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形形色色的院士们

(2006-01-11 06:30:08) 下一个

前不久,北京的新京报首先爆光了中国管理科学院的多名院士,让世人大开了一次眼界(见www.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59)。最近,笔者发现有更多形形色色的院士,堂而皇之,皇而堂之,在中国官方的网站上大行其道,并大肆张扬。原因无他,因为在这些院士里面,有所谓的皇亲国戚。他说是院士,就是院士,他说这个院的院士好,这个院的院士就好:

1、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

下面的信息,采自于中国绿色画报(http://www.cngp.cn/linyekexueyuan.asp)的中国林业科学院简介(2006-1-10):中国林业科学院(简称中国林科院)是中国国家级、综合性、多学科的林业科研机构,成立于1958年,现隶属国家林业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5人。

院士简介:
江泽慧 全国政协人中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协常委
    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中国林科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中国林学会理事长
    中国花卉协会会长
徐冠华 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科技部部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业与遥感学家
王 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学家
唐守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业数学家
蒋有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与生态学家
宁湛谦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家
陈绪和 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木材科学家
贺近恪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第一任所长、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木材科学家
王定选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原所长、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木材科学家
鲍甫成 中国林科院木材所研究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木材科学家

在这个网页中,国际木材科学院的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鱼龙混杂,相得益彰。且不说这个国际木材科学院的院是如何当的,先看一看这个院士,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个人觉得,这个所谓的院士,不过是一个饭篓(正在申请清谈的翻译专利),也就是说能比别人多盛几碗干饭而已,很稀松平常的名词。我一个同学,40岁不到,就成了两大学会的饭篓,本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可是到了某些人嘴里,这饭篓就成了院士。

查了一下国际木材科学院(IAWS)的网页,江泽慧果然是其中的一个饭篓,而且是终身翻篓(http://www.bfafh.de/iaws/pdf/lifetime.pdf)。只是不知为什么,在林科院的宣传报道中,为什么不提终身院士这个茬。可见,翻译的人和江泽慧本人都心知肚明,大家都在编织皇帝的新衣而已。


2、加拿大化学院的院士

第一次听说加拿大有个化学院,也第一次听说加拿大有一个著名的华人院士周石榕。个人觉得,加拿大的这个化学院,顶多也就是给个饭篓(Fellow)之类的头衔。不过这些消息,也和江泽慧有关系,倒不是假新闻,而是从中国林科院的网页上得来的,还配发了巨幅照片的:http://www.caf.ac.cn/caf/cafnews/news/detail.asp?id=603

我院隆重授予周石榕博士名誉研究员

来源:宣传中心作者:王建兰 林泽攀 日期:2005-11-4














  11月4日,我院在科技报告厅隆重授予加籍华人周石榕博士中国林科院名誉研究员。院长江泽慧为周石榕博士颁发证书。

在中国林科院长篇新闻报道后面所附的周石榕博士长篇简介中说:“周先生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1963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移居加拿大。1965年、1970年,分别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仑比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然后,“周石榕博士先后被评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和加拿大化学院院士”。当然,周先生因为是上述两院的院士,也是加拿大环境部林务局两名最高级科学家之一,和国际木材科学院主席等一大串尊贵的头衔或职务;当然也就获得了中国林业科学院的青睐和高规格接待,被赠与名誉研究员称号。当然这名誉研究员的证书颁发人,就是江泽慧。

同样在这则新闻中,记者透露了另外一个密秘,就是江泽慧的名誉博士学位,也不是白给的,是人类最伟大最原始的商业发明之一,物物交换而来的:“近年来,我院与加拿大林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教学机构、生产企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全方位合作,许多加方人士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周石榕博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了表彰他们对我院所做的贡献,我院曾授予了阿尔伯塔大学弗雷泽校长、王家璜博士、叶祖豪博士名誉教授。同样,为了表彰周石榕博士取得的杰出成就,为促进加拿大和我院开展卓有成效的林业科技合作做出的卓越贡献,加强我院与加拿大开展更为广泛的林业科技合作,我院决定授予周石榕先生名誉研究员,并于今天举行授予仪式。(王建兰 林泽攀)”

也就是说,中国林业科学院授予了阿尔伯塔大学弗雷泽校长、王家璜博士、叶祖豪博士名誉教授。阿尔伯塔大学就授予了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名誉博士学位。国际木材科学院授予了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江泽慧和属下有功人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的头衔,中国林业科学院就回赠给国际木材科学院主席周石榕博士中国林科院的名誉研究员。这绕口令可也是绕得不小呀。

哈哈,通过这则新闻,这个所谓的全方位的合作,究竟是为了国家的林业发展,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一目了然了。

看来,腐败,没有国界呀!


注:查了一下网,在和江泽慧一起列为国际木材科学院终身饭篓的名单中,果然有一个华人叫CHOW SUEZONE的,是温哥华地区比较成功的一个华人科学家和商人。再查他的简历,也果然有被推选为加拿大化学院(The Chemical Institute of Canada )的饭篓一说。


3、亚太材料科学院的院士

不是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的,不知道这个亚太材料科学院是个什么东西,好象中国大陆很有一些牛人,是这个科学院的院士。例如福建物构所的中科院院士洪茂椿,西安交大和同济大学的双料教授中科院院士姚熹。另外报道说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副校长,也于2000年当选为这个科学院的院士。

查了查网,这个亚太材料科学院,全称叫:Asia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原来时间很短,中国是她的发起国,1996年在印度开会时,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其中的院士,在英文中称会员(MEMBER),分创始会员,即在1996年以前入会并任职的、普通会员、和副会员等几种。中国大陆目前有38名会员,香港2名,台湾20名。

其中大陆的38名会员,除了2名创始会员外,其他人都是在1997加入的。在查会志记录,原来是在1997年,这个亚太材料科学院,在中国沈阳开过一次会,这些会员,大概都是那时候给塞进去的。在2000的时候,会议在韩国召开,日本、印度、韩国的会员都有增加,中国、台湾和俄罗斯都没有。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其当选会员的不正规。在中科院最年轻的院士卢柯和金展鹏院士的个人网页中,分别称这会员为“亚太材料科学院委员”和“亚太材料科学院成员”的。

有报道说,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白春礼院士,兼任这个亚太材料科学院的副院长。只是奇怪的是,白春礼副院长,并不在这个亚太材料科学院会员(院士)的名单中,洪茂椿院士也不在这个名单中。有一个在德国开的纳米会议的网页,说白副院长是会议的资助人和参加者,最近一次会议是2005年在台湾新竹召开的第12届年会,,网页上说白是14名国际组委会的成员,排在第二名,第一名是个俄罗斯人。

中国科学院的网页(http://www.cas.cn/html/Dir/2004/10/25/2176.htm)上说,第11届亚太材料科学院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8日至23日在宁波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亚太材料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担任了本次会议的主席,并与会。他为大会作了题为“中国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进展”的大会报告。

看来,这亚太材料科学院之所以在中国出名,大概也是因为白副院长的原因吧。

不过查中科院介绍白春礼院士的网页,他虽然是亚太纳米科学院的大会主席和中国纳米中心的主任,但却不是亚太材料科学院的会员,或院士。

既然连白主席都不愿意挂名当院士,这个亚太材料科学院,也肯定是没有什么油水的。


4、国际陶瓷科学院的院士

前面提到的中科院的院士姚熹,还是一个叫国际陶瓷科学院的院士。这个国际陶瓷科学院,又不知是一个什么东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网页(http://www.sic.ac.cn/information/2004/12/05.htm)上介绍说:

世界陶瓷科学院网站(http://www.waceramics.org)最近公布了2004年世界陶瓷科学院第十次院士选举结果,包括日本大阪大学的Koichi Niihara教授和美国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陈一苇教授在内的26名各国陶瓷学家被增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新院士。本次当选的中国陶瓷学家共有两名,我所高濓研究员和北京科技大学葛昌纯院士名列其中。世界陶瓷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Ceramics (WAC))成立于1987年,旨在推动陶瓷研究领域的发展,促进陶瓷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世界陶瓷科学院每两年对在国际陶瓷研究领域贡献卓著的科学家进行增选,目前共有院士214名。

目前,我所共有8位研究员被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他们是:严东生、殷之文、郭景坤、江东亮、李家治、殷庆瑞、孙维莹、高濂研究员等。

哈哈,一个小小的研究所,就有八名研究员当这个陶瓷科学院的院士, 这个院士,不当也罢!

不过认真研读一下这个国际陶瓷科学院的网页,人家还真的是明目张胆地称院士(ACADEMICIAN)或学部委员(ACADEMIC MEMDER),并且对院士一词,有明文规定的:Professional Members of WAC (Academicians) are individuals who have made an international noteworthy contribution to the advancement of ceramics. The appointment as an Academician is merely honorary and rewards the personal merits in the field.

国际陶瓷科学院网页做的非常的精彩,无可挑剔。截止2004年,共十次选举,每一次当选院士的名单都列出来,共218名。

哈哈,人家事情都做到了这份上了,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只是指出一点,得了国外的院士,对申请两院院士,绝对有加分作用,因为在外籍院士的申请条款中,有明文规定的,反之亦然。所以很多人是得了国外所谓的院士以后,才曲线救国,出口转内销,申请在国内的院士。毕竟,在很多人的眼里,两院院士,还是不一样。在待遇上,大概也有差异。


5、第三世界科学院

和上面的几个院相比,这个第三世界科学院叫的最响,似乎名气也最大。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拥有了第三世界科学院的院士,似乎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更牛!

看看网上是怎么说的吧:摘自中国科技大学新闻网页2005年12月14日的新闻 我校三位校友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http://alumni.ustc.edu.cn/view_notice.php?msg_id=1454

在埃及亚历山大举行的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十六届全体大会上,我校校友洪茂椿院士(化学系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福建校友会顾问)、石耀霖院士(61级)、王志珍院士(59级)三位校友荣幸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此次大会上共有11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的2004年12月10日(
http://www.cas.cn/html/Dir/2004/12/10/9487.htm)的新闻要闻网页上说:在意大利的地里雅斯特举行的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十五届全体大会上,李家洋、饶子和、卢柯、解思深、徐至展、韩启德、杨卫、侯建国、傅廷栋、秦大河10位大陆科学家,以及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5位科学家、香港地区的2位科学家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在这次大会上,南开大学数学所教授龙以明被授予2004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就此,中国科学院院长、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路甬祥院士向新当选的中国院士及获奖科学家致信表示祝贺。

不过这个第三世界科学院,不管叫的再响,它所代表的,也只是第三世界的水平,离世界科学院和宇宙科学院(如果有那么两个院的话)院士的水平,还差那么一截吧!

2006-1-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