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分为SAT1和SAT2两种类型。而SAT1 是各个大学都要求的必考项目。
1. SAT1:综合部分
主要考验学生的语文、数学推理能力。它由阅读(CriticalReading), 数学(Math)和作文(Writing)三部分组成,满分800分,总分2400分。
考试时间为3小时又45分钟。
2
主要考察考生对某一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历史等。学生可以选择考其中的几个专业。考题大部分为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一小时,每科满分为800分。
1, 绝不三天挤垮“独木桥”。每年七次桥上过,几时想过我来定。
SAT每年考7次,报名费$68美金。考生任选考试时间,不限考试次数。
很多第一次参加SAT考试的学生,一般都把它当作热身赛,所谓“投石问路”,测试一下自己的综合水平,如果考不好,就知道自己是在阅读、数学、写作等科目上哪一门比较欠缺,然后可以侧重点地复习准备,下次再考,直到满意为止。
比如说今天的SAT1考试,我就知道,有朋友的孩子是第三次进考场。
这种给考生多次选择的机会的做法,是科学和人性的。我最大的体会是,孩子们可以享受快乐的青少年时光,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作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更多的社会和学校课外活动,充实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为了升学读死书,死读书,把最好的青春年华消耗在一次重大的考试上面。
青少年时代,是智力最发达,活力最充沛的年龄。在这样的年龄,他们没有约束,海阔天空,任他翱翔。他们可以读好书,游历世界,为自己丰富的人生写下每一天丰富多彩的篇幅。
多次选择,给学生出路,也让家长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可以正常发挥最佳水平,进得了和进不了好大学,有一个公平的选择。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没有遗憾和抱怨。
2,每次从那桥上过,我把最美的秀给你。
因为可以选择多次考试,所以学生们都是把历次考试的最好成绩填报到高校申请表里,让教授们看见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多次的选择,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信申请最理想的大学,而不是因为“三天定终身”的无路选择万一发挥失常而贻误终生。这一点上,中国孩子显得被动无助,实在是无辜和可怜,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3,过桥就是过桥,绝不刁难你过又窄又摇晃的“吊桥”。
美国的SAT1考试,重点考察和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高中四年的最基本的课程的学习,考试的重点是考察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考试内容以多样性、均衡性和基础性为主,考题绝不偏离最基础知识。
当今天下午儿子从考场出来时候,我问他难度如何,他说,非常简单,他对考试比较满意。当然,他说,写作上他没有把握,可能要失分。我理解,我们第一代移民,孩子在英语上的进步,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他们的父母亲移民自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基本上在语言上帮不上太大的忙,这方面我们没有优势。
而SAT2的单科考试,专业水平相对要深入得多。许多学生希望未来进入理想大学的理想专业,于是就一些单项科目要专门系统地学习。
比如我家儿子对物理有相当浓厚的兴趣,他的理想是在天体物理方面有所发展,于是,他在学校专门选修了物理。今年五月份,他认为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已经可以参加考试,于是,他自己报名考了SAT2的物理考试,成绩是满分,所以,他就结束了单科物理的考试。他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化学课程,希望在明年二月份参加考试。
4,你过桥来我也过,我会修桥你会吗?
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绝不会唯成绩定论。“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在美国更是体会深刻。以前我儿子班上有一个黑人小孩,学习基本上属于一塌糊涂,但是那个小孩对于棒球却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爱好,他和我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打棒球,一路走来,现在已经打到青少年组,代表北加州参加过多次比赛,听说,现在还在读高中十一年级的他,已经陆续收到名牌大学的录取信了。
美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个人前途的规划提供多项的选择,为你的成长铺垫一条平坦的大道,只要自己努力,梦想就会成真。有了SAT成绩,学生申请大学时还须提供自己在高中的成绩单、教师或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信、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自己的爱好、特长,等等。可以想象,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学生比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学生显然更具竞争力。
记得有一次听讲座,曾经多次参加招生工作的斯坦福大学老师婉秋举例说:中国人喜欢让孩子学习才艺没错,但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已经让才艺表演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所有的人都会弹钢琴,而你家的小孩却会修钢琴,斯坦福会录用谁呢?当然是会修钢琴的,因为他的选项不俗,有技巧,是特殊专长。
所以我也说,“你过桥来我也过,我会修桥你会吗?”
以上只是我随性想到的美国高考的几个特点,当然,每一个制度都会有完善的一面和不完善的一面。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种高考制度是科学和人性的,也是最能够发挥考试正常水平的考试制度。
我一面之辞,完全是个人感想。大家有更多的感触,可以畅所欲言。我们很多人都有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作家长的,都应该尽心近责,提供给他们最好的环境。
我知道的例子有几个:
一个硅谷湾区的朋友举家迁回了中国,孩子上了比较好的所谓“贵族学校”,最后还是无法适应那里的教育方式,最后下决心自己教导孩子,让孩子在家上课,这就是在中国并不熟悉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 ),虽然很艰难,但是她认为,这是她无法选择的最佳选择。
还有一个朋友,几年前为了家庭的缘故,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中国苏州定居,最后孩子也是无法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和教导方法,最后妈妈又带着孩子回到了美国。我和她最初的选择不同,但是最后的选择却是一样的。说到底,我们作为妻子和母亲,牺牲掉自己,选择留守美国,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他们的未来。
注:此文写于美西时间2009年11月07日星期六,今天儿子第一次考SAT。特此记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