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据初步调查分析,2006年中国城镇10%的最富家庭的人均收入可能是官方统计的三倍。考虑到上述最富10%的家庭中,只有少部分人是真正的富人,中国城镇中最富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可能是最低收入家庭的30倍左右,远远超过官方统计的九倍。”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家王小鲁认为。
王小鲁是在2007年12月10日开幕的《财经》年会“2008:预测与战略”上作如此分析的。
王小鲁在题为《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和出路》的演讲中指出,“由于统计困难,目前中国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远远大于统计显示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收入居民的真实收入统计不到,其中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可能占相当大比重。” 据王小鲁分析,据官方统计,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不足1.2万元,城镇最高收入10%家庭的人均收入还不到3.2万元。由此推算,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总和只有9.4万亿元。
但官方统计同时显示,2006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为8万亿元,居民人民币存款增加2万亿元,居民购买商品房支出2万亿元,加总后超过12万亿元,远远超过上述推算的9.4万亿元。如果再计入居民投资于股市或债市、直接投资、境外存款及投资以及手存现金等,上述数据不吻合情况更加严重。
王小鲁认为,上述分析说明,中国居民的实际收入,特别是高收入居民的收入大大超过官方统计显示的水平。事实上,统计显示的高收入家庭人均3.2万元的收入水平无法解释他们目前的投资和消费规模。
由此,王小鲁认为,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10%的最富家庭人均收入可能超过官方统计的三倍,可能平均接近10万元。考虑到上述最富家庭中只有少部分人是真正的富人,中国城镇最高和最低收入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之差可能从官方统计的9倍扩大到30倍左右。
过去29年的中国改革使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人均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但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城镇居民最高和最低10%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85年是2.9倍,1995年6.2倍,2005年上升到9.2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王小鲁表示,尽管目前只是一个初步研究,上述观点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这有利于解释目前银行存款增长、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等一系列现象。王小鲁警告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止对社会公平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王小鲁看来,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有两类原因,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迥然不同,需要区别考虑。
第一种原因是市场化改革期间,收入由平均主义的分配转向根据生产要素对经济的贡献进行分配,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带来收入差距扩大。这种收入差距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对此,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社会公众是普遍持理解态度的。
第二种原因是制度改革滞后。目前中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制度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化进程,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政府管理和行政监管透明度低;现行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公共投资项目管理、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还远未完善,造就了大量腐败和钱权交易的机会;中国要素市场发育不全,而且存在若干垄断性行业,使少部分人从垄断利润获得不合理的高收入。这些都是收入差距快速扩大的制度成因。
王小鲁指出,由于制度性改革滞后,中国的国民收入通过非正当渠道向少数人集中,扩大了收入差距。“这既不是对劳动的回报,也不是对资本的回报,而是通过权力和资源的垄断对社会的掠夺,是目前导致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的主要原因,威胁到未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王小鲁指出,中国当前应该更加重视解决造成收入差距悬殊的制度缺陷。除了继续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和健全制度,规范公共资源管理,提高政府管理透明度,形成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的民主监督机制,纠正国民收入分配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