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11)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为司马光亲自书写的原本。 这本作品约 29 行,460 多个字,记录了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 322 年)的事件。 卷背有陈谢状5行,24字,亦是司马光手笔。司马光为人行事都很严谨,黄庭坚谓:“余尝观温公《资冶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迄无一字作草。”近人马宗霍云:“司马温公性端重,《通鉴》书稿,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故十九年始克成书。”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仁宗宝元初(1038)中进士甲科,除奉礼郎。仁宗末(1036),迁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1046-1067),进龙图阁直学士。治平三年,以所撰《通志》八卷进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王安石得政,行新法,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不断反对新法,迫使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哲宗即位,元佑初(1086)拜尚忆左朴射兼门下侍郎 ,遂废新法,恢夏旧制,是为“元佑更化”。年六十八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光所著《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诸书凡三百二十二家。光自云编此书“遍阅旧史,旁及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全书年经事纬,史实系统宗整。此外尚著有《稽古录》、《涑水纪闻》等,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
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局部)
纵33.8厘米,横130 厘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司马光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他的字瘦劲方正,一笔一画都写得十分规矩,即使是长篇大幅,也毫不马虎。如此端劲的书风,与他忠直严谨的个性也是相似的。
司马光是以正书和隶书为主要书体的,且正多于隶。其正书的特点是:用笔提按分明,结体规整扁平,在横划的入笔出锋处,时常带有隶意蚕头凤尾的意图和造型,明显融入了隶书传统。而隶书的特点则是:淳古不及汉隶,流美不及唐隶,但其用笔方折斩截,笔力力透毫端,笔画沉涩刚劲,结体多取纵势。字体虽小而意气雄厚,转折之处,锋棱宛然,刚柔相济。线条以直弧相参,于朴拙之中带有十分秀美之态。其隶法之外兼带楷意,无一般唐隶多见的肥满之弊,有怒而不威的风致。(《中国文物报》唐冬冬文)
司马光之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对书画和金石的学识与鉴赏之能,并根据个人胸臆,博采众家之长,融秦篆之圆劲、汉隶之凝重、晋人之蕴藉、唐楷之刚健于一炉,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和风格,这在宋人书法中无疑是自成一家、独树一帜。
黄庭坚《论书》就曾评价说:“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者,观其书可想见其风采。”黄庭坚是一代大家,最重视作品的气韵,能得到他的激赏,说明司马光的书法成就的确过人。宋高宗也称:“司马光隶书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隶书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
司马光 隶书《王尚恭墓志》
司马光 隶书《王尚恭墓志》 开封博物馆藏
刊于《中国书法》1999年第2期
《王尚恭墓志》于1936年在洛阳北陈庄出土,刻于宋元丰七年(1084)十月。志石呈正方形,长、宽均为77、厚15厘米。志文为隶书,分上下两列,每列41行,满行20字。《王尚恭墓志》全称为《宋故朝议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铭》,其志文由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撰文,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书丹,李稹镌刻。《王尚恭墓志》是一方宋代名志,具有较高的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
王尚恭,《宋史》无传。《王尚恭墓志》志文在《范纯仁文集》中有记载。另外,在《宋史翼》和《宋元学案补遗》两本书中,有关王尚恭的事迹皆来源于志文。可见,《王尚恭墓志》是了解、研究王尚恭最翔实、最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可补史料记载之缺。
司马光《天圣帖》
楷书,纸本,纵30·3厘米,横4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凡十七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五十一字。司马光此件为陈省华手书诗稿所作跋语一则,亦称《天圣帖》。文中所称“先太尉”,乃司马光之父池,“故相国庞公”,乃庞籍,“故省副陈公”乃省华。
司马光这幅跋语以工整的小楷书写。通幅结体端正、严谨,横平竖直的笔画中,隐隐可见些许隶书的波磔之美。而在起笔收笔或勾挑处的用笔与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相似。事实上,北宋士大夫书家的书风,大多受颜真卿影响。司马光的这件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释文 :天圣中先太尉与故相国庞公,同为群牧判官、故省副陈公与庞公善,光以孺子得拜陈公于榻下。元丰二年,八月乙丑晦。陈公之孙法曹过洛,以公手书诗稿相示,追计五十年矣。乌呼!人生如寄,其才志之美,所以能不配于后者,赖遗文耳。苟无贤子孙,其湮没不显于世,可胜道哉!光窃自悲,侍公之久,今日乃得睹公之文,又喜法曹君之贤,能显融其先烈,是敢嗣书于群贤之末。涑水司马光。
北宋 司马光 神采帖页 上海道明2010秋拍
此帖应为司马光壮年时所书,其时司马光虽已步入仕途,然官阶尚未很高,其以极谦卑之措辞,问“太师”之身体状况。此太师或为文彦博(1006-1097)。文彦博加检校太师的制词,即由司马光起草。
信札所反映的,应该是司马光壮年仕履生涯的状况。该信起首“昨与同列俯伏门下,未获奉望颜色”云云,乃指司马光和同僚一起去拜访一位政界前辈,在不获接见之后,又以如此谦卑的措辞向该前辈致函,可见当时司马光本人虽然已经进入仕途,但官阶资历尚未很高,当在其壮年时期。
这位收信人,司马光称他为“太师”。检司马光文集,在司马光可能接触到的前辈官僚中,可以被称为太师的人,有杜衍、文彦博、富弼、王拱辰、曾公亮等人。杜衍致仕很早,嘉佑二年就去世了。司马光和王拱辰的交谊,可见于司马光《传家集》第十五卷所保留的两首挽词。但王拱辰加检校太师,是在哲宗登基以后,那个时候,司马光已经是名满天下的重臣了,与信札内容不符。其它几人,根据时代背景和政治立场来判断,文彦博或富弼的可能性更大。富弼加检校太师,可能是熙宁初致仕时。文彦博加检校太师的制词,是由司马光起草的,保存在司马光文集内。本帖应该写于司马光担任翰林学士这段时期内,也就是治平末熙宁初这段时间。熙宁二年以后,司马光离开了开封。此后在洛阳闲居时期,司马光和文彦博、富弼都有很多交往,与文彦博交往尤其多。这封信的收讫者,为文彦博的可能性较大。
信中有“亲近良医药物”一语,并说“前岁秋间……曾以此言进”,看来这是司马光较常用的句式。今检司马光《传家集》卷六十《别刘孝叔杂端手启》,有“唯冀亲近药物,益自爱重”云云。“亲近药物”虽不是特别词句,但在北宋人的文集中,仅见于司马光给刘孝叔的这封信中。
将这封信与传世的司马光墨迹对比,如国家图书馆所藏《资治通鉴》残存手稿,可以发现,这封信的笔迹,不如晚年修《通鉴》时老辣、紧凑,这与第一条所说可以相互印证,即所体现的是司马光早年事迹。
释文:光再拜,太师台座, 昨与同列俯伏门下,未获奉望颜色,私心县县,左右既知台体达和,故不及接见宾客。伏计即日复旧,神采胜常,但须亲近良医药物,善自将息,以补益□□□鼎重,回忆前岁秋间,太师下□□,曾以此言进□,寻即差愈幸。保爱不仆。光启。十□月□谨□。
转自中国书法网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