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指用来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母亲要时常打开襁褓给婴儿洗澡,喂奶,换洗尿布,尽可能让婴儿在襁褓里舒适。最常看见的画面,是满含慈爱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轻轻拍打着,摇着,哄他/她睡觉,或者给他/她唱歌,逗弄他/她笑。襁褓中的婴儿,在母亲温柔的安抚中停止了哭泣,喝饱了奶水,在母亲凝视的目光中,找到自己。襁褓,是婴儿降临世界的第一个安身之处,母亲,是婴儿获得身心滋养的爱的乳汁。
《东京暮色》是小津安二郎1957年的作品。故事发生在严寒的冬季。在三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弃家弃夫弃子跟着另一个男人私奔了。哥哥不幸跌入山谷摔死了。如今,家里只剩下父亲和两个女儿 – 孝子和明子。孝子婚后不幸福,带着两岁的女儿回娘家住下,打算离婚。小女儿明子单身,却遇人不淑怀了身孕,独自承受着压力,最后打掉了腹中胎儿,却也心怀耻辱感绝望自杀。两个女儿都把责任怪罪给了母亲,最后母亲怀着无法弥补的愧疚离开了东京,去了更寒冷的北海道,再也不回来。孝子从妹妹的死中,领悟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和母亲双重的角色。于是,她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决定不论多么艰难,也要重拾对婚姻的信心,呵护着孩子成长,给她一个健全的家庭归属。
这是一部悲剧电影。戏剧化的故事,好像不似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作品风格,唯有他低调克制的处理手法,把悲伤压抑在胸口,把泪水噙满在眼眶,传遍浑身的悲凉和绝望,却又要豁达地面对生命。
世事皆有缘法,人生几度深冬。
妹妹明子三岁的时候,母亲抛下了家私奔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从未得到过母爱,也忘记母亲的长相。但是,凭直觉,在第一次见到母亲时,她强烈地认定面前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真所谓母女连心,一点都不假。可惜的是,她并没有因为与母亲重逢就兴欣万分,而是怀疑自己身世不明。“我一点都不像父亲,身体里流着妈妈肮脏的血液”。明子记恨着母亲,要不然,她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母亲,怎忍心抛下自己的孩子一走了之。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女孩,她从未获得过母爱,更无从获得母亲的管教,如今随波逐流,做下了不耻之事,她只有绝望。于是,她质问母亲:“我到底是谁的孩子?” 并决绝地说:“我不会生孩子,不会。即使生了孩子,也不会抛弃,像你那样不负责任。我一定会好好爱护她。”这些看似只是责备的话,其实像刀一样割着做母亲的心。她是在控诉,控诉她失落的生命。
我记得我有一个女朋友。她的母亲在她年幼时过世。她告诉我,从此她便没有了可以倾诉的人,可以分享感受的人,可以无所顾忌撒娇的人,可以期盼她成长的人,可以被牵挂的那个人。她只有随身带着的母亲的一张小黑白照片。照片上,女人慈爱的目光一直看向她的女儿。
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教我怎样抹桌子才能抹得干净;吃饭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不要乱夹菜;母亲告诉我不许到单身男人家去玩儿;母亲说,如果有男人碰你的敏感部位要回家告诉她;我第一次来月经,慌里慌张跑回家,是母亲帮我清洁并告诉我怎么样处理这种事。那天,母亲煮了两只红糖鸡蛋端给我吃;当我对异性有好感时,是母亲给我把关和分析。记得高中报考大学的时候,初恋男朋友说,如果分配到最边缘最贫困的地方是不是要和他一起去。我回答说:“不去。我妈妈告诉我,我们努力读书考大学,就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往低处流,而人是往高处走的。”我今天能生活在美国,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的“人往高处走”给我的原动力步履不停。
一个没有母亲陪伴的女孩子,她的灵魂深处缺失掉的那一块,没有人来填补,变成了一个反叛女。比如说,明子未婚先孕了,父亲粗心根本想不到,只会严厉斥责女儿“我的家是有头有脸的,不要做辱没门风的事。”明子只会感到害怕和压力,却没有倾诉的管道。父亲明明知道女儿在四处借钱,却根本感受不到她的恐惧和绝望。细腻深处的情感,唯有母亲才能体会。可惜,明子最后绝望地死去,或许她的父亲一直不明就里她真正的死因。
明子的姐姐孝子,婚姻触礁,所以她逃回了娘家。要知道,日本女人是很能忍受的。她躲回娘家并有离婚念头,一定是这个丈夫不合适。这在电影后面,通过父亲的口中得到了解释。那么,当年弃家私奔的母亲呢?或许也是婚姻的不幸,才让她勇敢地做出了选择。电影里的父亲木讷不苟言笑,而那个曾来家里照料他们的那个男人,在孩子眼里是“高大又有趣”的男人。在孩子眼里尚且如此着迷,何况独守空房的少妇。姐姐虽然感情细腻看出妹妹身体不适,却无法从母亲的角度观察到妹妹的异常,以为是因为自己的婚姻受挫让妹妹惧怕婚姻而安慰她“有许多很好的婚姻模式,不要失望。” 可谓开错了药方。
小津的经典台词再一次熟悉;“你还年轻,谁知道还有多少快乐的日子在前头等这你。”可惜妹妹明子看不见光明,她已不再是纯情依旧,她早已伤痕累累。她被流言蜚语羞耻抬不起头,走上了绝路。
母亲走了,她要离开东京却北海道,再也不回来了。她曾经私奔离开,最后重回东京,以母亲的心,牵挂着子女。到头来,儿子死了,小女儿也死了。小女儿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讨厌你。”大女儿过来告诉母亲,妹妹死了。她撂下了一句话:“是妈妈害死的。“ 这样的话是利刀穿心哪。
电影最经典的镜头是最后,母亲坐上了去北海道的火车。她的目光一直在送行的人群中张望和期盼,希望看见自己女儿的身影。长长的镜头撩拨的人心里也充满着想象。这个可怜的母亲,当年因为爱情离家出走,如今儿子女儿身遭不幸。唯有无奈地接受现实,安静地离开伤心地,才能保存受辱之人的可怜的自尊。
《东京暮色》,寒冷的冬,漫长的夜。命运的轨迹,总是有因有果。苦乐甘甜,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爱和责任中做选择,我会选择责任。女人做了母亲,就不能奋不顾身,飞蛾扑火,那样图了自己的痛快,破碎的是子女人生。
摘抄一首诗,送给相爱的母亲和女儿:
A mother wraps her love around
The heart of her daughter,
Keeping each beat steady through
The rhythm of life,
Until wings take shape and
It’s time for the soul to take flight.
一一 Christy Ann Martine
离婚把日子过好的人很多啊, 而且离婚也是为了选择更好的生活。
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糟糕的婚姻比分开各寻幸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多的多。 没看过这个电影, 听上去这个电影把当妈的糟糕的人生和离婚划等号,把子女的糟糕人生和当妈的不负责划等号, 这样的幸福观恐怕很难把日子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