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笔屋

军旅生涯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梦 这不仅仅因为我是军队大院里长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经是军营里的兵!当兵苦,当兵甚至要牺牲生命、亲情、爱情。
个人资料
少壮军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军旅故事原创系列(82)秘而不宣的报告会

(2023-07-31 15:01:37) 下一个
 

秘而不宣的报告会

 

 1979年对整个中国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2月17日我们对越作战,战前我们连队调离中原坦克师进入新疆参战,表面是组建陆4师坦克团,实际是阻止苏军从新疆进入。当时新疆部队面临的战争压力远远超过对越作战的部队。原因就是广西云南作战部队无论从数量还是装备上对越军都占据绝对优势,而越军又是中国军事顾问训练出来的,师傅打徒弟有绝对把握。而我们新疆部队则不同,面对的是整个欧洲以及美国都十分忌惮擅长大纵深坦克集群作战的苏军。当时驻疆部队已报必死决心!坚决守住新疆,一旦苏军进入,也要迟滞在新疆境内,绝对不能让其进入内地。

    评定参战部队很简单,就是写遗书,按照部队要求我将遗书放在自己的行李中,外面的布条上写着家中地址,一旦牺牲遗书和行李将寄回家中。当时新疆军情紧急的令人窒息,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世界最强大的对手,与苏军装备有20年的代差,尤其新疆非常适合苏军装甲集群作战。我们整天荷枪实弹枪不离身,坦克车辆弹药全部启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一天到晚的敌情通报,那根紧张的战争弦几乎要绷断,我们吃、住、睡都在坦克上,直到对越部队撤军战备解除。 


    经历过战争考验才知和平的珍贵,真正感受到和平的生活真好。我们刚刚经历完战争考验又迎来新疆风季和夏季考验,南疆的夏天虽然晚上后半夜站岗还要穿皮大衣,但白天的太阳仿佛要把大地烤化,一只鸡蛋放进戈壁的砂石中很快就会烤熟,穿着胶鞋在戈壁上行走,脚掌烫得生疼似乎要融化。尤其我们露天停放的坦克更是晒的滚烫,是绝对不能徒手接触坦克外部,保养必须戴上手套,如果进入坦克战斗室,不出5分钟就让工作服如同水中捞出,热度超出许多人的想象。也就是这个炎热的夏季,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报告团。

    早饭后上课号吹响,我们没有按以往的训练科目进行,而是军容整齐佩戴手枪脚穿单季马靴,步行到附近步兵10团大礼堂听报告。(我们没有营房、礼堂,当时还是住帐篷)随着值班员一声口令:

      “ 坐下!”

     让我们把目光全部集中在台上,只见5个年轻军人身穿崭新的军装危襟而坐在主席台中央,脸上没有微笑没有紧张,目光中露出历经战争硝烟的坚毅,我甚至看到与经历战场硝烟多年的军人父亲眼中同样的寒光和杀气,旁边的团首长也一脸严肃。大礼堂舞台上方横幅写着“对越反击坦克作战经验巡回报告会”几个红色大字。

      这个巡回报告团就是针对全军坦克部队,讲解对越作战中坦克部队的经验教训。首先做报告的是某军坦克团一名基层军官,他胸前没有佩戴军功章,而赢得我们热烈掌声的是标准的军姿和久久不能放下的军礼。他凝视着我们这些台下的战友,第一句话就是向在西北防御作战成为他们坚强后盾的战友致以云南广西参战部队的敬意,感谢我们让他们能够从容撤军回国。掌声经久不息远远胜过鲜花。这是被战后授予英雄坦克七连的部队,许森、李德贵就出自这个部队,然而报告的内容并不是英雄模范事迹而是战例,真真实实血淋淋的教训。报告内容涉及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文革几乎把军队毁掉,天天政治学习搞生产完全没有把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战争来临受到重创。战例中告诉我们许多军人连最起码的手中武器都无法掌握,更不懂得战术配合。他痛苦的告诉我们,许多参战部队已经不会打仗,尤其坦克这个技术兵种与其他兵种之间协同混乱,造成许多战斗外的损失。


战例1:


      广州军区某坦克团驻扎在海南岛,接到参战命令立即赶赴集结地域,但这个部队长年在农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一把手驾驶二把刀,令人汗颜的是其中两个坦克营的驾驶员居然不会开坦克,该团只有一个坦克营保持着半训状态。今天的人无法理解,当兵不好好训练却去种庄稼?包括八十年代许多部队把精力放在经商,都是当时军队高层非常离谱举措。但是一旦战争来临,军令如山必须如期到达,让这支部队捉襟见肘。怎么办?只能由会驾驶的这个营驾驶员将坦克先开到集结地,再由运输机把他们载回海南,第二次第三次开赴,当将所有坦克开到集结地域,花去了许多时间。好在有一个战前准备,否则这样的部队如何能打仗打胜仗?那些从没有摸过操纵杆的坦克驾驶员,要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驾驭好坦克,简直就是开玩笑。通常坦克驾驶需要4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不错的驾驶员,优秀驾驶员需要6-8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坦克部队驾驶员许多都是超期服役。缺乏训练的结果是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该团某连八辆坦克,5辆翻沟一辆损坏,只有两辆坦克可以参加战斗。仅仅一天时间全营26辆坦克损毁超过15辆,战损率接近六成,基本上已经退出战斗。


战例2:


   对越作战中坦克部队大多是配属步兵,然而许多步兵指挥员根本不懂坦克性能,坦克爬坡是30度,当坡度已经超过35度,指挥员仍命令坦克往上冲。坦克部队无奈必须执行命令,否则就要被执行战场纪律,结果是坦克一辆辆的翻,导致进攻失败,反过来步兵指挥员还责怪坦克驾驶技术不行。

      坦克搭载步兵在二战中就已经出现,而步兵因为缺乏与坦克协同训练,担心坦克行进颠簸将其摔下,就愚蠢的用背包绳将自己捆绑在坦克的扶手上,结果成了越军的活靶子。

      另一战例:某步兵团遭到越军炮火攻击,团长、政委同时负伤,该团立即向师指挥所报告。师指挥所立即派某坦克团以9连为主,出动12辆坦克前去增援解围,同时还派出一个加强步兵连(165人)搭载坦克前行,在行进过程中被隐藏在道路两旁山林的越军击毁4辆,剩下的8辆坦克继续前进。由于没有引导步兵,坦克不知需要增援的步兵位置,一个劲地猛打猛冲。冲过等待增援的步兵团位置。转而攻击另一位置的步兵团,误伤某步兵团2营。该步兵团2营见坦克攻击,以为是敌坦克,立即用反坦克武器射击,造成2辆坦克损毁。剩下6辆坦克和1辆指挥装甲输送车受视界限制,没有看到协同信号旗仍然前行。被埋伏的越军40火箭筒又击毁2辆。这时负责指挥的团长察觉情况不对,立即命令剩下的4辆坦克原路返回。最后这位团长乘坐的装甲输送车也被越军击毁,失血牺牲。

战例3;

    此次参战我军共投入坦克697辆,其中420辆是62式轻型坦克,而62式轻型坦克的战损次数超过500次,平均每一辆62式轻型坦克至少有一次战损。在整个对越作战期间我军共有40多辆62式轻型坦克被彻底损毁。

    对越作战62式轻型坦克是首次参战,在参战的6个坦克团当中,62式轻型坦克的就有4个团之多。62和59坦克从照片看很难分清,几乎是一模一样,我们是通过炮口来判断,当然实车还是很容易分清,明显一大一小。各位一定会有疑问,为何不派出59坦克?原因是59坦克自身重量不适合南方丘陵山地和水网稻田作战。而62式轻型坦克是针对这一地域定制的。62式机动性通过性均优于59,在战场环境适应性上占有明显优势,正是这个原因,军委决定在对越作战中大量投入62式轻型坦克,却忽略了该坦克的防护力。

     62式轻型坦克从设计到生产实际是一个怪胎,当年苏联援助我们兴建包头坦克制造厂是生产59式中型坦克。但59这种坦克不适合南方稻田的作战,而当时苏联也没有轻型坦克。国内坦克设计部门脑洞大开,按照59坦克设计图纸来了一个缩小版。59坦克是36吨,要变成21吨的62式轻型坦克,就必须在装甲防护上痛下杀手,减重的结果是炮塔前装甲最厚处仅为45毫米,车体前装甲为35毫米,这种装甲只能抵御14.5毫米重机枪,而坦克侧面和后方装甲仅能抵御7.62毫米穿甲弹射击。而越军40火箭筒和单兵榴弹发射器可以轻易将62式坦克击毁,在单兵反坦克武器面前62式坦克完全成为中看不中用薄皮肉包子。

        62式轻型坦克暴露出许多问题,没有火炮高低稳定器,一切操作都是人工,反应速度击发时间都会延迟。实战中暴露的另一弱点是坦克火炮威力不够,85毫米线膛炮面对越军坚固堡垒表现力不从心。特别是对越军一核心阵地连发数十枚炮弹,仅摧毁一个瞭望台,堡垒主体结构毫发无损,最后还是靠步兵火焰喷射器、炸药爆破才攻克。更值得一提的是62坦克安全门在驾驶员的后方,必须先将炮塔转动一定角度才能打开,也就是因为坦克中弹安全门无法打开,坦克乘员只能冒险从炮塔门撤离,造成很大伤亡。

     战后参战的部队对62式轻型坦克反映强烈,列举该型坦克许多诟病。一个凭空臆想设计的轻型坦克,在实战检验中成为一件十分糟糕的武器,让坦克部队受到不该有的伤亡。原本这些伤亡是可以避免的,完全是设计部门造成的。62式轻型坦克经过实战被参战部队判了死刑,战后停止生产很快被淘汰。

     军工设计部门切记,任何一项新的武器装备设计定型都要符合实战需求,否则就是拿无数军人生命做代价。经过对越反击战,坦克设计部门研发出我国新一代轻型坦克15式,与轻型坦克62式完全不同是。15式坦克重35吨,几乎与59中型坦克36吨重量差不多,先进的火控系统,超强的装甲防护力,强劲的动力,以及非常适合高原作战发动机增压装置,某些方面性能已经超过99A。该型坦克现在已经装备我的老部队新疆合成4师,有针对性的面对印度。

 

 

     另一战例就是某研究所将一多管火箭炮装甲车直接放到战场上试验,按设计理论应该是具有极大杀伤力。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当装填完火箭弹,升降机却无法将其升起,临时改进勉强升起,却造成整个电路烧坏。8辆车只有一辆可以实施射击,成了笑话!令人感叹是文革遗毒影响造成整个军工产品质量很差,在对越反击战中多次发生哑弹炸膛,无数鲜活的生命却因军品质量牺牲倒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的牺牲就是真实反映。 

战例4、

    抗美援越中国军队派出许多军事顾问教导越军打仗,才使越军越战越强,我父亲六十年代曾作为军事顾问到越南训练越军特种作战,包括侦查、设俘、发报。当时国家为展示同志加兄弟的战斗情谊,让越军大量基层军官士兵到中国军校受训,如桂林陆军学院、昆明陆军学院等,毫无保留将多年作战经验教授给越军,加上大量的武器装备援助,同样的装备同样的训练方法,以至于越军对我军了如指掌。甚至将我军当年坦克编制秘密也告诉这个所谓同志加兄弟,我军坦克尾数编号为1和2都是指挥车,比如601就是坦克6连连长车602是坦克6连指导员车。结果在对越反击战中越军一旦发现尾数是1和2坦克,会集中火力首先攻击,造成我坦克连指挥失灵。战后我们总结教训,将坦克编号重新排定打乱,刚到新疆我的车是连长车701,战后改成707,当我调入营指挥2车(教导员车),车号变成710。

战例5、

     对越作战中补充大量新兵,因为开战之前许多部队都是简编师,变成满员师需要补充大量兵员,而刚刚入伍的新兵占了大多数。当兵都知道,新兵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兵。而这些新兵从入伍到打仗只有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些新兵只经过简单武器操作就匆忙拉上战场,听到炮声枪声撒腿就跑,不懂得隐蔽保护自己,当然也包括老兵,所以新兵伤亡很大。虽然老兵也没有打过仗,但毕竟受过长期军事训练。

     回过头再说坦克部队的新兵,补充的新兵对坦克这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兵种根本不了解。时间紧迫,训练时间有限,战场上装填炮弹延迟,不懂坦克射击工作原理,忘记接通射击电路自动闭锁器,造成延误射击,被越军先发攻击,致使一个新兵造成坦克整车损毁乘员牺牲。而当时总参搞得战前所谓应急训练,完全是临渴掘井,把打仗当成儿戏。以至于战后兵员损失严重,不得不再次征兵。

战例6、

     越南属多山国家,植被茂密,公路两侧多是山林,容易视线受阻,不适合坦克作战。而我军却派出大量轻型坦克部队,在地形非常有利于越军反坦克武器设伏的情况下,造成我军大量坦克损毁。

战例7:

    反击战中曾发生越军坦克和我们坦克在两个山头对攻的场面,双方都是62式轻型坦克,越军62式坦克是早期抗美援越我国援助的,在装备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越军坦克射击需要目测,而我们坦克在此次作战中装备了激光测距仪,仅凭这一测距仪,在双方一顿开炮后,毫发无损的是我们的坦克,而越军的坦克则全部报销。

战例8:

   此报告会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步兵与坦克兵默契配合掏洞抓
“地老鼠”,当确认某山洞里藏有越军拒不投降时,步兵会从坦克上搬下装满汽油的油桶,打开油桶盖,再将汽油桶滚入山洞,汽油沿路流出,最后由坦克朝洞内打一发榴弹。山洞顷刻变成火海,然后就听到洞里越军烧得鬼哭狼嚎惨叫,当声音停止时,再掏下一个洞。步坦协同不亦乐乎。美军对付不了的越军,让中国军队用这种方式彻底收拾。听到这里整个会场才变得轻松许多,也是整个报告会最开心的一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報告。總結經驗教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