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论ABA,Floortime 还是RDI ,其目的都是让孩子与我们交流

(2013-04-02 18:01:52) 下一个
无论ABA,Floortime 还是RDI ,其目的都是让孩子与我们交流,不断地交流,回合越多越好!只要孩子高兴起来,交流地欲望就会提高。所以不在于用什么方法,也不用担心是否会矫枉过正,做父母的,最了解孩子的状态,不要妄想那些治疗师能象父母那样了解我们的孩子,所以“度”的把握,最好靠我们父母来把关。
不要一味地用某一种方法,而是要灵活穿插,多管齐下,如何看效果?就是看孩子是否愿意跟你交流了?如果是,那就对了,管它什么ABA,Floortime 还是RDI!

建议看一下这个以前讨论过的“方法论随想”:
http://groups.wenxuecity.com/discussion.php?gid=1153&pid=319569


面对ASD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是“思路”方法而不是“技术层面”的方法(难怪FXMM称为“”方法论?),在我眼里:ABA, Floor time, RDI完全是操作手段,最需要的是“理念”。说心里话,我很不满意那些介绍这些操作手段的书,把什么东西都分成“stage”。涉及操作的,老美最喜欢的就是按部就班,所以才分出那么多步骤来。事实上,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会受很多当时的人事环境或物质环境的影响,所以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表现就会有差异,评估也只是个大概评估,千万不要被“评估”结果吓着了。

我觉得现代人精神污染最大的就是:信息量太大。光一个ASD方面的书就够我们看好几年了,还不包括新出版的。正因为这种污染大,所以孩子被刚刚诊断,就马上被这些信息淹没,家长很容易失去方向。就像3XXMM说的“我还在自责和对未来的担忧中不能自拔。。。感觉一片混乱,大方向都不知往哪,别提系统的方法论了。”以我对自己孩子的经历体会:其实我们家长最该做的是:静下心来,如何针对自己的孩子特征来想解决办法,这就是FXMM说的那句“自闭是狠狠的激发了我的潜能,促使我思考、钻研、想象。。。觉察感知,我的世界,和他的小小世界。” “我的世界和他小小的世界。说得多好啊!这就是我们家长的"灵魂"来与孩子"灵魂"的沟通。就如有的病人去医院看病,有时候药效并不大,但护士小姐或医生的抚摸与安慰话语对病人的康复起了决定作用;也像癌症病人,有人一被诊断几个月就被吓死了(并不是癌症本身有多严重),有的人却可以顽强地与癌症为伍很多年,可以说与癌症为友。我们对ASD孩子需要做的就是首先与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朋友",一旦他把你当作他的“绝对朋友”,他的心灵就会慢慢敞开,自闭的特征就渐渐地消退。这就是FXMM说的"从他现有的状态出发,从他的喜好和强项出发 - 说来容易,可做到的并不多。做不到还是没有真正,充分的接受。"真正接纳他!

作为我们家长,需要用我们的灵魂来“俯视”孩子的灵魂与躯体,这就需要家长有更多精神层面的"修炼",做到心里的宁静,才能想出好办法来。所以特理解FXMM说的道家佛家思想对她的影响。我是纯粹想信佛但还是做不到的一个所谓"信徒",光凭信,每天早晚念经就是我心灵最宁静的片刻,很多的想法都是在念完经的刹那,灵光乍现。所以这是我所理解的“方法论”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千万不要认为我在拉信徒,不管你信什么或什么都不信,只要一天中,你有心灵宁静的时刻,就是有帮助的。


FXMM,如果有解析得不对或有大相径庭的地方请原谅!


“其实妈妈们应该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妨揉合各种流派,自创最适合自己的孩子的做法。”

非常赞同这一句!就如小P,可以说每天我都要把一把他的“脉搏”。比如前几日他刚从乾隆那里学了成语“出其不意”,为了让他消化理解,第二天早晨就给他讲了我自己在大学经历过的一件事(这个贴里有讲到如何让他明白这个词的含义:http://groups.wenxuecity.com/discussion.phpgid=1153&pid=319351)为了测试他是否真正理解而且会用,今早我就制造出一个机会来。因为他禁面食,所以很少吃到面包。今天一大早起来就给了他一个“gluten free ”的面包吃。他惊讶地看着那久违的“面包”,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简直可以用“流光溢彩”来形容他的面部表情。我没有让他马上吃,悄悄地提醒说“小P,前几天我们刚刚从乾隆那里学了一个新词,可以用来describe你现在的感受?”小P不慌不忙地假装在想,然后“出其不意”地在我耳边大喊一声“出其不意!”还说“哈哈,我也让你‘出其不意’了,对吗?”这样我就知道:以后不用再给他巩固复习这个词了。接下来就要学习另一个从乾隆那里学过的成语“乘其不备”,今天早晨我问小P“乘其不备”是啥意思?他说“打架的时候,Hit 他没有ready的位置!”果不出所料,他只停留在对“功夫”上的理解。我就跟他说“乘其不备,出其不意,都可以作为一种strategy,比如你看过的〈三国〉里面就有很多次,诸葛亮派人晚上去偷袭曹营,那就是‘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地去打敌人,而不单单是指两个人打架时只打他没有ready的position!”小P说“Oh, this kind strategy is really smart!”(我知道今天只讲这些够了,明天接着给他拓展。)

很多朋友说她的孩子在ST,OT,或者各种各样的训练师那里都可以很好地follow,合作得非常好,可一跨出训练师的门,人又游离了。不能否认好的训练师可以把孩子带动得非常HIGH,也可以follow得很好,看起来也玩得热火朝天。可为什么出门就不行呢?我觉得这种情况大部分是以训练师主动为主,所有活动基本都是训练师发起的,孩子比较习惯于跟随,自己不需要动脑子去主动想“如何玩?如何找一个有趣的话题来聊?”(在观察小P与他的朋友play date时,孩子们之间自然地玩,恰恰是要更多的主动思维在里面,朋友之间的互动交流才会真正灵活起来。所以这思维就是我说过的:社交时所必须的基石!)也就是说训练师对孩子的灵活思维训练太少,这是因为同一个训练师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可能像我们家长那么多,也不可能真正像我们家长那么了解孩子。我自己是经常随着小P的喜好来与他互动,他有什么想法的时候,我就及时抓住他感兴趣的点来拓展(他们的思维死板,理解慢,需要大量重复),拓展不是一两个小时的事,经常是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都围绕一个主题(今年快半年都围绕着〈三国〉,最近开始围绕〈戏说乾隆〉,每一个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一直到他真正理解会灵活运用为止(就如上面那个“出其不意”的例子)。连续几天都围绕一个主题,目的是多次重复,“趁热打铁”,很容易让他抓住“本质”。这样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把理解力往上提升。这一点,训练师非常难做到!

另外有许多训练操作,都需要按当时的情况来变通运用。不管哪种训练方式,最主要的就是掌握“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操作,不要拘泥于一种,有时可能多管齐下。不管运用哪种,最终目的就是“交流互动”。我自己把几大训练方式的“理念”归纳如下:

ABA :用当时最大强化物来激发他最大的潜能
Floor time:顺情而化
RDI:父母要时刻记住: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训练思维的最好方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