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1942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眼中的桂林镜像(续)

(2011-07-06 18:05:09) 下一个


1942
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眼中的桂林镜像()

战时桂林民众的生活,也是福尔曼的镜头所极力关注的。

首先,桂林临水,有漓江之便,放排,便是当地人的一项生计。福尔曼对漓江的竹排极感兴趣,拍了下列一组照片:

停靠在桂林漓江东岸——东江边的竹排。


船上也是满载竹子。

竹排和艇家之一。

竹排和艇家之二。

东江的竹排和艇家之一。

东江的竹排和艇家之二。

其次,桂林市喀斯特地貌,四处都是石灰岩,人们烧石灰的也就多。本人当年在桂林郊区上山下乡出的第一天工,就是进石灰窑出石灰,可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并非空谈。福尔曼的镜头,自然用下列一组照片,也记录下了桂林的这一特色。

一位男人正在院子里化石灰。


一位男人在房前化石灰。

当街化石灰。

在街上摆卖石灰——嘿嘿,不用担心城管,那时候没有这种人。如果有,就可能会被左翼传媒称之为“黑狗子”。


一些农民正在挑运混有石灰的基肥。

这位农民挑着基肥,见有拍照,坦然对之。

下面的照片,反映的则是桂林民众的生活百态。

几个孩子正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翻看连环画册。


在一段河岸边,坐着一位男孩,看样子是在读书。不远处有房舍。

一位男孩,手拿课本,看来正在学习,看到有人拍照,微笑对着镜头。


在街上挑着箩筐卖姜的男孩。

跟着父亲在街上做补脸盆生意的男孩。

正在专心致志做雕刻的男孩。

正在聚精会神雕刻的青年。

在街上为人治印的男人。

商贩在街上一边摆摊,一边手工卷烟。

小烟摊,兼卖其它小玩意。

几个男孩在街上的水井打水,准备挑回去——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一般都是到井边打水,或去到漓江边挑水回家喝。

在街边卖柴火的男孩。

这是捆扎好准备出售的木柴。

棺材。


街上拉货的夫妇。

坐在店铺里的妇女和她的孩子。

街边的妇女正在弯腰将漂流地上的纸捡起来。

二位妇女正在建房——男人的活,女人也能做!

渡河的船户——女人掌舵,还是强!

一群人正在分汽油。从背景上看,显然这里是秧塘机场。很有可能,这油是从机场的美国第
14航空队那里弄来的。

有士兵在一旁看着,估计这是配给的油,不是什么人都能分到的。

桂林街上卖腊味和干货的摊档,有腊鸭、腊肉等等。

街上正规的烟铺,顾客正在买烟,门旁有士兵执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鬼谷雄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如烟往事的评论:
没错。我1970年代在桂林郊区上山下乡,第一次出工挣工分,干的就是出石灰的活儿。此外,建房子也干过,因为我们知青住的那栋房子,就是贫下中农和我们一起干建的。前二年回村子里看看,嘿嘿,那栋房子还在。至于拉板车,是常有的事,我们还和农民一起用板车拉菜去城里卖过。挑箩筐、担柴,也都是那个时候要常做的事。
如烟往事 回复 悄悄话 "街上拉货的夫妇"那一张,80年代,甚至90年代,还能看到类似的情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