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坚持敌后抗战现阶段中在军事上必须研究的几个问题 / 张云逸

(2010-09-06 23:29:37) 下一个

坚持敌后抗战现阶段中在军事上必须研究的几个问题(1)
(1944年5月)(2)

    张云逸

  一、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问题

  从我们在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以后,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即已经由战略进攻方针(即发展的阶段)转到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方针了(即巩固与坚持的阶段)。现在,为了大家了解怎样执行这一积极的战略防御方针,,我想把它讲一下,但又因为它与一般战略原则和抗日战略问题都有关系,故须先把一般的抗日的战略问题约略说之:

  (一)一般的战略与抗日战略
  (1)在一般战略中有战略进攻,亦有战略防御。但对进攻与防御的采用,并不是根据考察防攻本类利害多少凭主观愿望而选择,乃是估计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谁优谁劣而决定。如我强敌弱,而我欲达到消灭敌人,扩大自己之目的,则采用战略进攻;反之,我弱敌强,而我有拒止敌人,巩固自己之目的,则必须采用战略防御。这两种战略方针,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如在进攻中有防御,在防御中亦有进攻。譬如,我们实行进攻时,有突击方向和箝制方向之区分。突击方向采取坚决进攻的动作,箝制方向则暂时采取防御动作。我们实行防御之时,也有守备部队与突击部队之分。守备部队其任务为坚守阵地,而突击部队则待机进行反突击(进攻)。可是,进攻中的防御,防御中的进攻,都属于次要的与辅助的地位,亦是暂时的。这就是说进攻的防御是为着辅助达到进攻之目的,而防御中的进攻则是辅助达到防御之目的,二者不能机械的去看,亦不能孤立的去看。所有这些,就是一般战略运用中的基本原则。
  (2)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我们领袖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早已英明的指出——是防御的,持久的,同时又分为退却、相持、反攻3个阶段。现在已进到敌我相持阶段了。在6年抗战过程中,事实证明了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此问题在《论持久战》一书中已有详论,这里不多说了。
  在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所执行的战略问题,我认为亦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略的进攻(这仍属于整个抗日战略的局部进攻);第二阶段是积极的战略防御(同整个抗日的相持阶段);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同整个抗日战略的反攻阶段)。现在已经进到第二阶段了。这3个阶段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与整个抗日战略各阶段也都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二)积极的战略防御是什么
  我们目前在敌后所执行的战略,不是战略进攻阶段,已是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阶段。这种战略任务既不同于消极的防御,亦不同于单纯防御,更不是战略退却。它是在防御中,一方面善于拒止敌人,打击与削弱敌人。不仅军事上是这样,就是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也要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去破坏它,瓦解它。另一方面又要善于保存自己力量,加强与积蓄自己的反攻力量(军事上,政治上,物质上,都要如此),转变敌我形势,伺机反攻,消灭敌人。如果只要防御,不要进攻(反攻),或者只要进攻,不要防御,这都是不完全的积极战略防御方针。因为现在采用积极的战略防御,是为着将来待机大举反攻。但在条件未够,时机未熟,为着达到防御目的,亦必须采用部分进攻。二者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变动的运用。至于如何变动,则是依当时敌我具体情况而来决定的。
  我们正在执行积极战略防御的阶段。这一阶段,乃决定今后坚持敌后抗战胜败得失的阶段。能保存过去与现在所得的成就多少,能争取将来反攻的胜利大小,都由于这阶段工作的好坏程度如何而定。为着保证正确执行积极战略防御方针之实现,又必须坚决反对单纯防御的保守主义,同时又要反对盲目进攻的冒险主义。以上这些,就是积极的战略防御的主要内容,也是它的总方针。

  (三)为什么现在要执行积极战略防御方针呢
  因为目前坚持敌后斗争已进到第二阶段——积极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阶段中,如果不懂得采取积极战略防御方针,就不会适时的转变过去的工作方向,也就不会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群众各方面作战略防御的准备——保卫根据地的准备工作。尤其军事部署,如一旦遇到情况新的变化——被敌人严重进攻的情况,将会惊慌失措,无法应付,这是非常危险的。
  可是有些人说:我们在敌后是执行游击战争的任务,游击战争是采取进攻的,不应该采取什么战略防御,以使自己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是的,游击战争一般的采取进攻,但这只是它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游击战争在某种条件下,也有采取防御的必要,如进行游击战争之时,每把游击地区分为主要与次要方面,在次要方面,常是采用迷惑敌人,牵制敌人的战法,这种战法则属于防御的,或者建立地方工作,与整训部队的时候,游击战争的活动,主要的也是防御。再就敌后抗战来说:我们在第一阶段所采取的是战略进攻,如从整个抗日战略意义上来说,还是防御的,因为抗日战略是防御的,这乃属干整个的动作而言,我们在敌后第一阶段所执行的战略进攻,应属于局部的动作,也就是整个战略的一部分。原则上部分的动作要服从整个动作,所以我们在敌后,第一阶段的战略进攻,应当为着完成整个抗日战略的防御任务。这就是对立底统一例子。但这又不能说我们在敌后所有游击战争的动作,都要样样服从于整个的动作,我们现在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仍是在统一战略企图之下,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总方针。
  又有些人说:我们最初进到敌后开展游击战时,采取战略进攻方针,不是已经得到很大的胜利吗?假使现在要采取战略防御方针,则从前执行的战略进攻,不是错了吗?
  不!我们在第一阶段所执行的战略进攻是对的,因为当时敌人正集中大兵向我正面进攻,敌后空虚,我有进攻的良好时机与胜利的条件。同时我为了停止敌人正面进攻,为了创造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必须在敌后采取积极进攻,牵制敌人,与打开新的局面,以达到我正面战略防御之目的与完成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任务。因为这样,从前采取战略进攻是完全正确的。不过这还是指敌后战略进攻而言。如上面所说在全国抗战来看,这个敌后战略进攻,仍是局部的进攻,又是为着达到整个抗日战略相持阶段之目的(当然也是为着将来的反攻),不是整个战略进攻的。
  现在的情况与过去不同了!过去敌人主要是对我正面进攻,现在是主要的转向我敌后根据地扫荡了。这是一方面。在另一方面,过去我们在华中敌后是大的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时候,现在是开展敌后任务基本上完成,又转到坚持与巩固根据地的时候。因此,我们敌后执行的战略进攻方针,应暂告停止,即应该转到开始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方针了。只有认清这一方针,坚决执行这一方针,加紧准备反扫荡与反清乡,才能打破敌人的企图,才能够坚持与巩固根据地。如果没有根据地,就成为没有阵地的作战,结果将会失败的。
  要知道,在敌我力量没有基本起变化以前,我们在敌后的战略进攻是有一定限度的,敌人的防守也是有一定时间性的。如果没有认识这点,会忘记了我们的战略是防御的,持久的方针,将会走入极错误的速战速决战略论中去。我以为我们在敌后有个别地区,不能坚持而失掉,就是由于只知道过去的战略进攻,不会相机的转到战略防御,同时也不能适时的部署战略防御的各种工作所造成的。所以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在敌后游击战争,只要进攻不要防御的见解,是错误的。
  那么现在敌后游击战争,采取积极战略防御方针是根据什么条件呢?它是根据下面的几个具体条件:
  (一)敌人对我全面战略进攻业已停止,现在采取保守其占领区的方针,因此估计敌人对我敌后军用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将是必然的,并且现在敌人已开始这样做了!但敌人这一企图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兵力不足,我国幅员广大,它并不能处处进攻,亦不能处处驻守,更不能作永久的扫荡与清乡与永久驻守很多地方。同时敌人进行的是侵略的野蛮战争,在政治上处于寡助,没有得到国际国内人民的同情,尤其被占领区人民的不同情,因此敌之力量是向下的,它是越打越弱的,最后必然失败的。
  (二)我们在敌后发展的任务基本上已完成,现在主要的是粉碎敌人的扫荡与清乡,保存与巩固根据地和军队的时候,不是继续战略进攻的时候了。目前我之力量虽处于劣势,处于被进攻的地位,但我有击退敌人完成战略防御之任务,同时我所进行的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在政治上是占绝对优势的,有广大人民的积极赞助与参加,又有国际爱好和平人士的同情,特别沦陷区人民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的关怀,热烈的赞助我们。因此我们力量是向上发展的,是愈战愈强的,结果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三)我们总的任务是继续坚持敌后抗战,完全巩固根据地,聚集力量,准备反攻,这是互相联系的三位一体的任务,不能孤立的去看(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决议)。在目前情况下应该以巩固与坚持根据地为中心,因为根据地能够巩固与坚持才能继续坚持抗战,才能保存与聚集力量,准备反攻,以取得最后抗战胜利。如果根据地不能坚持与巩固,新的力量就无从准备,即原有力量,也难保存,而没有力量,就谈不到巩固根据地与坚持敌后抗战,更谈不到取得反攻胜利了!所以目前必须动员一切力量,首先要完成坚持与巩固根据地之中心任务。
  由上述情况与任务来看,如果我们完全采取战略进攻,不转到战略防御的话,那就会实行过早的与敌决战,这是不对的。反之,完全采取消极的战略防御,实行退却逃跑,放弃根据地,则更是错误。现在坚持敌后斗争,只有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的正确方针,才能完成总的任务。

  (四)怎样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呢
  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任务,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要在思想上一致,这就要做到全体干部与军民都认识积极战略防御方针,乃现阶段坚持敌后抗战的正确方针,只有坚决执行这一战略方针,才能完成巩固根据地之任务,同时又要认识这样的战略防御是处在敌强我弱形势之下执行的,为一种极困难极复杂的事情,如果粗枝大叶,出于主观卤莽态度,则必致于偾事,务须细心多方研究,有了认识一致,思想一致,才能共负艰巨,达到积极战略防御的任务。
  第二,要有正确的军事动作,依我各根据地目前的情况,其一般的动作应该是:
  (一)划分游击区与准备战场和后方:
  甲、划分游击区:应把根据地周围,划成为若干个游击区(大的可再划分为若干小的),就地坚持,就地游击。这些游击区的划分须依敌我情况,以及地形交通等条件而决定。但每一个游击区,都要对着一个或一方面的敌人游击活动;又要依地形状况及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状况划分。一般的划法就是把交通要线与战略战术上要点,应划归一方负责,不可把它划为分界线,以免发生两不管现象,造成空隙为敌所乘的危害。
  乙、准备战场:为什么要这样呢?主要是为着便于游击(伏击、袭击、扰击等),其次是运动战之用一般的选择地点,多在估计敌人可能来的方向去准备,并要在地形与群众条件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地区,最好每个方向要准备2个以上的战场,便于机动。至干部队的位置,亦须预先准备,它的位置通常选择在各战场之间(或附近),以及封锁消息,部队运动通讯联络宿营供给等都便利的地方,也要准备两个以上的位置为好。
  丙、准备后方:对后方所在地的准备,应该群众条件好,地形好,交通不便利,敌人不甚注意的地方选择,并须准备不大转动的(负伤员与物质)与时常行动的(后方人员)两种,每种多准备几个,以便分散隐藏及通常移动,这些后方不仅大的游击队要准备,就是极少的游击队也要准备必须的隐藏地。
  (二)游击部队与侦察通讯的组织:
  甲、各游击区的部队组织,应有游击兵团(大的游击队)、基干队、便衣工作队、便衣侦察队(班)、通讯队(班)等,这些部队主要重质不重量,愈精干愈好,特别是基干队与便衣队尤要着重于政治上巩固与坚强,因为他通常分散独立活动的。
  乙、侦察组织是军队的耳目,也是指导战争者不可少的东西。除武装侦察组织外,还要有秘密的侦察组织,这个组织应分为军事的(战略战役战斗等侦察)、政治的(政治设施经济政策……侦察)两种组织系统,并组成侦察网。它是由根据地最高指挥部拟定总的计划,转令各游击区分别执行。这一工作,不仅军事机关做,还应动员全根据地游击区党政军民各组织去做,更加保证情报灵通。
  丙、通讯联络的组织,在游击战争中通讯联络是保证领导与指挥顺利的最重要工具,也是保证战斗胜利的主要武器之一,必须把这件事办好。因此各游击区与中心区之间,前后方之间,游击区相互之间,游击队与主力之间,各游击部队相互之间,均应设立公开通讯站,同时又须设立秘密通讯站(要可靠人员做)并准备两条以上的路线(平时不利用,只在战时用)。
  (三)部队一般的活动方针:
  甲、在敌人未扫荡(清乡)前游击部队活动的方针是向边区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在军事上打击敌之出扰部队与特工,同时对敌侦察警戒,在政治上展开政治攻势,宣传与组织群众,培养新的游击队,加强敌伪军工作,军事活动应以服从政治活动的一般原则。
  乙、在我根据地周围之敌(据点与部队),对我威胁甚大者,只要有机会与可能,必须集中力量消灭之。如对我威胁不大,攻亦不易者,暂不取硬打的办法。但对其出扰部队,必须坚决打击之,以遏其锋,各根据地与各游击区指挥部,应依此方针,定出具体活动计划,使各部队相互配合,共同指定方向活动,求得协同动作。
  丙、当敌向我根据地扫荡(清乡)时,我们的动作方针是要各根据地的指挥部,即依当时情况,来估计和下决心适时订出作战计划,规定各游击部队主力部队新的任务及主要动作,使其依照执行,以免混乱。
  各游击区的部队活动,仍执行就地坚持,积极游击的原则。并相机向敌占区或敌背后动作牵制与迟滞敌之前进。在必要时,抽调一部协同主力作战。
  主力部队的动作,是决定根据地的存亡得失与否的,其作战的主要动作,是在被动中求主动,在防御中寻求进攻(反攻),从战略的内线作战,求得战投战斗的外线作战。如果没有胜利的把握则不打,敌情未明,时机未到不打,硬拼消耗不打,反之,我主力自己有准备而又有胜利把握时,则必须坚决打击之,因为打胜仗根据地可保,否则根据地必遭损失,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对退却逃跑的避战及漫无计划的浪战两种倾向作斗争。
  要采取以上所说的动作,必须不断的研究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及机动运用之,不能久停于一套办法。如在反扫荡中最主要的有两个动作,我们指挥员应该慎重考虑的:
  (一)是怎样打敌人。在未行动之先,就要想到那个敌人好打,那个不好打,需要多少部队打和派那个部队打。如果实行打的话,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打?采取怎样打法,打胜了或打败了又怎样办?要是敌我对峙着又怎样办呢?这些,都是需要思想上预作准备好。
  (二)怎样转移部队。在未转移之先,就要想到转移好,还是不转移好?要转多少部队呢?除留坚持部队外,那个部队需要转移和转移到什么地方去?要经些什么路线?甚么时候走好?又甚么时候可到达目的地呢?如都想好了又准备好了,这才下决心转移。同时,又须想到如果情况变化了怎样办?路上遇到敌人又怎样办?这些都需要思想上预作准备的。
  第三,要积蓄自己力量:
  (一)首先要加强军队战斗力。凡脱离生产之武装,无论主力军或地方军都要精干,军事政治都须强,做到以一人当10人,以10人当百人之用。
  我记得过去红色游击队有许多队员在行动中,他是战斗员也是指挥员,同时又是宣传者与组织者。他不仅懂得与敌人作公开斗争,还懂得与敌人作秘密斗争,样样都很坚强。现在我们如要求每一个战士都做到这样,除一般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外,特别要抓紧干部教育,因为干部是部队骨干,如干部强战士一定强,其教育方法是:
  一面总结每一个战斗与工作的经验教训实际教育之(主要的);一面利用战斗间断中经常教育之,同时又要办学校与训练班,进行比较更有系统的教育,提高干部质量(不仅部队干部如此,其他干部也如此)。
  (二)储蓄群众武装力量。在根据地的民众和武器,都要组织在民兵(自卫中精壮的)与自卫军中,作为坚持根据地的主要力量之一(军事建设杂志中有民兵专论,这里不重谈)。但民兵的教育内容在军事上只教以简单的军事知识——如打枪、打手榴弹、侦察警戒、行军、宿营、伏击、扰击时的动作,在政治上是主要的以民族的、民主的、生产的、阶级的教育。这些教育如果只讲空洞理论,不讲实际生活内容,则将收效极微,必须把它本身所获得的利益与他现在和将来所负的政治任务联系起来讲,才能启发其觉悟与认识。这就是大处着想,小处着手的做法。
  这样群众力量,不仅在根据地游击区内要广泛的组织,同时还要积极的向边区敌占区,利用各种方法与方式繁殖起来,这对将来反攻有莫大的作用。
  (三)实行党员军事化。我们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为解放斗争最进步最正确的政党,现在,正负责领导全国抗日的伟大责任,为了将来领导更众多武装人民开赴前线,大举反攻,即必须许多善于武装斗争的党员,作为人民的领导者,才能指导取得反攻胜利。如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实行党员军事化,因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主要法宝之一,如果不懂得武装斗争,我们无产阶级就没有政治地位,中国革命就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四)准备大量资材。现在战争的胜败,不仅看人力之多寡,还要看物力财力之充足与否而决定的,特别是我们持久抗战中更应看他为重要。因此我敌后各根据地,对于军用资材,必须有计划的生产(兵工粮服必需品等),适当的配备,并尽一切可能求大量蓄存,如资材越多,取得抗战胜利亦愈大。甚至节省一钱一物,对于抗战贡献都有意义的。
  第四、动员一切力量来配合,因为游击战争不仅完全依靠军事动作(当然这是主要的),同时还须要各种方法与方式斗争来和他相配合。如在政治上有公开的政治斗争,又有秘密的反奸细斗争;在经济战线上,一面加强生产,一面又要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及其种种的阴谋诡计作斗争;文化战线上,不仅从思想上教育自己,还要从思想上来打破敌人,瓦解敌人;群众工作上除平时有组织的共同动作外,战时亦要有民兵协同作战的配合。所有以上这些配合,又赖于党政军民各部门动作的一致。如果要工作上互相协调一致,先要思想上取得认识一致。这样动员一切力量,运用一切方法,善于从各方打击敌人,即可完成积极的战略防御任务,达到最后战胜敌人,保存自己之目的。
  我讲以上这些,是依据我所知道的材料而讲的,仍希望同志们多多研究,以充实今天我们执行的积极战略防御的具体内容和机动的动作,这对于学习与坚持敌后抗战,都是有帮助的。同时更要我们在每一次新的战役战斗中不断的研究战争的新经验,学习这些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战略战术的新知识。因为现代的战争发展,是与时俱增的,尤其是我们现在坚持敌后的抗战是复杂与艰巨的,如果我们老是一套,停留于一个地方不动,没有力求进步,没有随着情况的发展而求日新月异的作战方法,想战胜我们的敌人,一定是困难的。所以我们要一致奋起努力学习,共同努力学习!

  二、坚持与转移问题

  为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方针,必须研究和了解坚持与转移的动作,它是实现积极战略防御方针的主要问题,我想分为:
  一、什么是坚持;
  二、什么是转移;
  三、坚持与转移的联系怎样;
  四、为什么要坚持与转移;
  五、怎样坚持与转移;五个问题来研究。

  (一)什么是坚持
  所谓坚持,在战略上说,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华中敌后抗战,也是坚持全国抗战。在战役上说,就是坚持根据地中那个或几个地区。在战术上说就是坚持某阵地某战线而言。坚持的主要内容,包含有坚持阵地,打破敌人,适时转移3个动作。这是三位一体的动作,是互相联系与作用着,不是完全分开的。如果做到坚持原有阵地,必须打破敌人;要打破敌人,又须适时由内线转移到外线作战,也只有适时转移到外线作战,才可大量破敌;有大量破敌,才可保持阵地。如果只要一个或缺一个动作,都是不完全的东西,所以必须具备坚持阵地,适时转移,打破敌人3个动作,又要联系起来运用,才是真正的坚持方针。

  (二)什么是转移
  所谓转移,就是由此地转移到彼地。在战略上说,是由此根据地转移到另一根据地;在战役上说,是由此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在战术上是由这一阵地转移到另一阵地,或由这个战线转移到另一战线而言。转移的具体内容也是包含有适时转移,打破敌人,坚持阵地3个动作。这些具体内容都是相互联系不是孤立的。如适时转移,是为着打破敌人,打破敌人又是为着坚持阵地,要坚持阵地,必须打破敌人,要打破敌人,又须由内线作战适时转移至外线作战。如果只要一个或缺一个动作,都是不完整的东西。所以必须具备上列三个内容,又要相互联系运用,才是完整的转移。
  现在我们各指挥员,主要是首先研究与了解战役上与战术上的转移,为目前所使用,其次再研究战略上转移。这并不是说战略转移不重要,相反的,它是关于全局的问题,非常重要的。这种战略转移,通常是由军部决定,不是由各地区自行决定的(只有特别情况时则在例外)。

  (三)坚持与转移的联系怎样
  任何事物没有互相联系,则不能起作用。但它的相互联系,又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不是完全一样的。所有事物既是如此,坚持与转移也是如此。为了懂得运用坚持与转移的动作,就必须研究它的联系问题。它的联系又是怎样呢?
  如当在我们坚持某一阵地的时候,就要一方面积极的主动的部署各种坚持工作,另一方面亦要有转移的打算,以免无备之患。如果只照顾坚持一方面,而没有照顾到转移之准备,一旦遇到情况变化,将会处于被动与混乱的状态,甚至有受莫大损失的可能。如道了大的损失,则阵地亦难坚持了。因为这样,在情况有新的变化之时,只有适当将主力转移,保存力量,有力量才可乘机破敌,才可坚持阵地。所以坚持必须联系转移,才可达到坚持之目的。
  如当在主力部队由此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的时候,也须一面作转移的部署,同时又须以一部坚持原阵地作为转移配合,才可获得转移的成就。如果只照顾转移一方面,没有照顾到坚持一方面的部署,结果成为无目的之转移,这样就会把阵地失掉,再图恢复,已不容易。此时只有适当部署坚持,才是正确的转移。所以转移也要联系坚持,才能达到安全转移之目的。
  上面已说明坚持与转移的联系了,但这些相互联系不是把二者并列为一样的,而是有重要与次要之分。如现在我们执行坚持根据地任务之时,应以坚持为主要的,转移为辅助。因为转移是为着坚持而服务的。但在另一种情况下,主力部队需要转移之时,则应以转移为主要,坚持为次要(暂时的),因为此时坚持主要是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同时亦有坚持阵地之任务。这就是坚持与转移,又有互变其主要与次要之作用。它的互变,是看当时具体情况的变动而决定,不要预先想好的。

  (四)为什么要坚持与转移呢
  我们有巩固敌后根据地,继续坚持敌后抗战之任务。而敌人正加强扫荡我根据地,企图巩固其占领区。在这情况下,我们为着粉碎敌之企图,完成上述任务,一定要采用坚持的动作。
  可是敌军现仍强大、又处于外线作战优势的地位。它持这优势,采取分进合击我军和根据地;而我军力量现尚弱小,又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但我占有政治上优势。在这情况下,我为着打破敌之企图,争取坚持之胜利,必须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法。运用战法,一定要主动的由内线作战转之外线作战,因此又要采取转移动作了。
  这就是主客观需要坚持与转移的根据,不是单凭主观愿望决定的。

  (五)怎样坚持与转移呢
  第一,要有正确的作战指导。战略的指导在上面讲执行积极战略防御方针时已说了,现只说战斗指挥的一般办法。战斗指挥必须有主动的计划周到,准备充分,严守秘密,突然动作,特别是指挥员要不慌不忙,看清情况,寻求良机。如发觉对敌不利对我有利的地方,应即乘机以我之利击敌之不利,并积极扩张我之有利敌之不利,而至战胜敌人为止。如果粗心大意,不问情况,不择时间,单凭自己想打就打,想走就走,结果会吃大亏。或者犹豫不决,模棱两可,想打又不下决心打,想走又不下决心走,这更是有害的。
  因此,我们现在坚持某地区的时候,或要向某地区转移的时候,凡吾指导作战的各级指挥员(政委)就要精密考虑与切实把握有利情况,有利时间,有利地形与道路,不失时机的确定坚持与转移的决心,采取坚决的动作,否则,欲达到坚持与转移之目的是很困难的。
  要知道坚持敌后根据地的斗争,我军在战略上是处于内线作战,但在战役战斗上我要力求外线作战,并采用各个击破之方针,才能战胜敌人。因此我军在根据地内坚持之时,各级指挥员尤其直接指挥作战的指挥员,必须预先想好准备好两套办法,一是准备以主力坚持,一部转移,一是准备一部坚持,主力转移。这两套办法的运用,是看当时当地敌我实际情况决定,应用那一套即用那一套(当然还要略加修正与补充),其他一套作为应付新情况之准备。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以主力坚持一部转移呢?又在什么情况下以一部坚持,主力转移呢?要在什么时机转移呢?这是、由当时敌我的具体情况决定,不能预先想好的。但一般来说,如在敌人来向我进攻之前,我多以一部兵力向边区及敌占区游击活动。主力则在根据地整训和准备各方面的工作,或是对我进攻之敌兵力不大,我有把握在原地区战胜敌人之时,则以主力坚持原地,伺机破敌,只以一部转向边区及敌占区活动,牵制另一方面敌人,或威胁敌人之侧背,配合主力作战,这就是主力坚持,一部转移的办法。如果在敌人大举向我根据地进攻之时,估计敌人兵力强大,我主力难于在原地坚持活动的时候,在战役初期,则应避免过早与敌决战,而适时将我主力转移到原地区(敌企图合击地区)以外活动,待机破敌,只留一部在原地区与敌游击,坚持原地,并能配合主力回击敌人,这就是一部坚持,主力转移的办法。
  至于转移时机的选择,在内线作战一般的动作,通常是选择在敌人已分进将到合击线(就是利害分界线)以前的时机为宜,如过早转移,各路之敌尚未分进,则我之企图已先暴露;如过迟转移,各路之敌已合拢来,则我地区狭小,又不能周旋,都是不利的。
  然而转移时机的选择得宜,即由于努力搜集情况的精密研究情况,正确判断情况而来的。因为这样,我们指挥员如欲求得坚持与转移的动作运用自如,即应该以搜集、研究、判断情况为最重要的问题了。如果不这样,将会被危险不利的情况所吓倒,被复杂、似是而非的情况所迷惑,亦会为可以克服的困难所沮丧,为不应摘取的小利所引诱。所以不贪得,不喜功,败不馁,胜不骄,审情势之趋向,见良机而动作,老成待重,胸有成竹,此乃我们指挥员指导坚持与转移动作的原则,也是正确的态度。
  第二,要有根据地各种工作配合。为着保证坚持与转移动作做得好,不仅依靠作战指导的工作(当然是主要的),还要依靠根据地各种工作的配合。如果没有群众热烈的参加,没有军民的合作,没有民主政府的协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政军民的团结与共同协力,欲达到坚持与转移的任务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就要加强根据地的工作,首先是群众工作,民兵工作,生产工作,以及民主政权,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工作,一致配合起来。只有这些工作做得好,配合得好,则坚持根据地动作,或转移地区的动作,就会便利了。
  第三,要有敌占区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是在政治宣传上,尽量暴露敌人的滔天罪恶,揭破敌人的种种阴谋,同时宣传我必胜,敌必败,以动摇其人心,瓦解其组织,争取其群众。在经济斗争上,要极力破坏其经济设施与封锁,并煽动其人民起来反抗抽捐抽税,同时加紧我根据地的禁粮出口工作,以断绝其粮源,混乱其秩序,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有公开与秘密的各种各样的斗争配合。如果把这工作做好,对我们与敌斗争有莫大作用。
  所讲这些,就是执行坚持与转移的一般办法,现在举例来说:
  在1943年春季,我三师在盐阜区反扫荡之时,当反扫荡初期,敌人以万余之众,疯狂的分向我根据地进犯企图找我主力决战,消灭我军与根据地。在这情况下,我三师领导同志,即决心以我主力分向淮海与盐东转移,避免与敌过早决战,只留一部主力配合地方武装分散就地坚持游击与敌纠缠,一面保持阵地,保护民众,一面牵制敌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亦为将来配合主力回头破敌。至反扫荡中期,敌人分散建筑据点,并开始撤退的时候,我三师即集中力量回击敌人,打下陈集、八滩,攻克东沟、益林等地,恢复我原有地区。从此来看,在敌集中力量大举扫荡初期,我主力必须适时转移,暂避决战保存力量。但这时转移,并不是单纯为着避免决战,保存力量而转移,正是积极为着打破敌人与坚持根据地而转移的。同时亦须有一部就地坚持游击配合,否则不能达到坚持之任务。假使我三师采取单纯坚持或单纯转移,没有把这两个动作联系运用,则我三师部队与盐阜根据地可能受到大的损害。相反的,这次反扫荡得到胜利,主要由于我三师各领导同志善于把握坚持与转移的战术,以及运用其他战术的结果。
  根据这次我三师在盐阜区反扫荡的战例,已可证明在敌后斗争中,如我们同志能够学会正确灵活的运用坚持与转移的战术和其他战术动作,最后歼灭敌人,达到坚持根据地与保存力量是有充分可能的。

  三、隐蔽与暴露的动作问题

  为了坚持敌后抗战,为了实现目前积极战略防御的方针,以达到坚持根据地的目的,又必须研究隐蔽与暴露的动作,因为它也是坚持游击战争中的主要问题,我想分为3个问题来说:
  一、隐蔽与暴露动作的作用怎样?
  二、隐蔽与暴露动作的联系怎样?
  三、怎样运用隐蔽与暴露的动作?

  (一)隐蔽与暴露的作用怎样
  隐蔽是为了秘密自己的力量和行动企图,蒙蔽敌人,遮掩自己,使敌人视听不灵,失去其侦察情报的作用,不能发现我之目标,如在“迷魂阵”中,莫知所向,而陷于情况不明的困境。我们若能很好的隐蔽了自己,则在情况紧张时,或大敌进逼时,可以保存我之力量,不致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使我之行动自如,获得在隐蔽中争取我之行动的主动。
  暴露是为了使出自己的力量,来打击或消灭敌人;以我之暴露来暴露敌人,支配敌人的行动,求得争取战斗或战役的胜利。在必要使用暴露时,其动作应如急风骤雨般,出敌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使敌人促不及防。若我之暴露的时机适宜,动作积极,则可以主动的有力的打击敌人,威胁敌人,同时又因我暴露的时机倏忽不定,出没无常,可以迷乱敌人,使其莫知所措,而陷于处处受我牵制和支配的被动地位。

  (二)隐蔽与暴露动作的联系怎样
  隐蔽与暴露的动作,本是两个东西,但又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着的,如在执行隐蔽的动作中,常有暴露的动作配合,在执行暴露的动作中,也有隐蔽的动作配合,如果只要隐蔽动作不要暴露动作,或者只要暴露动作不要隐蔽动作的话,都是不对的,和不完全的。但是在隐蔽中的暴露动作,及在暴露中的隐蔽动作,都是居于配合的服从的地位,前者应该为主,后者应该为辅,不能等量齐观,同时并重。关于隐蔽与暴露的联系就是这样。

  (三)怎样运用隐蔽与暴露的动作
  在一般使用这两个动作,对自己是多用隐蔽动作,对敌人则是力求暴露其动作,并常以我之隐蔽对敌之暴露(如伏击敌人),也有以我之暴露对敌之隐蔽(如武装侦察搜索等),但不是绝对分开与固定的运用,而是有联系有变动的运用。如当我采用隐蔽动作时,不是单纯的顾到部署隐蔽动作,还要注意暴露动作的配合;同时,当采用暴露动作时,也须顾到隐蔽动作的配合。如这里隐蔽我主力,同时又在那里暴露我一部力量,迷惑敌人,以掩护我主力安全隐蔽,这就说明了隐蔽动作须要与暴露动作联系配合运用,才能达到隐蔽之目的。又如在伏击敌人时,它在未暴露之前,是极秘密的埋伏着,待敌人进入我埋伏圈,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如狂风暴雨般打击敌人,这又说明了暴露又要与隐蔽配合运用,才能达到暴露之目的,二者都不可偏废的。
  同时当使用这两个动作的时候,不是依靠考察其本身利害,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决定,而主要是应经过详细研究当时敌我力量对比,以及地形、时间、天气等条件谁优谁劣,又根据自己所负的任务,综合判断而决定使用隐蔽动作抑是使用暴露动作,并不是机械不变的东西。
  现在坚持敌后抗战的第二阶段中,对于隐蔽与暴露的动作,更有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我军所采取的动作,主要是根据游击战争的总方针,我们游击部队的活动,常常采用忽然暴露忽然隐蔽的动作,以迷惑敌人,打击敌人,和保存自己,所以我们每个干部都要学会这两个动作,尤其要学会这两个动作的相互配合运用,才会把游击战争打得更好些。
  如在敌人向我根据地扫荡的时候,它每每采用分进合围的战术,我们亦时常运用一部,分途牵制其数路,集中主力突击其一路,以各个击破它,这个战法,在牵制方面的各部队,就要到处扰乱、迷惑、引诱、消耗敌人,以阻滞它的行动,使它不能齐头并进,想做到这点,必须懂得使用暴露的动作。在突击方面的主力部队,就先要选择良好的地形,秘密部署,适时出击,突破敌人,想做到这点,又须懂得使用隐蔽的动作,更要懂得把这两个动作统一运用起来。又在强大敌人攻入我根据地寻求我主力决战的情况下,我们为暂时避免不利的过早决战,有时采用隐蔽的动作,把主力转移隐蔽于适当地区,伺机破敌,也有时采用暴露的动作,把主力转移到敌人后方去积极打击它所必救的地方,威胁与引诱敌人离开我根据地,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战法。以上这已够说明,在坚持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斗争中,都要求我们学会把握隐蔽与暴露的动作。
  总之,不管隐蔽动作也好,暴露动作也好,都要为着打破敌人,保存自己,以达到坚持敌后抗战,巩固根据地,储蓄力量,准备反攻之目的;如果不为此目的而隐蔽或暴露,便是无的放矢的盲动,因此你们使用这两种动作的时候,必须反对躲避斗争的埋伏主义,也要反对耀武扬威的冒险主义,只有坚决反对这两种现象,才能保证正确执行隐蔽与暴露的动作。
  兹再举最近的战例来说,如民国31①[即公远1942年。]年冬,我四师在淮北反扫荡战役中,曾经采用隐蔽与暴露的动作,最后击退敌人,保卫了我淮北根据地。当在11月14日夜,我四师党的军政委员会,对反扫荡战役讨论决定的作战方针是这样:
  第一步主力跳出敌合击圈到适当地区隐蔽,以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就地坚持与敌纠缠。
  第二步主力转移于敌之翼侧或后方,协同我敌后部队(如宿东区睢铜)打击敌人实行破击战。
  第三步如敌伪建立据点,则制造并找寻其弱点而集中袭击拔除之。
  我四师负责同志能正确的决定这些方针,就是善于灵活运用隐蔽与暴露之动作,同时它的各级干部在反扫荡战役中,又能切实执行这个方针。如第一步把主力不失时机的跳出敌合击圈,转移到隐蔽地区;第二步又不失时机的把主力暴露于敌后进行破击战,威胁与吸引敌人撤退;第三步亦适时的暴露主力,坚决打下敌新占之青阳、金锁镇、马公店诸据点。在此战斗中又赖我英勇的指战员努力奋斗,和有群众的配合作战,终于12月15、16两日,敌人分途败退,我军乘胜追至泗州城下,敌人一场大的扫荡遂告粉碎。我被占阵地(青阳、金锁镇、马公店诸大市镇)也告克复,这次反扫荡我们是赢得胜利了。
  由这战例的主要动作来看,已证明了在反扫荡的战斗中,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把握游击战争中正确的隐蔽与暴露动作,以及其他战术诸动作,最后是可以战胜敌人,达到坚持根据地与保存力量之目的。

  四、集中与分散动作的问题

  在坚持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中,对于集中与分散的动作,是经常要用的,如弄不清这问题,就不会掌握“坚持与转移”的动作,亦不会掌握“隐蔽与暴露”的动作,更不会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方针,所以我们每个干部必须了解这两个动作,现在我只提出4个问题来研究:
  一、为什么要集中动作?
  二、为什么要分散动作?
  三、集中与分散动作相互联系怎样?
  四、怎样使用集中与分散动作?

  (一)为什么要集中动作
  所谓集中动作就是集中自己的一切力量向敌人施行有效的打击,为什么要集中动作呢?因为我们在打大仗的时候,经常都是使用很多的兵力于主要决战方向,才能够迅速获得战斗的胜利,所以要集中的动作。现在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我各游击部队,亦常是分散活动,如果老是这样分散在各地,没有轮流整训,既不能大的打击敌人,又妨碍部队进步,因此集中动作,不但是作战需要,就整训来说也是需要的。

  (二)为什么要分散动作
  所谓分散动作,就是把自己的部队分散于各地向敌活动,为什么需要分散动作呢?因为现在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是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中进行的,我们为了牵制敌人,疲惫敌人,引诱敌人,而便于各个击破敌人,则常采取分散活动,或是在做地方工作的时候,亦采取分散游击掩护工作,所以必须要分散的动作,就是在集中打仗或集中整训的时候,也要派一部分散动作,担任对敌人的游击侦察警戒,才能保证集中动作之安全,这样看来,分散动作也是在军事斗争上不可缺少的动作了。

  (三)集中与分散动作相互联系怎样
  集中动作是为了打大仗,分散动作是为了打小仗,但是打大仗要有打小仗的配合,才能取得胜利,而打小仗也要有打大仗的打算,才能大量破敌,二者是有一定联系的,不是孤立的。因此在打大仗的时候,不单是照顾到集中动作方面,还要照顾到打小仗的分散动作方面;在打小仗的时候,亦不单照顾到分散动作方面,还须照顾到打大仗的集中动作方面,如果只有集中动作不要分散动作,或只是要分散动作不要集中动作,都是片面的,不是完全的东西。这两个动作虽有相互联系,但它的相互作用不是一样的,从一般战争来说,集中动作是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分散动作是次要的辅助作用的,但在另一个条件下,分散动作也是很重要的,如游击战争中分散动作,经常站在主要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四)怎样使用分散动作与集中动作
  从一般军事斗争来说,在大的进攻敌人的时候,多用集中的动作,在防御敌人前进的时候,多用分散动作,在游击战争中,亦多兼用这两个动作。如敌人分散行动时,我则使用集中动作,以打击敌人,围歼敌人,如敌人集中行动时,我则使用分散动作,以扰乱敌人,牵制敌人,疲惫敌人,寻机打击敌人,求得达到逐渐削弱以至打破敌人之目的,这就是集中打敌分散游击的办法,也就是以我之集中对敌之分散,以我之分散对敌之集中的游击战法。但这些战法的使用,不是依据考察它本身的利害得失与主观所想以决定,而是正确估计当时当地敌我的一切情况,对比孰优孰劣决定的,并要互相配合使用之。
  当在敌人向我抗日民主根据地进犯(扫荡或清乡)之时,如我们估计敌人力量不强,又是分散进攻联络困难的时候,有利于我破敌之条件,同时又估计自己的力量及地形、群众、时间等条件亦有战胜敌人的可能,此时则应采取集中动作,以我之强大的兵力迅速围歼敌一路或一部,并继续各个击破敌人,粉碎敌人的进攻。但次要的各方面亦须以小部兵力游击,箝制敌人,配合主力作战,以保证我主力对敌集中打击之顺利进行。
  假若向我抗日民主根据地进犯的敌人力量很大,而我的兵力弱小的时候,但我有坚持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任务,此时我军则应采用分散动作,并配合地方武装和群众等力量就地游击,就地坚持,以分散敌人,诱惑敌人,造成敌人弱点,如一发现敌人这个弱点,即应抓紧时机迅速打击敌人,求得逐渐削弱敌人的力量,集小胜为大胜,改变敌我的形势,再图大的破敌,巩固根据地,这就是坚持敌后抗战现阶段中主要斗争的动作。
  又就“坚持与转移动作”,和“隐蔽与暴露”动作来说,这些动作有时以集中动作行之,也有时以分散动作行之,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才集中动作呢?又在什么条件下才分散动作呢?这是应该看当时当地敌我兵力大小与强弱,情况的缓急,地形的好坏,居民的影响,时间的多少,以及我的任务诸条件加以正确的估计,与双方利害得失的对比,谁多谁寡,用实事求是办法来研究判断,然后审情决定,不是预先想好的,兹分别叙说之:
  在实行坚持动作时,如敌人强大,情况严重,地形与居民也好,时间亦许可,而我不求或不宜与敌过早决战的条件下,则应采取分散动作,与敌游击,坚持根据地;相反的,敌人不很强大且又分散,情况不很紧张,地形与居民亦不坏,而我有歼敌之时机与条件下,则应采取集中动作,乘机破敌,达到坚持根据地之任务。
  在实行转移动作之时,如敌人兵力强大,情况紧张,地形、时间、居民均不许可,我的兵力较大,目前又无打敌的机会与条件下,则应采取迅速分散转移的动作;相反的,敌人兵力不甚强大,情况和缓,地形、居民、时间均许可,而我又有破敌的机会和条件下,则应采用集中转移的动作,寻机破敌。
  在实行隐蔽动作之时,如敌情严重,地形、居民、时间皆不适宜,而我目前又没有迅速打敌的时机与任务下,则采取分散隐蔽的动作,相反的条件下,则又应采取集中隐蔽的动作。在实行暴露动作之时,如敌情严重,地形、居民、时间虽适宜,但我的兵力不大,又不应过早决战的时候等条件下,则应采取分散暴露的动作——游击活动,相反的,敌情不很严重,地形居民不很坏,而我有破敌的时机等条件下,则采取集中暴露的动作,消灭敌人。
  然而,决定实行上述诸动作之时,不仅根据情况的判断,还要根据自己的任务。譬如,敌情目前对我虽是不利,但我有破敌的任务,在这种情形下,如为严重的敌情吓倒,不执行自己的破敌任务,退却逃跑,或者不顾一切与敌人硬拼,吃大败仗,结果也不能完成任务,这两种行动都是不对的。正确的办法是:既不放弃任务,又不硬拼消耗,它是在敌我情况中找出敌我的强弱与利害,以我之强对敌之弱,以我之利对敌之害,并努力把自己的强处和有利之处发展,又将敌人的弱点害处扩大,造成我日战日强,敌愈战愈弱的形势,最后达到破敌的任务。现在我们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也就是运用这些办法来进行的。
  为着把握集中与分散动作的灵活运用,第一,要经常调查研究和了解根据地及其周围的敌伪情况,不仅了解它现在的情况,还要了解它将来可能转变的趋势,就是要摸熟它的脾气。第二,须经常调查研究自己的部队的实况,懂得它的组织状况训练状况与现在的活动位置,又要懂得各个部队的政治情绪,及其特长与缺点。第三,须调查研究根据地内及其周围的地形与道路情况,不仅了解它的形状,尤要了解它在军事上的价值。第四,须调查根据地内及其周围居民的情况,懂得他的组织工作教育情形与现在的斗争情绪,更要懂得他对我军与敌人的关系。第五,须要有坚强的指导,又有坚决秘密迅速的动作。只有认真的把这五件事情弄好,才能够使集中与分散动作运用自如。
  我们在坚持敌后抗战现阶段中,使用“坚持与转移”或隐蔽与暴露”诸动作,不论集中动作也好,分散动作也好,它是互相配合达到坚持根据地的,如果只要集中动作一方面,不要分散动作的配合,或是只要分散动作一方面,没有集中动作的筹划,都是不对的,因此在实行集中动作的时候,应反对只要一个核心,不要外围的绝对集中主义,在实行分散动作的时候,亦须反对只要到处分散不要中心的绝对主义,如果不坚决对这两种偏向作斗争,则既不能保证集中与分散动作的正确执行,也不能实现积极的战略方针,更谈不上坚持根据地了。(关于集中与分散进攻的战例从略)

  五、军民密切合作问题

  我们在敌后打游击,如果没有人民大众同情与积极协助,是不可能打得好的。所以,毛主席曾经这样说:“抗日游击部队与人民的关系,好象鱼与水的关系一样,鱼在水中才能生存与长大,游击部队有了人民依托才能生存和长大”。这些道理,我们在抗战的实际斗争中都已证明其正确了。可是,有少数同志尚未深刻认识人民大众的力量对于游击部队的活动是有伟大作用的;另有些同志在实际斗争中已经体验到人民的力量配合游击战的重要性质,但又没有很好的研究它的所以然。因此,把军民密切合作问题提出研究也是急要的。关于这问题,我想分为两个问题来谈:
  一、怎样发动军民密切配合动作?
  二、在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军民怎样实际配合动作?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只谈下面4点:
  第一、要宣传教育根据地内所有军民都认识到反扫荡和反清乡的胜利,保卫根据地争取最后抗战建国的胜利,这是每个抗日军民共同应尽的光荣任务,且要了解到这些任务是重大与困难的,非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假若只靠军队单独与敌人英勇作战,没有根据地人民大众积极帮助与参加,将有受到失利的可能。如军队失利了,不仅是军队的损失,而且人民大众同样受到亡国灭种的苦痛;或者只有人民大众与敌人残酷斗争,没有军队努力协同作战,则人民大众斗争亦将有挫败的可能。如果人民大众斗争受到挫折,军民都要同受敌人的摧残。显然的,只有军民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一致为共同任务而奋斗,才能够战胜敌人,保存自己利益,若非大家都懂得这一点,则不能做到军民自动密切合作的。
  第二、要宣传教育根据地内每个军民都懂得军民的密切关系,懂得军民本是一家,亲同手足。无军队则人民大众不能安居,无人民大众则我们军队亦不能生存。尤其现在处于敌后残酷斗争的环境中,如果没有我们军队在前方与敌苦战,捍卫根据地,则人民大众那能在后方生产安居乐业呢?或者没有人民大众在后方积极努力生产供给我们军队,帮助我们军队,则我们军队就没有饭吃,军队没有饭吃那里有力量作战呢?又怎样生存和长大呢?显然的,只有军民休戚相关,患难相助,才能共同生存。如非令大家懂得这一点,欲求密切合作,是很困难的。
  第三、要在军队与人民中广泛开展拥政爱民与拥军的运动,并深入这一教育,使军民都一致了解其意义,我们军队尤要认真执行拥政爱民的政策,首先把拥护民主政府,爱护人民大众的工作做好,因为我军的斗争历史,一贯就是为人民大众利益斗争的历史,如过去10年独撑的土地革命和苏维埃运动的斗争,3年游击战争,万里长征,近数年来坚持华中敌后的游击战争,牺牲无数头颅,流了许多热血,都是为着争取人民利益的。同时,我军原有三大纪律,十项注意,铁的纪律,有保证团结人民,巩固自己的优良传统,应在部队中尽量发扬外,还要研究和执行党中央和党华中局选次给我们的指示“我们应当始终与老百姓在一起,保护其生命财产与自由,遵守纪律,不脱离群众,不浪费民力,要向人民群众作宣传工作,不仅要保护根据地的人民,还要扶救敌占区的人民,必须团结全国人民,才能战胜敌人”以及朱德总司令的训示:“要我们象儿子忠实他的母亲一样的忠实于中国人民”和陈军长今年在“七七”纪念中的指示“人民乃本军之母亲,本军乃人民之卫士”。所有这些宝贵的指示,我们不但在部队中做深入的教育,且要切实做到具体帮助人民大众争取应得的利益。至于我根据地的民主政府,是人民与抗战的政府,它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参加抗战与实行民主政治,配合我军作战,筹备我军供给,我们应该竭诚拥护这样的政府,尊重政府人员,执行政府法令。凡是人民大众与政府人员有合理的请求,我们指战员应该看为上级命令一样执行(有大的战斗任务时例外),不好借故推诿,这样人民大众与政府人员都会爱戴我们拥护我们,帮助和配合我们作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又要在人民大众与政府人员中进行拥军的教育,使他们认识我军不怕一切困难,不惜一切牺牲在前方打仗,都是为着保护人民拥护政府的,自动把我们军队的事看为自己的事一样,关心我军,爱护与帮助我军,如看护伤病员,优待抗属,归队运动及参加配合作战工作等。只有军民双方进行深入教育,加以实际相互帮助,使彼此都得到利益,都体验到军民团结密切合作,便是打败敌人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有力武器,自觉的配合动作起来。
  第四、领导干部要团结军民大众中的积极分子,作为联系军民大众的核心,只有经过坚强的核心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才能够真正发动全体军民密切合作。
  以上所讲这些,如果切实做到,则军民大众在思想上就有认识,在组织上亦有准备,推动彼此密切合作,一定会做得到的。
  其次讲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军民怎样实际配合问题,这里我只想谈以下四点:
  第一、要在军民大众中做深入的动员工作,不仅说明这次抗日战争的意义,尤要深刻说明这次抗战胜败得失与它的切身利害的关系,激动他们,特别要说服干部,因为干部是在斗争中起核心作用的,如果军民大众在思想上都一致认识配合作战的重要性,又有核心领导这样一定会积极的密切配合起来。
  第二、要各根据地的指挥部,除规定我们军队的行动计划外,还须定出我根据地的民众及其武装的动作计划——如民兵动作,坚壁清野,侦察放哨,送信运输等,都应有一般的指定给它们执行,并把我们军队一般的行动告诉民众的领导干部(在不妨碍军事秘密的条件内)使他们了解一般的情况,便于机动的配合。
  第三、要加强军民的战斗准备,如在敌人没有进攻根据地之前,我们军队应该积极向口区与敌占区游击活动,一方面打击与牵制敌人,及对敌侦察警戒,保卫根据地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要向敌占区人民进行政治宣传和组织的工作,以及敌伪军工作。动摇其民心,瓦解其组织,给敌人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耕种收获两季中我们军队更要加紧战斗准备,保护根据地人民生产的安全,当敌人扫荡或清乡的时候,我们军队应该打击阻止敌人,掩护人民生命财产,同时号召人民备战参战,尤其民兵的配合作战,但给民兵的任务,要轻易做到的为好。
  第四、我们军队在平时要帮助民众组织自卫武装(民兵与自卫队),教育群众自卫武装,并指导民兵演习,最好带他们到边区去活动,锻炼他们胆大,锻炼他们懂得夜间的行动,懂得配合主力作战。但在他们行动中,要关心他们安全与生活问题。此外还要有组织的帮助民众生产(当然要在不防碍战斗与整训任务下进行);增加根据地的收入,这不仅是人民得到丰衣足食,而且充实抗战的物质资材。
  总之为了发动军民密切的合作,主要是须把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我们军队的利益完全结合起来,这就是说我们军队打仗是为着人民大众,又是为着军队自己,人民大众帮助我们军队是为着我们军队,也是为着民众自己,二者都不可分离的,不过我们军队中要强调爱护人民大众,帮助人民大众。在人民大众中要强调拥护我们军队,帮助我们军队,不可一样看待,但在战斗时不论军民都要服从战争,努力争取战争的胜利。因为战争的目的,就是为着人民取得利益的。
  (原载新四军司令部1944年出版的《军事建设》第5期)

  注释:
  (1)本文是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在抗大九分校报告的提要。
  (2)本文成文时间不详,年代、月份是编者判定的。

选自 朱明国主编:《张云逸研究史料》,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