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打假之争

(2006-03-30 09:51:37) 下一个

快来看呀,化学键大战方舟子。

到了文学城的博客,就有网友留言。

人怕出名,猪怕壮。

方舟子靠打假出了名,就有人也来打方舟子的假。哈哈,螳螂捕蛇,黄雀在后。

不想说什么,因为不想打什么架。而且化学键也是在文学城的网友,有些文章写的还是颇有见地的。方舟子吗,近年来做了很多有益的事,靠打假出了名,但树大招风,常遭人骂,时不时就有人和他打擂台。现在有人要踹他的饭碗,当然他要给你拼命了。

能不能他打他的,你打你的,咱井水不犯河水?

不成!

首先,化学键的真名实姓被方舟子给爆了光。其次,在文学城,化学键的博客,被关闭了。

唉!

查一查网上,新语丝有下面两篇文章,也立此存照吧。

 

1、 答美国的“吴国盛”

                           ·方舟子·

  这里说的吴国盛,不是新语丝的读者所熟知的那位北大哲学系的反科学主义教授、邓正来的“108将”之一,而是在美国从事药物研究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武汉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从美国西北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在一家小药厂工作。

  此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以“化学键”为网名,写了几篇攻击我的文章,其中有两篇是他自己觉得比较得意的,到处张贴:一篇是指控我剽窃的,说我的《“反应停”悲喜剧》一文剽窃了coyotejoy登在新语丝上的文章《是邪还是正?——“反应停”(Thalidomide)的故事 》;另一篇的题目为《变态的方舟子》,光看题目,就知道那是什么样的货色。

  我做的本就是得罪无数人的事,网上攻击我的文章铺天盖地,无日无之,让我碰到了,觉得有必要就反击几句,觉得没有必要就一笑置之。当然对绝大多数这类攻击只能是一笑置之的,否则我别的事情都别想干了。想让我把有限的精力耗费在无限的口水战之中,大概正是这些人的用意。

  “化学键”的文章本来就属于被我一笑置之之列,他对自己的杰作如此被我轻蔑很不满意,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给出他的文章的链接,要求我做出答复。这种怕我不知道他在骂我、主动邀请我批他的人,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对这种来函,我一般是置之不理,有闲心的时候,也会回他一句,我不愿浪费时间去教训一个匿名的弱智,如果他能够提供其真实姓名和身份,我才会有兴趣公开答复。按我的规矩,对那些有种敢用真实姓名和身份骂我的人,我至少会公开回他一次,以表彰其勇猛。

  没想到“化学键”求骂心切,还真告诉了我他的真实姓名叫Guosheng Wu,和他的身份,而且也证实了并非假冒。这种勇气真让我感动,就按规矩回他一次。

  《变态的方舟子》一文,没有反驳的必要。变不变态,是相对的,固然一个变态者在正常人眼里是变态,而一个正常人在变态者眼里也会是变态。比如吴国盛说我变态的理由是“要是中国的学术真的是完全腐败了,可能最高兴的人中间少不了方舟子!要不,他不是失业了吗?”“说别人在抢你私人打假的饭碗和生存空间”“全职在自己的网站上丧心病狂地乱批天下”等等,而在我看来,如此
无根无据以小人之心乱猜度别人大发诛心之论还言之凿凿的,才是真正的变态。如果我真想讨个说法,只有去打诽谤官司了,没有必要多言。

  至于说我剽窃,如果只是匿名说说,无人会当真,倒也罢了。现在既然指控者吴国盛亮出了真名实姓,那我也就来较一次真。

  吴国盛指控我剽窃的全部理由如下:

  “coyotejoy 的文章在先,有资料来源,发表于新语丝;方是新语丝的老板,其文在后,发表于国内的青年报。似乎方同学应该主动承认错误,至少他抄袭了其它文献的资料却没有任何提及。不过,也许他会辩解说他只是个编辑,从多数文章或者网站获得材料并且加工就不叫抄袭;但是那就说明方的科学精神并没有到家,美国很多科普类文章是常常列出资料来源的。”

  这段话说得颠三倒四,不过意思还是清楚的,归纳起来,理由有二:一、coyotejoy的文章在先,而我看过;二、coyotejoy的文章列有资料来源,而我的文章没有列。

  这也叫理由?要证明抄袭,首先要证明二者存在雷同。在此前提下,要弄清楚究竟是谁抄了谁,才需要看谁先发表的、资料来源如何。吴国盛跳过了是否雷同这个关键的前提,直接指控我抄袭,莫非他弱智到以为只要是涉及同一内容的文章,必然是互相抄袭的?

  coyotejoy是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其文章投给我,我读了以后觉得写得不错,便在新语丝上登出(XYS20040801)。但是我读过这篇文章,并不能证明我以后也写反应停这种药物时,就是抄了它。事实上,早在coyotejoy的文章之前,我就已经说过反应停的事。在《造谣是伪科学者的最后武器——评肉唐僧〈大豆里的阴谋——听方舟子的讲座〉》(XYS20040419)一文中,针对肉唐僧以“FDA批准反应停上市”为例怀疑FDA的权威性,我已如此驳斥过:“这是造谣。反应停(Thalidomide)当时并未在美国被批准上市,更未在美国大范围使用而造成畸胎。反应停事件于1962年发生于西欧,正是在这一事件的震撼下,美国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新药上市前必须经过FDA认证。”可见我并不需要通过coyotejoy的文章来了解反应停的历史,我后来写《“反应停”悲喜剧》(XYS20050409)其实正是从当时对肉唐僧的反驳的衍生。

    事实上,只要把我和coyotejoy的文章做个?邢付员龋?涂芍?湮恼虏皇俏?的资料来源。我提及的一些事件在coyotejoy文章中都没有,对同一事件的细节描述也很不相同(当然也有一些是相同的,这也难免,毕竟是在介绍同一历史事实)。例如,对FDA如何拒绝反应停上市的叙述,coyotejoy文章写得非常简略,只有一小段,而我用三段的篇幅对其前因后果叙述得比较详细:

  coyotejoy文:

  当时刚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克尔西(Frances Kelsey,MD,PhD) 博士负责审核这个申请,她对申请材料中的一些药理数据不满意,而且对申请报告中提到的该药物可能引发的神经炎副作用很警惕,她也从其它的一些报告中隐约听说了这个药物的不可靠。她坚持己见要求申请方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而不仅仅是病人们的见证。在与制药公司的相持和审批的延宕之中,“反应停”导致婴儿畸形的症状已经在欧洲和加
拿大浮出海面,所以FDA当然马上拒绝了这个药物。

  拙文:

  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该项申请。她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催眠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和动物对这种药物有不同的药理反应呢?而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于动物试验,是不是靠不住呢?

  凯尔西并注意到,有医学报告说该药有引发神经炎的副作用,有些服用该药的患者会感到手指刺痛。她因此怀疑该药是否对孕妇也有副作用,是否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梅里尔公司答复说,他们已研究了该药对怀孕大鼠和孕妇的影响,未发现有问题。但是凯尔西坚持要有更多的研究数据,这引起了梅里尔公司的不满,对她横加指责和施加压力。

  正当双方在扯皮时,澳大利亚产科医生威廉·麦克布里德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报告“反应停”能导致婴儿畸形。在麦克布里德接生的产妇中,有许多人产下的婴儿患有一种以前很罕见的畸形症状——海豹肢症,四肢发育不全,短得就像海豹的鳍足。而这些产妇都曾经服用过“反应停”。实际上,这时候在欧洲和加拿大已经发现了8000多名海豹肢症婴儿,麦克布里德第一个把他们和“反应停”联系起来。1961年11月起,“反应停”在世界各国陆续被强制撤回,梅里尔公司也撤回了申请。

  退一步说,即便我的文章是完全根据coyotejoy文章写成的(从上面比较就可知这是不可能的),就能说我是抄袭?同样不能。首先,两篇文章的主旨、写法完全不同。coyotejoy《是邪还是正?——“反应停”(Thalidomide)的故事》一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反应停的开发、滥用和重新利用的经过,属于知识介绍,而我的《“反应停”悲喜剧》(XYS20050409)其实是一篇科学随笔,主旨在于澄清一些人对反应停事件的误解和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特别是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其次,我在文中没有一处的语句是和coyotejoy雷同的。

  可见吴国盛指控我抄袭coyotejoy文章,完全是侮蔑。他还说我“抄袭了其它文献的资料却没有任何提及”,把我的写作说成“编辑”,同样是侮蔑。他显然完全不懂科普文章与学术论文的区别,以学术论文的标准来衡量科普文章。学术论文要求句句有出处,必须详细列出文献来源,但是科普文章、随笔却没有这样的要求。不仅是中国的科普文章、随笔如此,全世界的科普文章、随笔也都如此。在吴国盛看来,全世界的绝大部分科普文章、随笔都是“抄袭”!吴国盛说“美国很多科普类文章是常常列出资料来源的”,并不准确,其实美国的科普文章也习惯都不列出资料来源,在主流报纸上和科普刊物(例如《发现》)都是如此。有的科普刊物的文章(例如《科学美国人》)在文后会附上几篇文献,那也不是为了注明资料来源,而是做为推荐读物推荐给读者的。在报道最新的发现时有时会在文后标出原始论文,但是并不会一一标出文中的其他资料来源。有的人(例如coyotejoy)愿意在科普文章中列出资料来源,当然很好,但是这样的文章是只能登在比较专业的杂志或网站上的,如果拿到大众报刊上登出,其资料来源肯定要被编辑毫不留情地删掉。
 
  我花时间来写这么篇驳斥文章,并不仅仅是要剥下一个侮蔑我的人的“画皮”(借用一下现在正到处张贴的一篇攻击我的骂文的题目。那篇骂文的作者如果有吴国盛的勇气敢于亮出其真实姓名和身份,我答应同样关注他一下,省得他又吵又闹、寻死觅活地想吸引我的注意却做无用功),而且还想澄清一个在许多人中常见的误解。和学术论文不同,判断科普文章、随笔是否抄袭,不在于是否一一标注了文献,而在于文章的主旨、写法和语句是否雷同。要么过于宽松,把学术论文当随笔来写;要么过于严厉,连随笔也要当学术论文看待,这算得上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怪现状。

  附:吴国盛的大作

  方舟子涉嫌抄袭科普文章
  2005-09-14 18:48:10

  [ 上一篇文章提及方舟子抄袭的嫌疑,下面是相关的两篇文章, coyotejoy 的文章在先,有资料来源,发表于新语丝;方是新语丝的老板,其文在后,发表于国内的青年报。似乎方同学应该主动承认错误,至少他抄袭了其它文献的资料却没有任何提及。不过,也许他会辩解说他只是个编辑,从多数文章或者网站获得材料并且加工?筒唤谐??? 但是那就说明方的科学精神并没有到家,美国很多科普类文章是常常列出资料来源的。]


  变态的方舟子
  2006-03-21 16:41:35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这么讲,毕竟他干了很多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但是那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被批评。

  问题是有人知错便改,有人明知无理却为之。

  这不是变态还是什么?

  我经常性地流览一些新语丝的文章。主要是想看看国内的学术到底是如何的腐败。目前的结论是,在理工科方面,至少是化学方面,很少问题严重的案例,最多是发生在几个从没有听过的学校(或者人)身上。而中国做化学研究的人何其多,光是中科院的研究所就有十多个,更不用说化学系一般都是大系,里头的研究工作者何其多也。看来大多数人还是很规矩。 显然问题被方给夸大了。 我有时候甚至想,要是中国的学术真的是完全腐败了,可能最高兴的人中间少不了方舟子!  要不,他不是失业了吗?  更不用提这年头他写的所谓科普在google 里面一找,便可以写一卡车的书。

  而主要问题在哪里,可能就在社会科学或者说人文科学领域。而最近有一百多为社科领域的教授"关于抵制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开信",在方看来其主要价值便是"向公众证明即使小学语文没学好也可以当中国文科的大牌教授的".

  这方舟子不是变态还是什么?  不管那些人中间是否有人曾经腐败过,不管那些文字水平多么差劲。 可是中国的教授不至于全黑了吧,那109位教授的地理和学科分布的多样性,还有他们敢于面对问题而发出行动的勇气,是无论如何值得大家尊敬的。

  要是说别人在抢你私人打假的饭碗和生存空间,可能忘了自己是做自然科学研究出身的。

  一个在科学领域面临着无数挑战的时候做了逃兵,一个全职在自己的网站上丧心病狂地乱批天下,同时不断发表赞美自己的文章的人,绝对是变态,这种行为是无法赢得社会的尊重!

  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赵括,不缺少韩乔生,更不缺少方舟子!

  忘掉那些腐败分子,回国去建一个实验室,认认真真地做点自己的学术研究,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年轻的下一代。效果绝对会很不一样。

  中国需要这种人!

(XYS20060325)

 

2、答“化学键”吴国盛

  coyotejoy

  我刚在新语丝上看到了方先生写的《答美国的“吴国盛”》一文,发现事情的争端之一牵涉到我写的一篇关于药物开发知识介绍的文章《是邪还是正?——“反应停”(Thalidomide)的故事 》(XYS20040801)。首先我要声明,我不觉得方先生写的《“反应停”悲喜剧》(XYS20050409)是抄袭自我的文章。两文虽然都是讲与“反应停”相关的故事,但故事内容的侧重点并不一样,而行文用字,叙述方式,讲故事的风格都很不同。方文的简洁清晰洗练,我很欣赏佩服。他的科普文章,我能看到的都认真拜读,好好学习,注意:不是抄袭!

  我这些日子家事缠身,所以无法再多写。方先生的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了,是与非明理人一看了然,“化学键”要乱咬人也不至于将黑白就颠倒了。对人胡乱攻击侮蔑,还四处散播谣言,其行为委实太可耻。“化学键”如果是敢做敢当的人,是不是该删了他的‘雄文’,向方先生道个歉意?

  至于“化学键”攻击方先生“变态”等等,完全是骂街之举,看不到逻辑与事例举证,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再次不齿。

  再声明一下,我投了新语丝不止一篇文章,有发的,也有被拒的。我以后的文章,要投稿的话,都只投“新语丝”一家。

(XYS20060327)

 

附:coyotejoy反应停的原文:

是邪還是正?──“反應停”(Thalidomide)的故事

coyotejoy

  “反應停”(Thalidomide)曾經是制葯史上一個恥辱邪惡的名字。這個葯物最初由一家德國公司Chemie Grunenthal于1953年合成,1957年幵始被作為一种溫和的鎮靜止吐劑由該公司大力鼓吹出籠并在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和加拿大上市銷售。當時,怀孕的婦女往往用它來治療妊娠期間早晨起來頭暈和嘔吐的毛病。 然而葯物上市不到兩年即發現,很多孕婦衹要在怀孕后的頭三個月內服用過一片這個葯物,生出的小孩往往四肢發育不全──干脆沒有或衹有很短的好象海豹翼一樣的一截。大夫們起先以為這是先天基因缺陷引發的海豹肢癥(phocomelia),然而海豹肢癥是一种罕發的的疾病。調查研究發現這段時間在歐洲的這种高比率出現的嬰兒缺陷完全由葯物“反應停” 引起,而孕期的頭三個月正好是嬰兒四肢的形成期。“反應停”可能引發的其它一些畸形還包括外耳缺失,眼睛缺陷,內臟器官如心臟或腸的畸變,神經系統毛病等等。大約共有46個國家的一萬多名嬰兒帶著這些畸形悲慘地出生,還有几千名嬰兒因為這個葯物的毒性未出生就死亡。這個可怕的葯物于1961年11月被強行從歐洲市場撤回,1962年3月從加拿大市場撤回。

  “反應停”是二戰后十多年中出現的許多鎮靜劑中的一個。當時厂家為赶上戰后抗生素研究和幵發帶來的經濟浪潮,起先想把這個葯物“做”成抗生素,不料此葯沒有任何抗生素的特性,厂家又把它“做”成了鎮靜催眠劑。厂家吹噓它無毒,沒有副作用,對孕婦也完全安全,這樣它的功能就比巴比妥類的鎮靜劑更有商業优勢了。然而那些鼓吹都不准确。在它上市之前,已經有一些科學實驗証明它的有害作用,但是那個德國公司急功近利,不但沒有做進一步的實驗,所做的實驗也很不嚴謹可靠,很多的支持數据實際上來自被公司收買的大夫,來自所謂的病人服葯后病情改善的見証。當時歐洲國家的葯物調節控制政策很不完善,很多葯物沒經過充分測試就上了市場,甚至不經大夫幵處方,在柜台直接出售。

  1960年,一家小的美國制葯公司Richardson-Merrell曾向FDA提出申請將“反應停”以商品名Kevodon在美國上市。當時剛到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任職的弗蘭西斯﹒克爾西(Frances Kelsey,MD, PhD) 博士負責審核這個申請,她對申請材料中的一些葯理數据不滿意,而且對 申請報告中提到的該葯物可能引發的神經炎副作用很警惕,她也從其它的一些報告中隱約聽說了這個葯物的不可靠。她堅持己見要求申請方提供更多的科學數据而不僅僅是病人們的見証。在与制葯公司的相持和審批的延宕之中,“反應停”導致嬰兒畸形的癥狀已經在歐洲和加拿大浮出海面,所以FDA當然馬上拒絕了這個葯物。因為一個女人,Oh,NO,一個女科學家的“頑固”,美國人民逃過一劫。

為此,弗蘭西斯本人榮獲了肯尼迪總統頒發的獎章。當年的FDA還沒有今天的顯赫聲望与地位,自身系統也不甚完善,除了備受制葯公司和生意人的攻擊与排擠,還總是遭到這些人曲線通過國會施加的壓力。沒批准“反應停”在美國的上市成了FDA保護美國人健康光榮榜上的一個重要業績,FDA的聲望与影響馬上提升不少。這也成了FDA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國會陸續通過好几個前段時間雪藏的法案,授予FDA更多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法案之一,食品葯物法葯政法規的克發爾-哈里斯修正案(Kefauver-Harris Amendments)于1962年通過,要求葯物被批准通過在美國上市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測以保証其安全和有效﹔規定厂家提供葯物的不良反應和中長期毒性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資料﹔對葯物廣告行為也做出規定。但FDA准許嚴格控制下的与“反應停” 相關的研究。多年來,對“反應停”的研究或冷或熱,但從未停止。

  “反應停”所含的活性成分是一個小分子化合物胺啶酮(Alpha-(N-phthalimido)glutarimide),它是谷氨酸的一种衍生物。這個化合物存在著R(+)和S(-)兩种對映异构体。所謂對映异构体,即它們的化學組成相同,但三維結构成鏡像對稱,仿佛左手与右手一樣。往往衹選擇性地与其中一种异构体反應。對“反應停”而言,R(+)有鎮靜止痛效果,但S(-)導致胚胎發育產生畸形。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和毛細管電泳(CE)等技術手段可以拆分含等量對映异构体的外消旋化合物。但是,“反應停”的這兩种對映异构体在生理條件下迅速相互轉換,即使純的其中任何一种异构体,在体內,四到六小時后,也迅速轉化成等量的對映混合物。

  研究發現對“反應停”的生物測試在体內和在体外的表現很不一樣。進行活体實驗時,很難有一個有效的動物模型檢測到它對胚胎的致畸作用。不同的物种,甚至同物种中的不同种類對“反應停”有著不同的代謝机理。在臨床前的試驗中常用老鼠來檢測葯物可能的毒性,然而這個葯物對孕期中的老鼠并沒有致畸性。兔子產生的子代畸形和在人体上看到的不一樣。靈長類動物比如絨猴的發育与人類更近似,它們的子代被用來研究為什么“反應停”會引起這些畸形。然而用它們來做動物活体測試成本太高,周期更長。

  研究表明胚胎的新陳代謝与成人的非常不同。一些化學品影響器官的發育,卻并不破壞該成熟器官的功能。自“反應停” 事件之后,制葯公司在進行葯物測試時,都會特別注意是否該葯物對孕婦有特殊的影響。有好几种成人用葯引起胚胎畸形。比如一种抗腫瘤用葯氨甲葉酸,抗癲癇葯三甲雙酮和二苯乙內,抗血凝劑丙酮羥香豆素等。現在,關于“反應停”導致胚胎畸形的机理還不清楚,衹是有一些假說而已。這些假說包括六七十年代形成的神經中樞假說和中腎假說,八十年代后形成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假說和氧化壓力假說。

  盡管“反應停”對胚胎有災難性的致畸作用,然而1964年以色列大夫雅各布﹒謝斯金(Jacob Sheskin)將“反應停” 作為鎮靜劑幵給一位患結節性紅斑(erythema nodosum leprosum, ENL) 的麻風病人,惊奇地發現他嚴重痛苦的ENL癥狀很快得到了減緩。隨后更多的實驗被用來研究“反應停” 對ENL的治療作用。 1991年,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的麻風病專家吉拉﹒卡普蘭(Gilla Kaplan)研究發現“反應停”對ENL的抗發炎療效作用是因為它能抑制病人体內的一种免疫蛋白阿
爾法腫瘤壞疽因子(alpha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 的合成,降低它的產出水平。α-TNF是一种細胞因子或者說化學信使,由在感染中產生的白血球釋放,幫助對抗入侵的生物体。它能刺激免疫系統,存在于很多的惡性疾病中,然而α-TNF的過度產出則往往導致病人病情進一步惡化。“反應停” 對α-TNF的抑制作用使得它可能成為一种免疫調節和抗發炎葯物(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anti-inflammatory drug)。

  隨后在委內瑞拉進行了雙盲臨床實驗,173個受試的病人中92%的人的癥狀消除了。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領導的另一個大規模的有4552個ENL病人參与的臨床研究中,99%的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改善。對於麻風病人,“反應停” 是一個有著极佳療效作用的神奇葯物。但是大家對這個葯物相當謹慎,從最初發現這個功用后的34年,1998年7月16日,一家美國的生物科技公司Celgene獲得FDA的批准將“反應停”以治療ENL的功用在美國重新上市。而且美國是世界範圍內第一個將它重新上市的國家。但是,此葯的去向在嚴格調節控制之下:葯物必須由大夫幵處方才能獲得,給出葯物的大夫必須注冊登記,幵出的每一個處方以及得到處方的病人名字地址都必須記錄下來,而且大夫必須反复教育病人關于它可怕的致畸副作用。這一被名為STEPS(A System for Thalidomide Education and Prescribing Safety) 的調控和教育策略由FDA和Celgene共同制定執行。Celgene公司特意將這個葯物命名為Thalomid,非常近似于它最初的名稱,以警醒人們關于它“不堪的過去”。

  α-TNF的過度產出与ENL的病理相關,也与其它許多自免疫系統疾病的病理相關,比如關節炎,肺結核,膿毒,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chronic graft-vs-host disease, CGVHD),口咽潰瘍和黏膜皮膚紊亂等。在艾滋病患者中,也往往有過量的TNF產出,它增強HIV病毒的复制,加速艾滋病的快速擴散。“反應停”能抑制α-TNF的過度產出,阻止發炎信號,同時也就壓制了HIV病毒的擴散。聯邦資助的艾滋病臨床研究小組(AIDS Clinical Trials Group,ACTG) 的多方研究數据証明了“反應停”對艾滋病人的嚴重衰弱和口腔潰瘍的療效作用。 Celgene公司也在資助類似的臨床實驗研究,另一個用“反應停” 治療与HIV相關的慢性痢疾的實驗正在第二期階段。1995年,在FDA准許下,Celgene成立了一個給嚴重衰弱的艾滋病人免費提供“反應停”的商業計划。

  “反應停” 對胚胎的快速分裂細胞的作用預示它可能可以抑制失去控制瘋狂衍生的癌癥細胞,同時,癌癥的進一步惡化往往也与α-TNF的水平上升相關。 在腫瘤增長和轉移的過程中,往往伴隨有大量的多余的細小血管的生成(angiogenesis) ,這些小血管被用來給瘋狂滋生繁衍的癌細胞輸送血液和營養﹔沒有這些“后勤” 補給的管道,癌細胞可能自發萎縮凋亡。1994年,哈佛大學 的猶代﹒福克曼(Judah Folkman) 研究發現“反應停” 有抗血管生成(anti-angiogenesis)的性質。更多的實驗表明“反應停” 确實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和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從而抑制新血管的生成,但整個机理并不這么直截了當。新發現的“反應停” 的這种抗血管生成能力激發科學家們探索研究它對各种癌癥的治療能力。2000年12月4日在三藩舉行的第42屆美國血液學會的年度會議上,瑪由診所(Mayo Clinic in Rochester Minn.)的助理教授S.溫森特?拉耶庫瑪(S. Vincent Rajkumer)報導了“反應停”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非常有前景的結果:對89個先期化療失敗的MM病人使用“反應停”,三分之一的人有改善的性狀和在骨髓狀態的反應。10%的病人康复或接近于完全康复。拉耶庫瑪比較研究了“反應停”對化療失敗的晚期MM患者和新診斷的MM患者的作用。對新診斷的MM患者,使用“反應停” 劑量增加時引發嚴重的皮疹和神經炎﹔然而對晚期MM患者,“反應停” 阻止病情惡化,即使有些副作用,他們也別無選擇。 “反應停” 抑制新血管生成也是解釋它造成胚胎畸形的假說之一,但兩者間具体的聯系還沒有完全証實。

  關于“反應停”的另外一個重要性質發現于1998年,即它具有輔助激發由T-細胞受体(T-cell receptor, TCR)活化的T細胞(T-?ell co-stimulatory activity,TCCA) 的能力。這個重要性質使得“反應停” 有可能被用作免疫輔助劑來促進在某些情況下失效的免疫反應,增強某些癌癥病人對癌細胞的抵抗能力。

  由於“反應停” 的這三個性質:抑制α-TNF,抗新血管生成和輔助激發T細 胞,用“反應停” 可能可以治療的其它癌癥還包括前列腺癌,白血病,腎細胞癌,黑素瘤,卵巢癌,乳癌,神經膠質瘤,卡波濟氏肉瘤(在艾滋病人中常見),非小細胞肺癌和肝細胞癌,甚至眼病斑惡化。它所能治療的癌癥類型与它衹能影響胚胎的某些組織和器官有一定的聯系。大約共有150多個關于“反應停” 的臨床實驗正在進行中。臨床實驗設計被嚴格控制,報名參加臨床實驗的女性志愿者如正哺乳,怀孕或有怀孕的意向都被警告遠离這些實驗。現在實際上90%的“反應停” 被用在癌癥病人身上。因為它的一系列新用途,現在它又是一個可以盈利的葯物了,如今它在美國的銷售額每年約兩億,而且仍然在增長之中。

  基於“反應停” 的化學結构和生理效果,Celgene也在研究幵發新的類似物或衍生物,希望新一代的化合物能具有這個葯物的优點,同時去除它令人恐懼的致畸性,將其它的副作用也盡量減至最小。這些新一代的化合物都類屬于IMiDs或選擇性的細胞因子抑制葯物(Selective Cytokine Inhibitory Drugs,SelCIDs)。活性比“反應停” 強很多,同時在以兔子為動物模型的生物測試中沒有胚胎致畸性的化合物已經被發現。2003年2月,“反應停” 的一個子代化合物CC-5013,一個IMiD葯物,通過了三期臨床實驗,被FDA批准為治療复發或頑性MM的速選葯。2003年4月,這個葯物又被FDA准許用來治療一种血癌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而FDA目前還沒有其它的批准用來治療MDS的葯物。另一個子代化合物CC-4047正處在治療MM和前列腺癌的第二期臨床實驗中。今年年底或者晚一些到明年也許就會有一個被正式批准上市。

  “反應停”治療這些疾病的效果和机理仍然在研究之中。有許多葯物治療疾病有效和安全,然而人們至今仍然不明白它們詳細的作用机理。所以對“反應停”的治療效果還在小心的求証之中,而它复雜的作用机理可能還要更晚一步才能揭示出來。現在,我們對這個小分子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已經充分了解,它的結构看來并不复雜,然而我們對人体本身的复雜机制以及各种疾病的成因和發展的理解還很不夠,所以對這小分子化合物与人体間的相互作用我們現在還不能完全預測和把握。對此,科學家們還在孜孜不倦的研究之中。這葯物衹是一個沒有生命,沒有意志的小分子化合物,我們不能單純地判斷它本身是邪還是正,須知這正与邪的判斷完全基於我們人類本身的需求出發點,基於人類怎么使用它,使用它后對人類是施加利益多于傷害,還是傷害甚于受惠。而我們實事求是地研究它對人 類可能的功用必須奠定在科學系統的生物學和醫學研究基礎之上。一個葯物的誕生与使用涉及到一個龐大的網絡,這個龐大的網絡涉及不同角色的人:從最初的科學研究人員到制葯公司的生意決策者,銷售者,大夫們以及最后的使用者─病人。利欲熏心、急功近利的人利用它才造成了對自己和對同胞的惡果。最初將“反應停”倉皇推向市場的那家德國公司Chemie Grunenthal和當初意圖在美國上市此葯的Richardson-Merrell公司,在經濟涌動的大潮中早已不知其所終,而當初的悲劇促成了制約調節現代制葯業的監管机构在各個國家的出現或進一步發展,導致關于新葯的評估,安全標准設定,監控步驟都更嚴格系統和科學化。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反應停”正卷土重來,它釀就的悲喜劇仿佛是鳳凰涅?的傳奇,也代表著現代制葯業越過坎坷,步入了更成熟的發展階段。

  當年的受“反應停”影響的嬰兒,大約還有5千人在世,他們以超出常人更多倍的頑強存在和生活著。他們中的一些人團結在一起,組成了充當制葯公司督察的民間机构。當年的受害者之一,加拿大“反應停” 受害者協會的總裁蘭迪﹒華倫(Randy Warren)說:“等到有极好療效同時又沒有一點點嚴重副作用的‘反應停’的類似物出現時,也是我們相聚慶祝‘反應停’喪葬之刻。”

References:

1. Nelms, S., et al “Chemistry of Thalidomide”
2. www.devbio.com “Thalidomide as a Teratogen”April 11, 2003
3. www.fda.gov “Giving Thalidomide a Second Chance”, June, 1997
www.fda.gov/cder/news/thalidomide.htm
4. “Drug Watch: Thalidomide’s Long and Winding Road” the 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for AIDS, April 1998, the San Francisco AIDS Foundation
5. Wright, K. “Thalidomide is Back” Discover, April, 2000
6. Perri III, A. et al.“A Review of Thalidomide’s History and Current Dermatological Applications”Dermatology Online Journal, Vol. 9, No. 3, 2003
7. Lewis, R. “The Return of Thalidomide─Once-feared drug finds new  applications” The Scientist 15[2]:1, Jan. 22, 2001
8. www.xys.org 穎河“認識葯物之九:美國的非處方葯和保健品市場”
9. BBC News: Thalidomide: 40 years on 7 June, 2002
10. www.celgene.com/thalomid/
11. www.biologictherapy.org/aboutbiotherapy/about_thalidomide.html
12. Hilts, P. “Protecting America’s Health─The FDA, Business, and One Hundred Years of Regulation” Alfred A. Knopf New York, 2003
13. Hutchins, A. “The Future of Thalidomide”2002
14. Beale, B. “Thalidomide Returns to Respectability”ABC Science online 12/09/2003
15. Stephens, T.“Reinventing Thalidomide” Chemibytes e-zine 2001
16. Bartlett, J. B. et al “The evolution of Thalidomide and its IMiD derivatives as Anticancer Agents” Nature Reviews Cancer, Vol. 4, 2004, 314-322

(XYS2004080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天涯海角一只飞燕 回复 悄悄话 "coyotejoy是我认识的一位朋友"

化学键今天已经把两个狼狈为奸的"朋友"驳斥得几乎体无完肤

看两人还有什么脸在世人面前混,倒是那个coyotejoy, 应该是跳出来向化学键认错的时候,他不是说过要敢做敢为吗? 并且承认认错了那个"朋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7&postID=10347#mark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