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笔屋

军旅生涯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梦 这不仅仅因为我是军队大院里长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经是军营里的兵!当兵苦,当兵甚至要牺牲生命、亲情、爱情。
个人资料
少壮军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原創系列:聊聊59老夥計(12)恐怖教訓

(2024-06-23 11:41:25) 下一个

(12)

恐怖教訓

 

  驾驶员经过理论考核和数小时的驾驶椅模拟练习之后,真正的实车训练开始了。

 

  是过限制杆,过限制杆是59坦克驾驶员的基础科目,与我们在驾校过杆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就是坦克不仅在白昼还要在夜间训练。而夜间训练就需要其他乘员与驾驶员配合,帮助看限制杆。限制杆是由2米长的钢筋加上顶端的小三角红旗组成,以比坦克略宽的宽度插在行驶道路上。共有4个或者更多限制杆组成一組,在整个驾驶道路上共有七八組,本身道路就复杂,在这基础上又要不碰倒,确实考验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坦克夜间驾驶有两种,一种是开大灯驾驶,一种是夜视仪驾驶。要求在限制杆不远处放马灯以示提醒确定位置,要求驾驶员高速接近,慢速通过。一旦坦克压杆,就需要看管限制杆的将杆扶正,当然考核压杆就要扣成绩。 

可以看到三角旗的标志杆


  记得那是1977年初春的傍晚,太阳将落,漫天的晚霞映红了天映红了地,映红军营旁山峦起伏的训练场。墨绿的59高昂着身管,在落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威武。驾驶训练场是专门为坦克驾驶员训练设计的,有弹坑、堑壕、断崖、车辙桥、弯道限制路、土岭等障碍物的设置,绵延数公里行车路线在山间丘陵中时隐时现。而限制杆训练包括:直线桩间限制路、S型限制路、双直角限制路等。这个时候连长下达训练科目,我们七八个二炮手手里提着马灯上了保障车,驾驶员开的很慢,原因就是训练场经过坦克的无数次碾压已经变成浮土,一脚踩下去可以没过膝盖,在这样的道路开车,驾驶员如果开的稍快,我们瞬间就会变得灰头土脸。保障车每到一組限制杆前就放下一个战友。这时候天渐渐黑下来,马灯显得愈发明亮,每一个负责看限制杆的都披着雨衣。雨衣的作用:一是防尘二是防风三是避寒,山区夜间风大特别冷,而训练结束就要到后半夜4点左右。科目要求我们坐在远离限制杆50米以上的距离上,这是连长特别提醒,是为了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以前的训练中,一个新兵没有按要求退后限制杆50米,就坐在限制杆附近,晚上驾驶视线不好又有死角,结果被辗进泥土中。后面训练的坦克一辆辆跟著前面履帶印从其身上辗过,训练结束集合找不到这个战士,以为回到营房,结果营区根本没有,于是全团到训练场找,一直到天亮,才在他执勤的地方找到一滩血泥,很惨!坦克兵对出事故已经是习以为常,我们团每年不出个事故死个人是过不去的。我也曾在这个科目上因为困倦,险些死在坦克履带下。所以坦克兵天天和机械打交道,伤残死亡是常有的事。

坦克卷起漫天黄尘


  说起当时的59,最要命的就是夜间驾驶使用的红外线夜视仪,理论数据是50米,而实际距离30米距离都不到,坦克速度快,稍微反应迟钝就会发生事故。有些59驾驶员白天是英雄,一到夜间使用夜视仪驾驶就变成狗熊。我的一个战友,驾驶员出身,提干为技术员,最后在团参谋长的位置转业,一次电话聊天,我聊起他夜间驾驶的窘境,他却矢口否认。看来人都很在意形象,时过境迁就不认了,但是我的记忆力超好,清楚的记得他红着眼睛骂夜视仪坑他。当时夜视仪技术不过关,加上文革抓革命不促生产,装配质量差,造成夜视仪中的景物虚幻。特别是在一些不熟悉的道路驾驶,很容易出问题,我們連在一次夜晚連行軍,其中一個坦克駕駛員將炮筒捅進老百姓家中,好在當地老百姓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只是捅了一個窟窿,火炮沒有受損,這都是當時夜視儀太差造成。现在装备提升的很快,59D更换成微光夜视仪,夜视距离达到100米,对于驾驶员已经完全够用,而96、99应该更上一层楼。

 


59坦克红外线夜视仪

   训练结束回到连队,炊事班已经将一锅热腾腾香辣可口的肉丝面做好,一夜的训练疲劳和寒气被肉丝面瞬间化解。炊事班做的实在,放了大量肉丝和葱花,大家拿起大碗盛得满满,稀里糊噜的一顿海造,回到宿舍立马躺倒又是一阵阵呼噜的海睡,准备迎接明天夜晚的考核。坦克兵训练非常辛苦,但辛苦快乐着。首先進行的科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