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触网二三事

(2008-10-16 00:27:27) 下一个


触网二三事


本人好像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晚几步。不要说跟年轻人比,就是和同龄人比起来,结婚生孩子,出国定居,开车玩电脑,没有一样不是等别人把生米都煮成熟饭了,自己才着急到处找米。触网的这件事也不例外。

以前很少上网,就是走到哪家网页,也就是看看新闻遛遛评论,从来没有走进任何人的博客,也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都在玩什么?后来不停的听到人们兴奋的谈论网上光怪陆离的故事,不禁好奇起来。但真正让我走进博客,关注博客还是因为赵丽华,由于她所谓梨花派诗人新诗体的尝试引起网上激烈的争论。她的那首《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天下最好吃的” 突然让我觉得这里一定有一道以前我不曾熟悉的新风景,我决定走进去看一看。

这一看就把我吸引住了。浏览博客如同串门,就像大家住在一个四合院里,时间住长了,彼此熟悉了,想到谁家抬脚就到,连门铃都不用按。说得来的,流连忘返,不对脾气的,坐坐就想溜,还不用讲客气。据我了解,很多人上网经历丰富,很享受这种“串门”,几年来乐此不疲,早就按照自己喜爱的门牌号码编了册,定时到访,却从不打算自己也搭个窝。而我呢,非常奇怪,在网上没溜达几天,觉得这里不错,事实上只踯躅了几日便伸伸胳臂揣揣腿贸然决定在这里安个家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走进网络如同去参加一个聚会,他们的亲朋好友早已在那翘首以待,而对我来说,走进网络却像是出国,举目望去全然陌生面孔。不知是不是因为年龄关系,或者说性格关系,我的所有亲朋好友中几乎没有一人开博。我也试图相劝,试想如果大家都在网上安个家,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把自己对世事的想法写下来,哪怕就是拉拉家常,发发照片,我们彼此的距离就不再那么遥远……,当然这不可强求,什么事都只能是自己想做才有意思。

我说我初开博的那几天有点像我们刚大学毕业踏进社会,分配到某个单位,你谁也不认识,谁也不知道,别人对你上下打量,冷眼观察。你无声无息,有点局促不安,有点不知所措,悄悄的站在一个角落里,看着别人的“家”弄得四壁生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门庭若市,而自己的呢,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心里可难过?实话实说,有点儿。也许是新人的缘故,有热心人发来如何提高点击率的窍门等等,看完之后也不知所云,不过有一句话还是看明白了:大意是说不要老写自己那点破事,没有人会对你的心情感兴趣,除非你是徐静蕾。

想来也是这么回事,我们不是从小就被教育要关心国家大事吗,可国家大事不是我们所能关心的了的,弄不好还若来麻烦。再说,这个世界不就是由你我他,我们无数的自己组成的吗?如果大家都不写自己,那么博客的意义何在?想了想觉得点击率这个事和世界上其他的事一样,也是可遇不可求,随缘吧。其实网络这虚拟的世界和我们真实的世界也有相似之处。就像有些人非常善于交际,人来熟,嗅觉敏锐擅长寻找热门话题,走到哪都是吆三呵四人群簇拥呼风唤雨; 有些人则安安静静,过着自己的日子,想这自己的心事,有着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和眼光,平淡,幽默,写出的文字常常让你不觉会心一笑,像是大街上遇到了老朋友。

都进某一人的博客如同交一个朋友,认识一个人,既需要有缘,也需要了解。子夏浮云是我在文学城认识的朋友,一开始大家只是在一起说说笑笑,闲聊调侃,只知道她很活跃,爱运动,舞跳得一级棒,(她曾把她舞蹈的视频放给我们看)。后来她的一篇“粗养儿子”让我一下子对她“刮目相看”。她叙事的能力不一般,在她的笔下一件稍有波折的事变的悬念迭起妙趣横生,像是看电影剧本。(她文笔的最大特点就是非常有镜头感),让你在眼前甚至能看到一个个的镜头。我赶快跑到她的博克,才发现这里真是好篇连连。我一口气读完她的“不当淑女”,“老安故事系列”,“格茨教授”,一会儿捧腹大笑,一会儿泪水涟涟,尤其她的那篇“送给母亲的玫瑰”,简直就像是让我看了一遍意大利黑白电影片!

注:子夏浮云的老公是意大利人。

这样的博客必须珍藏。

另一件事,我曾在我的博客里几次提到,就是关于诗人大雪。我曾说,自从我听到大雪去世的噩耗,第一个念头就是冲到他的博客,把我最喜欢的几首诗存下来,因为我担心大雪的博克会由此关闭。但奇迹发生了!大雪的博客不但没有关闭,而且继续红火。大雪的妻子,一位从不和文学沾边的,甚至连中文拼音都还不熟悉的科学工作者,请原谅,我还弄清楚她的职业。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说,她要让大雪的博客一直“活”下去,她决定“妻承夫业”

她的系列篇“为了那刻骨铭心的爱”现在成了让文学城万民空巷的空前热播节目。她用直白朴素的语言,把她和大雪相识相爱,共同生活的经历娓娓道来。她的故事不禁让人感慨:与这样的人生活,即使短暂,也是值得的了。

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博客也像世上万物一样是有生命的,是可以生生不息的。

最近我就在想,博客这一媒介形式的问世将对人文历史的发展产生怎样伟大的意义。试想,在人类历史上,何曾几时,有这么多的人把他们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记录在此?如果将来史学家们想了解二十一世纪初年人们的所思所想,也许只需编个软件,就能得到所有精确的资料。

张爱玲说,当然很多人都说过,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不凡,能记下来皆是动人的故事。其实这也就是博客魅力的所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凛子 回复 悄悄话 子夏,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把你搬了来,还希望你不要介意。但是你的确让我觉得very special.另外还请你代我谢谢你家老安,如果他不是这样有意思的人,恐怕你也编不出这样有意思的故事,是吗?再多写点,我很期待。
子夏浮云 回复 悄悄话 凛子你让我好感动哦!得意的找不到北了。。。。
你这么专业的笔头,犀利的思维,竟然拎我出来做例子---受宠若惊啊!
俺家的博客永远给你留着包厢,随到随伺候,就冲着你的厚爱,我也得厚起脸皮,继续码字-- 有一两个欣赏者足矣!
只是这舞蹈--我本是自娱自乐的疯跳,以后再也不敢献丑了--怕坏了这“一级棒”的虚名呢!
谢谢你!
凛子 回复 悄悄话 真高兴在这见到你,欢迎你常来坐坐,常来聊聊……,谢谢!
自砚字语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本省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也常进你家门儿连玲都不按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