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23)
2010 (119)
2011 (89)
2012 (93)
2013 (105)
2014 (62)
2015 (92)
2016 (84)
2017 (95)
2018 (135)
2019 (158)
2020 (215)
2021 (184)
2022 (149)
2023 (133)
【前言】:读到不止一位网友在世界风情坛提问探访马特宏峰相关事宜,也收到网友发来的悄悄话询问类似事宜。因此,我就提前整理我们在瑞士行程后四分之一探访马特宏峰的经历,与朋友们分享,给那几位网友计划行程时参考。因为在采尔马特(Zermatt)以及登山和徒步观马特宏峰的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也因为拍摄的照片比较多,我将用《孤傲冷峻的马特宏峰--远眺》和《孤傲冷峻的马特宏峰—近观》上、下两篇介绍。主要的行程攻略是在第2篇,争取在某位网友8月初的瑞士行之前整理完毕:-)))。
1. 采尔马特--探访马特宏峰的必经之地
小山镇采尔马特位于著名的马特宏峰山下峡谷里,它的发展和繁荣与马特宏峰息息相关。另外,采尔马特四周有许多登山滑雪场,无论冬夏,这里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业是采尔马特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从高山度假圣地圣莫里茨(St Moritz)乘风景线冰川快车(Glacier Express)到采尔马特,一路风光无限。冰川快车从圣莫里茨出发的时间分别是上午7:53,8:53,和9:53。因为是在度假,我们就睡到自然醒,又用了一些时间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到火车站时就乘了最后一班冰川快车(9:53)前往采尔马特。【小提示:(1)位于采尔马特火车站出口右侧的游客信息中心(TI)夏季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8:00;是取地图、咨询交通和游览问题的好地方。(2)马特宏峰博物馆(Matterhorn Museum)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1:00-18:00。】
照片1:采尔马特火车站非常简单,出口处最吸引我的是采尔马特所属的瑞士瓦来区特有的黑脸羊Wolli以及戈尔内格拉特-采尔马特马拉松赛(Gornergrat Zermatt Marathon)。我如数家珍地告诉先生,2016年第15届戈尔内格拉特-采尔马特马拉松赛在我们到达之前一周左右举行(7月2号,星期六),有来自于世界30个国家的2370位左右马拉松长跑爱好者参加,包括远自巴西、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参赛者。这个马拉松线路难度很大,其中从圣尼克劳斯(St. Niklaus)至利菲尔伯格(Riffelberg)的海拔高差有2600米左右。先生笑话我对马拉松赛的关注,我则“认真地”说:“只要跑过一次马拉松,就是永远的马拉松者。何况我跑过3次,还包括波士顿马拉松呢。”先生听了我的话哈哈大笑,说:“到什么时候你才会停止吹嘘参赛波士顿马拉松?!”我笑着回答:“Never!”
照片2:采尔马特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有多辆出租车。这些车与其它地方出租车不同,因为到这里的许多游客通常有滑雪等装置,不是普通出租车能装载。
照片3:从火车站广场向右就是采尔马特的主街班霍夫大街(Bahnhofstrasse)。
照片4:沿着班霍夫大街走5至10分钟就是采尔马特中心广场,其一侧是镇政府(Gemeindehaus)。镇政府建筑的一侧是国旗和地方政府旗帜,另一侧是瑞士著名的阿尔卑斯长号(Alphorn)铜像。我们在卢塞恩(Lucerne)有幸聆听和欣赏了阿尔卑斯长号现场表演。
照片5:位于采尔马特中心广场的马特宏峰博物馆。据介绍,博物馆的外表造型模仿马特宏峰,不过,看上去不太像噢:-)))。我们的旅馆就位于博物馆附近。
照片6:从采尔马特中心广场看到一位骑自行车高手正骑过教堂桥(Kirchbrücke,church bridge),他只用一只手扶自行车车头,而车头上却横挂着一个巨大的滑雪装置;另一只手拖着一只在地上滚动的行李箱;身上背着一个大行李包。即使如此,他不仅骑得稳稳当当,而且还骑得飞快。我和先生对看了一眼,一致赞赏那位小伙子太牛了!【小提示:请记住教堂桥,www.swissvacations.com网站介绍教堂桥是在采尔马特镇远眺拍摄马特宏峰的最佳位置“…Kirchbrücke (church bridge) from where you can take the best shots of the Matterhorn…”。】
照片7:从我们旅馆窗户阳台伏看采尔马特的一部分建筑。然而,最令我们兴奋的是从阳台可以直接观赏马特宏峰。
2. 孤傲冷峻的马特宏峰千万年来静观云卷云舒
海拔4478米的马特宏峰不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注:位于法国和意大利交界的勃朗峰(法语:Mont Blanc,意大利语:Monte Bianco),海拔4808米,是最高峰】,但它以其独傲的三角锥造型、陡峭险峻、和难以攀登成为阿尔卑斯山脉中最著名的山峰,被瑞士人引以为傲,被称为“瑞士第一山”,也成为阿尔卑斯山的象征。另外,马特宏峰因陡峭最难攀登,是人类最后征服的阿尔卑斯山峰(1865年7月14日)。因为天气的缘故,不是每位探访马特宏峰的游客都能见到它孤傲冷峻的真容。我们那接近20年前的行程是在11月底,阿尔卑斯山脉被冰雪覆盖,白雪皑皑、巍峨壮观、纯净迷人,然而漫天飞舞的雪花遮掩了马特宏峰。因此,观赏马特宏峰真容是我们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之一。为此,我一反以往行程早早就预订好旅馆的习惯,这次瑞士行却推迟到出发前1周才订旅馆,就是因为要根据2、3周天气预报调整和确定行程,以保证探访马特宏峰的前、后1天都是晴天。当时看到的天气预报是我们10来天的行程中有一半的天气是阴天或雨天,但实际状况是整个行程每天阳光灿烂、太阳火辣辣。天气预报如此不准确,枉费了我的一番周密计划:-)))。
到旅馆登记注册时,前台工作人员微笑着告诉我们,从旅馆窗户阳台就能观赏到马特宏峰;并且阳台上有户外用的小桌椅,以方便客人舒适地观赏。于是,我们就有了以下2小时左右的意外惊喜。
照片8-12:云雾缭绕的马特宏峰。一层层浓厚的云雾霸道地缠绕着孤傲冷峻的马特宏峰,仿佛说:“马特宏峰是我的,我们相伴千万年,那能让你们这些游客随随便便轻易地看到。”我对云雾喃喃地说:“帮帮忙吧,我们从那么远来看它,就让我们见一见帅山的真面貌吧。”
照片13-15:忽隐忽现的马特宏峰。云雾仿佛说:“看在你们千万里来寻看它的情份上,就露一部分真容给你们看看吧。”先生和我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那忽隐忽现的帅山,手中相机也卡嚓卡嚓地响个不停。
照片16-19:云开见峰。云雾大概被我们对马特宏峰的真情感动,缓缓地从马特宏峰飘过,轻轻地揭开马特宏峰的面纱。先生和我兴奋得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看见了!看见了!”不知为什么,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记忆中的一首儿歌“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螺丝帽,睡懒觉,祖国建设不可少。”听到我哼唱的歌,先生哈哈大笑。
照片20-23:夕阳映照下的云雾与孤傲冷峻的马特宏峰缠绵不休。马特宏峰只显现了一会儿,就又被云雾缠绕。我们在阳台上又坐了一会儿,就心满意足地离开旅馆外出觅食。这2个小时左右的观峰经历是我们此行的高潮之一;第2天晴空万里,马特宏峰无遮无掩、被一览无遗的经历都没有这2个小时左右的观峰经历难忘:-)))。
3. 采尔马特的夜晚、清晨、下午
照24-25:采尔马特的夜晚。从旅馆阳台观赏到马特宏峰面貌后,我们心满意足地外出觅食。
因为知道第2天是晴天,我们就计划清晨5点半起床观赏日出霞光沐浴着的马特宏峰。没想到一觉醒来已是6点10分左右,推开窗户从阳台上看到金色朝阳依然笼罩着马特宏峰,我们非常高兴和感恩。先生计划像昨天傍晚一样从阳台上拍摄马特宏峰,但我告诉他还有一个更好的拍摄地点,是www.swissvacations.com网站推荐的在采尔马特镇远眺马特宏峰的最佳位置:镇中心广场附近的教堂桥。我们胡乱穿上衣服就跑向旅馆附近的教堂桥。
照片26-27:朝阳沐浴着的马特宏峰,披着金辉,难得的美景。巨型“金字塔”是经典的马特宏峰形像之一。
照片28:从教堂桥上拍摄的金色霞光消失后的马特宏峰,桥下马特菲斯河穿镇而过。从这张照片上可看出,马特宏峰其实离采尔马特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所以,还是必须乘登山齿轮火车近距离欣赏马特宏峰。
照片29:站在教堂桥拍摄圣毛里求斯教堂(St. Mauritius Church)钟楼。
照片30:教堂后园的登山者墓地(Mountaineer’s Cemetery),在这里埋葬着攀登马特宏峰时不幸遇难的登山者们。墓碑风格迥异,铭刻着遇难者的名字、遇难时间等;许多遇难者很年轻,只有20、30岁,令人痛心。其中,有一座无名遇难登山者墓碑;另外,有的墓碑上还铭刻登山者生前的座右铭。马特宏峰虽不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最高峰,却因陡峭最难攀登,是人类最后征服的阿尔卑斯山峰。这些登山者们用鲜活的生命挑战人的极限,从此与巍峨的群山相伴,融入他们向往的自然。访问登山者墓地再次使我们对挑战者、对生命、和对死亡产生敬意。
照片31:登山者墓地马路对侧是登山者丰碑。
照片32-34:位于采尔马特中心广场的圣毛里求斯教堂。
照片35:位于采尔马特中心广场的野生动物铜像和马特宏峰博物馆。【小提示:瑞士自来水可以直接作饮用水喝。】
照片36-38:马特宏峰博物馆介绍了马特宏峰攻顶的历史,收藏了许多相关物品。其中,1865年7月14日人类首次成功登顶马特宏峰断开的绳索。在英国人Edward Whymper 带领下首次登上马特宏峰的七位人士中,有四位因绳索断开从1200米落差的北壁坠下并丧命。
照片39-40:马特宏峰博物馆虽小,但内容丰富,还包括介绍了阿尔卑斯山和采尔马特小镇的历史。
拜访登山者墓地和马特宏峰博物馆后,我的脑海响起了《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旋律和歌曲和歌词(将这首歌上存在这里http://cdn.wenxuecity.com/upload/media/df/66/8f/52gmvB3Z3287.mp3给感兴趣的朋友们):
“…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 ooh, ooh
The call of the alps
The call home, ooh, ooh
The tune in our hearts, the song of the mountains
What's that stir, so blatant in our sallying hearts?
What's that urge that lifted up our longing eyes?
What's that ring echoing from the leaden skies?
What's that augur resounding from the lyre's strings?
A cry rang on in the sibilant winds
A behest, the outcry of the cranes
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 ooh, ooh
The call of the alps
The call home, ooh, ooh
The tune in our hearts, the song of the mountains
The voice in the wind, the saint in the sky
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 ooh, ooh
The call of the alps
The call home, ooh, ooh
The tune in our hearts, the call of the mountains…”
音乐《National Anthem of Switzerland》
(未完待续)
谢谢鼓励。你形容得真好!
谢谢分享,所言极是。
不用谢。位于镇中心广场附近的那座桥的名字就叫教堂桥(Church Bridge),就在教堂的后面,如照片29中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