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抗战史实探秘】从太平洋战场上华军战俘中之中条山战役被俘国军说开去

(2010-06-28 05:48:59) 下一个

从太平洋战场上华军战俘中之中条山战役被俘国军说开去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曾经从中国战区将俘获的1500多名中国正规军和游击队战俘运送到西南太平洋的一个名叫新不列颠岛的地方做苦工。三年后,战争结束,这批中国军人战俘只有一半被澳大利亚军队解救,遣返回国。

        从战后被澳大利亚军队在亚包解救出来的幸存中国官兵名单中,可以看到,其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中央军第14军和第27军等数支部队的官兵。从部队番号及驻防地来看,这些官兵显然是1941年春在晋南中条山战役中因血战日寇而被俘的抗日将士。

        根据记载,在抗战时期,上述二个军皆隶属卫立煌任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长期在河南、陕西与山西境内作战。二军的组成如下:第14军军长陈铁(辖第85师陈鸿运、第83师陈武、第94师刘明复),第27军军长范汉杰(辖第45师李用章、第46师黄祖勋、预备第6师陈素农)

        当时,这二个军都隶属于第14集团军刘茂恩部,与该集团军的第15军武庭麟(辖第64师姚北辰、第65师邢清忠)、第93军刘勘(辖第10师王劲修、第166师刘希程、新编第8师陈牧农)、第6游击纵队毕梅轩、第9军裴昌会(辖第47师郭怡珩、第54师王晋、新编第24师张东凯)、河北民军乔明礼等部一道,会同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所部第3军唐淮源(辖第7师李世龙、第12师寸性奇、第34师公秉藩)、第17军高桂滋(辖第84师高桂滋兼、新编第2师金宪章)、第80军孔令恂(辖第165师王治岐、新编第27师王竣)、第98军武士敏(辖第42师王克敏、第169师郭景唐),在晋军第43军赵世铃(辖第70师石玉衡、暂编第46师周建祉、暂编第47孙瑞琨)的配合下,自1938年春开始,就在晋南的西起闻喜,经绛县、平陆、夏县、阳城,东接济源、孟县,依托中条山脉,建立起一条坚固的防线,作为第一战区的左翼兵团,抗击日军,屏障洛阳和潼关。
        1941年之前,中条山因其地理位置,是国军在华北抗击日军的最主要阵地。中条山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和黄河大转弯处北岸,东西约170公里,南北约50公里,是华北沦陷后中国正面战场在黄河以北所保有的惟一较大而突出的阵地,东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吕梁山,向西屏障潼关,西安、向南护洛阳,向北接同蒲路,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为屏障豫、陕,保障西北的战略要地。在1938年至1941年初的四年中,日军曾先后八次大举进攻中条山,企图打开这道黄河北岸的防线,向黄河以南进犯。但日军的这些进攻都被严阵以待的中国抗日将士打退,惨败而回。

        1941年春,日军认为,坚守中条山约二十六个师的中国军队,是扰乱华北、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是日军华北驻屯军腹中的“盲肠炎症”。因此,决心要割掉这段“盲肠”,遂集中七个师团的兵力,分九路从东、西、北三面向中条山进攻。日军在发起进攻中条山战役之前,先以重兵围剿拱卫中条山外围驻防在晋南陵川的范汉杰第27军,使该军遭受重大损失;尔后便在当年5月初以10万多的精锐兵力,向坚守在中条山的第5集团军曾万钟部和第14集团军刘茂恩部发起猛烈进攻。第27军因奉命解救第14集团军,被日军击败,大批官兵被俘。而第14军也因在战役中救援第43军不及,颇有损失,部分官兵被俘。此外,裴昌会的第9军和武庭麟的第15军在这次战役中,未能守住阵地,被日军赶过黄河。仅仅几天时间,日军就将据守中条山达三年之久拥有18万国军的几大兵团彻底包围,分割歼灭,将中国军队逐出中条山。26个师的国军被击溃,计被俘35000人,遗弃尸体42000具。用蒋中正的话说,这是“抗战史中最大的耻辱”。[1]而这些被俘的官兵,大部分被解往满洲做苦工,部分被转运到南京老虎桥战俘集中营,也被分发往周围做苦工。

        因此,当1942年日军从南京战俘集中营提选战俘前往西南太平洋其占领的新不列颠岛做苦工时,其中包括了相当部分的中条山战役被俘的中国官兵,也就不足为奇了。从战后在亚包幸存下来的中国官兵名册中看到,许多人原属部队的番号是27军、14军、47师、64师等等,他们显然都是属于1941年驻守中条山地区的国军部队。

        但是,在这份幸存者中国战俘官兵名册里,却找不到被俘的八路军官兵。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下列二个原因:

        一、毗邻中条山国军根据地的,是八路军的太行山和太岳山根据地,后二地与前者唇齿相依,互为犄角;而中条山国军的最高指挥官卫立煌将军,自抗战以来,与八路军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还经常接济后者粮秣弹药。有鉴于此,当卫立煌所部遭受到日军的攻击、形势极为严峻时,按理八路军应该配合才对,而卫立煌也应该会向后者提出这个要求。

        二、当时国共虽然有冲突,但关系并未破裂,表面上蒋中正还是中国抗战的最高统帅,故在中条山根据地面临严重局面之际,近在咫尺的八路军部队的配合与救援,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蒋中正应该也有必要向共产党八路军提出救援和配合的要求。如果八路军真的这么做了,那上述赴南洋的中国战俘官兵中出现八路军官兵的名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事实上,中条山根据地国军面临被日军全歼之际,虽经蒋中正和卫立煌紧急求援,但八路军最终并没有采取行动。因而,在中条山被俘的中国抗日官兵中,也就没有八路军将士的身影。

        下面根据从《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中检索到的与中条山战役有关的电文,来说明这个问题。就其中显现出的国共双方关系如何,看官可自行判断。

1、事前已判断到日军进攻中条山之可能,但原则上不配合。

只有恢复国内团结才能抗御日寇之进攻[]
(一九四一年二月二日)                         
                                                   
周董(重庆),廖潘(香港),刘晓(上海),潭秋(迪化),胡陈,先念,云逸,雪枫,朱瑞,罗陈,黎罗,彭左,刘邓,任穷,聂彭,吕程,贺关,萧克,高萧[](抄送)
  ()日寇乘蒋介石注全力于反共之际,集中五个师团以上兵力分数路包围汤恩伯、何柱国、李仙洲、李品仙[]诸军约十五万人于平汉以东。信阳一路为敌之主力,连日向北急进,正与汤恩伯主力激战中,已占领泌阳、舞阳、西平、上蔡各县,叶县电讯已不通,卫立煌[]仓卒赴叶县督师,洛阳政府机关向卢氏迁移。同时宿县之敌渡过淮河占领蒙城、涡阳,正与何柱国、李仙洲激战中。开封之敌,亦有由尉氏南下讯。潼关一带之中央军星夜向前线增援,敌另在荆当[]一带作小出击,牵制川军、西北军不能北援。  
  ()此次河南战役[]是宜昌战役[]后最大的战役,不论其军事结果如何,在政治上给蒋介石以很大的打击,因他煽起皖南事变造成国共间深刻裂痕,敌乃乘虚而入。蒋介石自三国同盟成立、日美矛盾激化、英美苏三国助华之后,即兴高采烈,轻视日本,集中其精力拚命反共。乃蒋介石一手造成国共裂痕之后(皖南事变解决新四军,一月十七日下令宣布新四军叛变之后),敌即于一月下旬发动大举进攻,蒋介石反共结果已如此明显。各地应强调宣传蒋介石此种全力对内的反革命作法,完全为敌人造机会,如不变计,必至闹到亡国;强调地提出我党中央解决时局的十二条办法,只有蒋介石立即悔祸,实行我党中央所提办法,才能使已被蒋介石开始破裂了的国内团结重新恢复,只有恢复国内团结,才能抗御日寇之进攻挽救国家于危亡。   
  ()蒋介石在我们表示强硬立场之后,又遇敌人大举进攻,乃向我们提出廉价的妥协办法,允许华中我军展期北移及新四军归入八路军增编一军等条件,已为恩来同志坚决拒绝,最后派遣叶剑英[]同志回延商洽,今日已从重庆起飞,明日可到,蒋在危急时求妥协之心,已可概见。我们必须坚持尖锐斗争立场,不达到我们必要条件决不与之妥协。各地应将解决时局办法十二条广为传播,使社会各界人人知道,造成有利于解决的社会舆论,是为至要。           
  附中共中央委员会向蒋介石提出解决时局办法十二条:()悬崖勒马,停止挑衅;()取消一月十七日的反动命令,并宣布自己是完全错了;()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三人;()恢复叶挺自由,继续充当新四军军长;()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撤退华中的“剿共”军;()平毁西北的封锁线;()释放全国一切被捕的爱国政治犯;()废止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十一)实行三民主义,服从《总理遗嘱》;(十二)逮捕各亲日派首领,交付国法审判。  

                                     中央书记处          
                [](剑英已于二月二日上午抵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1〕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给各中央分局、工委和八路军、新四军负责人的电报。
  〔2〕 周董,指周恩来和中共驻重庆代表董必武。廖潘,指廖承志、潘汉年,当时均在香港从事统战工作。刘晓,当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潭秋,即陈潭秋,当时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迪化,即今乌鲁木齐市。)胡陈,指胡服(刘少奇)、陈毅,当时分别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和代军长。先念,即李先念,当时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云逸,即张云逸,当时任新四军副军长。雪枫,即彭雪枫,当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朱瑞,当时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罗陈,指罗荣桓、陈光,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和代师长。黎罗,指黎玉、罗舜初,当时分别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委员和参谋处长。彭左,指彭德怀和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和政治委员。任穷,即宋任穷,当时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聂彭,指聂荣臻、彭真,当时分别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吕程,指吕正操、程子华,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贺关,指贺龙、关向应,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师长和政治委员。萧克,当时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高萧,指高岗、萧劲光,当时分别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
  〔3〕 汤恩伯,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何柱国,当时任国民党军骑兵第二军军长。李仙洲,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二军军长。李品仙,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4〕 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5〕 荆,指荆州,镇名,位于湖北江陵县中部。当,即今湖北当阳市。
  〔6〕 河南战役,又称豫南战役。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日军分三路向豫南大举进犯。国民党军采取了避免正面作战,主力机动转移的方针,使日军无法找到汤恩伯部主力作战。日军处处扑空,遂改变作战计划,中国军队则乘机反攻,逐步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地区。豫南战役自一月二十四日起,至二月十日止,前后共进行了十八天。
  〔7〕 一九四0年六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宜昌地区,国民党军进行防御作战失利,宜昌于六月十四日失陷。
  〔8〕 叶剑英,当时任中共驻重庆代表。
  〔9〕 “东”为韵部,代一日。此电于一日起草,二日完成并发出。

日军进攻态势及我们对国民党的方针[]
(一九四一年二月二日)

彭左,刘邓,胡陈,雪枫,克诚,云逸,朱瑞,陈罗,黎罗,先念,周董[](重庆)                       
  甲、敌有占洛阳可能,汤胡卫[]主力有被击溃可能,中条山胡卫两军、大别山桂军[]均有处于狼狈地位可能,西北胡军有一部援豫可能,反共高潮可能下降,中日矛盾仍属第一。乙、我之方针:()政治方面,继续攻势,针锋相对跟踪追击,坚持十二条[],对一月十三日皖南事变[]、一月十七日反动命令[]咬住不放,在适当条件下不拒绝妥协,但目前绝不松口(此条由周董负责。()军事方面,八路原地不动,仍不松懈准备,新四力争河南,不惜全力以赴(克诚即改新四番号,新四已成全国人民中极荣誉军队,这是皖南代价换来的)。丙、统战方面,彭左、刘邓注意中条各军,雪枫注意河南各军,先念注意湖北、河南各军,大大发展交朋友,共同打退日寇的进攻,良机难得,以德报怨。丁、苏鲁两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坚决歼灭之。

                                    毛 朱 王          
                                            冬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1〕 这是毛泽东和朱德、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给彭德怀和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等的电报。
  〔2〕 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和政治委员。胡陈,指新四军政治委员胡服(刘少奇)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雪枫,即彭雪枫,当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克诚,即黄克诚,当时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云逸,即张云逸,当时任新四军副军长。朱瑞,当时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陈罗,指陈光、罗荣桓,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代师长和政治委员。黎罗,指黎玉、罗舜初,当时分别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委员和参谋处长。先念,即李先念,当时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周董,指周恩来和中共驻重庆代表董必武。
  〔3〕 汤,指汤恩伯,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胡,指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指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4〕 指驻守在大别山地区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的部队。
  〔5〕 十二条,指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皖南事变后提出的解决时局的办法十二条。见《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本卷第614)
  〔6〕 皖南事变,见《包围韩德勤沈鸿烈以答复蒋介石对皖南新四军之聚歼计划》注〔7〕(本卷第611页)
  〔7〕 指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蒋介石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的通令。这个通令诬称新四军“抗命叛变,逆迹昭彰”,着将新四军番号撤销,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

对日军进攻形势和蒋介石政治动向的分析
 (一九四一年二月七日)                 

恩来[1]同志:                                     
  ()此次敌军进攻规模甚大,战况激烈,似比宜昌战役[2]还要大些,完全是蒋何白反共计划[3]召来的。
  ()汤集团[4]损失不小,三个军已转回豫西,南阳四日失陷。李仙洲[5]尚在淮河西岸,战况亦烈。敌一路由上蔡攻占项城捣李之背,一路由亳州攻占太和迫李之前,估计李军战败亦将西撤。集中在大别山的桂军[6]主力现与后方交通断绝变成了敌后部队,这对桂系是一大打击,估计莫德宏部[7]将来亦有西撤退可能。范汉杰军[8]已从中条山南调,如洛阳危急他军亦非渡河不可,原定庞炳勋[9]出冀南隔断我冀鲁交通的部署当然要放弃。胡部李铁军军[10]已星夜东调,第八师从正宁撤至分州[11],大概是准备东调的,包围边区兵力已经减弱。河南战况发展有再调一部可能。总之,“剿共”计划已根本打破了。
  ()蒋介石原知敌人一二三月内要进攻的。他之所以发动皖南事变[12]发表一一七命令[13]及部署大军进攻淮北、皖东、鄂中新四军,均是想以反共停止敌人进攻,我在反共了,国共冲突扩到很大,日本会坐山观虎斗吧,拖过几个月,希特勒[14]就会迫令日本南进,中国就太平了。岂知日本人的想法另是一样,第一,时间不让他等待。国共冲突固然很好,但你是骗我拖延时间的,倒不如利用国共冲突,乘机进攻,把你削弱,中国问题就易解决了。三十日东条[15]演说有云:“蒋政权内部打架,固然不能抗战,但日本决不依赖国共纠纷而是依赖自己力量解决中国事件”。故河南进攻,对蒋是一瓢极大的冷水,把他的全部幻想打破了。第二,日本人不愿意我们去华北。东条公开说:“华北是日本的根据地,蒋介石要驱逐华中共产军去华北,破坏日本利益”。这一点我们过去却没有估计到。
  ()在外边宣传时,请将佳电中“肺腑之言”那一段(从“目前正属奸伪思逞谣言蜂起之时”起,至“深愿为两公一吐者”止,共百零二个字[16])着重指出,使国民党及中间派想一想,目前发生在国共间中日间的危险状况,我们实不幸而言中。他们一定要“煎迫太甚,相激相荡,演成两败俱伤之局”,所以造成了“我为鹬蚌,敌作渔人,事与愿违,嗟悔何及”的结果。
  ()军事反共事实上既已终结(虽然皖东与关中边区还在进攻),请注意蒋介石诸人如何处理国共关系。依我观察,他们非求得个妥协办法不可。敌人攻得如此之急,一一七命令如此丧失人心,他的计划全部破产,参政会[17] 又快要开了,非想个妥协办法,更加于他不利。此种估计是否适当,你的意见如何? 
                               
  毛 泽 东        
                                          虞酉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1〕 恩来,即周恩来。
  〔2〕 一九四0年六月,日本侵略军进攻湖北宜昌地区,国民党军进行防御作战失利,宜昌于六月十四日失陷。
  〔3〕 蒋何白反共计划,指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一九四0年十一月十四日制定的“剿灭黄河以南匪军计划”和“解决江南新四军案”。
  〔4〕 汤集团,指国民党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
  〔5〕 李仙洲,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二军军长。
  〔6〕 指驻守在大别山地区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的部队。
  〔7〕 莫德宏部,指国民党军第四十八军第一三八师,师长莫德宏。
  〔8〕 范汉杰军,即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军,军长范汉杰。
  〔9〕 庞炳勋,当时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0〕 胡部李铁军军,指国民党军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第七十六军,军长李铁军。
  〔11〕 州,旧县名,即今陕西彬县。
  〔12〕 皖南事变,见《包围韩德勤沈鸿烈以答复蒋介石对皖南新四军之聚歼计划》注〔7(本卷第611)
  〔13〕 指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蒋介石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的通令。这个通令诬称新四军“抗命叛变,逆迹昭彰”,着将新四军番号撤销,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
  〔14〕 希特勒,见《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注〔18(本卷第412)
  〔15〕 东条,即东条英机,日本战犯。九一八事变后,历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关东军参谋长。一九四0年至一九四一年任日本陆军大臣,积极主张扩大侵华战争和准备对美英的战争。
  〔16〕 佳电指中共中央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名义,于一九四0年十一月九日答复何应钦、白崇禧同年十月十九日()电的电报。参见本卷《打破国民党进攻争取时局好转》注〔5〕。其中“肺腑之言”一段文字为:“目前正属奸伪思逞谣言纷起之时,亟宜调协各方,统一对敌,庶免为敌所乘,自召分崩离析之祸。切忌煎迫太甚,相激相荡,演成两败俱伤之局,既非中央之本心,复违德等之始愿。我为鹬蚌,敌作渔人,事与愿违,嗟悔何及。此则德等肺腑之言,深愿为两公一吐者。”
  〔17〕 参政会,指国民参政会。见《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注〔14(本卷第411)

2、接获请求后,虽有表示,但无行动。

团结对敌有计划地配合友军作战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四日)

德怀[1]同志:
  前电谅达。目前国民党非常恐慌,望我援助甚切。判断在日寇此次打击[2]下,国民党不能不向我讨好,国共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我党在抗战中将日益占据领导地位。因此,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但决不为国民党激将法所冲动,而是周密考虑情况,给以有计划的配合。恩来[3]要求将晋东南、晋西北、五台、冀中、冀南、山东都包括在配合范围之内,我意主要配合区域应是晋东南与冀南,其他作为次要配合区域(即按寻常状态作战)。请加考虑作出一具体计划告我,以便转告恩来及总顾问[4]
    盼复。(一切战报多发西安、重庆、延安)

                                毛 泽 东
                                     寒酉(五月)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1〕 德怀,即彭德怀。
  〔2〕 指一九四一年五月七日日军向晋南中条山地区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发动的进攻。
  〔3〕 恩来,即周恩来。
  〔4〕 总顾问,指崔可夫。一九四0年十二月后担任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和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总顾问。

八路军新四军均在敌后猛击敌人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                  
                                                   
伍处长,袁处长[1]                               
  ()敌军万一渡河时,你们须准备迁移,除笨重物件迁到适当地点外,云甫须同办公厅熊主任[2]一起,随时向他请示,并要求他保护。晓轩须同卫长官[3]一起。()向各方表示,八路军新四军均在敌后猛击敌人,与正面友军配合作战,决不计较国民党的反共仇恨。惟饷弹两缺,希望政府接济。边区周围友军开至河防御敌后,边区八路留守部队坚持团结,仍守原防。()随时将国民党动向电告。

                                      毛 泽 东          
                                             删午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1〕 伍处长、袁处长,指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云甫和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袁晓轩。
  〔2〕 熊主任,指熊斌,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办公厅主任。
  〔3〕 卫长官,指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与友军配合作战坚决破坏敌之进攻[1]
(一九四一年六月九日)

德怀同志:
  ()拟了给卫[2]一电,如同意,请拍给袁晓轩[3]
  ()袁处长转呈卫长官钧鉴:目前大局,非国共两党贵我两军密切合作不足以图存,敌于晋南得手后,有进图郑、洛、西安可能。八路决在委座及吾兄领导下与友军配合作战,坚决破坏敌之进攻,为保卫郑、洛、西安而战。惟配合有直接间接两种,直接配合则效速,间接配合则效迟。敝军担任平汉、平津、津浦、北宁、平绥、正太、白晋[4]北段及同蒲北段、中段之破袭,从远后方、近后方牵制敌人,此间接配合也。八路以有力一部进入中条山及汾南三角地区,担任同蒲南段、白晋南段及道清路[5]之破袭及黄河北岸之控制,从侧面打击与牵制敌人,以利贵军主力在黄河南岸西岸之力堵,此直接配合也。然此建议,在不谅解德等苦心之人,或以为出于乘机扩大地盘之目的,实则真欲保卫郑、洛、西安。德等愚见,认为非有此一方面之部署,则牵制敌人难期速效。盖敌之重兵已集济源运城地域,仅作远道配合,究属远水难救近火,此次中条战役[6],其明证也。德等对于两党两军关系,实望有所改善,而绝对不愿增加故障,故对胡宗南[7]兄所部从宜川洛川一线撤往河防,即已谆嘱边区留守部队不得侵越原防一步。而对中条及三角地区方面明知有利于制敌,亦不许敝部自由行动,皆所以免误会,图合作也。今之建议,亦纯属进言性质,如以为可,则令行之,如以为不可,则弃置之。可否恳兄予以考虑并转呈委座予以鉴核之处,出自钧裁。抑犹有须声明者,在委座及吾兄批准上述建议之场合下,敝军到达中条及三角地区时,须请求允准发动民众组织抗日游击队,盖德等认为唯有此策为最有效。此次中条失利之原因固多,而无民众组织以障蔽敌之耳目,明快我之耳目,实为主因,并非兵不精将不勇或指挥不善之咎也。在上述建议不蒙批准之场合下,敝军仍然担任远后方之配合,亦决不有所推诿。谨此奉陈,敬祈裁示。弟朱德彭德怀佳。  
   
()估计到上述建议可能不同意,我军仍须在不可不打(即必须打)又不可打得太凶(如百团大战[8]那样)的原则下部署远后方及近后方之配合。

                                      毛 朱         
                                          佳午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1〕 这是毛泽东和朱德给彭德怀的电报。
  〔2〕 卫,指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3〕 袁晓轩,当时任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
  〔4〕 平汉、平津、津浦、北宁、平绥、正太、白晋,即今北京至武汉、北京至天津、天津至浦口、北京至沈阳、北京至包头、正定至太原、山西祁县白圭至晋城(当时未完成)的铁路。
  〔5〕 道清路,指河南滑县道口镇至博爱县清化镇的铁路。
  〔6〕 中条山战役,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在山西省西南部中条山地区发动进攻,后国民党军溃退,日军随即占领中条山地区。
  〔7〕 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8〕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一九四0年八月二十日至十二月五日,八路军出动一百多个团,在广大民兵和群众的配合下,向华北敌后主要的交通线发动攻击,并配合各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作战。这次战役持续三个半月,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多次,攻克敌人据点二千九百多个,歼灭日、伪军四万六千多人。

3、积极配合苏军抗击德军的进攻。

准备在战略上配合苏军作战
(一九四一年七月二日)

德怀同志:
  ()前电谅达,日苏战争有极大可能爆发,中苏关系将好转。()如日本攻苏,敌为肃清后方计,将在华北加强镇压。()我军须准备配合苏军作战,目前作此准备,以待时机成熟,即可行动,但此种配合,是战略的配合,是长期的配合,不是战役的配合与一时的配合,请在此基点上考虑一切问题。

                                毛 朱 王 叶

帮助苏联红军我们决取广泛游击战的长期斗争方针
(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五日)                    
                                                   
恩来[1]同志:                                     
  ()中央讨论了你的来电[2],关于军事准备,决定从学俄文,学自然科学及准备东北干部三点着手。()关于香港,认为确实重要,准备派人,惟人选尚须斟酌,富春[3]去尚觉不够,博古[4]去如何?()关于军事行动,自苏德战起,我们即刻加紧侦察和准备破坏交通,借以牵制敌人,我们决心在现在条件下以最大可能帮助苏联红军的胜利。但由于日寇在华北已占据了四年,对大城市铁路、矿山等已建筑坚固工事,且敌我军事技术装备悬殊太远,我人力,物力,地区,弹药日益困难。假若日本进攻苏联时,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若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采取巩固敌后根据地,实行广泛的游击战争,与日寇熬时间的长期斗争的方针,而不采孤注一掷的方针。如果我们能加强弹药、机关枪、大炮和炸药的装备,我们的行动效力就当更大些。尤其是步枪子弹等于至宝,因我们每枪平均只有二十发,机关枪极少,炮则更少,爆炸的黄色火药亦得不到。此条请告崔兄[5]并请他转告远方[6]朋友。()关于文电所述洛阳中条山二事已转知彭总[7]注意。()关于见蒋[8],张冲[9]既两次来催,似可一见,看他说些什么,如能释放叶挺[10]及发八路几个月饷,国共关系即可开始转圜。但仍不可求之过急,急则反为无效,你的不急是有理由的。()英苏协定[11]将成世界政治的枢纽,美国在政治上只能跟着这条路线走,不能操纵一切了。英苏协定将影响日本,增加其顾虑,亦将影响中国,促成中苏、国共的好转。()第三个星期的苏德战争[12]已成对峙局面,但决战尚在后头,危险尚未过去。如正面打不进,希特勒[13]将向土耳其、伊拉克、高加索出击,这将是英苏海陆空三军主要配合作战的地区。()日本集中船只于太平洋,任板垣为朝鲜司令官,从中国调动部分兵力去满洲[14],似在准备反苏,但主要仍看德苏战争结果,目前似尚在观望中。                              

                                     毛 泽 东        
                                           删午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1〕 恩来,即周恩来。
  〔2〕 指一九四一年七月三日周恩来给毛泽东的电报。该电估计美以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经济特权等为条件使日本不用武力南进的政策不易成功,“拖”的可能更大,压迫中国仍是主要的。提出我们的对策是:在军事上提高接受新武器的条件,学自然科学,学俄文和近代军事知识等;在大后方更严密地下党组织;在海外要加强党的领导,以开展对各方面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与扩大民主运动等。
  〔3〕 富春,即李富春,当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4〕 博古,即秦邦宪,当时任《解放日报》社长和新华通讯社社长。
  〔5〕 崔兄,指崔可夫。一九四0年十二月后担任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和国民党政府军事总顾问。
  〔6〕 远方,指苏联。
  〔7〕 彭总,指彭德怀,当时任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副总司令。
  〔8〕 蒋,指蒋介石。
  〔9〕 张冲,当时是国民党的谈判代表。
  〔10〕 叶挺,新四军军长,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蒋介石无理扣押。
  〔11〕 苏英协定,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二日,英国和苏联的全权代表在莫斯科签订了《联合王国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为对德作战采取联合行动的协定》。双方约定在对希特勒德国作战中彼此给予援助和支持;不与敌单独媾和或停战。
  〔12〕 苏德战争,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纠集其附庸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此后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一九四一年十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开展积极防御,并于十二月发动反攻。一九四四年,苏军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入敌人领土上进行。一九四五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五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13〕 希特勒,见《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注〔18(本卷第412)
  〔14〕 满洲,指中国东北地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一九三四年三月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帝国”。一九四五年八月,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被取消。

4、前往接收国军败后的中条山地区。

派一个团带干部去发展中条山的游击战争
(一九四一年八月十七日)                  
                                                   
德怀[1]同志:                                     
  中条山十县既只有敌伪全无友军,派一个团带干部去发展游击战争是很对的。如有必要还可酌量多派一点,以不使卫[2]感到威胁为度。阎锡山[3]与蒋[4]矛盾甚大,向我们拉拢,王靖国[5]部队东进,目的在占地盘吃饭,我们应让他占一部分地盘,不与磨擦。 
                                   毛 泽 东          
                                         十七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1〕 德怀,即彭德怀。
  〔2〕 卫,指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3〕 阎锡山,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4〕 蒋,指蒋介石。
  〔5〕 王靖国,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1] 详见张旺清:《试析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载《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2-44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