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3)
高二适不固步自封、不苟与人同的性格,决定了他从专攻王羲之走向深研章草,更走向以章草入今草的道路。他主张“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在深入研习前人的基础上独创一格,“适吾所适”。而在由章入今、章今融合方面, 高二适深受宋克的启发。
高二适《章草为今草之祖》
活动于元末明初的江南俊彦宋克,多才多艺,诗名当时,深得前辈杨维桢、倪瓒的赏识。空有满腹韬略,始终无处施展。于书法,宋克取法魏晋,以小楷、章草及混合体草书著名。清代翁方纲称“有明一代小楷宋仲温第一”,诗赞“东吴生(宋克别署)楷有明冠,儿视枝山(祝允明)、孙孟津(王铎)。若与吴兴 (赵孟頫) 齐步伐,四明楼石孰嶙峋”。他虽无法回避赵孟頫书风笼罩式的影响,但能挣脱赵的束缚独标一格、卓然成家,就其草法而言,是得力于章草与今草的混合;就其审美理想而言,则是谋求尚法与尚意的统一。
高二适《临宋克书谱》
高二适初学章草即参研宋克,主要是为了补足《松江石刻皇象急就本》的残缺;但随着对历代章草大家的系统研习和比较,最终将目光锁定于宋克,应当是由于他正面临着与其十分相似的处境,对其人生遭际感同身受,对其书法成就大加赞赏,对其创作思路深为认同。高二适《题宋克书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有云:
得一“拙”字,斯为尽矣。
兀傲不群,此帖尽之。
凡书要有荦确不平之气,即此帖是也。
又,《题宋仲温急就章真迹》云:
章草盖中绝于晚唐,千年来稍振其馀绪者,元初惟赵子昂,明初则宋仲温。然子昂诸体微伤软美,仲温短矱钟王,达以劲气,龙跳虎卧,仿佛遇之,可谓复古而能变,豪杰之士也。
又,《宋仲温书杜诗〈北征〉》云:
草书点染曳带之间,若断若续,婉转生趣,而锋棱宛然,真意不失,此为入神。
高二适跋《宋克书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高二适如此推重宋克,诚如朱天曙先生所论,主要有三点,一为四体混合运用,二为劲健不平之气,三为复古而能变。在这里,四体混用是高二适所解读的“王右军法”,复古能变也是高二适的书学主张,而劲健不平之气更是高二适本人的个性特征。显然,高二适对宋克的认同无异于自我认同。
高二适《临皇象急就章 》
黄惇先生指出:“宋克以章草糅入狂草而创造了一种个性鲜明的书风,显然也来自元人,尤其是受到其祖师康里巙巙的影响。赵孟頫《绝交书》中曾出现章草、今草、楷书、行书的混合书写,但四体的特征尚能分辨。而康里巙巙的《李白古风卷》,则已无法区别章草与今草的用笔特征。这种糅合发展到宋克更臻化境,他不仅将章草与狂草的用笔、结体完全混融无迹,而且较之康里在用笔上也更加丰富,并完全脱去了康里气息上的局促寒俭。其代表作《杜甫壮游诗卷》,气势磅礴、绵延不绝,既有狂草之豪放,又见章草之生辣,既见使转之迅疾,又见波磔之高古,因此,不仅是历史上将不同书体糅合的成功尝试,也增加了书法的观赏层次,可视为元末明初书法创新之路最为重要的一页。”的确,宋克研磨梳理,以章草为本,加强今、狂的融合作用,形成骨力劲健、狂放生辣、气韵连绵的“混合体”独特书风;而《杜甫壮游诗卷》堪称其杰出代表。
高二适草书杜甫诗
值得注意的是,此卷有明中叶商辂题跋,盛赞其“鞭驾钟、王,驱挺颜、柳,莹净若洗,劲力若削,春蚓萦前,秋蛇绾后。远视之,势欲飞动;即其近,忽不知运笔之有神,而妙不可测也。”又云:
我朝英宗御机时,宸翰之暇偶见其书,叹曰:“仲温得人,而书法若此,真当代之羲之也。”其见若此。呜呼!自开辟以来,书法之神妙,唯晋羲之一人;羲之之后,能继其高风者,余亦曰仲温一人而已。
于右任在该卷后也题道:
以仲温之天才,决非《月仪》《豹奴》等帖所能拘束,而欲创为大草,则不得不求材于今、狂,此《壮游诗》写法之所由来也。
无论是明英宗、商辂对宋克的推崇,还是翁方纲对宋克与祝允明、王铎所作的比较,乃至于右任对宋克天才的激赏及对其草法的剖析,对高二适说来既是启迪又是激励:王羲之是千百年来公认的书圣;宋克既称“羲之之后一人而已”,则超越宋克便可直接羲之。正因为如此,高二适推崇宋克却不迷信宋克,在对其高度认同的同时又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不仅屡屡指出其草法的错讹,更对此卷《杜诗壮游》提出批评:
仲温有《章草书谱》不全本,及大草《杜诗壮游》为最佳。然宋涉笔稍尖,亦是一病。此学草隶者不可不知也。
高二适《十七帖题跋》
正是基于这种独立思考和敢超前贤的勇气,高二适找到了摆脱宋克阴影的切入点:如果说以章解王,融合章、今,其实就是他研究宋克的阶段,那么,他年逾花甲力创“狂草新体”便是他奋力超越宋克的阶段,是他勇攀“羲之之后一人而已”之高峰的新起点。
作者:郁胜天
来源:《高二适“狂草新体”初论
--以<南都帖>为例》
整理编辑:泰州高二适纪念馆
转自泰州高二适纪念馆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