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全网说蔡澜,本来也想聊聊他,可惜那时候人在旅途,实在没时间。
不过,蔡澜虽然是妙人,却不是我的兴趣点。
虽然我也曾经读他的书,按图索骥寻过美食。
但他却不是我有兴趣见的人。
我的个人趋向,想见却未有机缘得见的名人名单里,排在最前列的,只有两位:金庸与李敖。
金庸嘛,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明白,我们的青少年时代,离了金庸,还叫青春吗?
虽然岁月荏苒,随着年岁增长,想见的心越来越淡,到后来基本上已经放下,但是年少时的想法,若是有机缘,自然是希望成真的。
可惜后来真的是淡了,有了两次机缘,却因为其他事耽搁,未能实现。
再后来老人家仙逝,自然就只能抱憾了。
也许下次去香港的时候,去拜访一下金庸的纪念馆,以了心愿吧。
可惜的是,如今的香港再不是过去的香港,以前很喜欢去的地方,甚至回国时会刻意绕行,在香港待两天吃两天。
那时候的香港真是美好。
如今每次想到要不要去一趟之时,却有索然无味之感。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好玩儿的是,一个朋友的妈妈,居然曾经是金庸弟弟的女朋友。
当初得知此事之时,不禁感叹,这世界真小。
李敖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神人。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明白当年刚刚改革开放时,大陆年轻人对台湾文艺界的感觉。
当年恃才傲物的李敖,用他的传奇人生和犀利文笔,成为太多人尤其文青的偶像。
他那句“500年内白话文前三名,第一名李敖,第二名李敖,第三名还是李敖”,让我们见识了大陆多年未见的文人气象,耳目为之一新。
大陆文人,基本上已经被打断了脊梁骨,却原来,在台湾,还有这样的人物啊!
后来认识了一些台湾的朋友,一次我就问一位与台湾高层来往较多的朋友,能不能引荐一下,与李敖见上一面。
朋友说问题不大,只不过李敖已经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已经很少见人了,要多提前一些时间约。
当时说的时候,我恰好要去一趟台湾,所以才有此想。
结果耽搁来耽搁去,还没等我去台湾,他就告别了这个他大闹多场的世界,悄然离去。
一憾。
其实,想见李敖,也是年轻时的想法。
李敖曾经批评金庸,说金庸学佛是假的,要不然应该散尽家财。而在他眼里,金庸贪财,所以是假学佛。
年轻时喜欢金庸的我,为金庸打抱不平,就很想跟李敖聊聊佛法,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懂。
当然照我看来,他并不是那么懂,虽然他读了太多的书,远比我多的多,但是佛法上,还是犯了文人的通病,自作聪明,想当然尔。
其实那时候的我,一样也是不懂的,最多与李敖一样。
但是那时候的我,自以为懂了,其实也与李敖一样。
年少轻狂,此为一例。
说起李敖,是因为胡因梦。
当年与胡因梦同游之时,好奇心作祟,自然是想问一问她与李敖的过往。但是我自觉此问过于唐突,遂三缄其口。
然而我觉得不合适,却有人不觉得,直接问了。
我看到胡因梦脸色微沉,略显无奈,却也大大方方,谈起了一些他们的前尘往事。
想必她是早已经习惯被人问这样的问题,而且知道躲不掉的吧——总有好事之徒的。
毕竟是见惯世情的。
有意思的是,与王祖贤聊起胡因梦之时,她却说,没见过胡因梦。
原来,这个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原来,我以为她们都是台湾人,同在娱乐圈儿,又都是一个层面的美女,见面的场合和机会不要太多,必有过从。
没想到。
与王祖贤提起胡因梦,是因为王祖贤现在的新赛道,艾灸,是中医。
而胡因梦,不做明星以后改变的新赛道,是身心灵,两个人都是修行相关。
当然胡因梦为华人世界引进的星相学和印度的大师克里希那穆提,都是一流的眼光。
现在国内因为经济腾飞的原因,瞧不起全世界,殊不知差不多每个国家都有过自己的辉煌。引以自豪没什么,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而且样样儿都要争第一,甚至到了否定西方历史的程度,就未免搞笑了。
其实,国内虽然自诩为文化古国,克里希那穆提这样的人物,我们还真就没有。
额,可惜的是,释永信这样的人物,我们倒是层出不穷。
王祖贤致力于艾灸,治病救人,固然是收费的,然而用心处,还是治病救人,这自然是好事。
说起来现在国内的中医也不便宜了。
而以前,中医曾经是以价廉物美著称的。
又是一叹。
听王祖贤说起为什么做艾灸和对以后的思考,还是很有想法的。
比如她觉得现在的地方小了些,想在市中心找一个更大的地方,把艾灸和禅修结合起来,就是很不错。
不过呢这二者都是小众,希望以她的影响力,会做的容易一些吧。
当然,她毕竟刚刚起步,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还不能与胡因梦相比。
希望她做的越来越好,造福温哥华的华人。
也希望她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安心。
我跟她提起胡因梦的原因,是觉得王祖贤以艾灸入手,算是不错的角度,以胡因梦为例,是希望鼓励她,看到未来的前景。
毕竟,能与王祖贤在影坛曾经的高度相媲美,赛道也相近的,也只有胡因梦了。
没想到,王祖贤感叹了一句——原谅我不把她的原话写出来了。
不过,通过她那句话,可以了解王祖贤的坦诚与率性。
她们都是见惯世情的人物,或者说曾经在行业里走到风头浪尖的人物,丝毫不觉得自曝其短有什么关系,这气度确实不凡。
不像我们,说点儿什么还瞻前顾后唧唧歪歪,前怕狼后怕虎。
艾灸馆很忙,所有床位都满。
在等待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形貌背影颇像蔡志忠。
当然肯定不是他。
当年他以传统文化漫画名满天下,前阵子因为释永信的事情,牵出他曾经给少林寺捐了据说200亿的巨款,然后很多年轻人在问:蔡志忠是谁?为什么有那么多钱?
时代真的变了。
而我们,真的老了。
装修简单,格调还不错。
这个灯和下面一个灯,我都蛮喜欢。
这竹帘不错。
多年以前,大陆的类似装饰物还比较粗糙,而台湾就已经做的比较精细,日本自然就更精细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知道大陆有没有追上来。
?
在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些王祖贤年轻时的图片。
像是别人送她的礼物。
她自己摆,应该有更漂亮的选择。
旁边的相框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算是正版词,国内前些年出现过各种自创,其实没有原版的美,也没有原版合适。
红尘一隅,有一朵莲花,开的正好。
只不知,多少人有心,能安安静静看一会儿。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开始与王祖贤聊天时,她就坐在这张椅子上,抱着小狗,慵懒而自在。
然后聊起张国荣,她就说起哥哥也是温哥华人,移民过来住了很久,不过后来又回了香港。
我就跟她说起,有一次去香港,我特意去了一趟文华东方,看到哥哥去世的地方,有很多鲜花,应该很多人在怀念他。
王祖贤默然良久,想必是想起了一些前尘往事吧。
他们俩最经典的电影,就是那部“倩女幽魂”。
那部电影,奠定了王祖贤在电影界的地位。
想必她有太多往事可以回忆。
我本来想问她,据说“哥哥”这个称呼就是你给取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她却被店员叫去有什么事了,遗憾没有得到答案。
其实我也转过要不要提一下齐秦的念头,毕竟我知道一些齐秦的近况,说不定她会感兴趣。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跟要不要和胡因梦提起李敖一样,我们关心的八卦,对当事人来说,很可能是难言的无奈。
既然没有当齐秦的面提王祖贤,那么当着王祖贤也就不要提齐秦了。
不过怎么说呢,能想起来这个念头,证明我毕竟还是俗人一个。
八卦心啊八卦心。
她再回来,我们转移到外面的小桌子。
她给我倒了一杯茶。
能喝到少年时的女神亲手倒的茶,应该算是一个惊喜了吧。
当然,其实聊了那么久,接近两个小时,更多的是在聊她对未来的想法,她对艾灸这项事业的期许,看得出她是认真的。她做这个,是因为觉得对人有益,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得到身心健康。
要不然,她也不会想到把艾灸与禅修一起做。
于是聊了聊可能的合作,那就随缘了。
临别之时,王祖贤还专门送到楼梯口,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人家生意那么好,人来人往那么忙,还要专门送你。
似乎台湾人在礼节方面,做的比我们大陆人要好一些。
我有几位老师是台湾人,礼节也是特别讲究,总是让我这个晚辈不好意思。
比如有一位老师,我每次去看望他,都要请我吃饭。
我说“老师啊,怎么好意思让您请,我做学生的请您才是。”
老师则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吧,中国文化,是要老师请学生吃饭的。”
唉,礼失求诸于野,不知道还有多少传统文化里的好东西,我们都已经丢的差不多了。
还好在台湾,还保留了很多。
可惜,大陆人想打台湾的很多,觉得自己应该向台湾学习的,恐怕不多。
王祖贤离开影坛多年,她的时代也早已经成了前尘往事。
但是,她的影像,已经深种进了我们的记忆,也进入了影史。
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少年,谁没有在心里,留下了聂小倩的影子呢。
与陈晓旭的林黛玉,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张国荣的宁采臣一样,角色仿佛就是为她定做的。
徐克倒是在大陆连拍了几部大片,还是老骥伏枥,虽然可能有媚上之嫌,但是,这把年纪的人了,能换个大环境还能风生水起,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了。
要知道,严格的说,徐克可是越南人。
而且,蔡澜其实算是新加坡人。
我们大中华文化圈儿,其实永远不会缺人才,就看大环境和政治家的水平与层次了。
呵呵,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就此打住吧。
哦,对了,有几张王祖贤抱着狗狗的照片。是经过她同意拍的,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想着要写她,所以没有经过她的同意,所以就不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