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圣灵的律,单单属于耶稣基督一人,从圣灵揭开天地的真智慧奥秘

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因为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正文

谈谈理论这东西

(2010-09-12 22:32:34) 下一个

  我琢磨了很久,一直在问,到底该不该写这个题目。毕竟,我以前很喜欢理论,但是由于【神】的磨练,让我对“理论”感到厌倦。在追求真实的经验里,内心的净化是必经之路。
  什么是真实?当你能够去除理论的“防火墙”,看到各种概念的“感觉联系”,你就能够明白:实际上能够表达真实的言语非常地少。
  例如在普罗第诺的美学理论中,曾经提到“让我们回到本源,看看美赋予物体的原理”。看着每一个文字,我相信大家都能够自信地述说这样的描述。我们能够从我们的记忆中得出许多的重要“观念”和“解释”。但是当我再次面对这段描述,我的心显得【特别老实】。首先,看到“本源”这个词,让我想到其他的【关联词】:本质,本体,本相,本性。但是虽然我的脑筋里想到这些【哲学概念】——我还是不知道这些词的真实含义。你不要用一大堆的【概念】来向我解释这个或那个。因为当你用你脑袋中的记忆来解释相关的概念时,实际上你只是在【重复】某种你熟悉的【感觉】。可是你所说的,我敢【断定】——(你除了嘴巴里的文字外),你一无所知。
  就是因为我【坦诚】自己对“本源”的【实际陌生】,所以当我读到“美赋予物体的原理”这个短语时,我所想的,肯定和学者一般有所不同。我先看到【美】,我也在寻找“美”。因为我曾经看到夕阳美,也看过一幅让我惊叹的图画美。当我读到这个短语时,我并不是用这段文字来【寻找】美——它只不过是勾起了我对美的【印象】。一个在曾经的“看过”中的【印象】。用理论的话来说,那是一种“记忆”,是心理上的活动;但是从我“曾经看过”来说,那是一个曾经存在着的真实感。恍如我将那幅【真实感】停留在时间上的某个点上,而“我”只不过是让自我停留在那个点上【回味】。
  这样看来,不论我上一段文字中的哪一个【词】,都不再是我的【单纯感觉】,乃是与【真实性】相联系。这种真实性恍如没有时空感,只不过是一种【停留】——让后在“停留”中“回味”。这样说来,当我带着这种【真实的回味】去面对这段文字或短语时,所谓的“美赋予物体的原理”这段话,就显得沉重。因为就在这种【停留的回味】中,什么原理都没有。更何况,我也【实际不知道】什么是“原理”。它只不过是一种概念,而且还是【人造的】。如果一种真实性必须被【被制造出来的文字】来解释的话,就很容易陷入【情感迷失】——也就是你们所谓的【意识形态】。
  于是,“原理”不见了;只剩下美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但是至于是美赋予物体,还是物体赋予美——这对我来说也不想去烦恼。因为那只不过是头脑里的一种“组织记忆”,跟美跟物体都没有关系。因为从【停留的回味】这种真实感来说,美就是心灵与事物的“交汇点”。这样的美,不再是一种概念,一种对象;乃是心灵中的某种事物,或事物中的某种心灵。
  看到了没有,当我用一颗【平常心】去拆穿理论的面纱的时候,实际上我发现能够表达【真实】的东西非常地少。因为如果连内心都不知道如何去“寻找”所谓【本源】的东西,那么一切从“本源”出发 的理论,岂不就是自己的想象力和感觉力吗?所以我在《微型的日常故事:阅读》中,我就说到一切都只是感觉,都只是想象。因为他们仅仅在玩弄【概念】,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深入地说,什么是【理论】?就是在毫无感觉的基础上【被制造出来的】“概念联系”。用普通话来说,就是为了说话而说话;或,自己说自己爽的。也许在理论描述中多多少少有【真实感】,例如从他们的“概念”:美,观照,物体,心灵等等。但是由于他们已经将某种【真实感】“概念化”,所以让一切与我们有关的“特点”都变成了,外在毫无联系意义的“理论建构”。这就让我再次地用【平常心】发问:我们为什么需要理论?理论不就是在烦躁的不安中为自己建立起来的【竞争品牌】吗?这样说来,多少间的大学就【生产】多少种类的【理论市场】。他们只不过是【文字集团】的傀儡,是此集团的【某种代理权】。文字已经被概念的专利权“包装”了。文字再也不是文字,只不过是一种虚实相间混合的“种类”。如果我们越是亲近概念,我们越是远离文字的心灵表白。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平常心】。只是在一堆文字的【概念仓库】中,寻找自己的话语地位——这也许就是我们时常所谓的“对话”的真实含义。
       但是我们多少人是在没有繁杂的情绪干扰下去运用自己那一颗具备心灵表白的【平常心】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