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23)
2010 (119)
2011 (89)
2012 (93)
2013 (105)
2014 (62)
2015 (92)
2016 (84)
2017 (95)
2018 (135)
2019 (158)
2020 (215)
2021 (184)
2022 (149)
2023 (133)
除了游览故乡扬州富有盛名的私家园林,先生和我还欣赏了两座知名的住宅:汪氏小苑和朱自清故居。漫步于故乡这两座清末民初的传统建筑,观看住宅内的陈设,阅读汪氏小苑主人清末盐商汪竹铭及其儿子们的命运沉浮的介绍;品味朱自清的生平、作品、以及子女们的命运沉浮。。。。。。,先生和我都有许多感慨,特别是战争对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影响,使我们更加珍惜和平。
这次是我第2次探访汪氏小苑,第3次探访朱自清故居;而先生都是第一次。因此,我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他的导游:-)))。那天晚餐后,先生和我到居家旁边的荷花池公园散步,是受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影响,希望能附儒风雅地写一篇“荷花池月色”(注:《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文章中的荷塘是在清华大学)。可惜,我们俩都没那文才。漫步在黄昏后的荷花池公园,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荷塘月色》中一些句子和段落,包括“。。。。。。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只是那天晚上欣赏荷花池黄昏和月色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音乐《一帘幽梦》
(注:以下文字整理于阅读的相关住宅介绍以及我们自己的游览日记)
1. 汪氏小苑
坐落在广陵区东圈门首地官第14号的汪氏小苑是故乡扬州现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因为此建筑的主人汪竹铭姓汪,并且建筑以住宅为主、面积不大的苑为辅,因此被称为汪氏小苑。根据介绍,汪氏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有近百间,建筑面积1580余平方米。其住宅特点是住宅庭院比例均衡,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庭园玲珑精巧,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汪氏小苑以其建筑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照片1:汪氏小苑门前周围高墙围垣,门楼不饰雕琢,墙面不加粉饰,看似质朴无华,其实是藏富不露,为了防盗。根据介绍,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盐商已不能与清中叶相比。
照片2:小苑住宅区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住宅墙体厚实,有火巷隔离,为了防火。
照片3-4:小苑住宅区的一部分庭院和大厅。根据介绍,“正厅旁厢边廊,堂后寝室耳房,体现尊卑有等、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
照片5:小苑住宅区的一部分卧室。
看着那些熟悉的雕花木床、脚踏板、大衣柜等卧室家具,感到非常亲切,与我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的卧室家具一样。在这里穿插2张我在2011年探亲时拍摄的我家老式红木床的照片。这张床曾经放在我父母的出租房中给租客使用。亲人们嫌它太大,过于笨重。因此,在重新装修出租房时,他们打算将这张床免费送给一位装修工人。因为我对这张床很有感情,因此,当我在越洋电话中从母亲那里得到这个消息时,我请母亲不要将它送给陌生人,而是请专业木匠将床拆迁到母亲送给我们的一套新房中。这张雕工精细的红木老床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先生、女儿、以及女婿都喜欢它。我家老式红木床上精细的手工雕刻,A:形象生动的骏马图;B:倒置的蝙蝠代表“福到”,蝙蝠两侧的鱼代表“年年有余”。
回归正传,继续游览汪氏小苑:-)))。
照片6:藏宝洞。根据介绍,“木工在修地板时无意间发现两块可活动的地板,掀开活动地板,发现一大块厚铁板覆盖在地面上,铁板面层有两只铁把手,边上有两只粗铁环(是用铁栓套入锁定铁板用的)虽已锈迹斑斑、部分剥落,但开关自如,当打开沉重铁板盖时,又发现铁板下有一个"藏宝洞",洞深有1.5米,宽为1.2米×1.2米见方,四壁光滑,推测此洞藏于地板下是当时主人作贮藏贵重值钱东西之用。”
照片7:汪氏家史介绍。根据介绍,小苑主人汪竹铭有四子二女,其子分虽为泰阶、泰麟、泰科、泰第,意为"上阶麒麟,科举及第"。字号分别为伯平、仲石、叔盈、季高,又分别经营盐商(扬州)、房地产(上海)、皮货(南京)、金融银行(上海)。扬州左卫街原有乙和祥盐号(现广陵路中百一店)也是他家经营。然而,由于战争不断(日本侵略、国共内战)、社会动荡,汪家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家道中落。
照片8:有多部影视剧在汪氏小苑拍摄。
照片9-10:通向厨房的六角门以及厨房。六角门上的石额隶书"调羹",即厨房的意思。
照片11:出了庭院深深的住宅区就是小苑。根据介绍,小苑“依墙两侧缀湖石假山少许,植琼花、腊梅、迎藤花木,清雅怡人。靠庭前东侧峰石突起,接近屋檐飞溅。东边还有磨砖贴面小角小门给人似有似无的意境。。。。。。月门上口朝西石额为"小苑春深",站在月门前东望小苑景色,石峰崛起,古柏参天,石榴枝繁叶茂如盖张。高耸青灰丝缝云山式墙顶如游龙。西看小苑,曲廊幽榭,花厅书斋,牡丹台上翠竹千竿,花木扶疏,书斋窗前,百年石榴老干如龙蛇走。”
照片12:过了"迎曦"石月门是扬州民俗博物馆。石月门上石额是隶书"迎曦",意为早晨的太阳从东边升起,其阳光缕缕洒入小苑。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民俗博物馆参观。
照片13-14:穿过"小苑春深"的石月门是扬州剪纸博物馆。我购买了20件漂亮的有玻璃镜框装饰的剪纸作品,只是当时没想到带这些易碎物品回美国时在旅途上的麻烦:-(((。
2. 朱自清故居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全国很多地方居住过,而他在扬州这座房屋居住的时间最长,也是各地“朱自清故居”中保存最为完好,目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介绍,“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他成长在扬州,毕业于扬州的江苏省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后又在扬州做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照片15:建于清代末期、位于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
照片16:朱自清故居是扬州典型的传统民居“三合院”建筑:三间两厢一对照、客座两间、大门过道一间、天井一方。堂屋的正厅为朱家的客厅。根据介绍,“这些清代木椅、案几、八仙桌等都是当年朱家的日用家具,条案上的座钟、花瓶、石屏摆件、烛台和观音像是老扬州居民家中普遍的陈设。寓意“终生平安”。墙上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对联为清代康有为所撰,山水画是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王原祁作品。使朱家处处留存着传承书香。”
照片17-18:堂屋两侧是朱自清父母及儿女的住处。东厢房的大床、梳妆台、案几、大橱、桌子及其它陈设,都是当年朱自清的父母和两个女儿的所用之物。墙上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朱自清的母亲,另一张就是《背影》里的那个慈爱的让朱自清的“眼泪很快流下来”的父亲——朱鸿钧。
照片19:朱自清曾经住过的卧室保持了当年的原始原貌。
照片20:故居的第二进有序厅和展厅。序厅中央伫立着朱自清的塑像,塑像上方是江泽民的题词“清芬正气传当世”。右侧是毛泽东和江泽民对朱自清一生的评价。展厅里有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照片21-22:朱自清部分散文作品摘录。
照片23:朱自清的家谱。
照片24:探访过朱自清故居的部分名人,包括出名的“八十二和二十八”夫妇:-)))。
探访朱自清故居使我想起在我的博文《我心中永远的外婆》中写到的“。。。。。。外婆家的住房是一栋百年老宅。房屋前部分的两侧是二个卧室,中间是一个堂屋间;房屋后部分的两侧是二个更大的卧室,中间是一个更大的堂屋间;前后房屋由两侧的二个厢房连接;中间是一个露天小庭院,称之为“天井”。夜幕降临,外婆喜欢点上有灯罩的“洋油灯”(即使有电灯,她也很少用),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写“。。。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我们祖孙二人通常在后堂屋间的餐桌吃晚饭。临睡前,外婆会将后堂屋间与天井之间的一大排木头屏风上好。然后,外婆一只手端着“洋油灯”,另一只手为“洋油灯”遮风,我们祖孙俩穿过天井到前屋的卧室而眠。那时,我通常会打开床头电灯,读一会儿杂书才睡。。。。。。”。如今,外婆家的百年老宅因为城市规划与发展被拆毁;宅前的一对被我骑过无数次的石狮也被当地文物部门作为文物收购。政府补偿给母亲的3套3居室公寓房被闲置着,无人居住。儿时记忆中的故乡在如今的变化中与我渐行渐远,很高兴因为朱自清是名人,使得故乡典型的传统民居“三合院”建筑得以保存。
3. 荷花池月色
题目有标题党之嫌了,用“荷花池的黄昏”更合适。探访过朱自清故居的那天晚上,晚餐后,先生和我到居家旁边的荷花池公园散步,是受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影响。
荷花池路西侧的荷花池公园原名南池、砚池,因池中广植荷花被命名为“荷花池”。根据介绍,“清朝初汪玉枢在池边建有别墅,名南园,为当时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园临砚池,隔岸有文峰塔,景名“砚池染翰”。园主购得太湖奇石九峰,大者过丈,小者及寻,玲珑剔透,相传系宋代花石纲遗物。。。。。。乾隆南巡游此,大加赞赏,赐名九峰园。。。。。。扬州今尚存二峰,一在瘦西湖,一在史公祠,称“南园遗石”。嘉庆之后园渐圮,咸丰年间,废而不存。” “1981年在荷花池北建公园,即荷花池公园,呈半鸟形。园内绿树成荫,栽百余种花木,四季花香,春有杜鹃、茶花、春兰、茉莉;夏有仙人昙花、睡莲、六月雪、夹竹桃;秋有桂花、菊花、石蒜、一串红;冬有腊梅、天竹等。四季常绿的有铁树、五针松、南洋杉、黾背竹等 。园内陈列大量盆景,树种有黄杨、雀梅、榆桩、罗汉松、刺柏等 。”如今,荷花池公园是免费开放,一年四季,人气都很旺。
照片25-28:漫步夕阳黄昏下的荷花池公园,享受那份悠闲。
问好老乡!抱歉,刚读到你的留言。
谢谢新朋友的阅读和留言鼓励。你说得对,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文章中的荷塘是在清华大学。你的留言提醒了我将这个信息加入我的博文,免得引起误解。
再次谢谢你,祝周末愉快!
朱自清的荷塘是不是在他任教的大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