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2025 (6)
msn上的一个朋友,签名变成了“应该去看一次枫叶了”。
也是msn上的一个朋友,前些天问我:你那里能看到枫叶吗?
我笑:能吧。。。我卧室的窗外,就有一树红叶——不过,算不算枫叶就不知道了。
其实,不能说是一树红叶,而是半树,因为还有半树绿色——这倒是让我想到那部新电影“青红”,当然人家的电影和我们的树没关系——有时候联想是很混乱的:)
每日起来开窗透气时,都会下意识的向窗外看一下——每个窗子外面的景色都是不同的,换扇窗子,仿佛就换了个世界——这个窗子外面的世界,往往是看的最少的,除了早上,一般是不会到来专门看,虽然,这个世界应该是几个窗子里最美的。
这几天,红叶越来越少,由绿变黄的叶子历经肆虐的秋风,却依旧巍然不动。也许,美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吧。又或者,美与美不同,有些美,更加的坚韧执着,能让人更长久的欣赏吧。
一日忽有所感,口占几句,虽然粗陋,却也是心情写照,不妨录在这里,聊搏方家一笑。
秋晨观红叶凋零有感
半树残红半树青,枝叶合鸣送秋风。
终将流年抛掷去,烛光月影和此生。
年轻时,一个朋友到北京读书,后来他给我一封信,里面夹了片红叶,说是香山的。那片叶子并不如何红,倒有些黑,似乎还没有南京栖霞山的红叶灿烂。那叶子不怎么干净,上面还有两个洞,我却至今珍藏着,在我学生时代的影集里,和他的照片放在一起。
送我红叶的那位朋友,模样难看,却聪明之至,可惜才子一向命运多骞,他自然也不例外。和他成家的是位才女兼美女,曾经令我们羡慕的不得了,后来却劳燕分飞各奔西东,弃他者如昨日之日不可留。后来的他杳无音信,我知道的最后一站在深圳,后来有人说他去了加拿大,也有人说他去了北京,也有人说他回了老家。
不知道,如果他生活在那个枫叶之国,会不会象年轻时候一样,还喜欢枫叶,还会留下一片,寄给远方的朋友。
本来今年是想去看看红叶的。
回来之前,北京的红叶差不多到时候了,曾和一个女孩儿约好,去香山去看看红叶,结果后来因为种种意外,终于未能成行,至今引为撼事。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换了个时间,也仿佛换了个窗子,也就换了个世界了。
你捣糨糊的本事,大家应该都已经见识到了,功力深厚啊:)
呵呵放心,知道那是“红”,不过我也没注意,也不好意思一下:)
希望我不要猜错啊:)
iufoiufo@hotmail.com
发照片或者音乐,要问小墨水了,不过她现在不怎么来了。。。好象帮助里有,反正我是不会,看哪位明白给指个路吧:)
也是个好职员:)
罢了兄对春秋、生命、残缺的体悟确实到位,苦乐参半,悲喜从容,阴阳合和才是正道。
呵呵,不只是罢了兄,在另外一个论坛,昨天还有人跟贴里说:mm所言有理——我自打上网起,就没少被误会过:)
惭愧惭愧啊。。。
哪位仁兄可以教我怎样把照片或音乐贴在这里。先在这儿谢过了。
秋天确实是个令人感怀的季节,踏着满地的翠华,眼看着万物告别春天走向冬天,心中难免会生出一份凄凉来。但我们仍然要感谢秋天,因为“秋天”给了我们一个从“春天”走向“冬天”的过程。试问如果我们的生命中没有“秋天”,而是直接从“春天”走向“冬天”,那生命将会是如何一番风景?那我们的生命中所要承受的痛又会增加多少?“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莱蒙托夫在他的《当代英雄》里也有一段“异曲同工”的描写:“若是没有乌云和雷雨,太阳永恒的炎日就会使万物枯萎”。所以秋天是美丽的,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凄凉”和“残缺”之美,因为“残缺”,人才有了“遐想”的空间,才有了“深远的联想”;这正是诗经中所描绘的“以悲衬喜”,“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细细想来,人生中许多事常常也是哀中带乐,乐中带哀;这“喜”和“哀”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不负此生,一定要把这“人生百味”尝个够!
又及:风兄啊,我怎么阅读你的文章,越觉得只有女人才写得出这么善感,细腻的文字来。我想我一定是“过敏”了吧。
中国人太多,什么事儿一宣传就不得了——不过也好,既然大家开始注意到自然景观的好,也就慢慢学会注意保护了:)
女孩子如果不善感,也就少了很多可爱,所以就别求全责备了:)
几年前国内就把文学城封了啊——当然还是有办法上,只是麻烦些罢了:)
对了,这两天罢了兄好象没来,有些奇怪:)
秋天是个容易伤情的季节,繁华渐落,胜景不再,秋风秋雨秋凉,想没感触也难啊:)
朋友说北京今年流行到香山看红叶,不知是红叶比往年红还是京城人口味忽变,但她说山上人比蚂蚁还多,路上交通更是HORRIBLE,车半天走不了几米。任何东西只要一成了“现象”便有些可怕了。
白云(女士吧)说那红叶一红便让人有心酸的感觉,看来您太多愁善感了。
请问风兄一个问题,“文学城”在国内打不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