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格里拉,有神圣的贡嘎神山、海子山、玉龙雪山,有神秘的“木里王国”,有至今仍完整保留原始母系社会的“女儿国”,还有世界闻名的纳西东巴文化。
1928年6月13日, 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植物分类学家、地理学家、语言学家、摄影家、和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Joseph Rock,1884-1962)在一次从四川木里到亚丁的探险穿越活动, 因为极富传奇色彩而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探险日记的形式发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洛克的专题介绍
在从1922年到1949年长达27年的岁月里,洛克周游了丽江、迪庆、西康、怒江等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搜集、整理民族文化和当地的自然、地理资料,采集植物和昆虫标本,同时,他还潜心研究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洛克与当地的纳西族人相处得十分和睦,回到美国后,他曾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到:“与其躺在夏威夷的病床上,我更愿意回到玉龙山的鲜花丛中死去。”
从纳西人那里,洛克了解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的文化是多么的迷人和深奥。他先后出版了《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和《纳西族语英语百科全书》等专著,被国际上公认为“纳西学研究之父”。
1933年,洛克的朋友,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1900-1954)更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为当时的最畅销书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 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1937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把此书拍成电影。当英美合拍的《失去的地平线》正在公映,远在云南丽江的洛克却默默地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无以言喻地孤寂”。这年洛克已在丽江住上十五年了。在这十多年中他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十篇有关滇藏的稿子,他对民俗风情、文字语言、山川地理、历史沿革、花鸟鱼虫无所不有高见。有着众多的读者。
1944年,好莱坞投资250万美元再次将香格里拉(Shangri-la)搬上银幕,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随之传遍全球。于是世界知道了“香格里拉”。
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格里拉”始终是世人所神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王国”。
50年代中期起,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出于发展本国旅游业的需要,均声称“香格里拉”在各自的国境内,其中位于印度喀什米尔喜玛拉雅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小镇于1956年被印度国家旅游局公开宣布为“香格里拉”,30多年来吸引了大批旅游者,为印度创造了近七亿美金的旅游收入。此外,尼泊尔境内的木斯塘1992年起也以香格里拉的名称迎来了成千的旅游者。
1995年春天,原在云南旅游集团公司旅行社工作的孙炯,在一份导游员试题中看到:“香格里拉”这一为世人熟知的英语词汇,最早出现在英国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而它语言的真正源头,却出自中国西南某一地区的藏族方言。这句话让他心头为之一震,云南不就在中国的西南么?香格里拉会不会就在云南藏区?
1996年2月,孙炯和他的同事踏上了寻访香格里拉之路。他们对照《失去的地平线》,考察了碧塔海、松赞寺和白水台等主要景点。
经过几天的寻觅,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已经初现端倪。 他们在与德钦、中甸的藏族干部的交谈中发现: “德钦”与“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世外桃源。
1996年4月,一个由国内外12位旅游专家组成的“寻访香格里拉考察团”到达中甸,从文学、民族、宗教、语言、地理、藏学等诸多方面对德钦进行大规模地考察、研究和论证。
经过近一年的踏堪与资料查证,1997年9月,云南省政府郑重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南部的德钦藏族自治州的迪庆。中外主流传媒立刻对这一宣告做出了报道,世人为之震惊。
而洛克,就是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始作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