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军受降油画再质疑

(2006-04-07 15:09:19) 下一个

关于南京受降时日军佩带军刀的问题,李敖有话说这篇文章中说:在一九五六年的日本《文艺春秋》四月号,有国民党的何应钦与冈村宁次的会见—就在投降十一年以后,在日本有这样的谈话,冈村宁次说,签字前的九月七号,您,就是何应钦,您的参谋到我宿舍来,秘密告诉我,在举行投降典礼的时候,可以带刀来,但必须在礼堂内缴纳一把刀,呈交给何应钦先生,否则呢就不带刀,不带也可以,问我选择,你要带刀来,你就要交出来,你不带刀,我们也不追究,所以何应钦说,你们没带刀来,当然就没带来,所以冈村宁次说,没有带刀。另外在台湾军史馆的一篇介绍文章中,有如下的文字:1945年日軍宣佈投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指揮刀五獅刀,他原本想攜入受降現場,但終究無法如願。

也就是说,南京受降时,没有配刀和献刀这一说。

图:受降仪式俯拍图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

 

中方受降代表何應欽(前右二)在日軍降書上簽字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軍簽署投降書

 上图: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席琳注:此图注解有误,那不是冈村宁次,而是他的参谋长小林浅三郎,戴眼镜)

     下图: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中国战区中国军队受降仪式上呈交给中国的佩刀。新华社发(樊永强、陆洪根 文)

(席琳注:此图注解也有误,看下面的文字)

可是在下面的文字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9-9/ZMTG-454481.htm介绍,「中央軍校大門上挂著一塊上貼‘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會場’14個金字的橫幅,正門上懸挂著中、美、英、蘇國旗,對面牆上挂著孫中山先生遺像,受降席、投降席后方各站立8名武裝戰士,會場氣氛嚴肅寂靜。」回憶起60年前的那一天,另一位受降儀式的親歷者、時任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部作戰部少將參謀長,今年93歲的嚴開運老人說。

「現場不僅室內站滿了人,連外頭走廊也滿是探頭張望者,人人都想親身見証這個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日本代表都剃著光頭,臉色十分難看,以前那種囂張跋扈的氣焰不見了。岡村寧次十分不情願地交出了隨身攜帶的那把沾滿中國人鮮血的軍刀。」嚴開運說。

也就是说,《大公网》的这个报道,说是有佩刀和献刀的说法。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大陆某《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教学实录一文:19459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里,日本代表是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国政府代表是何应钦,最后,何应钦命令扣押了冈村宁次用来指挥屠杀千千万万中国老百姓的象征日本军国主义的配刀,现在还陈列在台北的博物馆里。至此,中国的八年抗战取得完全胜利!

好笑的是,双方的第二个证据,都是台湾的博物馆。那么究竟谁是谁非呢?

当事人之一何应钦的女儿是这样说的:(【2005/08/14 聯合報】)何應欽之女:父遺憾 為何9.9不是勝利紀念日【本報記者劉永祥/專訪】 「父親感到很遺憾:為什麼政府不是以九月九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在電話中,何應欽將軍的獨生女何麗珠回憶起父親心中的遺憾。

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上午九時,當時擔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接下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冈村宁次佩刀,中國戰區的日军正式向中華民國政府投降。不過後來政府是以日本向盟軍投降的次日(九月三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何應欽畢業日本士官學校,冈村宁次是高他幾屆的「前輩」,兩人卻在中國戰區對打,又在受降典禮上碰頭,戰後成好友。五○年代初何夫人赴日就醫,何應欽每次到日本會與冈村聚會。

何麗珠表示,父親對日本有一些感情,也以畢業於日本士校為榮,有人因此說他親日,「事實上他是知日」。當年政府曾設立小組討論應以何種態度受降,大家覺得不應傲慢,但也不能謙卑,最後何應欽是從座位上半起身接下降書。

她說,相較於蘇聯在中國東北的嚴苛作法,父親主張給日本士兵較好遣返待遇,同意他們攜帶手表、戒指等財物返國,因此許多日本士兵都很感念他,曾在外交部服務的何麗珠派駐日本時,還因為父親在日本的聲望及人脈受惠不少。

何麗珠回憶,當時擔任法務大臣的後藤田碰到她,還很高興地拿出皮夾展示他與何應欽的合照。何應欽就讀的士官學校就在東京附近宇都宮附近,校內紀念傑出校友的紀念館列出兩個名人,一個是韓國的李王,另一個就是何應欽,館內還有他代表中國接受日本投降照片。

中國因內戰分裂,致使他臨終前都無緣再踏上故土。何麗珠指出,家裡在南京有個小房子,來台之初父親堅信總有一天會回去,怎知後來遲遲都沒有打回大陸去,臨終前還特別交代她「回去看看房子前面那些樹長大了沒。」

為完成父親的遺願,何麗珠跑了一趟南京。房子還在,但變成政府機關的辦公室,「屋前的樹真的長得好大,我當場哭了。」返台後她親赴墓前向父親報告。何麗珠表示,前幾年她回到貴州,當地人好奇為何一個台灣人會說貴州話,對方一聽到她是興義人,馬上說「那是何應欽的家鄉。」

中国官方的新华军事网,介绍南京博物院时,也支持这种说法:8点58分,冈 村宁次等7名日本投降代表来到大礼堂。他们在投降席后排成横队,由冈村宁次领头脱帽肃立,向受降席鞠躬。冈村宁次解下所带佩刀,交由小林浅三郎双手捧呈何应钦,以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工作人员展示当时照片

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的介绍里面说:1945年9月9日,是值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即中国战区中国军队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仪式地点确定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内。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代表和驻华武官应邀出席观摩。还有中外记者、仪仗队、警卫和工作人员近千人。上午8时52分,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作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特派代表,与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陆军参谋长萧毅肃、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空军第1路司令张廷孟步入会场,就座受降席。8时57分,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作为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率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中国派遣军舰队司令长官福田良三中将、台湾军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等共7人,从正门脱帽进入会场,在投降席就座。9时整,受降仪式开始。何应钦主持了仪式,小林浅三郎将冈村宁次的佩刀恭敬地双手捧呈何应钦,表示全体现存的100余万侵华日军向中国正式无条件缴械投降。然后,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确认。受降仪式进行了简短的20分钟,便结束了。

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政府已把冈村宁次列为首要日本战犯,要求严惩。但是,国民党政府却聘请他为最高军事顾问,使其参与对解放区的进攻。1948年8月他仅受到一次象征性的"审讯",并于翌年1月26日被国民党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宣判"无罪释放",并回日本。我国举国震怒。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攻占南京,在总统府里搜到了冈村宁次的这件佩刀。以后,该刀又经国务院(初称政务院)转到国防部。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兵器陈列室将它送交军事博物馆收藏。

冈村宁次呈交的佩刀

当年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佩刀,由刀和鞘两部分构成,略呈弧形,长度为1.01米。刀身为钢质,呈弧形,略占全长3/4。刀身中间起脊,近刀背 处有很长的血槽。刀尖为侧锋,基部有护套。刀格呈椭圆形。刀柄较长,可供双手持握。两侧分别嵌有8枚铜质镀金日本皇花,外用皮条绑扎。柄首有套,装环,上系长带双缨。刀鞘为木质,外包蛇皮,上有3道箍,鞘两端均饰箍套。头部有铭文,一面为"273913番",另一面为"实用新案特许"。这是日军高级将领的佩刀。此外,还有一个用来放置佩刀的扁长方体木盒,是收缴后另配的。木盒表面涂有褐色油漆,内有红色衬垫,盒盖上刻有"日本投降代表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把,谨呈委员长蒋,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字样。   

看来,当时还确实是有佩刀献刀这一说。而且冈村宁次,还不只一把军刀,在台湾博物院的五狮刀(长形双边有刃。 材质:手工锻造钢. 规格:89*6公分。重量:540公克(含鞘)。 数量:1把。 来源:国防部总务局。获得时间:76.12.12 ),应该是另外的一把。

碰巧,当时赴南京接恰的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二十年后有如下的几段文字记载:

八时五十一分,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率参加受降官四人入场,中外军官及来宾均肃立致敬。何总司令居中,坐于受降席上,左为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上将、空军第一路司令张廷孟上校;右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陆总参谋长陆军中将萧毅肃。

八时五十二分,中国王俊中将引导日军投降代表入场,先到规定地位,立正,恭向何总司令一鞠躬,何总司令欠身作答,并命坐下,日军投降代表,便依规定分别于投降席次就坐,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居中坐下,面对何总司令,抬头即可瞻仰会场所悬的中美英苏国旗。支那派遣军总参谋长陆军中将小林浅三郎、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参谋陆军中佐小笠原清三人,依次坐于冈村宁次大将的左侧;支那方面舰队司令长官海军中将福田良三、台湾军参谋长陆军中将谏山春树、第三十八军参谋长陆军大佐泽昌雄,依次坐于右侧。日方七位代表,都是光头,穿军服,未佩带军刀;日方译员木村辰男,仍着赴芷江洽降时的灰色西服,以立正姿势,立于冈村宁次之后。

刚才追记当年投降签字情形,提及日军投降代表七人,一律军装,均未佩带军刀;其实,关于敌酋军刀的处置,事先交涉是颇费周章的。因日本军官的威仪,平日就表现在这把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军刀上,今天日本虽然战败宣告无条件投降,而敌酋们多少还希望保留一点尊严;如果硬性规定在签字之日不得佩带军刀入场,日方也只好俯首听命,不过好像太不给他们面子,假使一气之下,发扬武士道精神切腹自裁,不愉快事件,正好发生在投降签字前夕或典礼进行当中,不免大煞风景!

早在九月二日,总部就以中字第十七号备忘录送达冈村宁次:“根据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规定:(一)日军缴械时,不得举行副武器仪式;(二)日军代表于正式投降时不得佩带军刀;(三)凡日军所有军刀,均应与其它武器一律收缴,一俟正式投降后,日军即不得再行佩带。以上规定,在中国战区一律适用。希贵官知照,并转饬所属日军遵照!”日方没有反应;我为此曾和幕僚们商量,大家主张日军绝对不得带刀,甚至连勋标均须拿下;也有主张按投降惯例,投降代表须当场献出军刀;最后请示决定于投降代表到达休息室时,先将军刀解下。由于几经婉言交涉,获致他们谅解,才同意不佩刀入场,并将刀分别呈献:冈村宁次大将所佩军刀,恭献何总司令;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的刀,献赠萧参谋长毅肃;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的刀献赠给我。军刀问题,总算恪遵上级指示,得到合理的处置。

大陆方面(南方网)发表的一个美国记者的《日军投降目击记》是这样写的:冈村宁次等投降者到达大门口,一律解下身上的佩刀,表示解除武装,一个个手上端着军帽,低垂着头走进会常依次是: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大将冈村宁次,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中将福田良三,第十方面军(在台湾)参谋长中将谏山春树,第三十八军(在印度支那北部)参谋大佐三泽,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中将小林浅三郎和副参谋长少将今井武夫。

关于这件事,网上沈克尼先生的《图说日本军刀》一文,有如下的具体考证:

这里要着重提出的是所谓“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的军刀。冈村宁次在日记中写道:“(1945年)11月8日 今天将各自所持军刀、手枪及望远镜集中交给中国方面。”他又注“据说我交出的军刀,后来何应钦将他赠送给美国MBA运动(1938年在美国组织的和平运动,总部设在瑞士)的创始人李普曼博士,该博士作为和平象征用以装饰自己的住宅。然而,长谷川峻国会议员却说他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看到刻着我名字的军刀。这是中共虚假宣传之一例。”

事实上,主持受降任务的国民党何应钦上将拿到冈村宁次的军刀之后,专做了一个红木盒盛放军刀,盒盖上刻“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柄谨呈委员长蒋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的字样,立即送与蒋介石。1949年蒋介石仓皇逃走时未及带走,此刀连盒为我军所获。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的何应钦自然懂得冈村宁次军刀的意义,这样重要的战利品他怎敢送人,何况是外国人。

1945年中日双方在研究日军投降问题时,十分重视军刀问题。冈村宁次在9月2日向何应钦提出《有关停战协定之请示事项》,共五条。其中第一条第二款要求“请允许指挥官携带刀剑返回日本”立遭我国拒绝,除此之外各条照准。曾有这样一件事,在遣返回国的日本战俘船上,一个大佐仍像往日一样向一群士兵发号施令,一个士兵发现这个军官没有带象征指挥权的军刀,就问:“长官,你的军刀呢?”军官羞愧而去。

1945年9月7日,何应钦派参谋王武上校会晤侵华日军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时,当今井武夫问及9月9日投降签字仪式时,冈村宁次是携带军刀入场,然后向中方呈交,还是不带军刀入场。王武答复采取不带刀入场的形式。这样,就少了一个极有历史意义的场景。

当时的新闻媒体和舒宗侨先生的《抗日战争画史》都没有在投降仪式上呈缴军刀的报道。笔者注意到同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战列舰上,以重光葵为首前来参加投降仪式的日军将领也未带军刀。是中国方面参照盟军的成例?亦或是何应钦将军对日的宽仁之心?不得而知。

看来,这位沈先生,已经先我而写下这最后一段。因为,我也注意到,在9月2号的美国受降仪式上,没有军刀这一说,我的看法,是小日本,在欺负中国人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