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我在文学城的博文连串
张大安来美国十几年了,现在算是高层人物了,但是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打工的那一天。
那时他在读书,但是还得打工挣学费,有一天朋友介绍一家建筑公司让他去干活,老板说每小时9元,他很快答应了。
第二天他根据老板的吩咐开车到指定的住家工地,这是他拿到驾照之后,第一次自己开车去上班,要经过5号高速公路。
他在学车考车的时候,偶尔下高速公路,都是朋友在身边,现在自己一个人下,有点心虚。昨晚他接完老板的电话之后,反复查看了工地的地图,自己还画了示意图贴在方向盘,在哪里下高速?哪里出口?出口后世左转还是右转?转过去后几条街再左右转?他记得清清楚楚。画这张图他花了半小时的时间。
他记得高速的出口是在右侧,但是他忘记把车开在最右的边线,结果来不及换线出去。这下他慌了手脚,头上冒冷汗,路线图都失效了,怎么办?只好等待下一个出口再说吧。
在下一个出口之后,他看到一个加油站,于是马上把车进去。原本是想先问问加油站老板路怎么走?忽然觉得肚子呱呱叫,要大便了!他一紧张的话就闹肚子,这回又来了。好在加油站有厕所,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随后问了老板,他回到车上仔细琢磨了一会儿,才确定开车的方向。
到了工地已经超过预定时间二十分钟,好在他提前动身,一看,刚刚8点半,没有迟到。
这是一个大独立屋,后院的草地有几亩大。工人们正准备在房子右侧的墙脚打洞。老板告诉他,今天要钻到Crawlspace去排水和维修,要从墙角打一个洞进去,等下小张会告诉你怎么做,说完老板就到其他工地了。
小张是个浑身透着机灵的年轻人,他对大安说,Crawlspace就是地板下面还有一层空洞,否则的话房子非常潮湿,地洞里有靠在水泥地基上的木桩和水电设施,如果地洞积水,里面的木头就会腐烂,需要修复。我们的公司就是常常承接地洞里的排水和地基系统的建设和维修。因为地洞常常是只有一两尺高,在里面干活要爬进去,工人们叫“爬地洞”或者“地道战”。
“真长见识了!”张大安在中国从来没有听说过美国大房子有地洞。
小张用撬棒把水泥侧板撬开,把落地工作灯接上电源往里照,张大安趴在地上顺着光线看,只见地洞地面覆盖着一层黑色的塑料纸,有的泡在水里,地面离地板背面仅一尺多高, 。
“这塑料纸是做什么用的?”
小张说:“铺塑料纸是为了防潮,减少地板对水气的吸收,现在这塑料纸就像臭袜子,拉出来扔了。”
小张让工人们把塑料纸拖出来,张大安把塑料纸装进垃圾袋。
接着工人们就站在洞口开始用铁锨铲土,把土铲到手推车上,张大安和一个小工把土运到后院的角落里,来回往返。
洞越挖越伸入里面,挖洞的工人从弯腰挖土到爬进去挖土,最里面的工人把土铲到身后,身后的工人再把土铲到后面的人,直到把土送到洞口。里面的工人有时是把土装到小桶里,然后一手接一手传递出来,张大安很难想象在美国是用这样的原始工具修理房子。
午饭后小张让他进去试一会儿,他就进去了。他穿上防水工作服,戴上口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爬进去,地上的土很潮湿,低洼的地方积水,空气中有一股恶臭,可能是地下害虫的尸体发出来的 。
他忽然发现脖子左边很痛,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实在太痒了,他解开右手手套,摸了一下痛处,实在受不了,就用指甲抠了几下,脖子已经鼓起一个小包。
刚进来就被害虫袭击,他痛定思痛想,应该是老鼠蜘蛛和蛇都是这里的活跃动物吧,它们年复一年地在这个阴间里无忧无虑的成长,嘻戏在乌烟瘴气中,跳跃于污泥浊水中,有一天忽闻人气飘香,发现有人要进来捣乱,自然是从地下蹦出来,啃破你的衣再嚼吸你的血液毫不犹豫。看来没有一点“血染的风采”精神,你最好别进来。
他根据小张的话,伏在地上用小铁锨挖土,挖一下就要半翻身才能把土挥到身后的小桶,但是翻身的时候肩膀几乎要碰到横梁,他装了几桶之后,就退出来,但是头转不回来,只好像做俯卧撑一样慢慢倒退,再把小桶的土一步一步地移到洞口,屏着呼吸钻出来,出来的时候,只有半小时的时间,他就像从臭水沟里爬上来一样,浑身像个泥人,白脸变黑脸,揭开口罩一看,里外一般黑。
张大安初次领教了爬地洞的功夫之后,小张让他别进去了,就在外面干,把土拉走,谢天谢地,他自然愿意,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房子的Crawlspace长期积水未发觉,因为后院的几亩草地非常平坦,地下全部是Crawlspace流积的水分,车轮一压就下陷,只好走到洞口找小张,小张派人帮忙,把车上的一些一寸厚的旧木板拿下来,铺在草地上。这些旧木板是前几天拆旧屋留下来的,放在公司的大院里,小张特意带来就是为了可以铺路。
他们木板铺出一条行车的道理,车子走过木板,木板下沉,草地上的水就冒上来,车子还是在水中行走。
这一天,他一身汗水一身泥巴。有一次他一个人推车,车陷下去了,工人在地洞里,只有自己处理。有几次车子滑倒木板之外,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子拉回木板道路之后,踉踉跄跄上气不接下气,当场几乎爬下。真没有想到推小车也会这么的累人。
第一天打工爬地洞,第一次上高速找不到北,这记忆真是刻骨铭心啊!
最近博文:
老留们到美国后学会开车, 上下高速心情紧张, 都有很多铭记深刻的故事。 特别是上高速时若是遇上有人下高速, 车辆交叉稍不小心就又被下高速车流挤下来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