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尿床

(2006-03-08 11:13:18) 下一个

一、引子

楼上有人现身说法,大谈小儿尿床。

其实这在美国,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很小的小孩子,都带国内所谓尿不湿的一次性尿布。孩子两三岁以后,才慢慢训练用小厕所。如果一直尿床,就一直给他/她带尿布,现在的小孩贼精,是会作最明智选择的。

对于尿尿,孩子们的心理反应很不一样。姐姐小时候,对尿尿比较的敏感,每次睡觉前,都要上很多次厕所。每次坐车的时候,也如此。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如果姐姐说要上厕所,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再开一站两站都没有问题。妹妹则不一样,她晚上睡觉,一夜不上厕所,也没有问题。但是在开车的路上,或是逛贸的途中,如果妹妹喊着说要上厕所,那就得赶快去。

妹妹六岁的时候,学校里来了一封信,说妹妹有一个ACCIDENT,让第二次多带一条裤衩和裤子在书包里面,原因是她尿裤子了。以后这样的事情,就没有再发生过。问妹妹,她美美地说:I HAD AN ACCIDENT。美国的小孩,AN ACCIDENT IS AN ACCIDENT,丝毫没有席一爸小时候,那种害羞的感觉。

二、随地方便

席一爸小的时候,也没有少尿床。一直到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还时不时的尿一下。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天气很冷,席一爸是在上学的路上,有那么一泡尿憋着,到处找地方。可这是在乡下,哪里有男女厕所?

农村的土路两旁,都是庄稼地,有一个浅沟隔着,路两边载了速生的泡桐树,夏天可以遮凉,春天可以档风。冬天和秋天,庄稼都收了,一望无际,这泡桐树,就被男人们撒尿时,用来遮羞。

席一爸看到前后左右都没有人,就急忙走到一棵泡桐树的侧面,摆好了姿势,吹着小曲,大胆的畅快地淋漓尽致地撒起尿来。

唉,大事不好,屁股下面咋那么湿和热?

原来是在做梦!

被子和褥子,都湿了。架在院子里,晒了好几天。才干。

三、冤假错案

还是席一爸。放完了学,到大姐家去玩。

大姐是养母的女儿,嫁在相隔不太远的邻村,她的岁数要大席一爸许多,当时已经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外甥女,和席一爸同岁。

从学校到大姐家,不过三里路。所以经常去。一次又去了,大姐当然很高兴,就给做了很多好吃的东西。什么好东西,都不记得了,反正,汤肯定应该是有的。

晚上,席一爸就没有回自己的家,和大姐的大儿子,也就是外甥小强,睡在一张床上。一人一头。

小强比席一爸小一岁,因此,也算是席一爸小时候的伙伴。但一般,席一爸都是跟比他大的孩子们玩,很少和小强玩。

但不知是怎么的,夜里席一爸就尿了床。

丢人呀,因为这是在别人家里。而且是尿在了外甥的床上。大姐给外甥新套的被子褥子,平常舍不得铺的,尊贵的席一爸来了,特地拿出来用的。

这可怎么办?用屁股暖吧!好在只是尿湿了褥子。

一夜无眠。

早上,趁小强去厕所撒尿的功夫,席一爸把褥子给颠换了头,继续睡觉。

妈,我尿床了!

吃早饭的时候,小强一脸沮丧,十分不好意思地告诉大姐。

嘿,光阴似箭,一晃都几十年过去了,席一爸当年一手制造的这起冤假错案,一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平反昭雪的意思。

四、姑姑讲的故事

姑姑和姑父住在镇子上,是公社部所在地,也就是首都的意思,离席一爸家也不远,七八里路。姑姑和姑父老两口没有子女,心肠也好,也最喜欢娘家侄子们上门热闹。每次来人,都好吃好喝好招待。

姑父三和伯父,从小就是好朋友,大小差不离,比较对脾气。三伯父当乡主席的时候,最喜欢让姑父给拿意见。三伯父犯事的时候,一直也都是姑夫跑前跑后,上下打点,传递信息。所以三伯父的事情,姑父也最清楚。等到三伯父被冤死了(目前都以为是死了),三伯父的儿子,也就是席一爸的二堂兄,最受姑父和姑姑的溺爱,自不在话下。

当然了,那时候还不一定有席一爸,或者是席一爸才刚刚出生,因为二堂兄比席一爸大十岁。否则以席一爸的乖巧伶俐,出人头地,哪里还显得着二堂兄。

不过席一爸,小时候最佩服的人,就是这二堂兄。

话说这二堂兄,乳名叫娃子的。都长成半截桩子了,向往常一样,到了姑姑家,吃住玩耍,自不在话下。

一夜无事。

第二天一大早,姑姑听娃子喊了一声:姑姑,我去街上了!

去吧,你姑父也在那里,记得要回来吃饭。

噢!

早上吃饭的时候,没有见娃子回来。中午散了集。也不见娃子的面。问姑父。姑父也说没有见着。怎么回事儿,以前都是吃饱了不得饭才走的,今天怎么回事儿?

大概是一个人回家了,孩子大了,由他去吧。姑父这样说。

姑父和姑姑,也就没再往心里去。

等晚上收拾床铺的时候,才真相大白,原来,娃子尿床了!

这个故事,被姑姑讲了一辈子。在我们兄弟间,也早就成了趣闻。现在,姑姑都故去四年了,二堂兄也都开始做爷爷了。记下来,也算做是一种纪念吧。

五、马家军

这个马家军的故事,是我上小学时的一个教哲学或政治课的一个老师讲的,这老师姓张名一,是公历老师,因而好记。可是张老师没有待多久,因为政策落实了,就调回城里去了。

张老师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向同学们说明,好事和坏事,有时候是可以互相转化滴。

说是在从前哪,有一个小孩姓马,是一个穷孩子,叫什么名字,不记得了。家里也好象没有什么人。只是知道,他是个长跑运动员,每年在县里和省里,运动会都拿名次。

记者们就采访他,问他有什么长跑的秘诀,好向全国推广。但每一次问他,他都不肯说。

可是有一个记者,比较用心良苦。就每天暗地里观察他。终于发现了秘密。

原来,这位马同学,住在马路边,离学校也比较远。这马路,是男女学生们上学的毕经之路。

每天早上,等同学们从家门口上学过后,马同学才起来,把被子和褥子,晾在门前的绳子上晒。然后再跑去上学。可是到了晚上,马同学又是第一个到家,等同学们路过时,马同学的被褥,都已经收回去了。

马同学毕业后,成了教练员,专门招收有特长的男女运动员,集中培训,一时间名声大振。

这就是马家军。

2006-2-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