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游,环境
个人资料
GoBuck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清明上坟图 (1)

(2017-04-07 14:04:10) 下一个
宋代有《清明上河图》,让人了解当时的百姓生活,我也来一个清明上坟图,让大家了解一下80年代的大陆南方社会。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在这个期间,不少人从四面八方回乡祭祖扫墓,而这在文革时代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才开始渐渐恢复起来。

80年代中,我大学毕业分回广州,经历了一些改革开放后恢复的一些新的活动,比如扫墓。

当时大家普遍都很穷。大学毕业一个月才60多元,全国都一样。在边远地区,这是土豪,而在满街都是走私进口物品的广州是根本不够花。三大件不光是难买,而且价格不菲。我的工作还算轻松,值个大夜班还能休息两天,空闲的时间不少。平时除了女朋友外,玩玩花鸟虫鱼集邮也还有大把时间剩。穷则思变,在那个年代,南方尤其是广东,人人都想出国。女人的花样多点,可以嫁人,嫁什么人都有,结局如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反正先出去再说。我认为,改革开放也给香港的光棍带来了好处,不少人的婚姻问题因此得到解决,而且还是很年轻的老婆,在香港根本没有可能,谁让你穷呢? 男的难度比较大,选择少。有的选择做别人的干儿子,靠领养出国。有的还继续练偷渡。珠江河上时不时能看到有人背上挂着塑料袋,里面装着衣物,在浑浊的江水里进行长距离的游泳训练。有文化知识的,可以靠留学,自费公派都没问题。学英语考托福纪阿姨的非常多。我当然也受到出国热的影响,最主要是工作太没劲,否则恐怕没想到出国。80年代的广州城不大,自行车完全够用,骑车十来分钟就能看到稻田,听到虫鸣。印象当中,我基本没坐过公交车。

扫墓祭祖在广州叫拜山。时间是在清明附近。海外回来的亲戚有时受限制,不能及时回来,所以拜山在时间上总是有松动才行。作为过去商业中心的西关大户人家,拜山总有好几十人参加。外公有两个太太,主要是男孩少,而且成活率低,必须多生多育才能人丁兴旺。过去的买卖都是家庭生意,人少就等着关门吧,死后自己的财产传给谁?这很容易理解。

活动的组织基本让平日做领导的亲戚负责。斌舅舅是其中之一。本来他是要继承祖业,继续经营酒家旅店的,但解放后均给政府合营了,只好去干别的事。他当年华工毕业,被分配到遥远的哈尔滨锅炉厂,非常想念着家乡,一直没结婚,怕结婚后就永远待在北方,其实哈尔滨在北方还算是很不错的城市,女人漂亮又简单,而南方女人会算计,细腻得很。男人年轻时应该以四海为家。你看,我不就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了吗? 他有多种业余爱好,尤其喜欢音乐体育。就这样,熬了十几年后机会终于来了。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在广州工作的一个哈尔滨人骑车在农林下路的那个大斜坡因车闸不好,把一过马路的老太太撞死,不知啥原因需要离开广州回哈尔滨。斌舅舅跟他对调之后终于回到广州,遇到了舅妈。

舅妈是个给人感觉很踏实的一个人,谁也不会想象她其实是很有心计的。她文革时被发配到海南某县务农,做赤脚医生。记得,当时有政治宣传纪录片把知青和海南说成是天堂,我看了晚上老是做梦,很想去,天堂谁不想去?首先,我连海都没见过,现在恐怕没人相信,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17岁。要不是上大学,恐怕还得延迟。纪录片开始是年轻人坐着海轮去海南报到。乘着海轮去海南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只坐过西江的水泥客船,来往于广州和梧州,平稳得很,跟陆地没啥差别,倒是两岸的石灰岩山很美,我个人认为比桂林还美。可惜水泥船不久就结束了,因为它很容易翻转,尤其遇到大风。有次出事,水泥船遇到雷雨,立刻翻转沉没,几百人被困在舱里死去。我对海南的印象基本是椰子糖。我想,去到海南,椰子糖一定很多,椰子树也一定很多。我住的地方属于亚热带,却一颗椰子树也没有。宣传片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年轻人在抗战时期争先恐后地去延安有很大原因是有人在忽悠。工作后我有机会去海南出差,体验了海南的美丽,海南其实是非常原始,落后。三亚基本就是个渔村而已,而海军基地的设备是非常好。回来还特意从三亚坐船,正好是台风过后,浪很大,船晃动剧烈,全船人都在舱里,只有我一人在餐厅吃饭,真香啊,真安静。大浪把船折腾了一晚上,进了珠江口后才平静下来。这时船里的人都跑出来透气,船外面甲板上从上到下都是人,一直到中午船到了白鹅潭码头。

为了回广州,舅妈想出一计,装疯。 医务人员,懂得不少病情表现症状,加上她品日表现踏实,工作努力,打死也不会怀疑作假。她每天到附近的铁路晃悠,在铁轨上行走,差点出事。给人感觉是她感情上出了些问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视乎也算正常。就这样,没多久她就病退回城

(没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小二哥李白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这么好一个标题给你占用了。
诚信 回复 悄悄话 骗子,图呢?
Dataoying34 回复 悄悄话 期待圖的出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