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小站大米

(2005-11-11 15:49:51) 下一个

天津小站,自窃国大盗袁项城操练新兵起,就以北洋军阀崛起的基地,彪炳在中国近代史上。

然而小站大米,却是在这之前,便早已扬名天下,被认为北米之最,和米中极品,也是整个天津屯垦史上的一个突出环节。

小站大米,米质优良,米粒微长淡绿,晶莹透明,如玉似冰,蒸熟后银珠粒粒,芬芳四溢,庭院飘香,故而闻名中外,远销欧亚各国。

人杰地灵,小站大米曾以江淮粳稻为母本,但结果却优于江淮粳稻;曾以韩国、日本的稻种为籽种,而品位却超越了韩国稻和日本稻;小站大米的前驱是葛沽稻,但比葛沽稻更胜一筹。其个中的原因,就是由于小站特殊的土壤、地理、和气候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被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农民常年视为畏途的盐碱地。

上世纪50-60年代,和80年代中期,由于水源充足和政策对头,小站大米曾经两度辉煌。

然而9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用水增加和引黄济津工程增加了生产小站大米灌溉用水的成本,关键是地下水的下降,使得原来的盐碱地,已不复存在。小站大米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了致命性的损伤。

真实的小站大米,已经徒有虚名。

代之而起的,是同样在盐碱滩上出产的盘锦大米。

据说70年代中期,中日建交后,小日本指名要进口天津的小站大米时,当时的有关部门,就是拿辽宁出产的盘锦大米,以假乱真、蒙混过关的。

我第一次吃到盘锦大米,是在辽河入海口旁边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白花花的盐碱地,一望无际的成熟了的稻田,泛着咸咸的海腥,当时,吃够了高梁米和库存多年的大米,正饥肠咕咕。

哇,这新出锅的米饭好香!

一起享用米饭的来自天津的一个老者说,那感觉,就是像极了以前小站的大米!

据说三杨开泰,这培育和栽培盘锦大米的功劳,属于以杨守仁教授为首的水稻育种的“三杨”。

后来到南方,再吃袁隆平培育的的杂交籼稻,味同嚼糠。

再后来离开故土,食用美国的长米、泰国的香稻、还有中国店里出售的红黄国宝,都无法和盘锦大米的味道相媲美。

或者,是没有当初的那种感觉:朱洪武皇上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2005-11-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