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1941年之前大溪地华侨概况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人积极支持抗战,出钱出力,还有人返回祖国参战。在此期间,由于侨居国和地区对待华人的各种政策,也对当地华人的生活和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国民政府侨务和外交部门也加强了对这些华侨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络,积极交涉,为其争取权利,保护利益。与此同时,驻外机构也秉承国民政府的指示,着手编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概况,对华侨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予以溯源,并就其人口分布、华侨团体、文教事业及经营范围,包括在中国抗战期间当地华侨的动态等方面,予以说明,旨在为国家对海外华侨的保护及侨资的利用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这些华侨概况报告,基本上都在国史馆收藏的国民政府档案当中。重温这些档案报告,对于我们明了1930-1940年代以前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历史及其华侨华人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历程,助益良多。
大溪地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便已有华人在此定居,且以客家人为主体,相较于其它南太平洋群岛的华人人口,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前,这里是最多的。下面是1941年6月由中国驻大溪地总领事馆提供的《大溪地华侨概况》,由该馆总领事姚定瀌撰写。
资料来源:《大溪地僑務杂卷》,国史馆,典藏号:020-04080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