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诺奖颁奖之时,怀念《锵锵三人行》

(2017-10-06 03:12:25) 下一个

【财新网】(记者 刘爽爽 实习记者 白宇洁)当地时间2017年10月5日下午1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 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词评价:“在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在情感力量巨大的小说中,为我们揭示了一道深渊。” (who, 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一年一度的诺奖又颁发了,今年获奖的是英籍日本作家石黑一雄。此时此刻我痛切地怀念窦文涛和他的三人行。如果他的节目还在,那今天也许就是许子东,梁文道,三人围坐,侃侃而来。每年都是如此,去年那个歌手获奖之后,大家都是不知所云,不明白为何一个歌手获得文学奖?听听他们说,即使没有答案,心也释然。如今这个节目没有了,满心的疑问与感想听与谁说?人生无常,只盼出现奇迹,明年可以补偿。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个名字很陌生,甚至可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于是赶快去补课,看看这位仁兄到底是谁?一看没想到,他竟然也不是我一无所知的人。根据他的小说《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改编成的电影竟然就是那部我看了几年之后,至今都让我念念不忘的那部!这样一来,我就更想念窦文涛了。

这是一个关于一群克隆人的故事。他们被制造(克隆)出来后,集中住在一所寄宿学校里,与外界基本隔绝。他们从小就知道他们生命的来源和他们的使命。所有人都接受,或者说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捐献自己的器官。可是与此同时作者忘记了剥夺他们的情感功能,当他们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他们也会爱!于是这部电影就有了让人不忍的感动。

应该说这部电影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纷纷,引起不少争议的故事,但就我而言,这部电影让我一时寝食难安,忧虑万般。说万般有点夸张,想想至少应该有三般吧;一是人类的聪明,我们普通人天天过着稀里糊涂的小日子,可是不知有多少“聪明人”日以继日地发明创造。他们上天入地我都没有意见,但他们还要扮演上帝的角色,今天克隆个人,用细泡,用等待让自己的作品成熟,明天造出个智能人,干脆立刻成型,立刻派上用场,用它来解体社会,解体家庭;二,人类的自私;为了人类自己的需要,什么都敢做。从刀耕火种开始,人类自动升级,到如今几乎是无所不能,没有节制,只要对自己有好处,什么都敢做。三,人类的报应;圣经上关于诺亚方舟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我的感觉是,如果人类的贪婪不知加以制止,这样的事早晚会重来。

我认为黑石一雄就是用这样一个隐忍的,无私的,心甘情愿为人类付出的一群人的故事告诉读者这个道理。

我和他是一边的。

以下是在网上摘录的一段对电影的粗略介绍,意在吸引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这部电影。

《Never Let Me Go》是一個帶點科幻元素﹐但本質上是個有關友情和愛情的小說﹐講在一九八零年代﹐英國大量製造「複製人」﹐他們活到成年後便要負上將身體各種器官割除移植到「人類」﹐作醫療用途的使命。在書中我們看到這些複製人的成長過程﹐從他們童年在寄宿學校時無憂無慮﹐然後慢慢醒覺到自己被帶來這世上的背後目的﹐再之後開始踏上捐贈器官的最後階段﹐書中的男女主角也曾經嘗試去申請延遲捐贈﹐讓二人在一起活多段時間﹐但一切努力均是徒勞。

讀這本小說最令我驚訝是三個主角 Kathy、Ruth 和 Tommy 以及他們身邊其他的複製人﹐可能會自我安慰﹐有時甚至會半開玩笑自嘲﹐但總是那麼的平靜地﹐不問因由﹐從不懷疑默默接受他們的宿命﹐所以在電影裡﹐Andrew Garfield 最後發覺他們申請的所謂「延遲捐贈」只是一個謠傳所帶來的失望﹐而作出過激的反應﹐實在大大超越了石黑一雄所描寫這些複製人那份默然﹐然後我才明白一直打動我是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人類最寶貴的品質;儘管他們是複製人﹐是人類階級、品種的最底層 (如果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的話)﹐在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在最痛楚的折磨下﹐即使他們真的是什麼都沒有了﹐他們並沒有吵鬧、頑抗﹐製造煽風點火場面﹐令他們悲慘的命運變到更加荒謬﹐婆婆媽媽有如肥皂劇﹐他們一直都是那麽不亢不卑地一次又一次在手術室內讓他們的器官被割讓出來﹐到最終他們確是被剝奪了一切﹐但至少他們仍保存著他們唯一仍可以自主﹐無人能拿走的一份尊嚴。

另一個電影遠比原著失色的例子﹐是男女主角申請延遲捐贈器官無功而回﹐小說敍述在歸途中 Tommy 忽然叫女主角 Kathy 停車﹐他衝出車外﹐消失在路邊叢林裏﹐良久 Kathy 聽到遠處 Tommy 在痛哭、叫嚷﹐她趕忙跑入叢林﹐找到差不多失控的 Tommy﹐緊緊擁抱著他﹐直至他慢慢平靜下來﹐那是書中很感人的一幕﹐因為那是全書唯一一次主角把內心的痛苦悲哀無助全然宣洩出來﹐而最令我難受是他還要躲到遠遠處才讓自己嚎哭﹐但在電影版的同一場面﹐演 Tommy 的 Andrew Garfield 一下車就馬上大哭大叫﹐石黑一雄苦心經營那個隔一層的層次就給破壞了。

很多人都認為﹐喜愛原著的忠實讀者去看改編後的電影﹐通常會感到失望﹐我看《Never Let Me Go》的電影版﹐卻得到不同的啟示 —— 有時看過原著再看電影反而會幫助到電影的不足。

從文字改編過來的電影其中一個重要作用是把文字視像化﹐例如看小說時書中的人物﹐他們的樣貌舉止﹐還有那些場景都要靠我們自行想像去填補文字本身的抽象﹐但對於我們陌生的時空﹐因為沒有了熟識的現實作為依據﹐我們的想像自然會落得模糊﹐像《Never Let Me Go》其中很重要的背景─英國寄宿學校﹐那些校園、那些生活規律﹐我從沒有見過﹐更不用說親身體驗過﹐所以現在電影給我們看到活生生一間學校﹐及校內的人物、配套﹐就補給了我力有不逮的想像﹐書中另一重要場景 ─— Norfolk 巿是什麼的模樣﹐也通過菲林清晰呈現在眼前。至於演員把書中人物活現在銀幕上﹐很多時讀者可能不認同編導的選擇﹐角色未必合我們心水﹐但總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之前我說原著有著可以作為電影後勤的功用﹐在《Never Let Me Go》最明顯的例子是在電影裡﹐三個主角 (特別是兩個女孩) 童年成長時的友情交待得太單薄了﹐沒有紥實的根基打後所發生的一切的感染力必然減弱﹐甚至沒有說服力﹐但如果觀眾先前看過小說﹐早已刻印在腦海中小說的細節﹐就自動替我們填補電影的空白位﹐把小說和電影重疊起來﹐使到我們可能會比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更「入戲」﹐及察覺不到電影本身的粗疏。

比起 Andrew Garfield 的神經質﹐兩個女主角 Carey Mulligan 和 Kiera Knightley 倒演得較接近原著的精神﹐特別是 Keira Knightley 演的 Ruth 在進入捐贈階段末期時的虛弱狀態﹐看得人心酸﹐可惜她的佔戲太少了﹐而且電影又作了很奇怪的改動﹐在書中女主角 Kathy 明明是留守看護她好友 Ruth 身邊至最後一刻﹐但在電影﹐她從 Ruth 處得到延遲捐贈的資料後﹐便好像馬上「過檔」去了 Tommy 那所醫院和他一起而棄下 Ruth 不顧﹐讓她孤清清一人在衰竭﹐面對死亡﹐那絕不可能是書中 Kathy 的性格。

另一方面在書中 Tommy 到最後階段是拒絕了 Kathy 留下來照顧他﹐可能他不想 Kathy 見到他完成所有捐贈前最辛苦、最折騰的時刻﹐他不想 Kathy 難受﹐那是最能表達出 Tommy 性格上善良、可愛、為他人設想的一面﹐但在電影卻變成 Kathy 隔著玻璃窗見證 Tommy 做最後的一次移植手術。

劇終是 Tommy 完成他最後使命不久﹐Kathy 一人駕車準備去某間醫院繼續擔當輔導及照顧捐贈者的工作﹐她在一處曠野停下車﹐看著被狂風不知從那方遠處吹來﹐捲纏在幾條鐵線圍欄上的垃圾、廢物﹐令她聯想到他們這些複製人的一生﹐想到 Tommy﹐然後道出了全書最感人﹐也是最簡單不過的獨白﹐石黑一雄確是寫得至完美﹐在電影應該是一字不改的﹐怎可能像現時來個加加減減﹐更畫蛇添足說什麼「複製人也有感情」這些陳腔濫調!石黑一雄那最有名的含蓄、壓抑文字風格又一次被破壞。

字幕我看到黑石一雄也是電影版的 Executive Producers 之一﹐他怎可能容許如此褻瀆也完全沒有必要的改動﹐我真是摸不著頭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