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2)
200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癌症疫苗——宫颈癌疫苗问世,并于今年在全球上市。遗憾的是该项疫苗的发明者之一,温州医学院学子周健教授却没有等到这一激动时刻的来临。本文特就周健先生与温州医学院的渊源进行记录,并谨以此文献给周健及他的家人。——题记
走近温医岁月中的周健
谷定英 施扬华
时间,看似兀自向前;时间,实则向来缠绵。故去的人,有的渐渐被人淡忘,有的却时时让人想起。文中的主人公在1999年英年早逝,但他在人间的轨迹却并未因此戛然而止。以至他的名字铭刻在冰冷的墓碑上近十年后的今天,在我们的记忆中,却仍如此鲜明。
他,曾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兄弟;他,也是我们永存敬意的良师;他,是令世人瞩目的学者;他,亦是我们心存感恩的校友。他,就是温州医学院1977级校友,子宫颈癌疫苗的发明者之一,周健教授。
“周健”,在中国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名字,但在很多人心目中,这个名字的份量是如此之重。他为何让我们如此怀念?很多年前就成为“世界村”村民的他,却为何一直情念中国,心系母校?他的贡献,又为何能从实验室走向世界,真正造福人类?带着种种疑问,笔者“走近”了他,这位在温州医学院岁月中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温医学子。
1977年,不寻常岁月中的一位寻常男孩
1977年,对今天的无数社会精英来说,那是人生中一个闪亮的坐标点。从彼时开始,中国多少求知若渴的青年人的命运就此发生改变。570万青年正是在那一年,奔向各地考场,一圆自己求学的梦想。而杭州一位普通的学子周健,也正是这其中的一员。
一个清朗的午后,笔者拨通了杭州周健母亲家中的电话,年过八旬的母亲陈洁回忆起那时候的周健,记忆仍如此鲜明。当时的周健虽然家境不错,但他却不甘心整天呆在家里为人修修电器,靠父母养活自己。于是他就跑去杭州无线电522厂当学徒工,每天赚8角钱的工资。但他没想到,这个上班的选择险些让他的大学梦难圆。
上班没多久,周健就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但最初打听到的消息是:已有工作的人不能参加高考。为此周健很不平,没曾想离考试仅有三个月时又得到消息可以考了,尽管时间匆忙,但憋了一股劲的他积极投入备考。由于当年厂里的师傅都很喜欢机灵、勤快的周健,就同意让他偷偷躲在图书馆里看书,母亲又帮他报了杭州三中数学辅导班,还在家里找了家教。
努力没有白费,周健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家人欢欣之余,对周健向来要求较高的老父亲建议儿子考浙大。但颇有主见的周健认为浙大门槛太高,为了稳妥起见,他在三个报考志愿中的第二项填写了“温州医学院”。
当年全国的录取总人数为27万余人,考试录取比例约为29∶1,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参加考试人数创纪录的一年。张榜的日子到了,周健在激烈的竞争中走上了这条“独木桥”,而“桥”的那头,就是温州医学院。得知消息后的周健欢天喜地,他的大学梦实现了!然而固执的父亲却泼了周健一盆冷水,认为周健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于是建议周建放弃温州医学院,让他来年再考,周健当然不情不愿。
恰在此时,温州的一个朋友来家里玩,于是母亲向这位朋友了解温州医学院的情况。温州人当然不会说自己家乡的学校差了,聪明的妈妈于是托这位朋友去做爸爸的工作,最终父亲还是同意了周健的选择。这一年,周健21岁。
每周不落“FOLLOW ME”
用“像海绵一般汲取知识”来形容1977级的学生毫不为过。周健和他的同学一样刻苦学习,但同学们觉得他更注重英语的学习。那时的收音机收不到英语广播,周健买了无线电元器件把自己的收音机改装,居然能收到“美国之音”。从此,每天早晨六点,雷打不动,坚持不断。后来,对面的女生宿舍都把“美国之音”的前奏当作起床号了。为了学好英语,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跟着电视学口语。现为温医附二院院长的谷定英同学回忆,当时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学英语栏目“Follow Me”, 可温州医学院找不到一台电视机,于是每个周末周健都步行去温州第一百货公司,跟着那个年代的稀有物——货架上的电视机,站在柜台前学习“Follow Me”。
现在温医附二院工作的陈波蓓同学说,其实那时的周健已经有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所有的努力付出正是他追求理想的一种必然积累。坚持,或许是这个青年最初显现出来的特质,而这,也是成功者所必备的一种特质。
在这里,他拥有了一生的朋友和爱人
作为一名干部子弟,周健的家境较好。母亲陈洁每个月都给周健30元的生活费,和其他同学相比,周健已算是小富翁了。但周健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可他对别的同学却总是很关心。同寝室的有些同学家境不好,他想直接给同学钱会伤人家的自尊,就常常买成饭票交给别人。周健喜欢交朋友,而且只要是他认准的朋友,他都会真诚地相待。这份同学情谊,甚至在二十年后,还续写了一份感人的演绎。
在温医,周健有一位好同学,九十年代初,已身在海外的周健和他失去了联系。后来知道他在意大利打工,周健有机会去意大利开会,就翻找所在城市电话簿上所有中国餐馆的电话,并一一打去寻找。这近乎简单的方法里蕴藏着的是一个朋友的执着,一个朋友的情义……直到1997年,周健才费尽周折找到了他。此次虽只是匆匆一晤,但分别后周健总是尽己所能去帮助这位老友,这一切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而温医,也同样为周健成就了一段美丽的感情。考入温医,周健邂逅了温柔善良、活泼上进的同乡孙小依。当时他们两个选择了相同的专业,班级也相邻。孙小依的记忆里,两人的第一次交流是在一次郊游时,小依一不留神脚下险些摔倒,而一双有力的手紧紧地支撑住了她。这双给人力量、传递关爱、创造未来无数奇迹的手的主人,正是周健。
“温医是我和周健感情连接的一个纽带。”现远在澳洲的周健夫人孙小依女士这样说。每天早晨起来排队做广播体操时,就时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周健一米八几的个儿,总是排在队伍的最后头,作操敷衍了事,小依就跑到周健跟前把标准动作示范给他看。看着认真做着动作的女孩,周健对她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第一次,周健偷偷将一张小纸条递给成绩优异的孙小依,纸条上写着:我要在学习上跟你比,但我们互相不要影响。的确,大学五年,周健和孙小依一直在学习上互相勉励,在生活上互相关怀。而他们的爱情,却进行得如此“地下”。有一次,孙小依胃部不适,经常感觉肚子饿,周健知道后,就买来了一大箱饼干捎给他,但上面并未署名。所以,这一对悄然分享着爱情甜蜜的年轻人,直至大学毕业,班中大多数同学还不知潜伏着这样一对恋人。这一对伉俪不仅日后感情深厚,而且在事业上也携手同行,正是在小依一次次的亲手实践中,周健最终成功合成了HPV病毒样颗粒。
求学路上,他继续拾级而上
1982年,周健作为一名实习生在杭州医院实习,当时正好有一个研究生招考的机会。周健作为一名温州医学院的毕业生,在这里难免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很多杭州同学都能就近得到老师辅导,周健虽苦于找不到老师,但他却并未因此而变得沮丧。
每次在医院值夜班的时候,他一有空就拿起来书来看。有时为抵抗袭来的阵阵睡意,周健想了一个近乎冷酷的办法,他端来一盆冷水,一有睡意就将脚放进冰冷的水中,一激灵睡意全无。就这样,周健顺利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现浙大)病理系,于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而随后,1987年周健获得河南医科大学病理系博士学位。
在河南就读期间,周健开始致力于引起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简称HPV)的研究。在这期间,他的两篇论文也得以发表在权威性的国际学术刊物上。1987年2月,《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都相继报道了他的研究成果。同年,周健获得当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事业的风帆就此扬起,医学神圣的殿堂,向这位温医学子真诚地敞开了胸怀。
随后的日子里,周健在海外的事业、生活都在他和夫人孙小依的携手努力下,一切都非常顺利。尽管国外的工作环境良好,但周健对温医岁月似乎总有一份驱不散的情结。而对于功成名就的周健来说,和千里之外的温医人再续前缘,应该是当时的他最热切的愿望。
一位昔日学子的真诚回报
在周健的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他虽然身在国外,却始终心系生他养他的祖国,时刻牢记哺育他成长的母校。“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从国内到国外的各个地方,周健总是最依恋温医,对那里最有感情,他觉得虽然当时学校管理严格,但同学之间的感情来得特别纯朴,虽然你离开那里了,但总有一种力量让你的心一直牵挂着那里,让你不舍得离去。虽然我们两个都不是温州人,但我们一致都把那里当成我们的第二故乡”,孙小依说,“也许这就是温医特有的人情味儿和凝聚力。”
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是在1994年和周健再次相逢的。当年他在美国波士顿学习,当周健从别人处得知后,立即给瞿佳打电话,并给他寄来了芝加哥往返的机票。相逢的那一晚,两位事业有成的老同学无意流连窗外的繁华世界,而是在宾馆里促膝长谈,一夜未眠。这一夜的意义远不止于再续老友情,一个更大的目标在那个灯火通明的房间里悄然地形成。那就是:如何让母校走进世界,让世界关注母校。从那时起,周健就为温州医学院和澳洲布里斯本昆士兰大学医学院建立起了学术联系。1997年周健偕同Ian Frazer正式访问母校及两所附属医院,并从此建立起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 周健不仅大力支持国内各院校学术研究,远在澳州的他总是热情地接待来自温州的学者和教授,并自费安排吃、住、行,安排学术访问和学习进修。1998年,他促成了温医和昆大“中澳留学生交换计划”。当年参与此计划的学生如今大多已成长为温州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的优秀人才,各自在不同岗位上努力付出。一些曾经在周健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过的国内学者,现都已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目前,温州医学院院分子病毒与免疫研究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绩,与昆士兰大学合作开展的HPV相关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目前仍在继续。得到周健帮助过的许多科研项目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在周健去世后,周健的合作伙伴、子宫颈癌疫苗的共同发明者、被评为“2006年度澳大利亚杰出人物”的昆士兰大学免疫和代谢研究所伊恩?弗雷泽教授为了怀念周健,每年都会莅临温医访问交流。
对周健为温医所付出的一切,无论温医的师长、同学甚至是从未谋面的学弟、学妹们,都始终心怀感恩之心。
周健,温州医学院将永远以拥有您这样出色的学子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周健,您的同学将视您的情谊为人生中最美的财富;周健,您虽未曾亲眼看到子宫颈疫苗的面世,但科学的确因为您再一次造福整个人类世界……
————
谷定英教授,中国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院院长
施扬华,中国温州医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