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游,环境
个人资料
GoBuck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又到清明 - 回忆当年的扫墓活动

(2022-04-07 09:28:51) 下一个

众所周知,清明节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每逢清明,大家都要回乡扫墓。

文革小的时候,住在大城市里的基本不能去扫自己家的墓地,但乡下有不少农民照样去扫墓,尤其是边远的小城。我家文革被下放到广西某个小镇,几万人左右。每逢有丧事出殡,都有乐队开路,每转一次弯,都要燃鞭炮。棺材是由几个壮汉抬着,上面有一只鸡。公鸡是男的,母鸡是女的。镇上没有公共墓地,似乎埋葬都在附近的山岭上。后来有火化场,但很少人用。

读小学的时候,每逢清明,学校肯定要组织学生去扫革命烈士的墓。对小孩来说,就是一个郊游而已,不需要上课,很开心。在小镇的边缘,有一个唯一的公园,其实也不是什么公园。里面有几个很大的鱼塘,里面有几个凉亭而已。曾经有一段时间,鱼塘的水被抽干采石,整天都是爆炸的声音。烈士公园或墓地就在公园的旁边。其实只有一个山寨的烈士纪念碑,跟天安门广场的差不多,但小很多。另外一个是民国时代前广西省委书记的墓,是个很大的土包,圆圆的,比一般老百姓的大很多,很引人注目。墓地的附近有很多高大的澳洲桉树,不知什么时候引进了的。扫墓仪式非常简单。大概是先说了一下该书记的生平,然后大家喊了几句口号就结束了。扫墓结束后不需要回学校,自由活动回家。小孩们高兴死了,在公园里可以玩好一阵子才回家。那个年代,读书是很没劲的事情。

80年底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清明节是必须要扫墓的。这时候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政策已经放松,可以扫墓。在海外的亲戚比较迷信,清明节必须要回乡扫墓。我参加的扫墓程序是,早上去广州酒家喝早茶。早茶后,大家乘坐租来的客车去银河公墓附近的祖坟扫墓。当时,大学生的工资只有50多人民币。广州酒家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消费的。现在的广州酒家早已经平民华了。记得有次回去,因时差睡不着,打车去那里。还没开门门口就一大堆人,基本都是退休老头老太。广州酒家显然是他们的社交场所之一。每天买一份报纸,一盅两件,花费不多,还可以发发牢骚,交交朋友,也是很有意思的生活。扫墓的费用当然都是由海外的亲戚承担。谁让他们有钱?扫墓活动后,大家又回到广州酒家进行晚餐。晚餐后,海外亲戚又邀请大家去东方宾馆的歌舞厅跳舞放松。

我们乘坐的客车其实就是公共汽车,是亲戚通过关系租来的。大家拿着扫墓的用品,有烧香用品,纸钱元宝等,还有贡品,烧乳猪。 乳猪晚宴的时候被斩开食用。 银河公墓在广州的天河一代。当时的天河还是农村,有几所大学在附近,广州城还很小。 载着亲戚的客车没有多久就到了银河公墓。下车后要走十几分钟才到了祖坟。没有正规的路,都是小道。这里没有平地,都是小山包。记得祖坟附近是有一大片基督教墓地,有很多墓碑,各种各样,高低不平,很有特色。不知这么多年了,还在不在。相比之下,华人的墓地基本都是小土包,前面有墓碑。祖坟在山坡上,风水很好。山坡上没有一棵树,满地都是坟墓,没有空闲的地方。我从小到大还没见过如此多的坟墓,所以印象极深。在广西的时候,村里是有自己的墓地,基本在村边的荒地里。解放前,一夫多妻在有钱人当中比较普遍。死后,小的是不能跟正房埋在一起。我们扫墓的祖坟也是这样。扫墓活动基本是清扫打理一下祖坟,用红漆把墓碑上的字重新描一次。

扫墓后的晚宴还是非常丰富的。首先是一道汤。粤菜的宴席基本都是这样,先喝汤,再上菜。 喝汤可以开胃。先喝汤才可以喝出汤的真正味道。后喝汤基本是喝不出什么味道的。喝完汤后上拼盘,乳猪就是其中一道菜。 其它的菜基本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过去的粤菜宴席必须事先通知餐馆才行。解放后,不少餐馆都没法经营下去,因为宴席的机会不多,跟过去不一样。过去的生日,婚礼,等重大事件都要宴席才行。解放后,一切简化,婚礼不就是发几颗糖就了事了,哪有什么宴席可摆的?你说高档餐馆能生存下去吗?

出国后听家人说,祖坟都不存在了,土地被征用。过去买的坟地解放后已经属于公社大队管理,自己没有权利,只能靠租。人家要收回去你也没有办法。只好火化,放在市里一个叫黄大仙的骨灰存放处。随着亲戚年纪增大,大家也在考虑是否要将骨灰撒入大海。你不交管理费,人家就会帮你处理掉。银河公墓是国家干部才有资格,也需要交管理费,但似乎也有例外的。我在闲逛作家萧红墓地的时候发现附近有一个留学生夫妻的墓碑,他俩是因为在美国车祸去世的。

人在海外,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后事。如何安排,每个人都不一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除了检测行业兴旺,其它都在叫苦啊。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今年清明,国内都不能去扫墓了,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