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在什么时候,你明显感受到了上海的老龄化?
非上班高峰期乘坐公交发现车上都是大爷大妈的时候?下班回家路上看到,永远阵势恢弘的广场舞大军的时候?还是周末商场逛街,同样还是随处可见的银发老人的时候?
的确,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实际上从1979年开始,它已经显现出老龄化的趋势,现在沪籍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518万,占上海户籍总人口的35.2%。
数据不会骗人,上海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来源:身份规划局)
这些年,关于上海老龄化的论调不绝于耳:上海会不会成为世界第一老的城市,上海老龄化只会恶化不会好转,上海对年轻人关上大门...
今天,我们不讨论这座城市未来将面临多严重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而是跟随一个上海居委会大妈的视角,走进上海最普通的那些老小区。
透过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看看上海是如何坦然面对老龄化这个事实,通过各种精细温暖的人性化方式,去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
宝林八村,是上海宝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破小。
很多居住于此的人,已经伴随着这个小区,走过了22年岁月,小区开发商为国企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在这里居住的有本地人家庭,外地年轻人,更是不乏退休老干部,空巢独居老年人。
而李姐是一位已经在八村居委会工作了近10个年头的工作人员。对于小区里一共有多少户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李姐一个个都能念着名字,娓娓道来。
用她的话说:“你不知道啊,我们这里都是成片的老小区啦,你想想看宝林一到九村,周边还有宝钢一村到十村,宝山一村到八村,成片加起来得有二十多个老小区。”
“现在的年轻人,都去买新房子租新房子啦,我们这样的街道和小区里,才是能够体现上海最老龄化的地方。”
确实,正如上海任何一个老破小一样,在上班时间内,走在小区里几乎看到的都是银发老人。
“就拿我负责的60户人家来说,上一次人口普查就发现,老龄化还是蛮严重的,空巢老人就有好几个。”
为了更好的服务社区里的老年人,宝林八村的居委会想尽了办法,也做了很多的尝试。
但是老年人的很多服务工作并不能够完全实现标准化,这中间遇到的种种困难,作为居委会的一员,李姐这样说:
“我们每天中午都会给社区里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助餐服务,餐标10元一份,其中国家补助2元。”
“让那些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在没有子女的照顾下,也可以按时吃饭,保持营养均衡。”
李姐说着便把我领到了居委会,给我展示宝山街道联合第三方给老年人提供的饭菜,看起来还是十分可口的。
10元一份,一天20元,每个月交600元钱,就可以让这里的老年人的晚年享受更安逸的生活。
社区里难免有一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甚至家门都出不了,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李姐说:“这样情况的老人其实我负责的就有两户,会有专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我们小区还相对简单了,更高级一点的,附近小区还会提供一个固定的就餐点,让老年人直接在助餐点吃饭,宝山街道的老小区里这样的助餐点有大概40个左右。”
我后来查了查果真如此,为了解决老人用餐问题,上海市宝山区已经开设了整整36个助餐服务点。
包括我们之前和大家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破小建起了社区食堂,都是上海精细化养老服务的措施之一。
这是上海中山公园附近的华阳社区食堂,可以看到里面中午就餐的都是附近的老人,因为这里是半开放半公益式的食堂,老年人携带老人卡可以享受75折。
在华阳社区食堂里,选择性就更丰富一些了,这样一份饭菜不打折,也仅需20元左右,社区食堂供餐更为多样化,让老人更灵活地选择性用餐。
上海的社区老年食堂,厨师说每天的菜谱是不一样的,问为什么,他说否则老年人会担心是不是有昨天的菜热一下又拿上来了。
用餐只是日常,在独居老人的生活里,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
李姐特别为我展示了,最近宝林八村为了照顾老年人居家的安全情况装上的追踪神器。
这是一个叫做“网上日托”的系统,专为社区老人提供智能化安全监控服务,通过AI算法挖掘,掌握老年人的日常作息规律,之后将独居老人的偏差或异常,转换成色彩的形式,
传递给远方不能照顾父母的子女,或者社区居委,辅助他们有针对性地,适时地照顾老年人,有效预防意外的发生。
除此之外,李阿姨还提到了一个叫做“安康通”的自助报警系统,也是免费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安装。
“安康通”是一个自助报警电话,老年人一旦摔倒直接拿起电话,无需拨打号码便可以联系到专门的救助人员。
正当我们聊着的时候,碰巧遇上了一位小区业主就在和李姐沟通这样的需求,家里有一个残疾人弟弟,所以希望能够帮忙申请安装这样一个自动报警机器。
这就是李姐,她还带着我们去了社区活动中心逛了逛,并开心的告诉我们,老社区活动中心即将改造更新。
原来宝林八村的社区活动中心是长这样子的:
未来通过外立面翻新,改造,将会变成这个样子:
在宝林八村小区中央,我看到这样一个凉亭。
李姐说之前是没有的,这两年修了一个小长廊,就是为了社区里的老年人建立了一个交流场所。
花一笔不多的钱,小区可以得到一个这样的公共空间,老年人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有了坐下来唠唠家常的机会。
根据调查,多数老人的晚年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精神生活的孤独,无人关心关怀才让他们倍感凄凉。正因为社区有了这样的空间,让老年人的精神交流更为丰富。
在宝林八村温暖且人性化的服务下,这个社区里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也体现了上海对待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
这样的态度,决定了上海对于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探索可以到什么样的程度。
越来越多这样的城市微更新也在上海其他老小区出现。
说一个最平常的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上海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推进,因为老小区加装了电梯,住在高层的老年人上下楼梯更为方便和安全,让悬空老人得以脚踏实地。
(图片来源:上海普陀)
除了加装电梯,还有自动化扶梯,或是这样的木质扶手和醒目颜色阶梯,多样化的方法保障老年人的上下楼梯安全。
在七宝虹桥飞机航道下的小区,也在进行安装防噪音玻璃,甚至还有噪音补贴,以防老人生活长期遭受噪音干扰。
为了避免老年人发生意外,上海一公厕设置了智慧公厕,厕所内安装有报警按钮,如厕者发生意外可选择按钮报警,而系统还能在如厕超过15分钟后自动报警,提醒保洁员及时协助。
也是因为老龄化,上海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比如上门助浴服务,与第三方公益机构达成合作,进行了免费助浴的试点工作。
上海市民政局一直重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2012年开始,由市级福彩金每年出资2000万元,每年完成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改造。
(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上海,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基本每个郊区的居住区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养老院、养老机构、长者招呼之家、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养老组织、助餐服务点、护理站、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养老设施。
然而,受老龄化困扰的城市绝不止上海一个。
山东,辽宁等地的老龄化率也高企不下。其实哪个社区没有老年人,但是能够做到上海这样的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少之又少。
最近不经意间,刷到各种各样有关老年人的新闻。
有的老人用现金买水果被拒绝,有的老人没有健康绿码乘坐不了公交,还有的老人为了买一张火车票当场下跪,医院取消人工窗口使用APP预约就诊...
这一切都给老人在城市里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不便,也是极度的不友好。
没有智能手机、无法上网的1.8亿老人,难道就被这个数字世界淘汰了吗。
为此,最近国台办发布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解决方案。其中第一条就是完善健康码管理,便于老年人通行。
希望信息化在给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能够少一点给城市里的老年人带来冷漠的数字壁垒,这是我们应该去反思的地方。
如果一座城市老年人很少,其实它的发展也是失衡的。
说明这座城市步伐太快,走得太快往往会忽略弱势群体,或者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备的医疗条件,让老年人能够无顾虑的留下来生活,老了之后人会迁徙到别处去。
上海老龄化是事实,但这也侧面说明了在这里人均寿命长,医疗水平高,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
希望在看到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奔赴上海打拼奋斗的同时,更希望能看到更多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样的城市发展才是有温度的。
最后要离开宝林八村的时候,李姐说:“我们国家提出了一个叫做“9073”的养老格局,也就是说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所以,对于我们居委会来说,就是要为这90%居家养老的,和7%社区养老的人服务,这一块街道给予的支持是很足够的,就是为了让居委会毫无顾忌的去服务好大家。”
评价一个城市发展优劣与否,经济发展和科技发达当然非常重要,这是一种进步,然而人文关怀也很重要。
社会是因为人而存在的,不要理所当然的冷漠,不要让老年人觉得终年凄凉而无法生存。
这就是我在宝林八村,一个普普通通居委会大妈身上看到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