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国GDP超日本:软实力距日本还很远

(2009-07-01 13:16:22) 下一个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发表了2009年版通商白皮书,其中提到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明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正逐渐失去。这是日本官方首次提到中国经济将超越日本。中国经济近年来快速稳定的发展的确令国人感到喜悦,但同样应该看到,眼下GDP数字的变化,只能说明这是中日之间经济实力的又一次量变,还远未达到质变的地步。
2008年,中国和日本GDP分别为4.4万亿美元和4.9万亿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9年中日GDP实际增速分别为6.5%和-6.2%,按此速度,2009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即中日两国GDP分别为4.68万亿美元和4.62万亿美元。数字变化传递出不争的事实,说明中国经济将走出低谷,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进入稳定、缓慢增长的阶段。反观日本,经济多年停滞不前。一旦中国超过日本,日本要想再夺回第二的位置估计就很难了。
眼看中国就要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了,人们的兴奋是可以理解的。不少人乐观地认为,超过日本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指日可待了。在网络上,甚至有人把GDP数字浸染上民族主义色彩,说是中国战胜了“小日本”云云,这种沾沾自喜以至过激的情绪是很不足取的。其实,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中国GDP超过日本。
首先,一个GDP数字不可能概括中国和日本的全部。中日两国经济在质上完全不同。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日本的第三产业比重达70%,而中国仅为40%,众所周知第三产业比重高是国家发达的重要标志。日本的城市化水平也远高于中国,从社会环境、国民素质上来看,中日也有着一定的差距。事实上,中国GDP总量虽逼近日本,但日本人均GDP高于中国近13倍。从今年3月起,日本经济已经有所好转,而中国和日本经济总量还有约13%的差距,如果日本经济从下半年开始上升,近期内中国经济总量赶上日本还比较费力。
其二,国家强盛应是指综合实力的全面进步,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民生等方方面面。从中国政府的思维来说,恐怕亦不是满足于单纯追求GDP数字的提高。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实际福利的增长过程,不仅指社会财富的量的增多,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等。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现存的社会隐患还不少,估计今后的路还很长很艰难,如贫富差距扩大,失业农民工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等。我们应该多关注经济增长背后的东西,政府多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要不然GDP数字就变成一个“虚假的繁荣”了。政府应着重于提高就业率、扩大内需,才能为GDP的提高提供最坚实的支持。
其三,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保持了低能源消耗。日本是单位GDP能源消费最少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定了《节约能源法》,从1973年石油危机到2001年,日本GDP增长达到了100%,而产业部门能源消耗的增长基本为零。而与之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却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换来的。
其四,日本的经济软实力是中国暂时难以超越的,例如科研开发、高端技术的掌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每年的科研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将近4%,一直是世界第一,真正做到了科技为本。日本还擅长对外输出大众文化,让Hello Kitty和机器猫走进全世界各个角落。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一些调查中,最受欢迎国家的排行榜上,日本总是名列前茅,这与日本善于通过海外援助等潜移默化地传播日本的价值观有关。6月25日的《朝日新闻》推出“我们和非洲”专版,其中有这样一个提法:“非洲,也是我们的邻国”,就很有吸引力。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关注中日GDP数字对比变化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保住日本国际地位的对策,比如,日本决意要成为一个“善于解决难题型国家”,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做“国际贡献”,树立日本在国际上的新形象。经济产业省也呼吁重新思考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因此,GDP超过日本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如何在经济结构的转变和软实力提升等方面取得进步,则是当前中国需要倾注更多精力的课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