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免费开放,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也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与法国卢浮宫、俄罗斯艾尔米塔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的世界四大博物馆。
那天下着雨,撑着伞,一路寻过来,跟着大概都是来这里来参观的人。堂堂的大英博物馆,在小街上,看着没有想象中壮观,忘记问蘑菇是不是后门了,哈哈哈。:)
有人称大英博物馆是世界文明的焦点其实也并不为过,因为它的展品实在是太丰富,太十全十美了,收藏的大量宝贵文物和稀世珍品,集中了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文明和文化。800多万件藏品有来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亚洲及中国的。
放几张大英博物馆珍藏展品的相片。
古埃及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古希腊帕特农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
古罗马《維納斯完美的蹲姿》Crouching Venus
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头像(Bust of Ramesses the Great)
涅瑞伊得斯纪念碑(Nereid Monument),又称海之女神庙。
古埃及雕塑
古罗马雕塑
古埃及雕塑
古埃及木乃伊
摩艾石像(复活节岛石像)
看最近的新闻说,11月13日,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宣布,The 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将旗下的收藏全数捐赠予大英博物馆,价值共约10亿英镑。大英博物馆馆长George Osborne说,他对这一重大决定感到兴奋,这是历史上对大英博物馆的最大遗赠。
Percival David于1964年去世,生前是一位商人和中国文物收藏家,收藏了来自欧洲、日本、香港和中国的大量瓷器。他生前收藏的这些瓷器从2009年至今一直是借给大英博物馆展出的。
Percival David的祖先是David Sassoon,David Sassoon出生于1792。他的犹太祖先在数百年前迁徙定居在巴格达,并一直世袭担任该城的首席财政官,是政府承认的犹太人的“纳西”(Nasi),对犹太居民起了族长的作用。
由于当地反犹太人的政策, 他不得不在1832年将全家迁往英属印度殖民属地的城市孟买定居,不久就加入了英国国籍。在1832年在孟买设立了沙逊洋行。经营英国纺织品、东方织物及波斯湾土特产的贸易。沙逊洋行很快就发展为印度在波斯湾的最大贸易机构。
1844年和1845年,他先后在广州、香港和上海设立了分行。随着上海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地位上升,沙逊洋行在上海的业务扩展十分迅速,在英属印度对中国出口的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等商品贸易总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上海很快就变成沙逊洋行在华的业务中心。
David Sassoon派他的二儿子Elias Sassoon到中国,负责远东的生意。Elias Sassoon就是大英博物馆最大捐赠者Percival David的外祖父。
Percival David出生于孟买。他的父亲是印度银行的创立者Sir Sassoon Jacob Hai David。Percival David的母亲是Elias Sassoon的女儿Hannah Sassoon。
Elias Sassoon还有个儿子叫Edward Elias Sassoon。Edward Elias Sassoon的儿子就是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犹太大亨Victor Sassoon。Elias Sassoon也是上海大亨Victor Sassoon的祖父。
实在是有点绕,我做了张简单的家谱来说明。
Victor Sassoon生于1881年。他在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受的教育。1918年,在孟买继承祖业,掌握了新沙逊洋行的经营权。
一次世界大战后,上海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Victor Sassoon决定把家族企业的重点转到上海。 1923年,他甩卖了在印度的资产,携带巨额资金来到上海。随后,他在上海房地产方面取得了的巨大成功。 1925年, 他开始兴建高楼大厦。最先的代表性建筑就是沙逊大厦(Cathay Hotel),也就是现在在南京路的和平饭店大楼。我原来专门介绍过。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后,Victor Sassoon开始陆续将资本从上海转移到国外。 随着众多的欧洲犹太人来到上海,积极投身到对犹太同胞的救助活动,慷慨解囊,为犹太人提供庇护场所。
1945年二战胜利后,面对中国共产党内战占上风的局势,Victor Sassoon大量出卖产业,第二次从上海撤退。其后的几十年中,他居住在巴哈马群岛。 1961年死于心脏病,没留下任何后代。
再回到这个大英博物馆主人公Sir Percival David的故事。 1913年, 他移居到伦敦,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学位,也开始了收藏中国文物的生涯。1914年起,开始频繁地从伦敦经营中国文物的公司购买大量的中国瓷器。 1918年他开始自学中文。 1924年,清政府被推翻,溥仪被迫离开故宫。 Percival David来到中国,将自己的收藏水准提到皇家品位。
1946年,他决定向伦敦大学捐赠他的图书馆与全部藏品,取名The 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并于1952年正式开放。 1964年Sir Percival David去世。 2007年,由于财务问题,The 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关闭了展览。之后,经董事会与大英博物馆协商,大英博物馆提供了专门展厅,他生前收藏的这些瓷器在大英博物馆永久借展。
中国是“瓷器之国”,在英语中瓷器和中国都是同一个词“China”。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瓷器,这一对元朝至正十一年(大约1351年)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David Vases")是大英博物馆镇馆宝贝之一。 一排排的参观者聚集在这里。在这对花瓶被发现前,青花瓷被认为是明初才有的发明,也因此这对花瓶改写了瓷器的历史。有一位大维德基金会瓷器馆馆长说过: “每逢借展,这对花瓶从来只能单只出行。就像皇室成员不能同乘一架飞机一样,必须保证若有意外,另一只能够存活下来”。
大英博物馆前馆长写道:“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中国制造出了一种在世界上最负盛名、历久弥新的奢侈品,它的华丽不输安乐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传遍世界,它便是青花瓷。如今,这种蓝白配色已然被我们视为中国特色,但事实上并非一贯如此,这种中式审美实际上源自伊朗。”呵呵,有意思。
33号展厅名为“何鸿卿爵士中国和南亚馆”(The Sir Joseph Hotung Gallery of China and South Asia),展厅建于1955年,1992年由中国香港商人、收藏家何鸿卿资助和扩建,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辽三彩罗汉像造型精美,是按照真人比例一比一还原的,很震撼,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大英博物馆还有许多中国的宝藏,随便放几张:
明朝瓷器
宋朝瓷器
清朝玉玺
丝绸之路
秦朝
周朝铜器
不少孩子在这里学习的。
博物馆太大,逛得我要累趴下。看见一对小情侣先是两个背靠背小憩,后来干脆让女孩躺了下来,让人羡慕。:)
回城的路上看到这位粉色的男士,情不自禁地想到Barbie里面演Ken的Ryan Gosling。
以后有机会去伦敦好好参观一下大英博物馆。
谢谢菲儿的详细介绍!
=======================
慧玲真是太谬赞了,你的游记更有深度,有人文关怀,像记者一样的深度“采访”,佩服之至。文城有很多有才华的朋友,我可不敢做什么姐。:)
====================================
多谢慧玲鼓励。还没有呢,羡慕慧玲早就周游世界了!:)
最后那个小粉包很扎眼,和Ken有拼。
我两次身临其境都不如跟美菲儿云游,欣赏了这么多经典展览,谢谢美菲儿分享!
=====================
呵呵呵,不好意思,感觉这两篇内容有点相似。文有点长。:)
“博物馆太大,人比艺术品多出百倍,晕头转向!”,江歌亲说得太是了,艾玛,人挤人,空气都觉得闷,应该放张人多的片片的。“晚辈中middle name有个‘Hai’,中国元素。。。”,江歌说的是哪位?
哈哈哈,我也是一路盯着人家看。
谢谢亲谬赞。:)
等你更新,节日季快乐!:)
最后那个小粉包很扎眼,和Ken有拼。
我两次身临其境都不如跟美菲儿云游,欣赏了这么多经典展览,谢谢美菲儿分享!
大英博物馆前馆长写道:“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中国制造出了一种在世界上最负盛名、历久弥新的奢侈品,它的华丽不输安乐宫,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传遍世界,它便是青花瓷。如今,这种蓝白配色已然被我们视为中国特色,但事实上并非一贯如此,这种中式审美实际上源自伊朗。” 看过这段再看青花瓷瓶,确有西域风。
大英博物馆很多年前去过,再去是肯定的。谢谢菲儿分享!
========================
水星兄好,我有看见这样的谬论,哈哈哈。是有一些被英军抢回的文物近几年回归到本国,但大多数文物都是博物馆和捐赠者买的,珍藏在大英博物馆中确实起到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谢谢水星兄!
=====================
多谢弄弄。哈哈哈,弄弄太可爱了,大英博物馆确实该多去几次。:)
之前国内的教科书老煽动仇恨,说抢了故宫很多东西:)
==================
多谢暖冬鼓励。感觉这篇写得有点乱,呵呵。是的,博物馆很赞,和大都会有一拼。:)
同感!赞菲儿好文!
菲儿用近乎史学家的强大好奇心和执着的严谨治学精神,把the legendary Sasson family 纵横中西方的经商慈善历史条理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学习了,感谢哦! :)
作为青花瓷的爱好者,我仔细看了菲儿贴的几张照片,哈哈,很开心家里也收集了类似“山寨”瓷器:)。春天第一波玫瑰花盛开的时候,花瓶不够用,这些漂亮的青花瓷就是冷/粉色系玫瑰花的最美丽的容器。
幸亏大英博物馆费钱费力精心收藏了巨量从大陆流出的古董(且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否则这些物价之宝在文革中大都会毁于一旦。。。
======================
谢谢蘑菇和XYZ鼓励,这篇写得有点晕,尤其是这几个人物,自己都给绕晕了,最后想,还是generate 一个简单的family tree吧,不然实在是有点说不清,感觉像《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里一样,哈哈哈。
青花瓷我家也有山寨的巨大花瓶在地上。亲在花丛中的照片也超美的噢!:)
你说得一点没错。
原来大英博物馆和上海和平饭店是这样的渊源,谢谢介绍。上次看到BBC 新闻报道大英博物馆收到1,700件价值?1bn的中国瓷器捐赠,就很想再访一下,正好在菲儿这先回味了。英国人民和政府对保护这些稀世之宝并让许许多多人得以欣赏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尽管展品都价值连城,可又不能兑现的,反倒要花巨资维护和安保。近年来也有讨论是不是要放弃免费参观政策,今年的民调仍然有51%的民众赞成免费。顶着锅盖说,我是觉得应该收费(特别对有钱的米国游客们,嘻嘻),只需要对青少年免费就可以了。
回到正题,大英博物馆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就那些青花瓷就会让人挪不开脚步,谢谢菲儿分享。
===============================
蘑菇好,我还真是没太搞清。:)
“英国人民和政府对保护这些稀世之宝并让许许多多人得以欣赏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同意!完全免费是对全世界游客友好的象征,但我觉得如果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样受一些门票收入,也是可以的,哈哈哈。:)
大英博物馆没有去过,但是喜欢和平饭店,每次回去都要去里面坐坐、喝喝茶吃点东西.
==================================
哈哈哈,走在路上,在他后面,人家很坦然,我觉得很惊艳。Barbie很粉红。Ryan演了不少电影!
记得厨子说过。我们以后可以约这里。:)
看见你更新了,赞!:)
同感!赞菲儿好文!
菲儿用近乎史学家的强大好奇心和执着的严谨治学精神,把the legendary Sasson family 纵横中西方的经商慈善历史条理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学习了,感谢哦! :)
作为青花瓷的爱好者,我仔细看了菲儿贴的几张照片,哈哈,很开心家里也收集了类似“山寨”瓷器:)。春天第一波玫瑰花盛开的时候,花瓶不够用,这些漂亮的青花瓷就是冷/粉色系玫瑰花的最美丽的容器。
幸亏大英博物馆费钱费力精心收藏了巨量从大陆流出的古董(且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否则这些物价之宝在文革中大都会毁于一旦。。。
大英博物馆没有去过,但是喜欢和平饭店,每次回去都要去里面坐坐、喝喝茶吃点东西.
============
紫薇真行,去了两次。我们也是路搞不太清。是的,大英博物馆与上海和平饭店有朔源,谢谢紫薇。:)
你照片中的那个Rosetta Stone,我前些天刚刚在youtube上看了一个关于它的纪录片,很神奇。
有个地方你可能漏写了一两句:虽然溥仪是1924年被迫搬出紫禁城,但清朝在1911年就被推翻了。
====================
多谢唐兄,英国有不少看头。把油管链接放过来?:)
你说的历史没错。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是1911年,但傅仪的小朝廷(没有政治权利)依然存在,直到1924年从故宫被冯玉祥军队赶出。
原来大英博物馆和上海和平饭店是这样的渊源,谢谢介绍。上次看到BBC 新闻报道大英博物馆收到1,700件价值?1bn的中国瓷器捐赠,就很想再访一下,正好在菲儿这先回味了。英国人民和政府对保护这些稀世之宝并让许许多多人得以欣赏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尽管展品都价值连城,可又不能兑现的,反倒要花巨资维护和安保。近年来也有讨论是不是要放弃免费参观政策,今年的民调仍然有51%的民众赞成免费。顶着锅盖说,我是觉得应该收费(特别对有钱的米国游客们,嘻嘻),只需要对青少年免费就可以了。
回到正题,大英博物馆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就那些青花瓷就会让人挪不开脚步,谢谢菲儿分享。
你照片中的那个Rosetta Stone,我前些天刚刚在youtube上看了一个关于它的纪录片,很神奇。
有个地方你可能漏写了一两句:虽然溥仪是1924年被迫搬出紫禁城,但清朝在1911年就被推翻了。
我们上次去,住在旁边,太感激他们的免费参观了。那时正是澳洲特展,餐厅有袋鼠肉吃,可惜我们没机会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