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
2008 (87)
2015 (1)
2016 (1)
闾丘露薇为什么挨骂?
闾丘露薇是我一直喜欢的记者,她的文章我也常看。我不想对她做什么判断说她人怎么聪明,业绩怎么棒,我是觉得,这么说吧,她是那种,如果她是我的同事或认识的人,那我们就一定可以成为朋友的人。因为从她的文章里常常可以找到唤起共鸣得东西,对世事的看法也大致相似。说起来,她的这篇给女儿的信,是一篇很普通的文字,就像是聊家常,就像是妈妈们碰到一起, 说说自家孩子的事,对女儿的担心期望庆幸跃然纸上。然而没想到却遭到那么多网友一片拍砖。我没想到,我猜想闾丘恐怕也没料到。开始我看了几人的留言都感到很气愤,这些人怎么这样啊,人家不过就是和女儿说说心里话,就把人家骂得如此狗血淋头!我硬着头皮往下看,渐渐地,我有点明白了,问题出在了语境差异上。如果闾丘的这番话只说给女儿听,那没问题,如果只说给那些和她女儿情况相似的她的同事们听也没问题,大家境况差不多,感同身受,想法自然也相似。但是你在信中一边庆幸自己的孩子有安全的校车坐,有安全的食物吃,有治安良好的环境,一边指出在大陆这边诸多的问题还忧心忡忡。问题就出在这,让那些没有选择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无法让自己孩子有选择的人受不了。这就像我在英国和一些老朋友一起吃饭,一位朋友说她现在已经不怎么去中国城买东西了,谁知那些东西安不安全。其他一直住在英国的朋友没觉得什么,但我立刻就说,至于吗,那要是住在中国就不吃饭了?!因为我现在住在中国,所以我的反应就不同了。同理,于是我就理解那些拍砖的网友了。
但是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不能只抓住一些话头不放,还是应该全面地听全篇地看,完整地理解别人的意思比较好。比如,静下心再读一遍,你就会发现闾丘信中核心的意思还是希望他的女儿幸福,其他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这段话正是这个意思:
“我的要求不高,对你,甚至对这个社会。我只是希望,其他的那些没有你幸运的孩子,当他们长大的时候,这个社会能够让他们过上有幸福感的生活,就可以了。之所以用幸福感这个词,这是因为,外界只是为幸福创造必要的条件,感受幸福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如果这个社会没有破坏人们感知幸福的能力,那,还有希望。”
说的有道理。只不过公众人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一面。而且现在人们更喜欢他们像你我一样,我到觉得无所谓,只要经的住拍砖就行。
本来就是这样,实际生活中大家也是这样表达的。
如果是想谈公众事务,就别拿孩子说事,我讲的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