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李四光现象和钱学森现象(草案)
有人把李四光的霸道和钱学森的胡说八道,分别称为李四光现象和钱学森现象。
李四光的霸道主要的表现在地学专业方面,搞一言堂和正确路线,不搞百家争鸣。但这种影响有限,主要是在地学范围内,顶多是扩展到旅游产业和国家公园的建立。1982年,在李四光去世11年之后,他仍然在国家科委评定和表彰的23名发现大庆油田的地球科学工作者排名第一。
写到这里时,俺向一生都搞地质的两位前辈咨询了一下。他们的意见不完全一致,但认为李四光对地质学的影响和贡献,在新中国是没有第二个人可比的。如果说翁文灏和丁文江影响了20世纪中国地质学的前50年的话,那么李四光就影响了中国地质学的后50年。其中,李四光是做学问的,翁文灏则是一个政客。李四光组织能力和思辩能力都非常突出,讲话的水平,比周总理和胡耀邦都要高。在专业方面,李四光不仅仅创建了地质力学,而且他在第四纪冰川、古生物学研究方面都是第一个,也最早组织和推动了石油勘探、地震预报、和地热研究。
那么李四光发现庐山第四纪冰川是真是假?这个有争论,北京大学、冰川研究所、和地理研究所都有人反对。当时李四光提出庐山有第四纪冰川,很多外国专家不同意,只有一个苏联得通讯院士认可。但我个人认为,庐山还是有冰川的。从庐山最顶峰往下看,就是一个大的冰斗。而且如果不是冰川的作用,很难解释一些大的砾石是如何来的。这些砾石,就是冰砾石。现在看来,北京有冰川、太行山有冰川,兰州有冰川、四川有冰川,云南有冰川,庐山也有冰川,是跟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横断山脉的走向是一致的。
不是有人说李四光很霸道吗?答曰:学术权威哪有不霸道的。李四光的这个霸道,还反应在敢跟苏联专家吵。当时如果是换了别的人,跟苏联专家顶牛,也就给打成右派了。
大庆石油的发现不是有窃取他人成果的嫌疑吗?不会吧,因为李四光是地质部的领导,国家对石油的勘探是他组织的,也是他最早向周总理建议的。那么黄汲清和谢家荣呢?曰:黄汲清和谢家荣的贡献也很大,但他们是在李四光的领导下工作的,而且他们两位的成绩,已经在科委的奖项中反应出来,分别列第二和地三名。没有李四光的领导,就凭他们两个,什么也做不成!
对中央的这种排名,以前的地质部曾下文件到各基层单位,是已经定论了的。后来又被翻出来,我看是黄汲清这老先生有问题。最近赵文津院士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工程科学》上,应该是对这个问题的最权威论述,你可以找来学习一下。
嗯,俺学习过了,可仍然有一点疑问。既然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官方的宣传中长期说是在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发现了大庆油田,可是现在知道该理论和石油的生成无关。那么做为科学家,怎么好意思去称功臣?这个,嗯...石油的生成,不仅可以用黄汲清的陆相生油理论和大地构造理论来解释,用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中的新华夏构造体系,也还是能够解释得通的。再说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只能是提一个代表人物,不能提一大串人名的,这个代表人物,就只能是李四光。
哈哈,可见这官本位和领导挂名,早已经深入了民心,成了国人文化的一部分。官大学问大,一半会儿也是改不了的啦。无独有偶,1999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也评定了23名两弹一星元勋功臣榜。说是按姓氏笔画,不排顺序,可在清华大学的网页上,仍然健在的钱学森,排在前三强、邓稼先、赵九章、和王淦昌等人之后,在周光召之前,列第11位。
由是可见,钱学森在两弹一星中的的学术地位,大概不如李四光在地学界那样可以一言九鼎,一手遮天。因为卫星能不能上天,凭的毕竟是真才实学,不是由嘴巴大的人,说冰川,就是冰川。所以钱学森的超前思维和胡说八道,也主要的是表现在专业以外,并以系统论控制论等大科学和科学哲学的面目出现。
其实俺本人,顶欣赏钱学森的性格,若是同龄人,会是一个很好的聊天的朋友。他聪明绝顶、知识渊博、思辩敏捷、反应迅速、好为人师、敢想敢说、喜欢出风头、有魄力、口才也不错。俺的一个导师,和钱老就有相通之处。可钱老的妙处,在于能把学术宗教化和政治化:科学家以“党性”来做保证,搞信则灵,可以说是中外科学史上的奇观。
至于为什么钱学森能够长期胡说八道,也敢于胡说八到。我想除了钱学森个人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是与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有关系:就是在学术上没有做到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只有政治上正确的权威,才有说话的权力,听不到或听不进反对的声音,也没有思辩和争论的对手,和不经严格的科学论证,权威的话就直接的转化为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也就酿成了悲剧。
钱学森提出荒谬的理论,也闹天大的笑话,显然也是正常的,因为他的主要建树应该在导弹或火箭领域,对于农业、医学、和地学,他是盲目的、无知的,甚至是一知半解的。一旦他老人家涉入这些领域,当然就会犯常识性的错误。
做学问做到了钱学森的地步,荣誉、鲜花不断,头脑和自我就开始膨胀。一门通,也便以为是门门都通,权威经政治加速器转化为权力,权力再经政治加速器转化为权威。加上一群善于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专门帮闲的超人科学家和政治家,竟然能煞有介事地用现代仪器检测出功场,和睁了眼说瞎话“到现场一看,一问,真是一目了然,完全信服”的马屁精们。就把一个好端端的世界第一流的导弹专家,给捧杀啦。
另外,李四光已经去世多年,关于地质力学的地位、第四纪冰川的真假、和大庆油田发现历史的争论,也有过几次高潮,水出石落,该清楚的,大家也基本上都清楚了。而钱学森仍然健在,仍然在胡说八道,而且他老人家是国家重点讴歌的科学大家,又是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双料院士,很多人投鼠忌器,有一些批评,也都还是点到为止,照顾了老人家的面子,也照顾了领导们的面子的。
正因为如此,钱老人家的胡说八道,比之李老人家的学术霸道,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就更大一些。用钱老人家的话说:“今天的概念扩大了,扩大到整个生命科学,可以应用于动物和植物,可以应用于工业和农业”(钱学森:关于人体科学的讲话)。
(续完)
附一、钱学森: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1958.6.16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原载《中国青年报》
附二:钱学森关于人体科学的讲话摘要
编者按:被誉为“科学泰斗”的钱学森,是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家,为我国“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建立了卓著功勋。受到党和人民的崇敬和爱戴。钱老以他非凡的智慧,超前意识和战略家的眼光和魄力,在80年代创立了中国人体科学,并热情支持和参与了研究。我们相信,钱学森创立的中国人体科学,必将在
气功是打开人体科学大门的钥匙
今天的报告,很有启发。我认为,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是三个东西,而本质又是一个东西。中医是经过宪法肯定了的,尚且还有许多人不承认。当然,现在正在逐渐改善。更何况气功和特异功能?
气功所涉及的问题完全是一个新的领域,气功的研究会使我们找到一把打开人体科学大门的钥匙。我们要把人和生物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于是在外界给它一个信号,它就可以自己去完成一套行为。把这个信号叫做信息或密码都行。它们的能量可以很小很小。关于生命信息,今天我们有了这样的想法,是有条件了。因为有了气功和中医研究的发展。我们不能怪西方医学,因为它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的中医没有西医许多规律、原则的束缚,所以有许多问题倒猜对了。但是,对中医也不能句句都信。因为中医是产生在它的那个时代的系统辨识结果,而我们今天必须前进。我们要把人看成一个巨系统,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原来说的中医、气功、特异功能等都是指人而言,所以叫人体科学。今天的概念扩大了,扩大到整个生命科学,可以应用于动物和植物,可以应用于工业和农业。
在这方面,报告人做了不少的工作,打开了局面,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可以跟她之后做工作,使之更科学化。比如,外气是什么?问题提出来了,但是没有解决。我们现在的工作,可能擦了一点边,但是,看来还没抓到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说,对这个重大问题的研究,我们看到了一些现象,但还没有真正入门。我们要努力。
附三:马蔼乃:钱学森论地理科学
摘要:钱学森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11个门类中,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在五大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把地理系统排在星系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在社会总体设计部下设四大建设中,将地理建设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列。钱学森把地理科学看做是举足轻重的科学体系。钱学森从哲学高度,从人类知识体系的高度,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中,从社会总体设计工程的实践出发,把地理学提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学,因此,地理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必须重新认识地理。
作者简介: 马蔼乃,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附四:刘 恕: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摘要:就沙产业的概念、理论依据、技术要点及意义做了全面阐述。沙产业作为沙漠戈壁合理利用的科学构想,是以沙漠戈壁地区具有充分阳光天赋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提倡用现代技术成果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并在市场机制引导下施以有效的管理,最终获得经济、生态双项效益。同时就沙产业当前应用的技术路线通俗表达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内容做了诠释;介绍了在甘肃张掖地区的实践效果;在世界范围内解决人类粮食需求的意义也有说明。
作者简介:刘 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研究员。
附五:李毓堂:钱学森创立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的划时代贡献
摘要:文章论述了钱学森提出创建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理论意义、应用成果和在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钱老的主张,提出当前启动全国大规模草产业工程必须创新管理机制。
作者简介:李毓堂,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3)
参见:席琳:李四光的霸道和钱学森的胡说八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