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禄鸳鸯

(2008-04-23 09:34:50) 下一个

                                                           福禄鸳鸯

                                                                                          /庭柯

 六十年前的一天,两家书香门第的世交正在为一对青年人喜结连枝,践了指腹为婚的约。亲朋中有位颇有名气的篆刻家知道新郎爱好金石书法,就刻了一枚印章,刻完后,他就对着作品轻轻吹了口气,把他的祝福吹了进去,然后他就把这方有“福禄鸳鸯”铭文的印章作新婚礼送给了这对新人,愿他们如同鸳鸯长年厮守,白头偕老。听上去理应是 “……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这不是一个童话故事的结束,而是一段真实生活的开始,过着过着,过出故事般的结尾来。

话说这对鸳鸯夫妇婚后相亲相爱,养儿育女,开始过起小日子来。但当时的大形势的需要令他们走南闯北。先是离开繁华的大上海,去了陕西小县城,他们年轻没二话,拔腿启程。然后又被调遣去皖南黄山脚下,他俩更乐意与这个产墨制笔做宣纸为邻的地方落户,过起夫唱妇随的日子来。

 有一天,鸳鸯夫人突然发现小家几经搬迁,丢失了那枚“福禄鸳鸯”的印章,就有点懊恼起来。鸳鸯先生闻知后就安慰她说:“遗失了的东西找不回来,伤心也不顶用。我们结婚至今也有数十年,想来也应着些印章上的话,你想想我俩一起奔波南北。能同甘共苦,这就是福;儿女聪明快乐,那就是禄。有朝一日,我们果真有此福气到尽头,那么我为咱俩也来刻一方。”夫人听后很得几分安慰。

不久文革动乱如同一场大风暴席卷全中国,殃及这对鸳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女上山下乡,一家几摊,生活艰苦,历经着风风雨雨。他们以沫相濡过着苦中作乐的日子。

有一天,他俩谈起那枚印章来,这次鸳鸯夫人先开口说:“这十几年来,我们远离政治,平安就算是福了;孩子们虽离家,健康也就是禄了。虽说离富贵甚远,却近了儿女孝道;平日粗茶淡饭,生活清淡,难得的是家庭和睦,我心满意足,也没有它求了。” 鸳鸯先生接着说:“讲得好!腰纏万貫可炫为福禄,手握重权亦可道是福禄;福禄可解为子孙满堂,学识万斗,福禄亦可释品茗之醇,游笔墨之乐;总之各人所悟不同。就说我的号是小渔吧,渔可为渔夫,定是亲近自然,生活和谐,朝看日出,晚观月升,寄情于山水。如可以过上闲云野鹤的日子,自比世外桃源也算我们得一份福禄了吧。”夫人闻后很觉几分中听。

 于是淡泊之余,鸳鸯先生畅游于艺海之中,翱翔在自由追求的天地里,对金石书法艺术的研究精益求精。或许是来自书香门第的聪慧,或许得夫妻情趣相投的滋润,或许更沐浴着黄山的地灵精气。此后几十年,小渔的篆刻书法作品在国内国际屡屡夺魁,深受世界各地的名家喜爱和收藏。随着远近名气,于是名胜古迹社会团体,纷纷邀墨加盟。然而鸳鸯夫妇依然男耕女织,恩恩爱爱地过日子。小渔先生孜孜探求,融会贯通,以求达炉火纯青的境地,小渔夫人则擅长厨艺,闲暇同赏佳作,抽空铺纸研墨伺候。

 有一天,他们又议论开福禄两字来。鸳鸯夫人说:“邻里朋友知你名气越来越响亮,常羡慕说福禄双临至我家。”鸳鸯先生却淡淡一笑说:“我虽不视名利为粪土,也不觉富贵是福禄。如盛名高利之下能持清高而不自傲方为福;若大富大贵之中能保谦逊仍进取更为禄。有朋友称我是 ‘国中印人之隐遁高士’。隐遁两字精彩,就是不喜张扬。如不为名利所系,领略日新世界,享天伦之乐,才为高士。”夫人思后很有几分认同。

转眼间,鸳鸯夫妇已过了耳顺之年。几十年下来,小渔先生的印章居然有一万多枚流散在世界各地,不少笔墨留驻黄山等名胜。等过了退休年龄,鸳鸯先生就牵着鸳鸯夫人的手,登上飞机一同去探望住在北美的长女,同时也想体验国门外的世界,领略他国的艺术精髓。

这对老鸳鸯随着女儿游北美游欧洲,心情舒畅,潇洒快活。加之女儿孝顺见父母不拒异乡风俗,就希望他们能进出随意,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好在鸳鸯夫妇早就惯于天南地北,域外可免盛名之下的应酬,倒也安居下来。加之他们结识两岸三地金石书法艺术家,常常邀友至家高谈阔论。那个时候,一定是鸳鸯夫人亲自下厨掌勺,小渔先生则与友人畅谈古今,挥笔切磋,有宝同赏,论茶道尝佳倄,不亦乐乎,然后高朋尽兴而归。

 有一天,他们又聊起‘福禄鸳鸯’那方遗失的印章来,鸳鸯夫人先说道:“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咱俩早过古稀之年,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在现实生活中也算找回了‘福禄鸳鸯’那份应验了吧。”于是鸳鸯先生讲道:“倒也是,如今我俩朝夕相处,身板硬朗,无牵无挂赛过活神仙,尤其我大病几场加癌症手术,还是乌发一头,且能疾步行走,不知羡煞多少人。然‘生老病死’乃人生之规律,我们已步过前三字。若人生到最后一步还得福禄,那就称得上圆满完美了。”鸳鸯夫人想了想,点点头觉得很有几分道理。

 从此鸳鸯夫妇又开始思索人生最后的功课。老俩口常随女儿去教堂慕道,听到‘施比受更为有福’时,顿时心灵感动。鸳鸯先生觉得还有余力回馈公益,弘扬中华文化,于是年高近八十时奔走于中文学校和其他文化中心,教授书法,挥笔写春联写贴子,从不吝惜字墨。

 有一天,鸳鸯先生对福禄两字有些感悟,便与夫人分享说:“我每周在教室里说书法论古今,对自己是温故而知新,谈的教的都是我喜欢了一辈子的东西。上课之余,和年轻人们交流思想,反而如充电更新,让我思想活泼起来。这不是得着‘施’的福气吗?过些日子把他们请过来,和你也交个朋友怎样?。”鸳鸯夫人连连称是,从此这对夫妇座上又多一群忘年小朋友。

鸳鸯先生终于有一天豁然明白了寻找的福禄所在,他兴冲冲地对夫人说:“我们慕道多时,即将受洗归主。我今默祷,醍醐灌顶,基督里面的‘信,望,爱’不就是我们一直找的福禄吗?人生的最后一步能归主进天国,此福禄乃是天久地长。女儿要为我们庆六十周年钻石结婚纪念,何不就安排在复活节受洗之日同庆同贺,意义也就更深远了。不知你意如何?”这一次鸳鸯夫人是十分的赞同。

 第二天,鸳鸯先生早早起床,拿出刻刀和印石来,他觉得到该为自己刻一方“福禄鸳鸯”的时候了。于是他对一枚酝酿以久的印章开始动工,他要刻出对夫人的一片深情和六十年的恩爱,还要刻出俩人心心相印,携手找到过的福和禄。他全神贯注刻完了印章,然后也对着作品轻轻地吹了口气,这次他把满意和感谢吹了进去。当夫妇俩瞧着这枚钻石婚纪念的新印章时,不由又想念起当年遗失的那一枚来,风雨同舟的六十年已应验了新婚时的祝福,这段情笃弥坚的姻缘走了整整一个甲子,如同画了一个圆,而里面就是这对功德‘缘’满的福禄鸳鸯,此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恩。

 在复活节同庆 后的一个礼拜,清明前的几天,至亲好友,主内兄弟姐妹和一群忘年小朋友来到鸳鸯先生跟前,向躺在鲜花中的他献歌致意,鞠躬告别。棺木里的鸳鸯先生安祥平静,遗像中的他却笑吟吟看着大家,像片旁的对联是鸳鸯夫人秀美的楷书,愈显古风犹在。歌声和纪念在屋里绕樑徘徊,大家送别这位有福的人。最后盖棺时,鸳鸯夫人上前在她心爱人的额前深情地献上长长一吻,心中默念着……。此刻,在座的一位小朋友,正巧翻到安息礼拜程序单的背面,上面写着‘Bye,天国见’,于是她就断定这就是鸳鸯夫人最后对鸳鸯先生讲的话。

 小渔先生走了,留下了一个故事让人回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tingkeguo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群思的评论:
谢谢阅读!过几天把印的照片和鸳鸯夫人的楷字照片贴上去.这几天他们把小渔先生的骨灰带回去下葬.多谢提醒!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看后,感到像小时候看中国的民间故事,这是现代版的民间故事。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就是缺个印和鸳鸯夫人楷字的照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