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心之初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幾位從舊中國走進新中國的大師(1)

(2023-03-29 02:11:57) 下一个

“大師”現在是褒義稱呼還是貶義貶義稱呼?聽説北京人現在愛説,“你丫是大師,你全家都是大師”。我不是北京人。

我這裏說的大師,全是我有些崇敬的人物。有人鐵骨錚錚;有人説説而已;有人聰明一生;有人來回實踐。

我想説的第一個大師叫陳寅恪,他是中華民國初期清華四大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之一。他名字的最後一個字該怎麽讀?讀“克”還是讀“雀”?中央電視上的主持人讀“雀”,《新華字典》裏讀“克”。怎麽回事?中國一朝從舊變新,連字典也不權威了?師範畢業的紅色江山山大王“暮色蒼茫看勁松”,“紅雨隨心翻作浪”二十七年。諾大個“新中國”就再無大師了。

為了這個字的讀音,我請教過我敬重的中學語文老師。他的解釋是:陳寅恪是客家人(福建人)就是把“恪”字讀成“雀”,因爲陳是大師,大家就跟著大師讀(是不是有點牽强?)。《新華字典》去球了。這讓我想起賈平凹,他這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是讀“奧”還是讀”窪“。著名作家和大師,誰更大?

我生在新中國,但是很煩新中國。這國從頭就沒有規矩,現在稱之“不靠譜”。什麽是譜?家譜族譜紅旗譜?時代進步了,國家講新舊。不論譜講憲法?笑話。才七十多年,憲出了多少笑話?一個國家滑稽過一回並不難,難的是滑稽過後再滑稽一回。《從頭再來》,來囘大的。“濤聲依舊”,沒準“舊船票”還可以再上一條破船呢?

陳寅恪是一八九0年出生的,死於一九六九年。他是搞歷史的大師,留學外國十年,只做學問,不拿學位。真學問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精神”,這十個字是陳寅恪先生在一九二九年爲紀念王國維裏的紀念碑上的文章裏的十個字。居然都近百年了。而中國則是進到瓶子裏了。連自由説話都不允許,説什麽精神?談什麽思想。

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50周年04丨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_父亲

我對中國的歷史有點興趣,所以知道陳寅恪,但是陳先生治歷史學有一套,不過他沒有寫過《中國通史》。中國有無可讀的通史?好像有過範文瀾的簡編,好像還有個呂思勉。我喜歡錢穆,零七八碎讀過一些。老了倒是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讀了大半民國蔡東藩的《中國通史演義》,讀完一聲長嘆。

陳寅恪的書非專業人士很難讀到興趣。有一陣我心抽風,把《柳如是別傳》找來都,讀了三段還是三章?讀不下去了。倒是陳老先生的三個閨女寫的《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讓我讀得興趣盎然。一九四九到一九六九,中國經歷過文化劫難。

陳寅恪是和胡適同機離開北京的。一念之差,兩樣人生。大學者陳寅恪受老罪了,晚年眼睛全瞎了,腿不能走了,還得去挨批鬥。鐵骨錚錚的陳先生大冬天扎緊棉褲,穿好棉襖去挨鬥。廣州的冬天有多冷?

早年在北大圖書館打過幾天工的耄在成爲紅色江山山大王以後用了十幾年,把他的那一股子對知識分子的邪火,撒了個盡興。

陳寅恪在解放后離開北京以後就再沒有回過北京。中共政府曾經邀請陳到北京撐撐門面,陳要耄寫條子“不講馬列”。耄不敢寫。什麽歷史唯物主義?共產黨閹割歷史、胡説時代。從反右到文革,“十年浩劫”,“艱辛探索”。探什麽,索什麽?探着了什麽?索着了什麽?(待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陳寅恪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大师,从哪方面看都是某个四位大师之首。
宣传并介绍陳寅恪是现在的国学需要的。
今日中国文化更需要陳寅恪的种种学术和做人的精神。为心之初的这个系列点赞,支持并跟读!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欣赏。其实陈先生自己的论文上都是读 Ke 或Koh,读成“雀”是老北京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