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兄最近引起反响的好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在一篇名为《追龙》的小说中,倪匡甚至提出了一个可怕的预言,他在书中写到,“东方将有一个大城市要毁灭,而毁灭一个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灾,也可以是人祸”。他这里说的东方大城市就是香港,他是在预言九七回归之后香港的毁灭。记得当时我看这篇小说的时候,离九七回归还有好几年,这个预言让我大为震惊,并深深地为香港将来的命运担忧。结果没想到的是,这才短短的过去了三十来年,那个自由而充满活力的香港,真的毁灭了。”
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在从上海赴美前转机时停留了一个星期,那时是为了探望在香港工作的父亲,并与他告别。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在今年四月回国时我再次踏上香港的土地,距离上次造访竟已隔了二十多年。再度走在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街头,目睹她在岁月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2025年6月30日,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日子。香港当局庆祝香港“恢复了秩序”,庆祝香港“由乱到治”的胜利。但对于曾经那些走上街头的千万市民来说,则是对尚未愈合伤口的纪念。
自《国安法》实施以来,震慑作用十分明显,港人现在大都不敢开口,保持沉默,对政治参与的意愿下降。这次在香港,也是深有体会。
除了去原来老爸带我去的一些地方,我们这次还特意去参观了香港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馆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离我们住的酒店也不是很远。1998年开放,耗资3亿9千万港元兴建。这座现代化大楼的外型、色调和旁边的香港科学馆互相协调,形成一个博物馆组合。
在香港追寻历史,既是一种文化探索,也是一种对这座城市多元身份的深入理解。香港历史悠久,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融合了西方殖民时期的特色。历史博物馆可以说是了解香港历史的首选之地,馆内通过丰富的展览展示了香港从远古时期、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到鸦片战争、英国殖民时期以及战后的转变和现代化发展。
不过到了博物馆我们才惊讶地发现,一进门居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香港历史博物馆的永久展品,而是一个名叫“国家安全展览厅”的特殊展览,场面极大。
展厅主要是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等各种政治宣传, 其中包括2019年反修例运动, 叙事角度当然是官方的口径,将事件责任归于“黑暴”和“外国势力介入”。曾经在香港经历了那段时间的朋友告诉我,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出租车司机也说博物馆的描述不是历史,不是事实,而是中央政府的评论,普通香港市民并不相信和认同。
展厅企图对香港人进行洗脑教育,那天看到许多香港的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参观,想必这也是他们课程的重要部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1997年回归中国统治的早期,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长期享有比大陆更宽松的言论空间与政治自由。曾经有自由媒体、反对派政党、公开集会权利等。保留了英国式普通法制度,法院相对独立,被广泛信任。有言论多样性、审查较少、书店自由。被视为“东西方桥梁”“中国的窗口”,有强烈的本地身份认同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独立的司法制度逐渐开始不可逆转的变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直接导火索是《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该草案允许香港将涉嫌犯罪人士引渡至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司法辖区。许多香港市民担心,这将削弱香港的司法独立性,甚至可能被用作打压政治异见的工具。
当时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游行和集会,运动被视为民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捍卫民主自由权利的重要体现。冲突逐渐升级,出现了警民对峙、大学占领、交通瘫痪等局面。香港政府最终在9月正式撤回修例草案,但未满足其它诉求。
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对香港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及未来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年反修例运动之后,中国中央政府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加强对香港的政治和社会控制。中央政府出手,对香港的治理模式大幅度转变,不经过香港立法会就颁布了《国安法》。
随着中国的影响日益加深,香港的教育体系和媒体环境等等逐步融入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人们越来越感觉“香港不再是以前的香港”,与深圳、广州等中国大城市在制度意义上“差不多了”。“在香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们是中国的一部分。”
虽然目前香港依然保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经济在亚洲也仍有一定影响力,但昔日所强调的“一国两制”已不复当初的完整模样。今天的香港,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与自由,失去了许多曾为其繁荣作出贡献、在近三十年间陆续移居海外的港人。认识的香港朋友就有好几个移民去了英国。
经济也是一片萧条。原本热闹非凡、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如今到了晚上显得格外冷清,许多商店早早关门,我们想找家吃饭的餐馆都不容易。这个曾被无数人向往、代表亚洲繁华的国际都市,如今仿佛褪去了它那曾经耀眼的光芒。
我们接着又参观了博物馆的主展览《香港故事》,它占了整整两层楼,展区面积超大,展览顺着时间线,把从4亿年前的地质变迁讲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跨度惊人。
香港开埠时期 & 殖民影响是展览的重头戏之一,讲述香港如何在鸦片战争后沦为殖民地,如何一步步发展成贸易港。有复原的老香港街景,比如中药铺、茶楼、照相馆,甚至可以坐在仿制的老式电车车厢里。你还能看到旧时代的身份证、商标、杂志封面,非常有怀旧感。
博物馆的参观,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只是在“学习历史”,而是见证一座城市的生命轨迹。香港从小渔村变成国际都会,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变革。。。。
这篇文算是交给二郎交作业。也希望曾经在那里工作了好多年的在意分享她眼中的香港。
* * * *
后来我们又去了离酒店不远的九龙公园。
尖沙咀在人们印象中,就是人多、楼多、小吃多、广告牌也多的那种“城市开挂区”。但在香港这座节奏飞快的城市里,我惊喜的发现,闹市之中还有这样一处门票免费的“绿肺”——九龙公园。
走进九龙公园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也太大了吧!”谁能想到在弥敦道旁边、满是购物商场和车流的尖沙咀核心地段,竟然隐藏着一个占地13公顷的巨大公园,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一进门就是绿意盎然的大草坪、悠然散步的人群,还有偶尔传来鸟叫声。香港人真的很懂生活,即使在寸土寸金的地段,也要给自然留下空间。
坐在长椅上,看老人练剑,小孩吹泡泡。鸽子在你脚边踱步,一杯港式奶茶,就能坐上一下午。
这里还有著名的香港漫画星光大道,它是世界上首条以漫画为主题的星光大道。大道上有漫画家的手印,和24座巨型的香港漫画经典角色的彩绘雕塑,很有趣味,和我原来写的星光大道有一拼,哈哈哈。
“老少女”
“老夫子”
“白熊与男孩”
公园像香港的一处隐形绿洲,外表低调,却内藏乾坤。如果你逛累了尖沙咀的商场,不妨来这里走走,感受一下香港人自己的生活节奏,呵呵。
中午又随便在一家潮州连锁店吃了顿简单的午饭,味道还不错。
小炒
经典的脆皮烧鹅,好吃!
煲的例汤
广东人喜欢的芥兰,我是跟着香港的好朋友才慢慢比较喜欢吃的。
合影
路上不经意撞上了米其林推荐的热门甜品店,排了队,满足了甜齿。
芝麻核桃露,莲子红豆沙,确实名不虚传。
唯一保持不太变的是香港的美食。美菲儿去的那家网红甜品店,我也排队去品尝过。九龙公园路过,没有进去过,里面原来还不错,谢谢美菲儿的图片分享。
尽管香港有变化,但还是喜欢香港,也会再去。
------------------------
哇,也是住一个星期,我记得第一次去老爸有带我吃牛肉粥,但不记得店的名字了。这次只在酒店吃了皮蛋瘦肉粥:)
-------------------------
多谢在意分享你发自肺腑的第一手资料。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觉得自己不会说广东话很不方便,现在所有的人都是讲普通话。特别是出租的香港老伯,他很尽力的讲我听起来很费劲的普通话,真是难为他了。
在意的分享让我非常感慨,我回头把你的留言加一点到文中去,你也算是一个香港变迁的见证人呢。同为香港可惜。。。。。
遗憾没有看到菲儿的美照。萧条中的美人照最有味道,有一种对比强烈的惊艳,下次给我们放一张呗。问好:))
---------------------------------
1980年版《上海滩》确实是经典中的经典,周润发饰演的许文强,赵雅芝演的冯程程,那股子英气与清纯简直深入人心。那时候香港的电视剧、歌曲、电影,的确就是“眼界的天花板”。对很多内地观众来说,它代表着一种遥不可及的时尚、自由与繁华。
那首主题歌《浪奔浪流》我现在还有印象,能哼几句呢,哈哈哈。
去年去的横店的“香港街”虽然是仿建的,但真能让人产生“梦回旧港”的感觉。赵雅芝年轻时真是清丽脱俗,老了觉得她好像也挺美的。你是说她还在拍广告?:)
哈哈哈,照片已经放得有点多了,怕让人不高兴呢。:)
多谢采心悉心点评!:)
---------------------
“街道整洁,港人友好,文明礼貌,博物馆和书店非常开放,可以淘到许多好书,看到大陆鲜有的文化艺术展览。此后,我去过多次,后来的情况越来越不尽人意。”特别理解老幺,同感。
--------------------------
我比摇红早了一个月。那真是有点可惜了。是啊,现在变化有点大。
诶?咋发一送二呢?我就按了一次呀,系统咋给我这么多“优惠”呢?哈哈哈,请菲儿删掉 2个:))
香港还没有去过,对她最真切的印象,到现在还停留在《上海滩》里,虽然那并不是后来的香港。那部剧在国内热播时,东北很封闭,香港代表着我眼界的天花板,见识的极限。冯程程是俺的第一个偶像,有她照片贴在瓶上的“雪花膏”,就信那膏是她擦的,咬咬牙就买了。还因为她特意留起长发,好能编两条辫子。。。前两天看到扮演程程的赵雅芝,七十多了。还在几万几万地赚小钱(对于她那个级别的明星来说),不免令人感概。都说“岁月不饶人”,然而到了不饶人的日子还不敢绕自己,“岁月不饶人”也就另有深意了~~
遗憾没有看到菲儿的美照。萧条中的美人照最有味道,有一种对比强烈的惊艳,下次给我们放一张呗。问好:))
俺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一个国家没有一本至高无上的宪法,没有旗鼓相当的各种政党,没有真正独立的国会立法和各种法院等司法机构,去牵制和制衡政府,一党独大的中共,承诺的五十年不变的“民主法治”香港,只是一个骗局而已。
现在的中共,对台湾许诺更多,台湾会相信吗?你相信吗?
-----------------------
没有独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有一定的制衡的制度是无法真正达到民主共和的目标的。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除了人类尝试过的其它一切政府形式,民主的确是最坏的政府形式。
一个曾经充满活力,明星璀璨的自由包容的港湾,如今变得死水一潭,万马齐喑,实在是大不幸!
为什么那些曾经潇洒创作,针砭时弊的人们现在三缄其口,一个个低头走路,眼里失去了光芒?
随着星光的逐渐暗淡,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食肆,衣香鬓影觥斛交错的高楼大厦仿佛失去了独特的魅力,令人难过,窒息。。。
看着菲儿贴出的香港美食,联想到自己曾经那么喜欢的正宗港式烧鹅和杨枝甘露,现在,于我而言,美味只能存在记忆中了。。。
--------------------------------
多谢XYZ悉心点评,问得好!非常有情怀、有画面感,有深度的文字,香港由盛而衰的过程,真是让人叹息。。。。。
我原来还山寨过杨枝甘露,同喜欢,握手XYZ!:)
至今去过香港一次,只是在那里转机。从达拉斯到香港,好象是下午一两点钟到的香港,晚上七八点钟起飞去青岛,在机场用美元换了第一次见到的港币,吃了香港的面条和包子,感觉和浦东机场的小吃还要贵。:)那是2015年夏天,本来有足够的时间到香港的街上看看,但转念一想:自己去看,还不如以后去读菲儿的香港游记。:)
------------------------------------
哈哈哈,多谢Armweak分享!香港的东西真是不便宜。
-------------------------
以前的香港和上海确实特别的有缘分。这次主要是去看一下老爸原来上班的地方。估计以后我也不会再去了。澳洲我倒是想来的,哈哈哈。多谢蓝山兄,周一快乐!:)
-----------------------
多谢。香港还没有100%地和中国内地的城市一模一样,但实际上也相差无几了。。。。
------------
哈哈哈,调皮:)
-------------------------
握手海边红树。相比大陆,香港确实外国游客不少。多谢鼓励,平安喜乐!:)
--------------------
多谢云台兄!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
97年之后的香港变迁是历史的重要变化之一。现在大家都讲普通话,不像我二十多年前去的时候要担心自己广东话不会讲。:)
----------------------------
国际上的承诺就是承诺。 一旦信用不好,就没有下一次了。。。。。
香港我路过几次,不太喜欢那地方。人也不咋地,我在美国洗碗时,一香港女企枱竞够胆故意给我泼脏水,我恨到想把她塞洗碗机里走一遍。反倒是一越南女孩好心来帮我擦干净。
香港以前是小渔村,后来好是靠了英国的殖民经营和它在大陆对外经济中的地位,回归后就将慢慢变成大陆的二线城市了,它比不上北上广。
不过,讲真心话,我挺喜欢它的餐饮,和老电视剧里师奶的广州话。
------------------------
哈哈哈,谢谢遛个弯鼓励。啊,这样啊。英国的殖民经营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它在大陆对外经济的特殊地位,人均GDP当年可是亚洲领先的。
-----------------------
哇塞,握手鹿葱。我们好像也没付钱,忘记是礼拜几了。
-----------------
一点没错。我有亲戚和朋友就是97年左右移民温哥华的,现在温哥华华人有相当部分是原先的香港人。
多谢分享!“那时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以及贸易枢纽的地位正在被上海所取代,不过那些街头巷尾的茶餐厅、甜品店还是充满浓浓的烟火气。不知道现在那些老店还剩下多少?香港的境遇真令人唏嘘!”,现在老店还是有不少,但昔日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
------------------
多谢平等兄。确实是这么回事,管控得很严,和大陆没啥区别,一声叹息。。。。
-------------------
是的,原来可是购物天堂呢,现在没啥优势了。香港好吃的不少,就是不便宜。我舅舅原来也住在九龙。后来移民了。”几十年没有见面的我外婆和姨婆抱头痛哭!因为她在香港国内的运动中家人受牵连,我外公被吊打。。。“,天哪,真是悲惨,抱抱领导,往事不堪回首。。。
怀念曾经的东方明珠-老香港,尤其是上世纪末的。。。
建议看看江峰20180828日的油管 - 有关香港“风波”
------------------
呵呵,不敢,随便写写,发点感慨。
同怀念。
回头去看看,多谢推荐。
---------------------------
多谢寒芯鼓励!我算是有了个比较,说实话现在没啥好看的,真是一声叹息。。。。
-----------------------
谢谢水星兄好分享,你去得很早。是啊,特别是晚上,还不如内地,没上海热闹。同感慨。。。。。
至今去过香港一次,只是在那里转机。从达拉斯到香港,好象是下午一两点钟到的香港,晚上七八点钟起飞去青岛,在机场用美元换了第一次见到的港币,吃了香港的面条和包子,感觉和浦东机场的小吃还要贵。:)那是2015年夏天,本来有足够的时间到香港的街上看看,但转念一想:自己去看,还不如以后去读菲儿的香港游记。:)
中共政权的拥护者和批评者关于香港的争论,永远是在“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上徘徊,打转转。批评者说中共破坏了那里“五十年不变”的民主自由政治,拥共者辩护,因为暴力抗议在先,引发香港社会动乱,破坏了香港的稳定。......
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中共顺着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独裁思维,从坐江山的第一天看是,就习惯了一言堂,绝不容许不同的声音。继毛太祖1976年以后,中共经历了执政最开明的八、九十年代,终于迎来了习近平这个最大的独裁者,毛太祖第二。他不懂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内涵和真谛,更不懂得,言论自由是包括撒谎作假的自由,美国的中文媒体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个谣言出现。当铜锣湾书局出版发行了“习近平和他的女人们”的以后,习再也不能容忍了,但他不是去file a lawsuit 去告铜锣湾书局,而是令人发指地,用中共习惯的流氓土匪手段,派中共警察做绑匪,将书局老板和伙计绑架到大陆,同时,在泰国还绑架了该书局的其他人员。
香港人不能容忍这种赤裸裸反民主反言论自由的流氓手段,随后便有了接二连三的民主运动。先有“雨伞运动”,后来发展到一波又一波和警察严重对峙的抗议,最后,习顺利地名正言顺地抛出了“国安法”。
俺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一个国家没有一本至高无上的宪法,没有旗鼓相当的各种政党,没有真正独立的国会立法和各种法院等司法机构,去牵制和制衡政府,一党独大的中共,承诺的五十年不变的“民主法治”香港,只是一个骗局而已。
现在的中共,对台湾许诺更多,台湾会相信吗?你相信吗?
中兴的阿Q依然是阿Q,进了城的阿Q也依然身背着末庄的土井,而且最终还是要回到末庄去。
一个曾经充满活力,明星璀璨的自由包容的港湾,如今变得死水一潭,万马齐喑,实在是大不幸!
为什么那些曾经潇洒创作,针砭时弊的人们现在三缄其口,一个个低头走路,眼里失去了光芒?
随着星光的逐渐暗淡,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食肆,衣香鬓影觥斛交错的高楼大厦仿佛失去了独特的魅力,令人难过,窒息。。。
看着菲儿贴出的香港美食,联想到自己曾经那么喜欢的正宗港式烧鹅和杨枝甘露,现在,于我而言,美味只能存在记忆中了。。。
赞,又一篇雄文!菲儿好福气,体验过曾经自由繁华的香港,俺一直心向神往却没得机会,错过了终成永远的遗憾~
=========================
同感。
香港我路过几次,不太喜欢那地方。人也不咋地,我在美国洗碗时,一香港女企枱竞够胆故意给我泼脏水,我恨到想把她塞洗碗机里走一遍。反倒是一越南女孩好心来帮我擦干净。
香港以前是小渔村,后来好是靠了英国的殖民经营和它在大陆对外经济中的地位,回归后就将慢慢变成大陆的二线城市了,它比不上北上广。
不过,讲真心话,我挺喜欢它的餐饮,和老电视剧里师奶的广州话。
政治这咚咚,谈不出轻松愉快来,没办法。
我是逍遥派,吃喝玩乐,开心要紧。去年3月份去新西兰玩了一个月。在新西兰的朋友(阿立嫂的闺蜜招待),吃喝玩乐不亦乐乎。
去一家《娘惹酒家》两次,两次都吃了香炒四宝(四季豆、小鱼干、花生米、萝卜干)。跟菲儿的潮州小炒蛮像的。雅蜜 :-)))
我是逍遥派,吃喝玩乐,开心要紧。去年3月份去新西兰玩了一个月。在新西兰的朋友(阿立嫂的闺蜜招待),吃喝玩乐不亦乐乎。
去一家《娘惹酒家》两次,两次都吃了香炒四宝(四季豆、小鱼干、花生米、萝卜干)。跟菲儿的潮州小炒蛮像的。雅蜜 :-)))
香港的今日,对于香港泛民主派来说,应该属于典型的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泛民主派势力在19年香港大乱之前其实挺强大的。
未来香港市在中国的定位,大概介于准一线和二线城市之间吧。
本来泛民主派们挺强大的,一个二十三条立法香港主权回归20多年了愣是无法推行。这还不行,还要折腾,借着个香港人在台湾涉嫌杀害女友后逃港无法引渡受审闹出的"反修列风波",越闹越大,暴徒把立法会都砸了烧了,那阵势比美国川普支持者16冲击国会山都热闹。最后结果,呵呵,
怀念曾经的东方明珠-老香港,尤其是上世纪末的。。。
建议看看江峰20180828日的油管 - 有关香港“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