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母亲移民大半生 (一)

(2011-01-03 07:51:57) 下一个


母亲是在她三十岁那年的夏天,带着四个从两岁到六岁大小不等的我哥我姐,(那时还没我),跟随父亲漂洋过海,途经香港,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在北京安了家。从此没有真正地再回去,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回国探亲。据我大姐回忆,姥姥当时是不同意我母亲跟着父亲远走他乡的,但我母亲愿意,虽然一切对她来说都还是扑朔迷离。母亲离开的时候,姥姥率领我的姨妈舅舅们到码头相送,抱着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好像是预感到此一去便是生死相望。(结果真的就是这样!文化革命以后,等母亲终于得以回去探亲时,已经是“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妈在外头 ,姥姥  在里头” )

母亲这一走五十八年过去了,直到今年七月四日,又是一个夏天,母亲告别了这个世界,和父亲团圆去了。她的一半骨灰将送回她的国家,在美丽的京都一隅,和她的家人葬在一起。我又一次感到人生从生到死好像就是这样一个圆。每个人都身不由己的按着一定的轨道运行,无论你走到多远,你把你的圆画得有多大,到了你都得慢慢地向回归滑落,滑向你的源点。就像母亲,她最终还是回到她的母亲那里去了。

母亲是个极普通的女人,二十三岁嫁给我父亲,为他生了一大堆孩子,于是也就把自己紧紧地和丈夫孩子连在了一起。当年,当父亲决定回国时,为了父亲和孩子,母亲毅然决定做了移民。在她告别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亲人,决定在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熟悉的商店,没有想看的书,想看的杂志,想看的电影,没人聊天,没有熟知的曲子,没有想听的音乐,甚至没有人听得懂她说话的异国他乡生活,她可曾想过这剩下的一生将会是怎样度过?!(五十年代可不是现在,整个地球都成了一个村子。那个时候,离开一个国家就等于去了另一个星球。)所以这些如今想起来不起眼的问题其实是很多移民的最大困扰。关于这一点我从没有问过母亲,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多年以后我自己也移了民,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替她去想。没有这样经历,没有经历过这种断根再接的苦痛,人是想不到这些细节的。但是想过或者没有想过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区别,无论在哪,人只要还活着,日子总是要一天天过的,路总是要一步步往前走的。就像我母亲,三十岁离开她的国家,之后的五十八年,重新根植于另一个国度,这其中的难其中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虽说,母亲的根通过我们儿女与这里的大地已经紧紧相连,但是她毕竟不属于这里。就如同我自己,不管持哪国护照,不管死后葬在哪片土地,或撒进哪一片海域,大西洋还是太平洋,我的心都只能属于一个地方。

母亲自从做了母亲,她的一生就都在为我们儿女,为这一家人操劳,很少能顾及到她自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得从来没有自己。她睡得很少,精力充沛,几乎没生过什么病,就是到了七十多岁时都还能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父亲走后,到了她自己该享享福的时候了,可身体却不行了,而且一年不如一年。本来想如果她身体好,能承受飞机折腾,就可以四处走走,散散心,每一家都住住,但是她去了一趟新加坡就再也坐不动飞机了。母亲患了心脏病,这让她一切都力不从心了。

如今想起来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及早地发现她的心脏问题。母亲脾气极好,从不愿麻烦别人,自己有点不舒服也不说,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开始查觉到她较以前显得倦怠,无力,还以为是年老体衰的原因。等查出来,心脏功能已经很差了。后来就只能靠药物略微改善循环,血液浓度以防栓塞的发生。一年又一年,人越来越衰弱,当然因此母亲的生活质量也大大的受到了影响。

多年以来母亲都是和我妹妹住在一起,由她和保姆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前两年她精神好的时候,很喜欢看电视,尤其喜欢看日本的老片子,尤其喜欢看“阿信”,一遍遍地看也不厌倦。我猜想母亲的晚年生活是寂寞的,也许她觉得,也许不。可是每当我看到我的婆婆,笑呵呵的有人陪着打麻将,八十几了还老同学聚会,难免不由地为母亲的孤独生悲。移民生活的结局多半都会是如此吗?

当然在她身边的我哥我妹是尽心的,他们常常会给母亲买她喜欢吃的日本生鱼片,龙虾,寿司什么的讨她老人家高兴。老妈心脏不好,可胃口一直不错。可是到后来连这优势也没有了,身体越来越衰弱,什么都吃不下,什么都吃不下了,人越来越瘦,哪怕她平日里最爱吃的鱼,也是看也不看了。想起这些就心里难受。虽说人的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但是当人的身体壮况不好的时候,其漫长的忍耐承受的过程是非常磨人的。眼看着母亲难受却爱莫能助,尤其当你又不在身边的时候,只能通过电话,说今天好一点了,吃了点东西,于是悬着的心放下一点点,明天又说不行了,腿又痛了,心又一下子揪了起来。一日复一日,那种在灰暗的绝望中期盼奇迹的发生的等待就像是一剂慢性毒药,把希望慢慢地杀死。母亲终于还是走了,享年八十九岁。

自从母亲五二年到中国,就和中国人一起经历了三反五反,大跃进,自然灾害大饥荒,文化大革命,我们国人所受的苦她也一样没拉下。我家曾经有一个日本邻居,六二年受不了饥荒之年的苦,丢下孩子丈夫自己回国了。我问过母亲她可曾动摇过,在最难的时候?母亲说,有好几次,当什么吃的都买不到的时候她真的动过回家的念头,真的想跑回家了。但是且不要说丈夫,就是这一大堆孩子,她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放下的。不知是不是从那时起我就有一句话一直憋在我的心里,却从来没敢问过。我非常地想知道母亲这一辈子觉得自己幸福吗?母亲在世时我从不敢问,心很虚,好像觉得自己是在明知故问,而如今当提问已经变成不可能,我却突然觉得如此的不确定,也许是我的“小肚鸡肠”,也许是我的误解,也许母亲的幸福感是我根本所不了解的!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壮丽人生的教育,鄙视碌碌无为的人生。尽管我们吃喝拉撒一样不能少,尽管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直被母亲宠惯着却时时警告自己不要母亲这样的人生。虽然后来慢慢成熟以后不再冒傻气,终于明白了平庸人生的伟大意义,但还是觉得母亲这一辈子都在为别人忙忙碌碌,从来没有为她自己活过,觉得她很不值。可是母亲的人生到底是什么呢?作为女儿,我却说不清楚。这么多年她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她都经历过什么?她的辛酸苦辣,喜怒哀乐,她对生活的理解,对命运的接纳,对苦难的承受她到底是怎样去面对的呢?我不曾了解。而如今,母亲已经走了,我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把记忆的触角伸向岁月的深处,尤其想伸到母亲到中国以后最初的那十年,她的三十岁到四十岁,看看在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她是怎么走过来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changjia 回复 悄悄话 要是去了台湾,可能还好一点
到了中国大陆,30年,就没有机会看家人啦,生活条件还不好,政治环境也差
移民到50-80年的中国大陆,是很差的选择
子夏浮云 回复 悄悄话 力作,一定是力作,我看到你这个题目就已经激动起来了,听说你母亲的日本背景就开始了一些猜测。。。。?一定坎坷不凡,以凛子的笔供,一定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故事史记。我一定要细细的读下去。
谢谢凛子的问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