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我去了上海最老龄化的社区,吓了一跳

(2020-12-17 23:28:45) 下一个

在什么时候,你明显感受到了上海的老龄化?

非上班高峰期乘坐公交发现车上都是大爷大妈的时候?下班回家路上看到,永远阵势恢弘的广场舞大军的时候?还是周末商场逛街,同样还是随处可见的银发老人的时候?

的确,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实际上从1979年开始,它已经显现出老龄化的趋势,现在沪籍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518万,占上海户籍总人口的35.2%。

数据不会骗人,上海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来源:身份规划局)

这些年,关于上海老龄化的论调不绝于耳:上海会不会成为世界第一老的城市,上海老龄化只会恶化不会好转,上海对年轻人关上大门...

今天,我们不讨论这座城市未来将面临多严重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而是跟随一个上海居委会大妈的视角,走进上海最普通的那些老小区。

透过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看看上海是如何坦然面对老龄化这个事实,通过各种精细温暖的人性化方式,去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

 

宝林八村,是上海宝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破小。

很多居住于此的人,已经伴随着这个小区,走过了22年岁月,小区开发商为国企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在这里居住的有本地人家庭,外地年轻人,更是不乏退休老干部,空巢独居老年人。

而李姐是一位已经在八村居委会工作了近10个年头的工作人员。对于小区里一共有多少户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李姐一个个都能念着名字,娓娓道来。

用她的话说:“你不知道啊,我们这里都是成片的老小区啦,你想想看宝林一到九村,周边还有宝钢一村到十村,宝山一村到八村,成片加起来得有二十多个老小区。”

“现在的年轻人,都去买新房子租新房子啦,我们这样的街道和小区里,才是能够体现上海最老龄化的地方。”

确实,正如上海任何一个老破小一样,在上班时间内,走在小区里几乎看到的都是银发老人。

“就拿我负责的60户人家来说,上一次人口普查就发现,老龄化还是蛮严重的,空巢老人就有好几个。”

为了更好的服务社区里的老年人,宝林八村的居委会想尽了办法,也做了很多的尝试。

但是老年人的很多服务工作并不能够完全实现标准化,这中间遇到的种种困难,作为居委会的一员,李姐这样说:

“我们每天中午都会给社区里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助餐服务,餐标10元一份,其中国家补助2元。

“让那些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在没有子女的照顾下,也可以按时吃饭,保持营养均衡。”

李姐说着便把我领到了居委会,给我展示宝山街道联合第三方给老年人提供的饭菜,看起来还是十分可口的。

10元一份,一天20元,每个月交600元钱,就可以让这里的老年人的晚年享受更安逸的生活。

社区里难免有一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甚至家门都出不了,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李姐说:“这样情况的老人其实我负责的就有两户,会有专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我们小区还相对简单了,更高级一点的,附近小区还会提供一个固定的就餐点,让老年人直接在助餐点吃饭,宝山街道的老小区里这样的助餐点有大概40个左右。”

我后来查了查果真如此,为了解决老人用餐问题,上海市宝山区已经开设了整整36个助餐服务点。

 

包括我们之前和大家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破小建起了社区食堂,都是上海精细化养老服务的措施之一。

 

这是上海中山公园附近的华阳社区食堂,可以看到里面中午就餐的都是附近的老人,因为这里是半开放半公益式的食堂,老年人携带老人卡可以享受75折

在华阳社区食堂里,选择性就更丰富一些了,这样一份饭菜不打折,也仅需20元左右,社区食堂供餐更为多样化,让老人更灵活地选择性用餐。

 

上海的社区老年食堂,厨师说每天的菜谱是不一样的,问为什么,他说否则老年人会担心是不是有昨天的菜热一下又拿上来了。

用餐只是日常,在独居老人的生活里,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

李姐特别为我展示了,最近宝林八村为了照顾老年人居家的安全情况装上的追踪神器。

这是一个叫做“网上日托”的系统,专为社区老人提供智能化安全监控服务,通过AI算法挖掘,掌握老年人的日常作息规律,之后将独居老人的偏差或异常,转换成色彩的形式,

传递给远方不能照顾父母的子女,或者社区居委,辅助他们有针对性地,适时地照顾老年人,有效预防意外的发生。

 

除此之外,李阿姨还提到了一个叫做“安康通”的自助报警系统,也是免费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安装。

“安康通”是一个自助报警电话,老年人一旦摔倒直接拿起电话,无需拨打号码便可以联系到专门的救助人员。

正当我们聊着的时候,碰巧遇上了一位小区业主就在和李姐沟通这样的需求,家里有一个残疾人弟弟,所以希望能够帮忙申请安装这样一个自动报警机器。

 

这就是李姐,她还带着我们去了社区活动中心逛了逛,并开心的告诉我们,老社区活动中心即将改造更新。

原来宝林八村的社区活动中心是长这样子的:

未来通过外立面翻新,改造,将会变成这个样子:

在宝林八村小区中央,我看到这样一个凉亭。

李姐说之前是没有的,这两年修了一个小长廊,就是为了社区里的老年人建立了一个交流场所。

花一笔不多的钱,小区可以得到一个这样的公共空间,老年人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有了坐下来唠唠家常的机会。

根据调查,多数老人的晚年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精神生活的孤独,无人关心关怀才让他们倍感凄凉。正因为社区有了这样的空间,让老年人的精神交流更为丰富。

在宝林八村温暖且人性化的服务下,这个社区里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也体现了上海对待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

 

这样的态度,决定了上海对于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探索可以到什么样的程度。

越来越多这样的城市微更新也在上海其他老小区出现。

说一个最平常的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上海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推进,因为老小区加装了电梯,住在高层的老年人上下楼梯更为方便和安全,让悬空老人得以脚踏实地。

(图片来源:上海普陀)

除了加装电梯,还有自动化扶梯,或是这样的木质扶手和醒目颜色阶梯,多样化的方法保障老年人的上下楼梯安全。

在七宝虹桥飞机航道下的小区,也在进行安装防噪音玻璃,甚至还有噪音补贴,以防老人生活长期遭受噪音干扰。

为了避免老年人发生意外,上海一公厕设置了智慧公厕,厕所内安装有报警按钮,如厕者发生意外可选择按钮报警,而系统还能在如厕超过15分钟后自动报警,提醒保洁员及时协助。

也是因为老龄化,上海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比如上门助浴服务,与第三方公益机构达成合作,进行了免费助浴的试点工作。

上海市民政局一直重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2012年开始,由市级福彩金每年出资2000万元,每年完成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改造。

(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上海,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基本每个郊区的居住区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养老院、养老机构、长者招呼之家、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养老组织、助餐服务点、护理站、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养老设施。

然而,受老龄化困扰的城市绝不止上海一个。

山东,辽宁等地的老龄化率也高企不下。其实哪个社区没有老年人,但是能够做到上海这样的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少之又少。

 

最近不经意间,刷到各种各样有关老年人的新闻。

有的老人用现金买水果被拒绝,有的老人没有健康绿码乘坐不了公交,还有的老人为了买一张火车票当场下跪,医院取消人工窗口使用APP预约就诊...

这一切都给老人在城市里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不便,也是极度的不友好。

没有智能手机、无法上网的1.8亿老人,难道就被这个数字世界淘汰了吗。

为此,最近国台办发布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解决方案。其中第一条就是完善健康码管理,便于老年人通行。

希望信息化在给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能够少一点给城市里的老年人带来冷漠的数字壁垒,这是我们应该去反思的地方。

 

如果一座城市老年人很少,其实它的发展也是失衡的。

说明这座城市步伐太快,走得太快往往会忽略弱势群体,或者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备的医疗条件,让老年人能够无顾虑的留下来生活,老了之后人会迁徙到别处去。

上海老龄化是事实,但这也侧面说明了在这里人均寿命长,医疗水平高,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

希望在看到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奔赴上海打拼奋斗的同时,更希望能看到更多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样的城市发展才是有温度的。

最后要离开宝林八村的时候,李姐说:“我们国家提出了一个叫做“9073”的养老格局,也就是说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所以,对于我们居委会来说,就是要为这90%居家养老的,和7%社区养老的人服务,这一块街道给予的支持是很足够的,就是为了让居委会毫无顾忌的去服务好大家。”

评价一个城市发展优劣与否,经济发展和科技发达当然非常重要,这是一种进步,然而人文关怀也很重要。

社会是因为人而存在的,不要理所当然的冷漠,不要让老年人觉得终年凄凉而无法生存。

这就是我在宝林八村,一个普普通通居委会大妈身上看到的上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