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话,多如牛毛,包罗万象,似是而非存道理。没有逻辑,只有祖传,人云亦云,蒙住自己很方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精光闪闪,打遍天下无敌手。黄帝内精,本草纲目,如雷贯耳,忽悠宇宙没商量。
以前我生长在中国时,就觉得中国文化累。文化对人挟裹,文化让人不自由。比如,过年家家给家家要送白皮点心,身边随便谁结婚你都有义务凑份子。
文化是什么?据说有二百一十六种定义。比水浒英雄人头多一倍。
我没有打算敢说中国文化。只是从我知道的中国老话里窥一窥中国文化。
“难得糊涂”这四个精光闪闪黑漆漆的大字我在上初二的时候就知道了,是我敬重的老师教我的。说教,其实也没教,是提醒。我的语文老师是当年很少的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在中学教语文。我很喜欢我的老师,他也喜欢我。上中学的的时候,求知欲最强,记东西最快。老师当年也就三十多岁吧。
“难得糊涂”,精光闪闪,其实我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精光,知道脱光。有一次我拼音联想输入,我把“金光闪闪”拼音多打了个g,就出来了个“精光闪闪”(好像也行,精神,精气都闪光)。中国文化和流行里最不缺的就是不知所云。比如,“苦菜花A,闪金光”。为什麼呀?我在美国这鸟都不太拉屎的地方根本找不着苦菜花。苦菜花就是“战地黄花分外香”?
“糊涂”:傻冒;“难得”:撞着了大头运。难得糊涂,就是撞着了大头运的傻冒?难得糊涂,大智若愚,乔装打扮,犹抱琵芭半遮面。围魏救赵,调虎离山,瞒天过海,中国文化就倡导这种“悄悄地进庄,打枪的不要”。直到今天,老者教育后生,领导告诫他喜欢的下属,书记提醒厂长院长站长,或其他的什么长。都颂扬“难得糊涂。“长”有千千万,书记名号永不变。真不知道一生只画兰竹石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哪天喝高用它的“六分半体”写下的这四个字,经清朝,民国,新中国(分两段,不能用后段否定前段)。成为中国人做人的座右铭。成为流行甚广的中国老话。百姓相处,领导提干,人人难得糊涂,个个一脸憨厚。人生最累是识人。识别好人坏人?累死人。难怪耄选第一页就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岂止是革命,简直可以说是活命。每个人都和别人相互依存。人人难得糊涂。你敢给我一个糊涂,我就还你一个更糊涂。
人之初,性很好;人长大,性学坏。人刚生;脑糊涂;人长大,有智慧。会读书,会看报,会推理,会思考,人总该是从糊涂走向智慧。而我们的文化倡导“难得”,会“糊涂。成长历练的糊涂跟刚生不能弄混了。“摸着石头过河”,现在中国过了河没有?人是在水里游还是岸上走?走还是游需要小葱拌豆腐。不能“难得糊涂”。领导说宽衣通商,直接想到解带,想到脱裤,想到西门庆,想到潘金莲。坚持宽衣不动摇,商业肯定大发展。撸起袖子拼命干,远不如撩起裙子使劲干。坚持嘿嘿不动摇,坚持跟上司打马虎眼。口黑黑嘴谁知道?做思考状,做平静状。人在江湖走,力争不挨刀。人的成熟与否,就看是否能把“难得糊涂”练得精到。
难得。“人生难得几回搏”。“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一九七六年走到了中国快崩溃。老天有眼,“交城山水”活捉了王张江姚“。后来,”不争论“,资本主义救了社会主义,一片片金元宝从天而降不多不少正正砸在我们队伍脑袋上。众人更把”难得糊涂“当个宝。揣着明白装糊涂,正如《列宁在一九一八》里的卫队长在他的上司提醒他“装成个贪心的傻瓜“不要过分时他说的“刚刚好”。金元宝把很多人的脑袋都砸了个包,有包的脑袋才是宝,弄个热毛巾敷好宝,埋好宝。
“难得糊涂“,跟中国的很多名言警句一样,不能明说。什么意思?没啥意思;没啥意思是啥意思?意思意思。意思意思就是说白了就没有了一点意思。
“难得糊涂”,糊里糊涂,糊涂到死,死了也要装糊涂,减少死的痛苦。
愿中国,多智慧,多理性,多逻辑。好好找到长治久安的路。
?1/3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