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老照片:新爱尔兰岛日军的投降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
自1942年初就驻守在西南太平洋的新爱尔兰(New Ireland)岛上的日军, 1945年9月19日才最终向澳军正式投降。
位于西南太平洋上的新爱尔兰岛,是属于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岛屿,是太平洋西南部俾斯麦群岛主要岛屿之一,位于新不列颠(New Britain)岛东北,隔圣乔治海道与其相望,全岛狭长,呈偏东西走向,形似一支火绳枪,面积约8650平方公里。位于该岛北端的卡维恩(Kavieng),是这里最大的城市(或者叫做镇子更合适)。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里属于澳属新几内亚的一部分,其防务也由位于新不列颠岛首府亚包(Rabaul)的澳军守备队负责。当时,澳军仅在此布置了一个加强连的防守兵力,作为亚包是外围阵地,故于1942年1月下旬在日军攻占亚包的同时,该岛就被日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此后,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在该岛布置了独立混成第40旅团的兵力,直属位于亚包的日军第8方面军今村均大将直接指挥,并为此在该岛配属了许多海军和航空兵等特种兵单位,在卡维恩修建有大型海军基地(包括水上飞机基地),并在其附近不远的地方设置陆海军航空兵机场,如盘纳排(Panapai)陆海军机场、哈里斯(Huris)陆军机场、纳玛塔奈(Namatanai)海军机场,里河(Lihir)基地等,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成为日军在西南太平洋陆海军要塞亚包的重要屏障。虽然该岛的日军陆海军基地曾对盟军在所罗门群岛及俾斯麦群岛上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很大威胁,但盟军由于实施“蛙跳战术”,并未像在其它岛屿那样,对该岛进行发起登陆攻击,而是像对待亚包要塞的日本陆海军一样,采取海空围困战术,日日对其进行空袭轰炸,不断消耗其兵力,并切断其与日本本土最后甚至与亚包的联系,使其自顾不暇。因此该岛直到战争结束时,尚在日军手中。
新爱尔兰岛(红色部分——包括属于新爱尔兰省的其它小岛屿)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位置
新爱尔兰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亦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盟国全面胜利告终。日军第8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大将于9月6日在亚包外海的英国航空母舰光荣号上,正式向澳军第1军军长司徒迪中将投降。这也意味着,在今村均大将管辖下的日军,名义上都在投降之列。但实际上,在俾斯麦群岛及所罗门群岛上的日军各主要单位,还是要向前来受降的澳军主官作一正式的投降,比如在布干维尔岛上的日军第17军残部向澳军第2军正式投降,方才向前来接收的澳军移交所有的军事物资与设备设施。
接收亚包的澳军是第11师。因清除水雷等障碍需要时间,该师直到9月10日才得以登陆亚包,进行战后接收。该师同时也负责对新爱尔兰岛日军的受降与接收工作。因登陆亚包就已经推后,故对新爱尔兰岛上日军的受降与接收,包括解救被关押的战俘与平民,自然也只好延后进行。
由伊东武夫少将任旅团长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0旅团,其下属部队达五个联队,即步兵第230联队、独立混成第1联队、独立混成第14联队、独立混成第34联队和独立混成第35联队,实力雄厚。因后两个联队被置于亚包地区,防守当地的日军机场,独立混成第14联队又被单独布置于圣乔治海道上的约克公爵岛上,故到日军投降时,该旅团在新爱尔兰岛上的主力只有两个联队。因此,当澳军第11师师长伊德(K.W.Eather)少将于9月19日从亚包前来受降时,伊东武夫少将就只能带来其参谋长与第230联队联队长久重和吉大佐及独立混成第1联队联队长山中景兜大佐,向澳军正式投降。
下面是反映新爱尔兰岛日军投降的老照片,见证了日本战后在这个岛屿从辉煌到陨落的历史一刻。
1945年9月19日,在新爱尔兰岛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0旅团旅团长伊东武夫少将登上停泊在纳玛塔奈(Namatanai)日军海军机场附近海湾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小型护航舰天鹅号,向澳军第11师师长伊德少将献上指挥刀,正式投降。
澳军第11师师长伊德少将当天乘坐天鹅号小型护航舰从亚包前来纳玛塔奈港口,在船上接受日军伊东武夫少将等人的投降。
伊东武夫少将及后面的三位大佐军官(应该是第230联队联队长久重和吉大佐及独立混成第1联队联队长山中景兜大佐及第独立混成40旅团参谋长[姓名尚未确定])向伊德少将投降,正在聆听伊德少将宣布投降条件及相关日军集中及物资设施设备接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