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早期土地利用调查

(2005-02-09 13:29:58) 下一个

查理五世:BUCK的中国土地利用调查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调查,中央农业实验所的中国乡村人口营养调查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营养调查

 

席琳:愿闻其详。何以见得?最早可以,最大规模,未必吧?

 

顺便说一句,BUCK可是赛珍珠的前任老公,在30-40年代的中国学界,是如雷灌耳的。中国近代的土壤普查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也以其人为发端,其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当然,这是枝节问题,和原贴无大碍的。查理兄不妨另外开帖,谈一谈BUCK和赛珍珠做土地利用调查的事,如果说的好,俺可以和您一个原创帖。

 

查理五世:中国近代史其实是黑洞,无数珍贵的资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两个调查也是如此。这不仅有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原因,也有从事这一段历史的研究者专业技术缺乏的原因。其实何止这两个调查,民国时期是大规模抽样调查最频繁,也是最多元的阶段,有学术团体组织的,有政府机构组织的,也有国外机构组织的,这些不同来源的调查结果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了非常高的专业技术,非常高的中立性,和非常高的结果一致性。

 

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于1929-1931年进行,全国16个省,119个地区,各地区的居民自3696,260人不等。搜集的材料并已经加以分析的共有46,601家。最终分析的样本人数达20万人以上。这一调查对这些乡村人口的自然、经济、家庭、生活、教育、饮食、营养等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且由当时美国在这些不同领域最为领先的专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分析和研究。

 

中央农业实验所的乡村人口营养调查于1937年举行,范围覆盖全国22个省,2000多个县。

 

席琳:谢谢查理兄。确实如此,30年代的国民政府是下力气做过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BUCK的这个农业经济调查报告,是利用在金陵大学做教授时做的,结果是用英文发表的,给美国政府看的,目的是为了美国教会和传教士如何在饥荒年代分发粮食救济而发起(BUCK本身就是一名传教士,赛珍珠的父母也是)。当时国民党的行政院对这次调查非常重视,在人员和物质上都给予充分配合。随后成立全国资源委员会,由地质学家翁文颢担纲,聘请了国外很多知名专家,进行了全国土地普查,1935-36年间,成立中央农业实验所,进行地力和乡村人口营养调查。如果记忆没有错,社会学家费孝通的《江村XX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的做的。

 

也正如查理兄所指出的,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原因,一些资料是没有被很好的利用。但过于夸大这些资料的作用,也没有必要,一个原因,当时是在抗日战争的早期,东三省基本上每有被覆盖,南方和北方的取点也不均衡,第二个,是这些资料的时效性,战争期间全国人口大迁徙,这些资料做历史研究和预测比较还可以,应该说是特别珍贵。但是不能代替现实的资料。

 

就我所知,解放后由科学院竺可祯和地质部李四光担纲领导做的几次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矿产调查、和土地调查,规模还是要大的多,可以说是覆盖了大陆几乎所有的地区。这些资料,正是目前国家制订政策的依据。

 

乡村人口营养报告没有看到过,查理兄是否可以讲的更详细一点?是谁领导和发起的,参加的都是哪些人,覆盖了那些地区?主要结论是什么?

 

查理五世:席兄是行家。中国土地利用调查及其他的调查由于抗战、内战及土地改革、集体化的原因,已经失去了时效性,也确实无法包括已经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地区,但它们作为历史资料,与50年以后相同的资料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当时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不低于甚至高于50-70年代的中国全体人口——至少在恩格尔系数和蛋白质、动物性脂肪、热量摄入等指标上是如此,而且受调查的农民普遍反映其生活水平是在提高。

 

几十年的纵向比较当然不能以科技的时代进步的产品作为标准进行比较。

 

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不仅仅是土地调查,实际上是包括了农民的家庭经济及人口指标、教育水平等的综合调查,与李四光们进行的调查不是一回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农民调查能与这次调查的规模相比,更不要提水平了。

 

乡村人口营养调查见于1937年的《农情报告》,覆盖的地区是22个省,2000多个县,基本上除了东北都覆盖了(尤其以人口分布计),我也特别想找到这些调查的原始表格,可惜还没结果。这个规模也是最大的,至今没有第二个调查有这样大的规模。

 

民国时期的调查统计结果更令人信服,这是因为其调查的人员、设计、分析、结论都是多元的、因此能确保其中立性的。

 

国民政府进行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中央政府的责任性和使命感所在,是真心想建设好中国。资源委员会、实业部等等都进行过一系列大规模的调查。

 

席琳:谢谢查理兄,这些我大部分都相信。三十年代,是国民政府在大陆的一个黄金时期。看一看上海滩上的影星,都是奔国际水准去的。

 

五十年代,是因为战争的创伤,新中国尚没有恢复元气,加上投入朝鲜和越南战争,要说也不是没有原因,台湾同时期的日子也并不好(俺猜的),怪不得谁谁。但1958年的大跃进和60-70年代,确实是没有给中国的老百姓造什么福。这一点,俺有同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