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埃及记解读 (1-4)

(2008-04-04 21:55:17) 下一个
出埃及记解读

1 古代犹太教的产生

犹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现今世界上三大一神教。 三教共同尊奉耶荷华为唯一真神。 三教中,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乃是将犹太教经典根据自身需要删减增补, 演化而成。 因此, 如果我们能够透彻地了解犹太教的形成, 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则对理解三教的基本教义, 把握其发展的脉络都会有极大的助益。

犹太教的本质特征是信奉耶荷华为唯一真神, 信奉《塔纳赫》(圣经旧约)。 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 遵从摩西所传的教义教规, 行割礼, 反对拜偶像, 过安息日, 逾越节, 赎罪日等。 犹太教经典包括《塔纳赫》(圣经旧约)和《塔木德》 (即犹太教法典)两部分。 《塔纳赫》由律法书, 先知书和圣录三部分组成。 其中律法书包括创世纪,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五卷组成, 俗称摩西五经。

不少基督徒常常声称摩西五经为摩西于公元前1250年前后亲自创作, 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摩西五经为摩西所作。 而历史学家公认的旧约成书日期比摩西出埃及要晚了约一千年。 常见的反对摩西五经为摩西所创作的理由之一,是申命记第34章描写了摩西的死亡。基督徒对此的解释是这描写摩西死亡的最后一章是约书亚所补充完成。 这种牵强附会,毫无根据的说法,到也符合原教旨基督徒一贯的狡辩方式。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 单单凭申命记中最后一章的一段描写而否定摩西五经为摩西创作,似乎也不够有力。 那么该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希伯来圣经旧约的成书年代呢?

希伯来圣经旧约,特别是创世纪中的故事。看得出许多其实是出自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的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如天堂的故事, 七天创世, 通天塔等等。而大洪水的故事,几乎完全抄袭了巴比伦文明的开创者, 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关于这一点, 详见重贴修改后的大洪水的故事)。依此看来, 摩西五经的最早成书日期不会早于公元前5世纪巴比伦之囚被释放回到耶路撒冷。所以如果还有基督徒拿这种公元前五世纪以后的东西来宣扬圣经如何准确地预测了亚述帝国在公元前612年的灭亡, 读者也就不必把耶教徒的夸耀当真了。
当然我们说摩西五经非摩西创作, 也不是说摩西五经同摩西完全无关, 而是强调摩西五经定稿成书绝不会早于巴比伦之囚。 五经中的部分内容, 可能是摩西时代就已经存在, 摩西五经其实也未必是同一时期创作完成。 今人多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先生所作, 而是高鄂续貂。 根据的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同后四十回的创作思路, 写作风格的分析对比。 若我们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比摩西五经中创世纪同出埃及记, 可以发现两者的不同,而不难得出结论, 出埃及记创作应该早于创世纪。

在此或许有必要离题谈谈旧约不同版本的问题。 基督徒最爱高呼的口号就是“抄写圣经的文士们的精确性程度,历经一千多年都没有差别”, “死海古卷证实了圣经的准确性。”等等。而真实的状况却是旧约版本的流传本来就不同,就是说有不同的版本,而且这种不同不局限于“个别文字”的不同,而是包括篇幅、结构乃至神学思想的不同。

如今通行的旧约版本有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或用罗马数字 LXX 表示 70 这个数字) ,是新约时代通行的旧约希腊文圣经译本。全卷书除了包括今日普遍通行的《圣经•旧约》以外,还包括次经和犹太人生活的文献。根据传说,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兴建亚歷山大港图书馆之时,为充实图书馆的藏书,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曾向当时犹太人的祭司长以利沙写书,邀请十二支族的文士将犹太人的律法译成希腊文。由於各支族各自派出了六人,总数七十二人,经过剔除, 筛选最终审定了圣经旧约的篇章。 虽然“七十士译本”始于约公元前三世纪, 但其实旧约中不少章节是后来陆续翻译而成的。现今发现的七十士译本抄本, 年代最早的也比托勒密二世时期要晚数百年。

除七十士译本外,还有犹太人使用的希伯来版本(masoretes)。 七十士译本在众多地方与今天通用的希伯来经文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七十士译本的经卷多出来几卷。但是,即使相同的书卷中也有众多不同的地方。宗教改革后,解释这些区别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公元前200年前后的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翻译得太自由,或者甚至篡改了经文。但是,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死海书卷中发现的希伯来文经文,与流传至今的希伯来文有区别,但与七十士译本一致。这就很容易让人设想,七十士译本的译者所用的是另一种版本,今传希伯来本的不同,其原因应该在希伯来文本传承史中寻找(在有些地方,七十士译本既不同于今传的 masoretes 本,也不同于死海书卷)。

说圣经怎么两千年不变,如果是一般信徒,那可能是无知,如果是正经学过神学的,那就是纯粹骗人。不用说旧约到处都能发现的修修改改、拼凑成书的痕迹,新约也一样被后人修改过,最著名的一个就是耶稣和通奸女人的故事(谁没有罪就拿石头砸她),这是后人编造的,还有马可福音第16章结尾耶稣让他的弟子满世界传教的部分,也是后人加的。说什么“圣经”自古至今没有改动,也只有闭着眼睛说瞎话的人才干得出来。

言归正传, 摩西带领犹太人经过千辛万苦, 在沙漠中辗转“四十余年”, 在尚未能到达上帝应允之地之前便死去了。 摩西死后, 犹太人在约书亚的带领下, 攻城掠阵终于到达了上帝应许的“蜜奶流油”的迦南地。 经过一段分裂时期, 大卫王统一了犹太人部落, 定都耶路撒冷。 随后所罗门王修建第一圣殿, 成为犹太人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自公元前8世纪所罗门国王死后, 以色列两个王国从分离走向灭亡。 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86年攻占耶路撒冷,灭犹太王国,捣毁第一圣殿。 他将上层犹太人多虏往巴比伦, 史称巴比伦之囚。 对犹太人十分幸运的是, 公元前538新巴比伦王国年为波斯所灭后, 犹太人得以返回耶路撒冷。 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后, 于公元前516年重建了第二圣殿。 犹太人重新拥有了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当犹太人被亚力山大大帝征服而进入希腊化时期后。 犹太教内部出现不同教派, 彼此争斗不休。 直到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罗马帝国付之一炬。 许多重要的犹太宗教典籍被毁坏。 痛定思痛, 犹太人在公元90年前后, 再将圣经编辑成策, 最终定稿。 犹太教正式形成。

尽管律法书五卷在旧约中是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 创世纪,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但从上面对犹太民族历史的介绍中可以发现不仅在律法书中, 甚至在整本圣经中出埃及记都占据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出埃及记”介绍了犹太教是如何产生, 其早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详尽描述了摩西这位犹太教历史上最大的先知是如何一手创立了这个对人类历史影响致为深远的一神教。

“出埃及记”描写了犹太人的先知摩西带领犹太人, 摆脱埃及法老的奴役, 逃亡西乃半岛, 经过四十年的颠沛流离终于到达上帝应许之地迦南的这一段历史。虽然是被扭曲过了, 但还是有一定的价值, 对我们了解三千二百多年前地中海沿岸的政治, 经济, 社会, 民生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

然而犹太教经典毕竟是两千年前的著作, 特别是编辑者犹太拉比, 基于他们特殊的身份和立场, 是断不可能对这段历史作出客观公正的记录的。 圣经中难免夹杂了大量故弄玄虚, 夸大其词, 荒诞不经的描写。 本文参照有关历史文献, 对“出埃及”这个历史事件的有关细节, 进行认真的分析, 力求做到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以现代人科学的思维, 对“出埃及记”中的无法理解的事件给出最符合人类社会活动普遍规律的逻辑判断, 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2 破译古老的文明

埃及学之父――旷世奇才商博良 (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

世界上公认的四大古文明是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 然而在十八世纪之前, 世人对人类史上最古老的巴比伦和埃及文明却知之甚少。 那时在欧洲人心目中, 大概古希腊才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这也难怪, 以那时欧洲强势的文化, 经济, 军事。 文明的源头当然应该在“优等”民族的家园欧洲了。

提起埃及,难免令人想起它那两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罗河。可惜金字塔和尼罗河不能讲述历史,由于历经劫难,古埃及文字的读法早已失传,尽管古埃及人的文字史料遗留下不少,但后人却无法读懂。 因此,18世纪以前埃及的历史,被宠罩在一片浓雾之中,人们只能凭晚期希腊、罗马作家的个别记载,拼凑出残缺不全的轮廓,再就是在其中东鳞西爪提到过那些强大的埃及法老的《圣经》了。而在埃及,那些世界上最具魅力、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考古遗址自昔以来默默无语,虽则到处都是铭文,可是无人能懂。

1799年8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这块坚硬的东西是通往古埃及文明的钥匙,这便是罗塞塔石碑:外形不规则的黑色玄武石碑,全长114厘米,宽72厘米,碑面刻有三段不同的文字。 石碑是公元前196年托勒密王朝时代刻制的,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石碑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法国科学家开始进行研究。1801年,法国戰敗投降,英国军队要将全部研究成果没收,法国科学家威胁要全部烧掉,最后达成妥协,允许法国科学家保留研究成果和石碑拓片,但石碑被英国军队运往大英博物馆保藏(目前埃及政府正在要求英国归还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发现“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注意。他们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 最初的进展是在相应的希腊文和埃及文铭文中看到国王的名字“托勒密”频繁出现,从而理解了象形文本中的星星点点;对另一些常见字,如“庙宇”、“埃及”、“希腊”,也相应作出了确定。但在这些孤立的字词之间,则有大段大段的象形字看上去与希腊文没有吻合之处。

解开这千古愁结,要待天降奇才――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商博良于1790年出生在法国南方洛特省阿基坦盆地的菲贾克地区。年轻时已表现出出色的语言天赋,20岁时就已经掌握除法语以外的拉丁语、希腊语和许多古代东方语言,包括希伯来语、伊索比亚(应该是埃塞俄比亚,也可称为阿比西尼亚)的阿姆哈拉语、古印度梵文、古代伊朗的阿维斯坦语和帕拉维语、阿拉伯语、古叙利亚语、古代小亚细亚半岛流行的迦勒底语,波斯语和汉语。1809年商博良19岁就已经成为勒诺布尔公学的历史学教授。 

  商博良对埃及文明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对于父亲找来的每一本与古埃及有关的书,小弗朗索瓦都如饥似渴地阅读。1798年,小弗朗索瓦在父亲的书店里阅读着报纸上激动人心的消息。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率领部队侵入了埃及。少年商博良成了《埃及信使报》的一名贪婪的读者,这份报纸是拿破仑为向法国公众报道前方战况而创办的。次年,商博良从报上读到发现罗塞塔石碑的消息。九岁的商博良分享着法国人的发现的喜悦和自豪,他觉得,如将埃及文铭文直接与可译的希腊文铭文相对照,破译前者似乎不是难事。他从希腊文铭文看出,罗塞塔碑是埃及僧侣们于公元前196年刻制,内容是对公元前205-180年在位统治埃及的希腊王托勒密五世减免僧侣税款的举措表示感谢。之所以用三种文字刻写,是为了让祭司、政府官员和统治者都能读到它。

  1801年,法军在埃及被英军战败,罗塞塔碑落入英国人手中。幸运的是,随军的法国学者复制了碑文,并带回国内。这一年,十一岁的商博良进入格列诺布公学,研读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叙利亚文、波斯文、梵文、中文和希伯莱文。他学习语言时的轻松和悟性,使得他的老师们感到惊奇。他还开始自学被称为“科普特语”的近代埃及语。尽管科普特语包含着许多希腊语素,但它与古埃及语有着渊源派生的关系。在校园里,商博良得到了一个著名的绰号:“埃及人”。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等,但这些发音都表示不止一种意思,为了有所区分,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古代埃及人皈依基督教,在公元一世纪后就废弃不用。埃及本土古老宗教的最后一批抄录员谢世,使得象形文字的写读技法亦被人们遗忘。尽管那些庙宇和金字塔作为一个伟大文明的见证屹立在尼罗河谷,但用象形文字写下的那段漫长的文明史,对于现代世界来说仿佛是遥不可及地缺失了。

  在巴黎各个图书馆里,商博良继续钻研科普特语。他被允许对保存在卢浮宫博物馆中的罗塞塔碑文副本原件进行研究。他力求从象形文字的图形中读出科普特的文义,并逐步学会按古埃及人的理解方式来读解微妙的象形字符。例如,在一段象形文字中,一只鹰的图形可能明显地代表“鹰”字,但在某些上下文的联系中,同样的符号同时也可能只代表字母“A”――埃及字“鹰”的第一个字母。还有一种情况,同样的象形符号可以读作埃及词“迅疾”――这是鹰的特征之一。再如,埃及人有时不用“王”字,而是刻下一系列象形符号,其严格的字面意义是“芦苇和蜜蜂的他”――这是国王的正式称号之一;在另外的地方,“法老”的含义是“伟大宫室的他”,这也可用来描述国王。

  商博良开始逐步把这些不同的含义与许多其它科普特埃及字词和短语编织成一个可以理解的体系。这一年的年底,他着手翻译罗塞塔碑文中一行完整的象形文字,并对十多种各别的象形字符的不同意义有了自信的把握。意识到提前向外界公布破译成功要冒风险,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秘而不宣。

  1814年,24岁的商博良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分两册出版,为他带来了一笔必需的版权收入。又经过七年的研究,他才将他对象形文字的译释成果全部公之于世。1822年,他将成果概括为“埃及象形文字译解体系”,提交给法兰西科学院。一开始,他的观点受到其他学者的质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象形文字按照他的方法翻译出来,人们都承认他打破了象形文字1800年来的沉默。这一年,标志着“埃及学”的正式诞生。

商博良在埃及研究方面的精深造诣,使得法国国王查理十世出资为他在意大利都灵博物馆购置了住宅,以便他可以在那里破译更多的埃及文本。1828-1829年,商博良率一支法意联合考察队来到埃及,他在那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受到明星般的礼遇。他常常站在古代遗址前,把上边的铭文向人们大声宣读。他实地复制和收集了大量的象形铭文和文件。他回到法国后,被任命为巴黎卢浮宫埃及博物馆馆长。
  
1831年,法兰西学院为向商博良表示敬意,专门创设并给他任命了一个特殊的职位――埃及学主席。次年,商博良死于中风,年仅四十一岁。他被后人称为“埃及学之父”。
  
3 古老的埃及文明


埃及(Egypt)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6587万(2000),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约占11。8%,信奉基督教;此外还有贝都因人和努比亚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
埃及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 埃及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是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的奴隶制国家。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尼罗河纵贯全境。河谷两岸和三角洲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世界著名文化发祥地之一。约公元前四千年,开始在上、下埃及形成两个奴隶制王国。
对埃及古文明的研究, 是四大文明古国历史研究中最详尽, 最系统, 最彻底, 较少争议的。 埃及各个朝代, 法老的年谱几乎精确到年。 今人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 除了十九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 科学在考古学, 历史学中的运用, 商博良等人天才的贡献之外, 还要拜自第一王朝起就开始出现, 详尽地记录王朝统治期间所发生重大事件的“王室年鉴”所赐。 “王室年鉴” 记录了法老从登基到死亡期间的一切重大事件。 而通常同一王朝“王室年鉴”的记录是连续和自恰的。 比如说根据“王室年鉴”, 第12王朝共213年, 包括各位法老在位的年限。 尽管如此, 要确定其绝对年代, 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就需要寻找一个有力的支点, 比如在12 王朝的这213年间确定其中某一年相对于公元元年的纪年。 近代有研究者根据某王登位的第7年8月16日天狼星在东方升起的月相计算出来了那一年的绝对年代, 问题就迎韧而解了。
如果对这种研究方法感兴趣, 建议读者能详细阅读中国上个世纪末展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毕竟大家对中国历史要比埃及史清楚许多。 1995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参观了古埃及卢克索遗迹以后受到启发,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天文学家不根据中国丰富的天象记录算出夏商周的年代呢?夏商周断代工程目标是研究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夏、商、西周三代的年代学,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表,为中华文明寻根。这个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加的专家学者就有200人。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谈这些题外话, 是要说明二十世纪的历史学, 早已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 绝对不是能够凭着一本神话传说中的只言片语, 就宣称自己掌握了不容挑战的绝对真理。

目前比较普遍接受的古埃及王朝分期是:
前王朝时期: 前4500年-前3100年
早王朝时期: 前3100年-前2700年 (第1-第2王朝)
古王朝时期: 前2700年-前2160年(第3-第8王朝)
第一中间期: 前2160年-前2010年(第9-第10王朝)
中王国时期: 前2106年-前1786年(第11-第12王朝)
第二中间期: 前1786年-前1550年(第13, 第15-第17王朝)
新王国时期: 前1550年-前1059年(第18-第20王朝)
第三中间期: 前1069年-前656年(第21-第25王朝)
后期埃及: 前664年-前332年(第26-第31王朝)
托勒密埃及: 前4500年-前3100年
罗马埃及: 前30年-公元395年
许多史学家认为, 出埃及记发生在公元前1250 年前后, 埃及第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时期。 当然也有人认为出埃及的故事发生在18王朝, 约公元1320年前后。 综合各种条件, 本文采用第一种说法, 具体的下文还会谈起。
古埃及在第12, 13 王朝期间, 大批亚洲战俘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从事仆役劳动。 埃及第13 王朝是个十分虚弱的王朝, 这时大量亚洲移民涌入埃及, 与已定居埃及的同族汇合, 他们在三角洲区域数量上超过了埃及人, 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最终把持了最高统治权, 建立起第15, 16 王朝。 埃及史学家上把在埃及建立第15, 16 王朝的这个混合民族, 称为喜克索斯人。 从语言学看, 喜克索斯人主要讲亚摩利语, 故应该是閃米特人中的一支。埃及的这段历史, 同圣经上的描写有一致的地方。 有人据此认为喜克索斯人很可能就是犹太人, 或者犹太人是喜克索斯人中的一支。
出埃及记解读

4 埃及的自然环境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公里。全境96%为沙漠。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间歇性河流和干涸的河床。东部为高原,圣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传是摩西受“十诫”的地方。 目前也有人认为, 摩西受“十诫”的西乃山其实在今沙特阿拉伯西北与约旦接壤,即古称米甸的地区。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罗以南是宽约3~16公里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公里。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它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6670余公里。发源于乌干达的白尼罗河 是 尼 罗 河 的 源 头、 途 中接纳了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以及阿特巴拉河,汇合之后流入埃及, 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 礼”,没有尼罗河, 就不会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使之成为古代农民的乐园。每年七月, 尼罗河的水位逐渐升高而溢出河床, 流向河谷, 到九月泛滥时, 整个河谷都淹没在水中。 河水去退后, 留下一层富含腐殖的淤泥。 这种淤泥是农作物的沃土。 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其上, 就可静等来年的收获
虽然地处欧亚非三大州的联合点, 但北部的地中海, 东西两面的沙漠构成了古埃及河谷流域的天然屏障。 古埃及人主要是向南同努比亚, 向东北于巴勒斯坦, 叙利亚以及两河流域发生联系。 这种地域上的相对孤立阻挡了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和迁入。 使古埃及社会有个相对稳定的政局。
至此, 本文介绍了犹太教起源,古埃及历史和自然环境。 了解了这些知识,再来读出埃及记, 就会事半功倍。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