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一、日出
高山观日出,万里山河,到处可见,不足为奇。但登峨眉山观日出,就大不一样了。峨眉山在海拔3000米以上,视点更高了,踞高望远,更加浩瀚壮阔,峨眉山高立在四川盆地的西地边缘,鸟瞰着纵横千里的“天府平原”。静谧的山林,绵绵的云朵悄悄地将朝阳托起,“日出惊山鸟”的画面更显出仙山的宁静祥和,在这样的氛围中观日出,又是怎样的一个心灵洗涤。峨眉山夜雨居多,常常是雨霁晨曦,雾露中的冰晶和水珠,将阳光中丰富的色相展示得淋漓尽致。
站在金顶舍身岩上远望东方,只见天边一脉镶上金边的灰色云层缓缓浮动,金边映射周围厚厚的云层灼灼闪光。慢慢地,灰云裂开了一条缝,缝中透出橙黄的光芒,云缝越来越大,颜色也逐渐与周围云层变为橙黄,稍顷,红日露出一点弧形的金边,弧形越来越大,云层也为它闪开一条道路,当橙红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个脑袋时,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颗打足气的皮球,猛地一刹那,跳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稳稳当当地嵌在地平线上。人们的脸上被涂上了一层酒后的红晕,金顶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彩衣。这时你会忘记了山顶寒气袭人的晨雾,不停地跳跃欢呼,久久不愿离去。
峨眉山观日出,不仅开阔视野,涤荡了胸襟,而且是深深地密切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北宋诗人苏东坡咏道:“秋风与作云烟意,晓日令草木姿。”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中这样写道:“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明代诗人杨升庵也有诗抒情:“窗含晓日明巴蜀,树绾烟云锁牧樵。”这些流芳百世的诗人,在观赏峨眉日出之后,咏唱了他们的直感和真情。有的说:“这朝阳的温馨育着山川草木。”有的说:“这阳光照亮了巴蜀大地。”有的说:“我伴随着日轮,游在浩无边际的太空。”这是多么的寄意真挚,多么的豪情满怀。
看到这个画面,我就想起了电影《少林寺》里面的那个画面,洪亮的钟声回响山林,几只小鸟被惊的飞向寺院的一角。古观悠悠,晨钟暮鼓,修行的山地在黎明破晓前显得格外的宁静。
冲破重重云层,霞光万丈。
乍一看,你以为是冬日的雪地,其实是云。远处的阳光投来暖暖的黄色,寒意尽失。
美轮美奂的日出,一望无际的云海,地平线上露出太阳的半个脸,照透云层,象是映出太阳的倒影。天空黄光的波浪托出红色的弧形,布满了整个天边。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此时的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躯。
万佛顶,日落。山林又回归宁静。
二、山月
峨眉山的月亮同样有很丰富的内涵。峨眉山月自古就是“神州秋月”的代名词,唐诗人李白在《送蜀僧晏入中京》一诗中,全诗十六句,竟有七句咏及峨眉山月;他的《峨眉山月歌》成为了千古绝唱,成为了当今世界汉诗唐风的典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据说李白是修炼人,号青莲居士,他思念着能返回天上的故乡,其著名的《静夜思》,在历史上很多版本的收录中,第三、四句写是“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也许是李白对峨眉山修炼文化的向往。
站在云层之上来观赏峨眉山月,自然是“月光清朗照乾坤”。用皎洁如玉来形容银光四溢的峨眉山月,可以说是毫不虚夸的。
太阳还没有下山,月亮已经升起。
峨眉山十景之一:象池夜月。月亮变成了金色。
山高离月近,峨眉山看的月亮特别大。
彩林映山月。
经过艺术"加工"的图片。当然PS的图也不是不可以贴,但是
最好能说明一下,免得有误导之嫌。
好美哎,谢谢分享!
走过国内国外的许多地方了,但是没有去过峨眉山。请问您住哪一家酒店?干净吗?服务怎样?推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