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生活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愿与你分享。
正文

画家杨春瑞先生的故事

(2008-12-25 17:34:44) 下一个

有一天,丑女对我说:“我带你去见杨春瑞吧,” 我问她:“杨春瑞是谁?” 她说:“他是国内有名的画家呀!以前和李滨声,孙以曾 , 王复羊一起在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社工作的,” 原来为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戏曲人物漫画展,丑女 收集到了许多国内著名漫画家们的作品,而这些漫画家有许多杨春
瑞都认识,有些还共过事,丑女这次去是谈谈具体内容。

就这样,在丑女的引荐下我有幸结识了画家杨春瑞先生。

车开到杨先生家门口,按了门铃,杨先生的太太肖美玉女士开门迎接,她剪一头短发, 人看上去挺精神,可以看出肖大姐年轻时一定很秀气,画家的眼光选中的,哪会错呢?

杨老师跟我们一一握手,我的第一感觉是,先生人很高,大约有一米八的样子,穿一件浅咖啡色的夹克,看上去五十出头,人挺平易近人,没有特别的架势,不宣扬,温和,如果他走在街上,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男子,不象有些艺术家,头发,衣着一看就与众不同,也许是心中有底气的人,不需以外表示人吧。

房子很和谐温馨,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我注意到凡是有墙的,上面都挂了画,我猜应该都是杨先生的作品。

进入画室,正对着一排落地玻璃窗门,上面镶着别致典雅的窗格搭配几件中式家私,古色古香,门外花园修饰的井井有条,花香一人,草木茂盛,奇石,鱼池错落有致,吊兰,盆栽各展其姿,满目清新,四处皆景,画室正中有一张大画案,上铺着特殊的不吸水毛料毯子,周边有好几个画架,都挂着有待完成的近作。

进入画室,我的眼光立刻被一副画吸引过去,这是一张完全脱离中国传统风味的抽象画,画的颜色单纯,强烈,纯蓝和纯黄交织,加上墨色穿插,象是都市在水光月色中的倒影,又似夏夜荷塘,深沉迷人,意境朦胧,虚晃神秘,我立刻想起二十世纪初西方印象画派莫奈的画,但杨先生的这副画更抽象,实际上这副画只有线条和颜色,没有俱像。我对杨先生说我喜欢这副画,他笑笑说: “ 你很有眼力! ” 杨先生又说: “ 其实画抽象比画写实更难,因为抽象要画出自己的感受,又令观者喜欢,不容易,除需要扎实的功底,本身的修养也很重要,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和眼光“ 接着他告诉我:“ 你看出没有,在画这张画之前,我对纸张做过处理,先把纸折叠一下,才有这样的效果, ” 我马上接着说: “ 是的,有层次感,更有深度 ” 。接着我们又看了几幅画,感觉一幅像是夕阳余辉下的春色池塘,神秘莫测,一幅画中氤氲多变的墨色前面被染着成片成片的玫瑰,分红,似霞光又似满树樱花盛开,另一幅斑驳陆离,哟殴辱园林老墙古藤在穿梭,昔日的瓦檐依稀隐现,令人浮想联翩,从这几幅画看得出画家杨春瑞先生的独特手法和语言,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和风采。


       
水影 82x75 cm 2008

第一次见面后,我借自己有一个好的相机,提议给杨先生拍画,然后做成光盘,让他和肖大姐对自己的作品心里有数,朋友要看或是自己研究也方便多了,借拍照的机会,我也是想看杨先生的画,另外我也对杨先生是如何走上绘画之道也很感兴趣。难得的两次牌照和接触,使我我对杨先生和肖大姐的人生故事有了点了解。

杨先生从小酷爱绘画,也有天赋,在上幼儿园时他的画就被老师留下当样板,到了小学四年级,他画的马在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张 “ 中国少年报 ” 上登出,顿时引起不小的轰动,,都说他画的马有徐悲鸿的味道,全国各地大人孩子给他写信,有人称他小画家,有人叫他小弟弟,还有人竟然成她大姐姐,令当年的小杨春瑞无法接应,后来还是班里的老师想了一个好注意,让小杨春瑞写一封回信,然后让全班的同学抄写,回复给各方朋友。我心里想,杨老师生在北京市,长在北京城,没有机会接触到马,他是怎么画马的呢?就是我这样一个外行人也知道,凭空想象是画不出马的。原来在杨老师生长的 50 年代,北京市是有马车的,从小就爱马的他,特别注意观察马,同时也是手不离笔,作了大量的临摹,从宋代大画师李公麟白描,淡彩的马,清代任伯年小写意的马,到现代刘奎龄,马晋严谨工笔重影的马,以致徐悲鸿泼墨写意的马,甚至小人书,连环画上画得马,他都学着画,有些临摹过数十遍,如今杨先生画的马更有力度,更有神韵。 

                                                           杨先生画得马,非常有动感!

                                                             雄风 50x 68 cm 2005


小杨春瑞求师心切, 14 岁时就曾跑去吴作人家去拜师求学,后来还拜见过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书画家。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爆发,那时候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宣扬文革的 “ 红海洋 ” 和 “ 抄家画展 ” ,杨春瑞被邀参加,他画毛主席像,画大批判的漫画,等等。那时候的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台上在批斗中央美院的老师教授,台下的杨春瑞就盯着那些被撕破踩烂扔在地上的一张张字,画目不转睛地看,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他所崇拜的画师会被打倒,被批斗 ? 文革中他班里有些同学参加欧打老师等等,杨春瑞就是不参加,年纪虽不大,原则是有的, “ 打人哪行呢? ” 这是他的说的。后来四人帮倒台,杨春瑞已有名气,他的同学出书 (就是那个参与打老师的) , 慕名专程请杨春瑞设计封面和插图,当即被 杨老师拒绝,“做一个正直的人最重要”,就这一点,杨老师已经完全赢得了我的尊敬。

67 年杨春瑞中学毕业,那时候的中学毕业生一律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记得那天,杨春瑞和几个同学在家正聊着,他们的班主任老师突然来到他家,把他叫出来,让他赶紧去把户口注销了,杨春瑞不明白,为什么? 吊销户口意味着将来就不能回北京了,但老师没和他多说,也不能和他多说,就走了。从小学到中学,杨春瑞是一个听话老实的孩子,一贯被评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备受老师,甚至校长的夸赞,因此,虽然想来想去不得其解,杨春瑞还是去把户口注销了,路上他还把当时户口本上每人一两的芝麻酱先给买了,等父母下班回家,得知此事,当场落泪。

原来那一年,北京内燃机配件厂要在学校招工,全校集合时,老师对大家宣布,厂里要找那些最有红心的年青人!哪些人最有红心呢?就是那些毅然把自己户口注销,坚决要求上山下乡的同学!结果每班选两个户口已注销的毕业生,杨春瑞被选留下在北京近郊当了一名工人。 “ 我这一辈子在关键的时候都有好人相助。 ” 杨先生感慨地说,一副感激之情。

杨先生工厂一干就是五,六年,开始纯粹是当工人,一个字 “ 苦 ” , 他说,后来因为他的绘画才能被调去北京汽车工业公司总工会,但是杨春瑞人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只想去中央美院。 70 年代中央美院的老师特意来到厂里,指名要招聘杨春瑞做工农兵学员,因为当时中央美院的老师都知道杨春瑞的绘画才能,但这个好机会让工厂给回绝了, “ 工人学那玩艺干啥 ?不是个正经行当,” 负责生产的厂长见到杨春瑞时这样告诉他。无奈,生气!杨春瑞没办法。

之后,几家专业部门想调杨春瑞,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等,厂里就是不放人,直到 75 年北京日报社通过北京市委发借调令,终於把杨春瑞调进了北京日报社,从此走上了专业绘画的道路,并因此也结识了许多著名画家。那时候的杨春瑞年轻,手快,画得生动,每天的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几乎都有他的画作,据说他为北京晚报小说连载画的 “ 慈禧外传”,“海灯法师”,“中国女排姑娘”,“袁伟民传”,“李连杰”等等插图,被有些人一张一张收集成册,珍贵保存着,也被一些学生反复临摹。为了画这些画,杨春瑞都要亲自去采访,写生,拍照,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

全国恢复高考后,杨老师带着儿时的梦想,淤 1982 年参加了中央美术美院的研究生考试,结果因为政治不及格落选,他的专业分名列前茅,文化课也不错,中央美院特此向文化部请示,希望能破格录取他,回答是: “ 哪一科不及格都行,政治不及格绝对不行 ” !去中央美院学习的梦想又落空了。

杨春瑞继续在北京日报社工作,而立之年的他与肖大姐结了婚,在事业上也成为当时国内几个知名青年画家的其中之一,他的人物画最突出,国内各杂志,报刊,出版社都纷纷向他征稿,订画。

说起肖大姐,我觉得杨先生的功成名就与她是难以分开的,肖大姐本身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系,后任教育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中国画等,艺术修养,品位极高,我看过他的画,也是颇具水准,他们两人相辅相成,给我的感觉是很好的搭档。

有这么一个故事, 87 年,文革后第一届全国书画大奖赛面向全国征稿,头等奖的奖金是五千元,在当时,万元户已经算是大富翁了,朋友们认为杨春瑞绝对有这个实力,鼓动他一定要参加,并将表格送到他的手上,可杨春瑞正当春风得意之际,稿费挣得也不错,并不想去竞争比赛,大家只好让肖大姐督促和说服杨春瑞。到了离截至日期的前一天,肖大姐来了一个 “ 锁门记 ” ,把杨老师反锁在家中,不让他出门, “ 反正你哪儿也去不了,你就在家画画吧 ” ,就这样,杨老师的 “ 杨洲八怪 ” 画成了,第二天交画,北京起了点风,交画的地方又远,杨先生又打退堂鼓,而这一次呢,肖大姐又把门给锁了,她对杨先生说: “ 今天你得把这画给交了,不然不能进家门 ” !大奖赛结果,杨老师的 “ 杨洲八怪 ” 得了唯一的一等奖!据说在评奖最后,杨先生和中央美院学生,也是当时知名的青年画家的两幅画相持不下,还是李可染先生一再坚持,最终选了杨先生的 “ 杨洲八怪 ” 为头等奖。应该说杨老师的才能是出类拔萃的。

得奖当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都作了报道,第二天,天安门广场的巨幅荧光屏滚动式报道了这一消息,朋友们,书画家们从各地打来电话,发来电报,并催促他去天安门拍照留影,可是,杨先生没去,这一次肖大姐也没催他去。

到了 1988 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杨先生身边的一些朋友纷纷出国,并邀请杨春瑞加入他们的行列,开始他不肯,结果,朋友帮他办妥澳洲的一切手续,他的签证三个月就下来了,就这样,杨先生似乎是“稀里糊涂”地来到澳洲。刚开始的两年吃了不少苦,后来肖大姐和儿子也过来了,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议和支持下,九三年杨先生在墨尔本举办了一个画展,开幕式一下来了二百多人,许多政要官员到场讲话,捧场,头一天,画就被定了十几幅,各媒体连片报道, SBS 电台也报道,使澳洲的观众看到了杨先生的画,杨先生的才能在另一个国度重新被发现和承认!

                                       
                            写意荷花 55 X110 2008 年            荷,鹤图。 55 X 115 2008   

看了杨先生的画,我觉得画家随着岁月和环境的增长变迁,画的内容和手法也随之变化,从最开始的连环画,马,仕女图等的写实俱像到来澳洲后的朦胧意识的荷花与山水,以至于现在的抽象感觉,我怎么觉得正是反映了整个西洋绘画史的一个过程?也许这也正是人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总而言之,从对杨先生和肖大姐的交往中,我觉得,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很多人只追求效益,物质的现实里,杨先生和肖大姐没有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到处出画册,频繁办画展,相反,我经常听到最多的几句话就是:“画是最重要的”,“总想画出自己满意的画!” 杨先生给我的感觉非常谦虚,诚恳,不空谈,有内涵,这是我喜欢的为人,更是我倾佩的艺术家!
 
         
                    
              澳洲山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