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吾家有儿正过桥

(2009-11-09 13:00:26) 下一个
吾家有儿正过桥


   首先,让我来稍微介绍一下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 SAT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必须参加的标准化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也是能否进入名牌大学和获得奖学金的重要考试。

SAT分为SAT1SAT2两种类型。而SAT1 是各个大学都要求的必考项目。

1. SAT1:综合部分

主要考验学生的语文、数学推理能力。它由阅读(CriticalReading, 数学(Math)和作文(Writing)三部分组成,满分800分,总分2400分。


考试时间为3小时又45分钟。

 

2     SAT2单科考试(Subject Tests
主要考察考生对某一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历史等。学生可以选择考其中的几个专业。考题大部分为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一小时,每科满分为800分。

 
  我知道,我的许多朋友都是我这样的年龄层,孩子正是在读高中或者准备考大学的年龄。写下这篇,是让我的美国朋友,也让我的中国朋友,对于美国的高考制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够对比哪一种高考制度更加科学和人性,有利于青少年人生选择的健康、全面发展。


  这个题目放到今天来写,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今天是星期六,也是我家儿子入读高中三年级(美国小学5年,中学3年,高中4年,共12年全民义务教育)以来,第一次参加SAT1考试。所以,我也就此事谈一谈感想。


   SAT无疑对美国高中生和家长来说,是一场重要考试。它关系到以后申请名牌大学,以及申请奖学金,都是重要的参考,它就好比是一座改变人生的一样,马虎不得。


  但是,我看儿子并没有全力投入到复习之中。他还像平时一样,按时上课,参加学校乐队的活动,在图书馆担任辅导员的兼职;回到家里,做作业、上电脑、玩杀人游戏。。。要考SAT这件事,他是几天前才在无意谈话中告诉我的。他说他星期六要参加第一次的SAT1考试,考试差不多四个小时,让我到超市买几只香蕉到时候带上。


  我责怪他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他说没有必要,就是一个考试而已,况且这是第一次,考不好还可以接着再考嘛。后来我问过朋友,他们都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就是这些美国孩子,太不把自己的前途看作一回事了。他们的孩子也是一个德行,根本没有一点紧迫感,每天悠哉游哉的。真是皇帝不急,急死个太监。


  昨天下午放学以后,儿子照常在学校练习了一个小时的长号,然后坐朋友的车子直接到教会参加一个青少年活动,搞到夜里十点半才打电话让我接他回家。


  考试时间是今天早上八点钟。我和儿子都起了一个大早。他洗澡换衣,我做儿子爱吃的鸡蛋葱油饼。吃完早饭,他按照考试表格检查了学生证、铅笔和计算器,我给他一瓶水、一只香蕉、两块巧克力。东西都收拾好了以后,我们母子二人匆匆上路。


  我们提前四十分钟出发,快到Los Alto 高中的时候,陆续看见越来越多的汽车往学校进口的方向开,道路两旁也是脚步匆匆的学生,他们多是独自行走,少有家长陪伴在侧。那种我习惯看见的中国家长神情过分紧张,期待的眼神,千万遍的叮咛嘱咐,在这里几乎没有看见。一般只是把孩子放下在路边,说一声“Goodluck”,就掉头离开了。


  我把车子停在路旁,嘱托儿子先找到考场,别忘记先上一个厕所,然后就是和儿子击了一个掌,送他一个“祝你好运”。看着儿子渐渐消失在人群中,我才开车往家的方向开。走出去没有多远,儿子的一个电话打到了手机上。他说他找不到计算器了。我深吐一口长气,真是恨不得踢他的屁股几脚才解气。我顾不得生气,快车开回家,看见计算器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躺在门口的地上,真是见了鬼。我拾起计算器,赶紧又往学校方向开。那时候,路上已经开始堵车了。我只好停车在很远的地方,跑步。见到儿子焦急地等在大门口,怒气还要转化为和气,叮嘱他不要粗心。看着他走进考场,我才离开。

 

  我自己是从中国的高考制度下走出来的。算我走运,被录取到了理想的名牌大学,完成了学业,拿到了毕业文凭。但是,当年高中时代为了高考而读书的痛苦经历,至今还是梦魇。几十年过去,中国的教育体制基本上没有改变,即使有改变,也如一个中国孩子说的:“改来改去,也改不掉让我十二点以后睡觉。”那种基本上从中学开始为升学而读书,煎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读,却只在三天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人的前途,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中国高考制度的弊害已经众所周知,我这里就不用多舌再加评论。我只想在这里,就自己知道的美国高考制度,作一个感想分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这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也是一种帮助。


1, 绝不三天挤垮“独木桥”。每年七次桥上过,几时想过我来定。


SAT每年考7次,报名费$68美金。考生任选考试时间,不限考试次数。


很多第一次参加SAT考试的学生,一般都把它当作热身赛,所谓“投石问路”,测试一下自己的综合水平,如果考不好,就知道自己是在阅读、数学、写作等科目上哪一门比较欠缺,然后可以侧重点地复习准备,下次再考,直到满意为止。


比如说今天的SAT1考试,我就知道,有朋友的孩子是第三次进考场。


这种给考生多次选择的机会的做法,是科学和人性的。我最大的体会是,孩子们可以享受快乐的青少年时光,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作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更多的社会和学校课外活动,充实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为了升学读死书,死读书,把最好的青春年华消耗在一次重大的考试上面。


青少年时代,是智力最发达,活力最充沛的年龄。在这样的年龄,他们没有约束,海阔天空,任他翱翔。他们可以读好书,游历世界,为自己丰富的人生写下每一天丰富多彩的篇幅。


多次选择,给学生出路,也让家长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可以正常发挥最佳水平,进得了和进不了好大学,有一个公平的选择。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没有遗憾和抱怨。


2,每次从那桥上过,我把最美的秀给你。


因为可以选择多次考试,所以学生们都是把历次考试的最好成绩填报到高校申请表里,让教授们看见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多次的选择,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信申请最理想的大学,而不是因为“三天定终身”的无路选择万一发挥失常而贻误终生。这一点上,中国孩子显得被动无助,实在是无辜和可怜,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3,过桥就是过桥,绝不刁难你过又窄又摇晃的“吊桥”。


美国的SAT1考试,重点考察和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高中四年的最基本的课程的学习,考试的重点是考察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考试内容以多样性、均衡性和基础性为主,考题绝不偏离最基础知识。


当今天下午儿子从考场出来时候,我问他难度如何,他说,非常简单,他对考试比较满意。当然,他说,写作上他没有把握,可能要失分。我理解,我们第一代移民,孩子在英语上的进步,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他们的父母亲移民自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基本上在语言上帮不上太大的忙,这方面我们没有优势。


而SAT2的单科考试,专业水平相对要深入得多。许多学生希望未来进入理想大学的理想专业,于是就一些单项科目要专门系统地学习。


比如我家儿子对物理有相当浓厚的兴趣,他的理想是在天体物理方面有所发展,于是,他在学校专门选修了物理。今年五月份,他认为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已经可以参加考试,于是,他自己报名考了SAT2的物理考试,成绩是满分,所以,他就结束了单科物理的考试。他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化学课程,希望在明年二月份参加考试。


4,你过桥来我也过,我会修桥你会吗?

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绝不会唯成绩定论。“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在美国更是体会深刻。以前我儿子班上有一个黑人小孩,学习基本上属于一塌糊涂,但是那个小孩对于棒球却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爱好,他和我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打棒球,一路走来,现在已经打到青少年组,代表北加州参加过多次比赛,听说,现在还在读高中十一年级的他,已经陆续收到名牌大学的录取信了。


美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个人前途的规划提供多项的选择,为你的成长铺垫一条平坦的大道,只要自己努力,梦想就会成真。有了SAT成绩,学生申请大学时还须提供自己在高中的成绩单、教师或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推荐信、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自己的爱好、特长,等等。可以想象,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学生比一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学生显然更具竞争力。


记得有一次听讲座,曾经多次参加招生工作的斯坦福大学老师婉秋举例说:中国人喜欢让孩子学习才艺没错,但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已经让才艺表演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所有的人都会弹钢琴,而你家的小孩却会修钢琴,斯坦福会录用谁呢?当然是会修钢琴的,因为他的选项不俗,有技巧,是特殊专长。


所以我也说,“你过桥来我也过,我会修桥你会吗?”


以上只是我随性想到的美国高考的几个特点,当然,每一个制度都会有完善的一面和不完善的一面。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种高考制度是科学和人性的,也是最能够发挥考试正常水平的考试制度。

我一面之辞,完全是个人感想。大家有更多的感触,可以畅所欲言。我们很多人都有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作家长的,都应该尽心近责,提供给他们最好的环境。


我知道的例子有几个:


一个硅谷湾区的朋友举家迁回了中国,孩子上了比较好的所谓“贵族学校”,最后还是无法适应那里的教育方式,最后下决心自己教导孩子,让孩子在家上课,这就是在中国并不熟悉的“家庭学校”(HomeSchool ),虽然很艰难,但是她认为,这是她无法选择的最佳选择。


还有一个朋友,几年前为了家庭的缘故,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中国苏州定居,最后孩子也是无法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和教导方法,最后妈妈又带着孩子回到了美国。我和她最初的选择不同,但是最后的选择却是一样的。说到底,我们作为妻子和母亲,牺牲掉自己,选择留守美国,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他们的未来。


注:此文写于美西时间2009年11月07日星期六,今天儿子第一次考SAT。特此记录感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