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二十世纪初新西兰华商名录

(2024-12-23 06:02:03) 下一个

二十世纪初新西兰华商名录

 

中国人自1860年代进入新西兰淘金,随着金矿枯竭,这些人便另寻职业。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留下来的2000多人或投入小本经营成为经商人士,或进入佣工行业。当时主要从事的行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部分从事商业活动转变为商人,比如,旅馆经营者、店主、厨工;另一部分从事农场工作和做杂工;还有一部分成为菜农、果蔬零售商和洗衣工,形成了早期华人的三大传统职业。从此,菜农、果菜零售业和洗衣业为主题的三大商业活动一直发展延续多年至二十世纪。[1]简言之,随着淘金业逐渐萎靡以及人口向主要城镇集中,许多华工完成了从华工身份向华商身份的历史性转变。

到1910年前后,华商生意最集中的地方是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其次是奥克兰(Auckland)及位于南岛的但尼丁(Dunedin)。据当时的一份华商国际商务便览所列的新西兰各城镇华人所经营的各项生意来看,惠灵顿列有90多间各类型商号,计有以枝宏号(A. Gee Fong Brothers)为首的55间杂货店、以合利号(Hop Lee)为首的21间洗衣店、以合福昌号(Hop Fook Chong)为首的3间布疋成衣店、以周广利号(Joe Kwong Lee)为首的11间果栏及瓜果土产店、以及东裕利酒楼(Tung Yu Li);奥克兰则有以陈达枝号(Ah Chee)为首的8间杂货店及一家进出口商行裕和办庄(Yee Hop);但尼丁有徐肇开号(Sew Hoy)为首的3间杂货店、协丰泰布疋成衣店(Hip Fong Tie)及叶丰泰果栏(Tip Fung Tai)。[2]

下面是1913年出版的华商国际商务便览中所列的新西兰各城镇主要华商店铺名录:

上述店铺中,许多蔬菜生果杂货店。早期华商经营蔬果店,多与菜园联营,出售的蔬菜经过清洗包装,新鲜便利且价格便宜,供应充足。[3]通常而言,华人蔬果店一般营业时间很长,周末也不休息,故在同行的竞争中往往获利不错。在1910年前后,根据中国驻惠灵顿领事的报告,新西兰三大商埠威灵顿(即惠灵顿)、屋仑(奥克兰)和丹依顿(即但尼丁)的蔬果店数量如下表[4]

新西兰蔬果门店数量(1908—1912)

年份

埠名

华侨果业

白人果业

 

1908-1909

威灵顿

55

67

屋仑

6

116

丹依顿

12

136

 

1909-1910

威灵顿

44

62

屋仑

6

111

丹依顿

8

128

 

1910-1911

威灵顿

86

150

屋仑

5

125

丹依顿

9

129

 

1911-1912

威灵顿

73

163

屋仑

15

251

丹依顿

8

122

由上表可知,从1908年到1912年,惠灵顿、奥克兰的蔬果经营业整体发展较快,这与惠灵顿和奥克兰的城市发展有关,华人蔬果店的数量也呈增长趋势。在这三个商埠中,惠灵顿的华人蔬果店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奥克兰和但尼丁的华人蔬果店相对势力较小。

战后,新西兰华人人口已达3500人,是由于战时新西兰政府允许华人妻儿团聚的结果。他们中一部分仍然是从事以蔬菜果树种植业及批发零售、农场养殖为主的农业,一部分则是经营餐馆、杂货、进出口贸易、运输、营建等为主的商业。这些行业是新西兰华人的传统行业。但此时华商经营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有了一定规模。

到1950年代末,新西兰华商中有18家较有规模的进出口贸易商,其中位于惠灵顿的有11家,奥克兰3家,基督城(Christchurch)2家,但尼丁和马斯特顿(Masterton)各一家。与此同时,华商也开始在惠灵顿、奥克兰和但尼丁分别建立工厂,分别生产橡胶制品、床上用品及婴幼儿服装和内衣衬衫、以及食品加工如机制面条等。[5]具体而言,惠灵顿商行是:朱成基的商号Lenart & Gee Ltd.号、余求的黄常号(Harry Wong)、董朗常的中华贸易公司(New Zealand China Trading Co., Ltd.)、杨润添的国泰隆号(Kwok Tai Loong Co.)、黄展堂的新西兰中国唱片公司(Horizon Trading Co.)、吕谨祥的商号(Ocean Trading and Wholesale Co., Ltd.,)、伍旋健的永兴号(Wing Hing & Co.)、余国俊的俊生和号(Chun Shang Wah & Co.)、刘质彬的朱氏兄弟公司(Gee Brothers Ltd.)、黄宙棠的香港贸易公司(Hongkong Trading Co.)、朱乐文的商行Norman Gee Gift Shop;奥克兰商行是:黄钧的黄钧号(T.W. Doo Jr., & Co.)、邝廼祺的常源号(Saung Yueen)、甄明德的和利号(Wah Lee);基督城是黄文信的合益祥号(Hop Yick Cheong)和余光华的南洋公司(South Sea Trading Co.);但尼丁是徐百朋的Sue Hoy和马斯特顿是陈麟耀的Oriental Gift Shop。四家工厂分别是朱成基的Plastiseal 1958 Ltd.和Super Sale Production Ltd.、徐百朋的Sue Hoy和刘兆麟的Arthur Lowe Ltd.。

详见所引国史馆档案中的记录:

进入1970年代后,新西兰华人人口有了急剧增长,华人商业和经营开始多元,涉及各种行业,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1] Lily Lee and Ruth Lam, Sons of the Soil: Chinese Market Gardeners in New Zealand, Auckland: the Dominion of New Zealand Commercial Growers Inc, Auckland, 2012, p.14.

[2] International Chinese Business Directory of the World: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Prominent Chinese Firms and Individuals in Parts of China, Japan, India Proper [etc.], compiled by Jin Wong. 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Chinese Business Directory Co., 1913, pp.1246-1251.

[3] 周耀星编著:《纽西兰华侨史略》,新西兰双星出版社, 1996年,第25-26页。

[4] 中国领事桂植来稿:《纽丝纶威灵顿同盟罢工与华侨交涉始末记》,载《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报》第1卷第10期,1914年,第4-6页。

[5] 《海外各地商情报告》,国史馆,典藏号:020-049907-002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