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案例
首批房奴成功上岸,最大的感想?
A 为还房贷,吃了三年方便面
今年34岁的黄小勇算是首批房奴。1999年,21岁的他从铜梁县城到主城,作为成人的礼物,家里人给他凑了5万元创业。到主城后,黄小勇的第一份工作是库管员兼搬运工,工资每月1200元左右。
2000年时,用家里给的5万元,黄小勇按揭了五里店华新都市花园一套两居室的房子,70多平米,月供800元左右。
“他们都说我疯了,我都没敢告诉爸妈。”那之后,黄小勇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一领工资,先去超市买一箱方便面,实在不行了,买几个罐头。
直到三年后,黄小勇换了销售员的工作,再加上女友支持一部分,房贷的压力稍稍减轻。“和现在比起来,800元的房贷太轻松不过了。”
2010年,刚好10年后,黄小勇提前还贷,拿到房产证,他和妻子相拥而泣。
做了房奴后,后悔当初买房吗?
B 后悔当初没买房,没多买房
周家英(化名),今年43岁,早在十年前,她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2001年,丈夫离婚出国后,周家英有了100万元,她没工作,就将钱一部分存银行,一部分借人吃利息。
“当时就有人劝我,要买房!要买房!”那时,四公里周边的房价1500元/平方米左右,但周家英并没打算买,她有一套老房子,儿子读书去了,家里就她一个人,完全够住了。
直到2010年,儿子上大学,周家英考虑给儿子买套房,可四下一打听才知道,地段稍好的房子动辄上百万,“买了房子,我就什么都没有了。”而回头看看周围的邻居,但凡买房的,身家都是上百万、几百万了。
“当初没买房,肠子都悔青了。”周家英说,说到买房,熟人就拿她做例子,她成了反面教材。而直到现在,记不清看了多少次房,周家英仍然买不下房来。
不当房奴后,多出来的闲钱想干什么?
C 有需求,也想再买套房投资
记者对10位读者进行了“首批房奴即将解放,你幸福吗?”电话调查。
80后彭姗姗的第一套房子,是五六年前购买的,那时对买房没什么概念。考虑后,彭姗姗买了套小房子,前年还清了房贷。
今年,彭姗姗考虑再买一套房。“买房主要是有这个需求,想离上班的地方近一些。”彭姗姗说,投资买房如今也是有风险的,得需求第一。
“除了买房,我也没有别的投资途径了呀。”陈娇也是一名80后,她的第一套房是单间配套的小公寓,买这套房陈娇犹豫了半年,结果和同事相比,多花了近3万元。还清房贷后,陈娇每月能存3000—4000元。
“不省着点,不知不觉就花光了。”陈娇最初也有还清贷款后犒赏自己的想法,旅游几次后,陈娇考虑着,还是买一套房子,为以后结婚、生子准备着,也可以升值变现。
链接>
首批房奴接房,利润看得见却摸不着
第一批房奴完成“任务”了,留给第二批、第三批的房奴无限羡慕的空间。很多人将他们与现在的房奴对比,觉得他们的“幸运无法再复制”,可是他们的艰辛谁人知?
在今天看来,那时的房价和每月还款额非常低,但本世纪初普通人的月工资也差不多是当时一平方米的房价,每月还要用将近一半的工资还贷款,不敢过度娱乐,不敢换工作,不敢休息,不敢生病……
实际上,第一批房奴的困境和当今房奴没什么区别:透支了10年的自由和幸福,换来了一个概念中的百万元房产,利润看得见摸不着,一句话:敢卖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