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国规划明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 (图)

(2007-12-05 11:40:23) 下一个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月5日结束,会议指出,目前价格上涨的压力正加大;当前调控首要任务是,防止价格上涨变成明显通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明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新社报导,12月3日至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和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财税、价格、投资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办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目前价格上涨的压力正在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分析。
作为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走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彭兴韵说,十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好金融调控力度,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后,中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3月份的3.3%上扬到10月份的6.5%,通胀压力加大。前10月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小觑。
面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新变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被确定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已释放出了适当控制货币投放的信号。对于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在2007年的“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货币政策如今将由“稳健”直接改为“从紧”,从紧的货币政策由此“全新登场”,并将在明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的同时,明年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这样,自2005年以来的“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明年将变成一“稳”一“紧”相搭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考虑到改善民生、重点建设、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明年财政支出还会比较大,所以仍需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不宜转为收缩。
货币政策:指国家通过银行金融系统,组织和调节全国货币的供应,确立和实施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的相互关系的准则,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措施的总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