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军受降油画的历史真实性质疑

(2006-04-07 13:17:54) 下一个

网上看到一幅得奖的1945年南京陆军中央官校礼堂受降大型油画,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的陈坚先生创作的,油画场面富丽堂皇,大震民族士气。据说作者十年一剑,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包括参摹南京受降现场和第二档案馆。他在谈创作经验时说:“经过一番努力,受益匪浅。同时发现现在人们在创作反映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时,在历史真实性的形象表述方面误差是那样之大,甚至洋相百出,很不严谨。我鄙视这些对历史不负责任,不严谨的艺术作品”。

可是笔者还是发现,该油画中的一些细节方面,却不是特别的真实。就是第一,受降时的日军指挥官,应该是佩刀而来的,中间也应该有一个献刀的仪式,可是在这幅油画上,缺没有得到丝毫的反映。第二,递交降书的人,应该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是日军参谋长小井浅三郎,而不是日军陆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第三,中国受降主官一级陆军上将何应钦的后面,缺少了站着的翻译官王武,而且王武也应该是脱帽站立的,否则,与整个的气氛不协调。第四,已经有人指出来,就是加拿大的枫叶国旗,是1965年才开始使用的,不应该出现在画面中。作这幅油画的人,显然在历史方面的知识,还是有所欠缺。

大型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 作者 陈坚, 国军在南京陆军中央官校礼堂受降画面

笔者虽然还没有看到有关南京受降的任何照片或文字,可是就觉得这其中有错误。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呢。因为第一,在今井武夫的回忆录中记载,日军受降时可以配刀,是芷江洽降时达成的协议,是日方极力争取的,也是中国国军统帅部特许的,不可能这边刚达成协议,那边就废而不用。第二,在北京和西安受降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中,都有日军佩刀入场和献刀仪式的记载。第三,李敖的一个有话说节目中,明确指出冈村宁次是坐着的,递交降书的是日军参谋长小井浅三郎。而且亲日的何应钦接降书时身体弯曲的角度,超过了递降书的小井。

下面是第十受降区(以孙连仲为平津地区受降主官)北京受降的图片:

日军官步入紫禁城(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

日军就位待命签降书、献刀

受降献刀礼成(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

受降时被献的日本军刀

下面是第八受降区(以第六战区孙蔚如为受降主官)汉口方面受降时的文字记载:

1945年7月,我父亲被蒋介石调任国民党第六战区任司令长官,授上将衔。9月,日寇投降时,他又被委任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在武汉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投降并全权处理六战区受降事宜。当年9月17日,他和他的长官部从湖北恩施走水路进驻武汉,准备受降事宜。

次日下午3时,受降仪式在武汉中山公园张公祠举行,父亲着一身笔挺的哔叽呢军礼服,胸前配绶带、勋章,作为华中地区总受降官端坐条案正中,他两侧和身后,端坐着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等三人在内的由88人组成的受降团。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及4名幕僚脱帽站在父亲对面,听候宣读受降命令书,然后躬身伏案签字。

冈部直三郎双膝跪地,两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的指挥刀,举过低垂的脑袋,身为总受降官的父亲走上前,收取了这把战刀。受降后,我们家收藏有20多把日军指挥刀,都是大佐以上军官的配刀,有一把指挥刀是冈部直三郎使用过的,黑把,钢质很好,上面还有日本天皇的字迹。

再下面是第十二受降区(以第五战区刘峙为受降主官)骡河方面受降时的文字记录:

1945年9月20日上午9点多,受降仪式开始举行。鸣礼炮十八响,刘峙以胜利者的身份作了简短的讲话。然后,步履沉重、面如死灰的鹰森孝,以战败国战地指挥官的身份表示无条件向中国人民缴械投降。刘峙代表中国政府签字受降,日军北支那军司令长官鹰森孝中将代表日军签字投降。签字后,鹰森孝脱下军帽,面向与会的中国军民后退三步,连着鞠了9个躬,表示向中国人民低头认罪和无条件投降,并把佩戴的指挥刀双手举过头顶,交给了刘峙。整个仪式进行了1个多小时。

在山东受降区,也有类似的记载:12月27日上午10时,李延年代表何应钦总司令接受日军投降。


1945年12月27日,济南青岛、德州地区接受日军投降典礼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日军投降代表从国民党军队将领处受领投降命令书。


日方投降代表步入省图书馆受降会场投降。

10时整,受降典礼隆重开始,参加观礼的军政首长按次入座,武官一律着军常服佩勋章,文官一律着黑色中山服。

李延年身着军服,胸佩勋章,率领副总司令杨业孔、参谋长梁栋新、军长霍守义、军长廖运泽,步入礼堂。全体官员均起立致敬。李延年等还礼入席,各官员均就位,即由引导官少校参谋张通引导日军签降代表细川中康、渡边洋、寒川吉溢、神保信彦、铃木一朗五人入场,入场后首先将军帽脱下,挂于礼堂门旁,继而入席,并肩站立,向李延年及各受降官敬礼,然后入座。旋即签字仪式开始。

签字命令书共四份,两份为正本,两份为副本。李延年先在命令书上签字。签毕即由参谋长梁栋新将签字命令书正副四本交给日军代表细川中康,并说:“此为副司令长官交予贵官之第一号命令,希贵官贯彻了解,彻底奉行,并以最迅速之方法,转达所属部队,一体奉行。”

细川中康等起立将签字命令书接过,梁栋新遂即回席。细川中康将命令书捧读一遍,即在上面签字并加盖官章。之后,留副本两份,将正本两份分由寒川参谋长送还受降主官。寒川至受降主官李延年前,行一鞠躬礼,双手将命令书递上,即回原位。

李延年检阅签字和官章后,向签降代表发问说:“对命令是否完全了解?”

签降代表全体起立,由细川中康答道:“完全了解,并绝对服从。”之后,签降代表摘下佩刀,齐赴受降主官席前行礼,将佩刀献上。然后退两步,再行鞠躬礼。此即代表山东省全体日军交械投降。

接着,引导官张通复引导签降代表五人退席,受降典礼结束。

2006-4-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席琳 回复 悄悄话
关于何应钦,有下面一些解释:

  网友:国民政府为什么选择亲日派的何应钦来受降?

  刘净植:其实就是说这完全是一个巧合,大家都知道他是亲日的,因为他在日本留学,而且曾经在华北的时候签定过一个《何梅协定》。所以,一直对他,就觉得这个人是亲日的。其实当时他受降,并不是他亲日而让他受降,而是完全由于他担任的职务而决定的。他当时是中国区陆军总司令,因为他作为中国军队的最高掌管接受日本驻华日军的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投降,这是一个对等的职务所决定的。实际上,当时就由于何应钦有这个亲日的名声在那,我翻看后来的历史资料看,对他有很多误解。其中包括因为何应钦和冈村有师生的关系,他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冈村宁次给他上过课,他们是校友,也是师生。就有这样的说法,在受降之前,说何应钦私下的给冈村打了招呼,让他在受降仪式上不要佩戴军刀。因为受降仪式上,投降方向受降方交配刀是一个仪式,他让冈村不让戴,免得老师在这种场合上受辱。还有一个说法,在递降书的时候,冈村宁次向他鞠了一个躬,何应钦站起来向他点了头,全场哗然,认为是很没有骨气。实际上,不戴佩刀,不是何应钦个人有权提出这个要求的。是当时蒋介石对这个受降有一个原则,就是说中华民族的“以德报怨、宽大为怀”,要严格的按照这个原则执行。所以,才在以何应钦的名义和冈村的有关的受降的备忘录里有记录。另外,有关接受降书何应钦站起来,其实不是给日本人还礼,因为他们受降仪式的桌子特别宽大,何应钦坐着根本接不到降书,必须站起来才能接到冈村宁次递给的降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